一种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中药咀嚼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96882发布日期:2019-10-18 21:23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特别是一种治疗浅表性胃炎(脾阳虚)的中药咀嚼片。
背景技术
:浅表性胃炎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胃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固有黏膜炎性细胞浸润等是该病的主要病因,临床多表现为胃胀、上腹疼痛、暧气以及呃逆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如不能及时有效治疗,随着病情迁延可能发展为萎缩性胃炎,并具有一定癌变风险。临床多采用西医治疗,如清除幽门螺杆菌、抑酸等,但治疗后复发率较高。中医药是我国的瑰宝,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药的独特疗效为世人所认识,并逐步走向世界,咀嚼片不仅具有片剂的优势,而且还具备了普通片剂所没有的优点,在口腔中咀嚼后吞咽,药物能够迅速溶出,生物利用度高,提高患者用药的顺应性。因此,研制出一种治疗浅表性胃炎(脾阳虚)的中药咀嚼片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实现要素: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浅表性胃炎(脾阳虚)的中药咀嚼片,可有效解决浅表性胃炎(脾阳虚)的用药问题。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与肾的关系是后天与先天的关系,后天与先天是相互资助,相互促进的,浅表性胃炎日久可见脾阳虚衰,在温补脾阳药物的基础上,配伍温补肾阳的药物,从而增强温补脾阳的目的,据此,本发明经辨证遣方用药组成方剂并将中药方剂制成咀嚼片,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该中药咀嚼片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蒲公英18-27g、干姜12-18g、薄荷12-18g、肉桂6-9g、陈皮6-9g、乌梅9-12g、人参6-9g、补骨脂10-15g、肉苁蓉10-15g、淫羊藿10-15g,其中,称取薄荷、陈皮和干姜,加10倍水,水蒸气蒸馏6h,收集挥发油备用;取肉桂,加10倍量水,水蒸气蒸馏提取5h,收集挥发油备用;合并上述薄荷、陈皮和干姜,肉桂两种挥发油,按照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10,在40℃水浴条件下,磁力搅拌包合3h,冷藏24h,抽滤,得湿包合物,干燥,粉碎过筛(80目),得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备用;人参饮片粉碎,过100目筛,得人参细粉,备用;取蒲公英、乌梅、人参、补骨脂、肉苁蓉、淫羊藿与上述薄荷、陈皮、干姜、肉桂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混合,加原料药物12倍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2h,滤过,滤液减压浓缩成浓度为每1ml相当于1g饮片的浓缩液,加入95%(v/v)乙醇,使含醇量达50%(v/v),冷藏24h,滤过,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成相对密度1.25(60℃)的浸膏,微波干燥(3kw,20min)得干浸膏,粉碎,过80目筛,得浸出物粉末,备用;将浸出物粉末和人参细粉、甘露糖醇、乳糖、糊精、微晶纤维素、阿斯巴甜、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按重量比11.8:4.85:1:3.0:1:0.56:0.24:2.27混合均匀,制粒,加入总重量1%-2%的硬脂酸镁、3%-5%滑石粉,混合均匀,压片(0.5g/片),包薄膜衣,即得。本发明配方严谨,使用方便,疗效确实,且不存在副作用,安全可靠,全方合用,补肾益脾,调节胃和失降,缓解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是治疗浅表性胃炎(脾阳虚)药物上的创新。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蒲公英18g、干姜12g、薄荷12g、肉桂6g、陈皮6g、乌梅9g、人参6g、补骨脂10g、肉苁蓉10g、淫羊藿10g。实施例2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还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蒲公英27g、干姜18g、薄荷18g、肉桂9g、陈皮9g、乌梅14g、人参9g、补骨脂15g、肉苁蓉15g、淫羊藿15g。实施例3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还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蒲公英25g、干姜16g、薄荷16g、肉桂8g、陈皮8g、乌梅12g、人参8g、补骨脂14g、肉苁蓉14g、淫羊藿14g。实施例4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还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蒲公英22g、干姜15g、薄荷15g、肉桂7g、陈皮7g、乌梅11g、人参7g、补骨脂12g、肉苁蓉12g、淫羊藿12g。实施例5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还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蒲公英20g、干姜13g、薄荷13g、肉桂6.7g、陈皮6.7g、乌梅10g、人参7g、补骨脂11g、肉苁蓉11g、淫羊藿11g。以上实施例1-5制备方法同
