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211784发布日期:2019-11-26 01:19阅读:1505来源:国知局
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脊柱重建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治疗胸腰椎的各种不稳定性骨折脱位、椎间盘的退行性变、脊柱滑脱及脊柱后凸的手术过程中,需要对患部的上下一个或多个椎体进行固定。目前一般采用椎弓根螺钉与连接棒相配合的方式固定上下椎体,即:先在患部一个椎体的两侧椎弓根分别钉入一根椎弓根螺钉,同法处理另一个椎体,然后再将两个椎体同侧的两根椎弓根螺钉分别用一根连接棒相连接固定,多个椎体也同样处理;通过将椎体进行内固定,从而达到复位和稳定骨折,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的目的。但是当需要打椎弓根螺钉的椎体患有骨质疏松时,椎弓根螺钉打入椎体后会松动、切出或退出,导致椎体内固定失效,造成手术治疗的失败。

近年来,有医生使用骨水泥加强对椎弓根螺钉的固定,方法是:在椎弓根螺钉中设置一条沿轴向贯穿椎弓根螺钉的中心孔,然后将椎弓根螺钉的一半打入椎体,然后将扩张球囊从椎弓根螺钉的中心孔伸入椎体,接着向扩张球囊内注入造影剂,扩张球囊在造影剂的填充下会膨胀,从而在稀疏的椎体骨松质内部膨胀出一个空腔,然后抽出扩张球囊内的造影剂,待球囊收缩后再抽出球囊,然后再将椎弓根螺钉的另一半打入椎体,接着将骨水泥从椎弓根螺钉的中心孔推入椎体,骨水泥会进入被扩张球囊膨胀出的椎体空腔中,从而完成对椎弓根螺钉的固定。上述方法存在以下缺点:由于在椎体内部对球囊形成的相对压力并不均匀,扩张球囊在受压膨胀过程中会偏向压力较小的地方膨胀,使得扩张球囊膨胀出的空间往往偏离椎弓根螺钉的进钉方向,导致椎弓根螺钉完全打入椎体后,空腔会位于椎弓根螺钉的一侧,向空腔内注入骨水泥后,空腔内的骨水泥只能分布于椎弓根螺钉一侧,只能对椎弓根螺钉的一侧进行固定,不会均匀分布于椎弓根螺钉的四周,导致椎弓根螺钉固定不牢固,对椎弓根螺钉的固定效果差,影响手术治疗效果;而且在扩张球囊偏方向扩张过程中,扩张球囊可能损伤椎弓根周围神经,影响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安全性高,对椎弓根螺钉固定效果好的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先将椎弓根螺钉沿进钉方向完全钉入椎体,所述椎弓根螺钉的结构包括:椎弓根螺钉本体,在椎弓根螺钉本体的轴向中心设置有中心孔,在椎弓根螺钉本体的前端侧壁上沿周向设置有若干与中心孔相连通的骨水泥扩散孔,在中心孔内活动设置有一根外管总管,在外管总管的前端设置有若干与其相连通的外管支管,外管支管与骨水泥扩散孔一一对应,每根外管支管插入对应的骨水泥扩散孔,每根外管支管的管端为具有弹性的弹性管端,每根外管支管的弹性管端沿周向被分隔成若干弹性管瓣,在外管总管内活动插有拉杆,在拉杆的前端设置有若干支杆,拉杆的支杆与外管总管的外管支管一一对应,拉杆的每根支杆分别活动插入对应的外管支管并与对应外管支管管端的所有弹性管瓣的外端相固定;

步骤二:接着通过外管总管将各外管支管的管端向外推出对应骨水泥扩散孔,然后通过拉杆拉动各支杆相对对应外管支管内移,各支杆内移时同步带动对应外管支管的所有弹性管瓣的外端内移,使对应外管支管的所有弹性管瓣同时向外弯曲膨胀,从而在椎弓根螺钉外部的椎体内膨胀出若干围绕椎弓根螺钉1分布的用于灌注骨水泥的球形椎体空腔;

步骤三:将椎弓根螺钉转动一圈,带动已膨胀突出椎弓根螺钉的各外管支管的所有弹性管瓣绕椎弓根螺钉转动一圈,从而在椎弓根螺钉外部的椎体内扫出若干圈围绕椎弓根螺钉分布的用于灌注骨水泥的环形椎体空腔;

步骤四:然后再通过拉杆推动各支杆相对对应外管支管外移,各支杆外移时同步带动对应外管支管的所有弹性管瓣的外端外移,直至对应外管支管的所有弹性管瓣同时回复至能缩回骨水泥扩散孔的崩直状态,接着再将外管总管、外管支管、拉杆及支杆同时抽出椎弓根螺钉;

步骤五:将骨水泥从中心孔注入椎弓根螺钉,直至骨水泥经各骨水泥扩散孔注满各自对应的环形椎体空腔,在骨水泥逐渐固化过程中,不断转动椎弓根螺钉,直至环形椎体空腔内的骨水泥形成与椎弓根螺钉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待骨水泥完全固化后,通过骨水泥实现对椎弓根螺钉的固定。

