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热利咽、敛疮止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823171发布日期:2019-10-09 01:07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清热利咽、敛疮止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咽喉痛是一种最常见的病症,它多发于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感冒、扁桃体炎、鼻窦炎、百日咳、咽喉炎以及病毒感染。口腔溃疡俗称“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口腔黏膜的溃疡性损伤病症,多见于唇内侧、舌头、舌腹、颊黏膜、前庭沟、软腭等部位,这些部位的黏膜缺乏角质化层或角化较差。舌头溃疡指发生于舌头、舌腹部位的口腔溃疡。口腔溃疡发作时疼痛剧烈,局部灼痛明显,严重者还会影响饮食、说话,对日常生活造成极大不便;可并发口臭、慢性咽炎、便秘、头痛、头晕、恶心、乏力、烦躁、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扁桃体炎可分为急性扁桃体炎和慢性扁桃体炎,患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麻疹、流感、白喉等)后,可引起慢性扁桃体炎,鼻腔有鼻窦感染也可伴发本病,病源菌以链球菌及葡萄球菌等最常见,临床表现为经常咽部不适,异物感,发干、痒,刺激性咳嗽,口臭等症状。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疗效显著、见效迅速的清热利咽、敛疮止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清热利咽、敛疮止痛的中药组合物能够解决因上火引起咽喉疼痛、咳嗽、口腔溃疡、扁桃体炎和急性疱疹性咽峡炎等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清热利咽、敛疮止痛的中药组合物,原料组分包括:硼砂5-10重量份、生甘草5-10重量份、山豆根5-10重量份、板蓝根5-10重量份、桔梗5-10重量份、青黛5-10重量份、元参5-10重量份、人中白5-10重量份、代赭石5-10重量份、射干5-10重量份、冰片2-5重量份。进一步优选所述清热利咽、敛疮止痛的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分包括:硼砂7.5重量份、生甘草7重量份、山豆根8重量份、板蓝根7重量份、桔梗8重量份、青黛7.5重量份、元参7重量份、人中白7.5重量份、代赭石8重量份、射干7.5重量份、冰片3.5重量份。进一步的,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剂型为散剂或膏剂。所述清热利咽、敛疮止痛的中药散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生甘草、山豆根、板蓝根、桔梗和青黛分别依次进行除杂、清洗、晾干、混合,得到处理后原料;(2)向所述处理后原料中加水浸泡后大火煮开,随后转文火煎煮,冷却后加入益生菌进行发酵,随后进行过滤、浓缩、干燥,得到发酵料;(3)将所述元参、人中白和射干依次进行除杂、清洗、晾干、混合,加水浸泡后大火煮开,转文火煎煮,随后依次进行过滤、浓缩、干燥,得到煎煮料,得到煎煮料;(4)将所述煎煮料、硼砂、代赭石、冰片与所述发酵料混合均匀后进行粉碎、干燥,即得到所述清热利咽、敛疮止痛的中药散剂。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处理后原料与水的质量比为1:(4-6),浸泡时间为1-3h;所述文火煎煮时间为40-140min。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生甘草与益生菌的质量比为(20-30):1;所述益生菌为嗜酸乳杆菌、乳双歧杆菌或鼠李糖乳杆菌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发酵的温度为45-55℃,所述发酵的时间为5-7个月。进一步的,步骤(3)中,步骤(3)中,所述混合后元参、人中白和射干的质量与加入水的质量比为1:(4-6),浸泡时间为1-3h;所述文火煎煮时间为40-140min。进一步的,步骤(4)中,粉碎后的中药散剂的粒径为800-1000目;所述干燥温度为45-50℃,所述干燥时间为40-80min。进一步的,使用方法为成人每天3-4次,每次7-8g,通过雾化器吸入,儿童用量减半,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咳嗽、口腔溃疡、扁桃体炎和急性疱疹性咽峡炎等问题。