发明内容部分,为防累述,不再一一详述。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组方中,蒲公英含黄酮类、酚酸类、三萜类和甾醇类、香豆素类等成分,具有清热解表、活血消肿、健胃消炎的作用,研究表明蒲公英煎液有抗胃损伤作用,对治疗胃黏膜的损伤具有良好的效果,大大减少了溃疡的发生率。干姜主要含挥发油、姜辣素和二苯基庚烷等成分,有抗氧化、健胃止呕、消炎镇痛等作用。姜烯具有健胃止呕作用,可刺激胃黏膜合成内源性胃蛋白酶原,对胃黏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薄荷含有薄荷挥发油类、黄酮类、有机酸类、甾醇类等主要成分。薄荷醇具有抗炎镇痛、抑菌、抗肿瘤、调节消化系统和平滑肌等生物活性。乌梅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有机酸类,萜类,黄酮类和生物碱类等,具有收敛和生津的功效,对过敏性结肠炎、安蛔止痛和大肠息肉有治疗的功效。陈皮含黄酮类、挥发油类、生物碱类、柠檬苦素类等,具有健脾、除湿和理气的功效,陈皮水提液能够有效缓解溃疡性疼痛,具有促进消化液分泌的作用、抗胃溃疡作用、以及利胆作用等。肉桂的成分有挥发油、黄酮类、多酚类等,具有增长阳气、补火归元、驱寒温经脉之功效,肉桂水提液能增强胃黏膜血流量,血流量的供求可改善循环,抑制胃溃疡形成。人参具有滋阴明目、提气、止惊悸、驱赶邪气、益智的功效,对心血管系统起到保护作用,能够有效的降低血糖,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起到对抗血栓的作用,还具有保护中枢神经系统,以及抗休克作用。补骨脂含香豆素类、黄酮类、单萜酚类化合物,性温,味辛、苦,归肾、脾经,具有温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泻的作用,现代研究证明,补骨脂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菌、抗炎、抗抑郁、调节雌激素水平、促进骨生长、神经保护及对肝脏的影响等方面的药理作用。肉苁蓉含多糖、苷类等活性成分,具有补肾壮阳、养血润燥、润肠通便等功效。淫羊藿主要含黄酮类化合物、酚苷类、多糖类、微量元素、有机酸、挥发油等成分,具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等疗效。现代研究表明,淫羊藿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乳房肿块、高血压等疾病,还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防治神经性疾病等。肉苁蓉具有补肾壮阳、养血润燥、润肠通便的功效,主要治疗肾阳虚衰、精血不足引起的阳痿遗精、白浊、腰膝酸软、耳鸣眼花、宫寒不孕、肠燥便秘等。近年来,研究者发现肉苁蓉在抗衰老、抗氧化、增强免疫力、抗疲劳、通便等方面均有较好的作用,全方合用,补肾益脾,调节胃和失降,缓解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治疗浅表性胃炎效果显著,并经临床试验资料得到了证明,相关试验资料如下:1临床资料1.1选择病例的标准观察病例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5~68岁,平均53岁。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47-65岁,平均54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类型分布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选取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行胃镜检查,符合全国中西医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所制定的诊断(试行)标准,将伴有消化性溃疡者、胃黏膜有重度异型增生者、多种药物过敏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者予以排除,所有患者对于该次研究均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2治疗方案2.1对照组口服阿莫西林,0.75g/次,每天3次;口服胶体果胶铋,0.4g/次,3次/d;口服奥美拉唑0.25~0.5g,20mg/次,早晚各服1次。2.2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本发明中药咀嚼片0.5g/片,3片/次,每天3次,于餐后1h服。两组疗程均为28天。3观察指标与统计学处理3.1观察指标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经治疗,胃胀痛、嗳气、反酸等症状消失,胃镜及活检结果显示活动期炎症完全消失,慢性炎症有明显改善,未见胆汁反流,则为治愈;患者症状基本消失,胃镜及活检结果显示活动期炎症、慢性炎症均明显改善,胆汁反流的减少程度在70%以上则为显效;患者活动期炎症、慢性炎症有所好转,胆汁反流的减少程度在50%-70%之间,则为有效;未达到以上标准,则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3.2安全性指标一般体检项目(体温、血压、呼吸、脉搏)、血尿常规、心肝肾功能检查等,以上项目均于用药前及临床研究结束后各检查一次,随时观察不良反应。3.3统计学处理全部数据均经spss20.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治疗结果4.1治疗结果从表1可以看出,治疗组30例患者中,显效16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30例患者中,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组别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30)1611390.00%对照组(30)139873.33%注:两组比较p<0.054.2安全性指标观察本临床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一般体检项目、血尿常规检查、心功能检查等均无明显变化。经t检验,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相关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两组用药期间对肝肾功能及血象均无明显影响。5结论本发明为提高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效果,用中医辩证治疗法,组成中药方剂,将其制成咀嚼片,药物能够迅速溶出,生物利用度高,提高患者用药的顺应性,配方严谨,使用方便,疗效确实,且不存在副作用,对肝肾功能、血、尿、粪等均无明显影响,是治疗浅表性冑炎药物上的创新,具有实际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