进一步地,前述的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法,其中:外管总管与各外管支管一体成型,拉杆与各支杆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前述的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法,其中:椎弓根螺钉内的骨水泥扩散孔的孔径呈由内至外逐渐减小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能保证骨水泥均匀分布于椎弓根螺钉四周,能对椎弓根螺钉进行有效固定,对椎弓根螺钉的固定效果好,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并且由于弹性管瓣不会偏方向扩张,有效避免弹性管瓣在膨胀过程中损伤椎弓根周围神经,提高了使用安全性;(2)在椎弓根螺钉外部的椎体内扫出若干圈围绕椎弓根螺钉分布的用于灌注骨水泥的环形椎体空腔,增大了骨水泥灌注区域,增加了骨水泥与椎弓根螺钉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对椎弓根螺钉的固定效果;(3)由于骨水泥形成了与椎弓根螺钉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这样便于自由取出椎弓根螺钉,操作更方便,同时减少对患者椎体伤害,进一步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法中椎弓根螺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抽去外管总管、外管支管、拉杆及支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外管总管、外管支管、拉杆及支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抽去外管总管、外管支管、拉杆及支杆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所述的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先将椎弓根螺钉沿进钉方向完全钉入椎体,所述椎弓根螺钉1的结构包括:椎弓根螺钉本体,椎弓根螺钉本体的轴向中心设置有中心孔2,在椎弓根螺钉本体的前端侧壁上沿周向设置有若干与中心孔2相连通的骨水泥扩散孔3,在中心孔2内活动设置有一根外管总管4,在外管总管4的前端设置有若干与其相连通的外管支管5,外管支管5与骨水泥扩散孔3一一对应,每根外管支管5插入对应的骨水泥扩散孔3,每根外管支管5的管端为具有弹性的弹性管端,每根外管支管5的弹性管端沿周向被分隔成若干弹性管瓣51,在外管总管4内活动插有拉杆6,在拉杆6的前端设置有若干支杆7,拉杆6的支杆7与外管总管4的外管支管5一一对应,拉杆6的每根支杆7分别活动插入对应的外管支管5并与对应外管支管管端的所有弹性管瓣51的外端相固定;

步骤二:接着通过外管总管4将各外管支管5的管端向外推出对应骨水泥扩散孔3,然后通过拉杆6拉动各支杆7相对对应外管支管5内移,各支杆7内移时同步带动对应外管支管5的所有弹性管瓣51的外端内移,使对应外管支管5的所有弹性管瓣51同时向外弯曲膨胀,从而在椎弓根螺钉外部的椎体8内膨胀出若干围绕椎弓根螺钉1分布的用于灌注骨水泥的球形椎体空腔;

步骤三:将椎弓根螺钉转动一圈,带动已膨胀突出椎弓根螺钉的各外管支管5的所有弹性管瓣51绕椎弓根螺钉1转动一圈,将位于同一水平分度圆上的球形椎体空腔串联在一起,从而在椎弓根螺钉1外部的椎体8内扫出若干圈围绕椎弓根螺钉1分布的用于灌注骨水泥的环形椎体空腔9;

步骤四:然后再通过拉杆6推动各支杆7相对对应外管支管5外移,各支杆7外移时同步带动对应外管支管5的所有弹性管瓣51的外端外移,直至对应外管支管5的所有弹性管瓣51同时回复至能缩回骨水泥扩散孔3的崩直状态,接着再将外管总管4、外管支管5、拉杆6及支杆7同时抽出椎弓根螺钉1;

步骤五:将骨水泥从中心孔2注入椎弓根螺钉,直至骨水泥经各骨水泥扩散孔4注满各自对应的环形椎体空腔9,在骨水泥逐渐固化过程中,不断转动椎弓根螺钉1,直至环形椎体空腔9内的骨水泥形成与椎弓根螺钉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待骨水泥完全固化后,通过骨水泥实现对椎弓根螺钉的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外管总管4与各外管支管5一体成型,拉杆6与各支杆7一体成型,这样可以提高使用安全性;在本实施例中,骨水泥扩散孔3的孔径呈由内至外逐渐减小设置,这样骨水泥在经过骨水泥扩散孔3的过程中,骨水泥会流速会增大,从而使骨水泥更快速地注入各椎体空腔,提高了手术效率;

本发明的优点是:(1)能保证骨水泥均匀分布于椎弓根螺钉四周,能对椎弓根螺钉进行有效固定,对椎弓根螺钉的固定效果好,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并且由于弹性管瓣不会偏方向扩张,有效避免弹性管瓣在膨胀过程中损伤椎弓根周围神经,提高了使用安全性;(2)在椎弓根螺钉外部的椎体内扫出若干圈围绕椎弓根螺钉分布的用于灌注骨水泥的环形椎体空腔,增大了骨水泥灌注区域,增加了骨水泥与椎弓根螺钉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对椎弓根螺钉的固定效果;(3)由于骨水泥形成了与椎弓根螺钉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这样便于自由取出椎弓根螺钉,操作更方便,同时减少对患者椎体伤害,进一步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