所述清热利咽、敛疮止痛的中药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除硼砂、代赭石和冰片外的所述各原料进行除杂、清洗、粉碎、混合均匀,加白酒浸泡后过滤、蒸制,随后加入酒曲进行发酵,得到发酵料;(2)将硼砂、代赭石和冰片分别进行研磨,得到硼砂细末、代赭石细末和冰片细末;(3)将所述发酵料进行蒸馏,将蒸馏提取液浓缩成膏,加入硼砂细末、代赭石细末和冰片细末搅拌均匀,得到所述清热利咽、敛疮止痛的中药膏剂。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各原料粉碎至粒径为80-120目,所述浸泡的温度为25-28℃,所述浸泡的时间为6-8天,所述白酒的酒精度数为50-65度。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蒸制的温度为120-200℃,所述蒸制的时间为60-90分钟,所述酒曲的添加量为所述原料总重的1-3wt%,所述发酵时间为30-60天,所述发酵的温度为25-28℃。进一步的,步骤(2)中,硼砂细末、代赭石细末和冰片细末的粒径为500-800目。进一步的,步骤(3)中,将所述蒸馏提取液用大火煮沸后文火熬煮1-2h。进一步的,外用方法为将本膏直接涂抹于患部,1小时左右可止痛,用于治疗口腔溃疡。下面对本发明中原料所产生的作用进行简单叙述。硼砂,味甘、咸,性寒;归肺、胃经。功效主治:清热消痰、解毒防腐。主治痰热咳嗽、喉痹、鹅口疮、噎膈积聚、诸骨鲠喉、目赤翳障、胬肉攀睛、阴部溃疡。生甘草,味甘,性平;归心经、胃经、脾经、肺经。功效主治:补脾益气、止咳祛痰、缓急定痛、调和药性,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咳嗽气喘、痈疽疮毒、腹中挛急作痛、缓和药物烈性、解药毒。山豆根,味苦,性寒;归肺、胃经。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用于火毒蕴结、咽喉肿痛、齿龈肿痛。板蓝根,味苦,性寒;归心、胃经。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温毒发斑、舌绛紫暗、痄腮、喉痹、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桔梗,味苦,性平;归肺经。功效主治:宣肺祛痰、利咽排脓。治疗咳嗽痰多、胸膈满闷、咽痛音哑、肺疽吐脓。青黛,味咸,性寒;归肝经。功效主治:清热凉血、定惊。用治温毒、发斑、血热吐衄、胸痛咳血、口疮、痄腮、喉痹、小儿惊痫等。元参,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肺经、胃经、肾经。功效主治:凉血滋阴、泻火解毒。治疗热病伤阴、舌降烦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高血压。人中白,味咸,性寒;归肝、三焦、膀胱经。功效主治:清热解毒、祛瘀止血。用于咽喉肿痛、牙疳口疮、咯血、衄血等症。代赭石,味苦,性寒;归肝、胃、心胞经。功效主治:平肝镇逆、凉血止血。治噫气呕逆、噎膈反胃、哮喘、惊痫、吐血、鼻衄、肠风、痔瘘、崩漏带下。射干,味苦,性寒;归肺经。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消痰、利咽。用治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咳嗽气喘。具抗菌、抗病毒、消炎作用,对治疗病毒性咽喉炎有很大意义,特别用于治疗喉头痉挛水肿效果较好。冰片,味辛、苦,性寒;归心经、脾经、肺经。功效主治: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用治热闭神昏、痰热内闭、暑热卒厥、小儿惊风及各种疮痈肿痛、溃后不敛、烫火伤、咽喉肿痛、喉痹、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等。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清热利咽、敛疮止痛的中药组合物,通过采用硼砂、生甘草、山豆根、板蓝根、桔梗、青黛、元参、人中白、代赭石、射干和冰片为原料并进行适当重量配比,最终制备得到具有清热利咽、敛疮止痛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以硼砂、人中白和冰片作为君药,起到清热解毒、利咽止痛、敛疮生肌的功效;采用山豆根、青黛、射干、板蓝根、代赭石、桔梗为臣药,辅助君药的功效,且降肺火、肝火、心火、胃火和三焦之火;以元参为佐药,除辅助君药和臣药的药效外,还具有凉血滋阴、泻火解毒的功效;以生甘草为使药,起到调和诸药的作用,且增强并加快药效的发挥。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能够解决因上火引起咽喉疼痛、口腔溃疡、扁桃体炎和急性疱疹性咽峡炎等问题。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配伍科学、各组分协同起效,疗效显著、见效迅速,且无毒副作用。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条件温和且稳定性好,易于推广,对部分中药材采用发酵处理技术,可以将中药中的大分子的中间物质,分解转化成为能够被直接吸收的有效小分子物质,经过发酵的中药组份疗效快、效果确切,药效提升20-30倍,有效提速各组分中药的疗效,减毒增效,改善口感。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下面实施例中以1重量份代表1g。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清热利咽、敛疮止痛的中药散剂,原料组分包括:硼砂5重量份、生甘草5重量份、山豆根5重量份、板蓝根5重量份、桔梗5重量份、青黛5重量份、元参5重量份、人中白5重量份、代赭石5重量份、射干5重量份、冰片2重量份。所述清热利咽、敛疮止痛的中药散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生甘草、山豆根、板蓝根、桔梗和青黛分别依次进行除杂、清洗、晾干、混合,得到处理后原料;(2)向所述处理后原料中加入4倍质量的水浸泡1h,大火煮开,随后转文火煎煮40min,冷却后加入2g嗜酸乳杆菌,在45℃下发酵5个月,随后进行过滤、浓缩、干燥,得到发酵料;(3)将所述元参、人中白和射干依次进行除杂、清洗、晾干、混合,加入4倍质量的水浸泡1h,大火煮开,转文火煎煮40min,随后依次进行过滤、浓缩、干燥,得到煎煮料;(4)将所述煎煮料、硼砂、代赭石、冰片与所述发酵料混合均匀后粉碎至粒径为800目,45℃干燥40min,即得到所述清热利咽、敛疮止痛的中药散剂。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清热利咽、敛疮止痛的中药散剂,原料组分包括:硼砂10重量份、生甘草10重量份、山豆根10重量份、板蓝根10重量份、桔梗10重量份、青黛10重量份、元参10重量份、人中白10重量份、代赭石10重量份、射干10重量份、冰片5重量份。所述清热利咽、敛疮止痛的中药散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生甘草、山豆根、板蓝根、桔梗和青黛分别依次进行除杂、清洗、晾干、混合,得到处理后原料;(2)向所述处理后原料中加入6倍质量的水浸泡3h,大火煮开,随后转文火煎煮140min,冷却后加入9g乳双歧杆菌,在55℃下发酵7个月,随后进行过滤、浓缩、干燥,得到发酵料;(3)将所述元参、人中白和射干依次进行除杂、清洗、晾干、混合,加入6倍质量的水浸泡3h,大火煮开,转文火煎煮140min,随后进行过滤、浓缩、干燥,得到煎煮料;(4)将所述煎煮料、硼砂、代赭石、冰片与所述发酵料混合均匀后粉碎至粒径为1000目,50℃干燥80min,即得到所述清热利咽、敛疮止痛的中药散剂。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清热利咽、敛疮止痛的中药散剂,原料组分包括:硼砂7.5重量份、生甘草7重量份、山豆根8重量份、板蓝根7重量份、桔梗8重量份、青黛7.5重量份、元参7重量份、人中白7.5重量份、代赭石8重量份、射干7.5重量份、冰片3.5重量份。所述清热利咽、敛疮止痛的中药散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生甘草、山豆根、板蓝根、桔梗和青黛分别依次进行除杂、清洗、晾干、混合,得到处理后原料;(2)向所述处理后原料中加入5倍质量的水浸泡2h,大火煮开,随后转文火煎煮90min,冷却后加入5g鼠李糖乳杆菌,在50℃下发酵6个月,随后进行过滤、浓缩、干燥,得到发酵料;(3)将所述元参、人中白和射干依次进行除杂、清洗、晾干、混合,加入5倍质量的水浸泡2h,大火煮开,转文火煎煮90min,随后依次进行过滤、浓缩、干燥,得到煎煮料;(4)将所述煎煮料、硼砂、代赭石、冰片与所述发酵料混合均匀后粉碎至粒径为900目,48℃干燥1h,即得到所述清热利咽、敛疮止痛的中药散剂。实施例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清热利咽、敛疮止痛的中药膏剂,原料组分包括:硼砂5重量份、生甘草5重量份、山豆根5重量份、板蓝根5重量份、桔梗5重量份、青黛5重量份、元参5重量份、人中白5重量份、代赭石5重量份、射干5重量份、冰片2重量份。所述清热利咽、敛疮止痛的中药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除硼砂、代赭石和冰片外的所述各原料进行除杂、清洗,粉碎至粒径为80目,混合均匀,加50度白酒在25℃下浸泡6天后过滤,120℃下蒸制60分钟,随后加入原料总重1wt%的酒曲发酵30天,发酵的温度为25℃,得到发酵料;(2)将硼砂、代赭石和冰片分别研磨,得到硼砂细末、代赭石细末和冰片细末的粒径为500目;(3)将所述发酵料进行蒸馏,将蒸馏提取液大火煮沸后文火熬煮1h,浓缩成膏,加入硼砂细末、代赭石细末和冰片细末搅拌均匀,得到所述清热利咽、敛疮止痛的中药膏剂。实施例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清热利咽、敛疮止痛的中药膏剂,原料组分包括:硼砂10重量份、生甘草10重量份、山豆根10重量份、板蓝根10重量份、桔梗10重量份、青黛10重量份、元参10重量份、人中白10重量份、代赭石10重量份、射干10重量份、冰片5重量份。所述清热利咽、敛疮止痛的中药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除硼砂、代赭石和冰片外的所述各原料进行除杂、清洗,粉碎至粒径为120目,混合均匀,加65度白酒在28℃下浸泡8天后过滤,200℃下蒸制90分钟,随后加入原料总重3wt%的酒曲发酵60天,发酵的温度为28℃,得到发酵料;(2)将硼砂、代赭石和冰片分别研磨,得到硼砂细末、代赭石细末和冰片细末的粒径为800目;(3)将所述发酵料进行蒸馏,将蒸馏提取液大火煮沸后文火熬煮2h,浓缩成膏,加入硼砂细末、代赭石细末和冰片细末搅拌均匀,得到所述清热利咽、敛疮止痛的中药膏剂。实施例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清热利咽、敛疮止痛的中药膏剂,原料组分包括:硼砂7.5重量份、生甘草7重量份、山豆根8重量份、板蓝根7重量份、桔梗8重量份、青黛7.5重量份、元参7重量份、人中白7.5重量份、代赭石8重量份、射干7.5重量份、冰片3.5重量份。所述清热利咽、敛疮止痛的中药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除硼砂、代赭石和冰片外的所述各原料进行除杂、清洗,粉碎至粒径为80-120目,混合均匀,加58度白酒在26.5℃下浸泡7天后过滤,160℃下蒸制70分钟,随后加入原料总重2wt%的酒曲发酵45天,发酵的温度为26.5℃,得到发酵料;(2)将硼砂、代赭石和冰片分别研磨,得到硼砂细末、代赭石细末和冰片细末的粒径为650目;(3)将所述发酵料进行蒸馏,将蒸馏提取液大火煮沸后文火熬煮1.5h,浓缩成膏,加入硼砂细末、代赭石细末和冰片细末搅拌均匀,得到所述清热利咽、敛疮止痛的中药膏剂。对比例1本对比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生甘草、山豆根、板蓝根、桔梗和青黛的处理方法不同,以上各组分不经过益生菌发酵,大火煮开后过滤即得以上组分的混合物,其他操作均与实施例3相同。对比例2本对比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原料组分,本对比例的原料组分不包括青黛、元参和代赭石,其他均与实施例3相同。实验例一、实施例1-3和对比例1-2所得中药散剂利咽止咳效果对比1、试验对象:icr小鼠。2、试验过程:取健康icr小鼠60只,分为6组,每组10只;一组为空白组,其他为实验组;实验组以雾化吸入方式对应使用实施例1-3和对比例1-2所得中药散剂,给药剂量为5g/kg;空白组以雾化吸入方式使用等量纯净水,连续给药五天,每天两次;末次给药1小时后,各组小鼠均用氨水进行刺激,记录各实验组小鼠咳嗽潜伏期和3分钟内咳嗽次数,并记录结果。3、试验结果表1-止咳效果由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1-3组小鼠在氨水刺激后:咳嗽潜伏期明显长于对比例1组和对比例2组;实施例1-3组小鼠3分钟内的咳嗽次数明显小于对比例1组和对比例2组。说明实施例1-3所得中药散剂能够明显延长氨水诱导的小鼠咳嗽潜伏期、降低咳嗽次数,进而说明本发明散剂具有明显的利咽镇咳作用。二、实施例1-3和对比例1-2所得中药散剂治疗口腔溃疡效果对比1、试验对象:新西兰白兔,4月龄,体重2.5-3kg。2、试验过程:取健康新西兰白兔33只,其中30只用3%戊巴比妥静脉麻醉,40%冰醋酸灼烧口腔右侧,48小时后用龙胆紫标记溃疡面积,剩余3只不做任何处理;将建好口腔溃疡模型的30只兔子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一组为空白组,其他为实验组;将实施例1-3和对比例1-2所得中药散剂敷于各实验组兔子口腔溃疡处,空白组兔子溃疡处不做任何处理,每天两次;记录每只兔子口轻溃疡愈合时间,各组取平均值并记录。3、试验结果表2-止咳效果组别未处理空白组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1对比例2各组兔子数量3555555愈合时间(天)—13.65.95.64.78.69.1由表2可以看出,未处理的3只兔子在试验期间没有发生口腔溃疡情况,说明兔子健康,不存在口腔问题;实施例1-3组的兔子口腔溃疡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比例1组和对比例2组,说明实施例1-3所得散剂治疗口腔溃疡的效果明显优于对比例1组和对比例2组,也进一步证实了本发明所述中药散剂对口腔溃疡的有效性。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