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风湿的外用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04583发布日期:2019-10-29 23:16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药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风湿的外用药物的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风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祖国传统中医称之为“痹症”。常见的风湿病有: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寒性关节炎、痛风、强直性脊柱炎、骨质疏松症、骨质增生、增生性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红斑狼疮、产后风、顽固性腰腿痛、坐骨神经痛、干燥综合症等,以筋骨、肌肉、关节发生酸痛、麻木、屈伸不利或关节肿大等主要表现的病症。该病发病率高,易反复发作,久病不愈可引发心脏及其它内脏器官病变。据国家卫生部调查统计,每年因风湿、类风湿、骨病,直接或间接死亡人数约达150万人。目前,风湿疾病通常的治疗药物为非甾体消炎药和激素治疗,不仅副作用极大,而且极易复发,患者难以耐受。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风湿的外用药物。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治疗风湿的外用药物,按照重量份计算,由下述原料组成:青风藤:8~20份、羌活:8~20份、徐长卿5~15份、肿节风:5~15份、淫羊藿:5~15份、威灵仙:5~15份、山药5~15份、香附:5~15份、白芨:5~15份、紫河车:6~12份、五加皮:6~12份、黄精:6~12份、泽泻:6~12份、小茴香:6~12份、谷芽:6~12、甘草:6~12份、阿胶:6~12份、龟板胶:5~18份、蜂蜜:5~18份、余为辅料。优选地,一种用于治疗风湿的外用药物,按照重量份计算,由下述原料组成:青风藤:10~14份、羌活:10~14份、徐长卿7~10份、肿节风:7~10份、淫羊藿:7~10份、威灵仙:7~10份、山药:7~10份、香附:7~10份、白芨:9~10份、紫河车:8~10份、五加皮:8~10份、黄精:8~10份、泽泻:8~10份、小茴香:8~10份、谷芽:8~10、甘草:8~10份、阿胶:8~10份、龟板胶:9~11份、蜂蜜:9~11份、余为辅料。优选地,一种用于治疗风湿的外用药物,按照重量份计算,由下述原料组成:青风藤:12份、羌活:12份、徐长卿8份、肿节风:8份、淫羊藿:8份、威灵仙:8份、山药:8份、香附:8份、白芨:9份、紫河车:9份、五加皮:9份、黄精:9份、泽泻:9份、小茴香:9份、谷芽:9、甘草:9份、阿胶:9份、龟板胶:10份、蜂蜜:10份、余为辅料。所述辅料为:气雾剂、成膜剂和润湿剂。优选地,所述成膜剂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两种。优选地,所述气雾剂为四氟乙烷;所述润湿剂为甘油。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风湿的外用药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为:s1.按量称取上述原料药,研磨成粉并混合均匀,制成混合中药粉;s2.将混合中药粉加入至500~800ml质量分数为40%~60%的乙醇中,加热回流3h,过孔径为100~200μm的筛,得到第一滤液和第一药渣;s3.将第一药渣加入至300~500ml质量分数为40%~60%的乙醇中,继续加热回流2h,过孔径为100~200μm的筛,得到第二滤液和第二药渣;s4.将第一滤液与第二滤液并混合均匀,减压蒸馏浓缩至50~80ml,过大孔吸附树脂柱,用质量分数为40~60%的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后旋蒸1~2h,冷冻干燥、粉碎,得到中药提取物。s5.将中药提取物溶解至100~200ml质量分数为75%乙醇中,依次加入4~6g气雾剂、8~12g润湿剂、2~3g成膜剂,最后使用ph调节剂调节ph=5~7,搅拌均匀,装至带喷雾头的医药级塑料瓶中,即得到用于治疗风湿的外用药物。所述药物使用方法为:将药物摇匀后,喷于患处按摩至吸收,根据病情,每日喷涂3~5次,每次间隔2h,连续使用1个月为1个疗程。优选地,所述大孔吸附树脂为ld605型大孔树脂、d1300型大孔树脂以及d-101型非极性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ph调节剂为质量浓度为30~50%的三乙醇胺。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遵循“君臣佐使”的原则,使用了19味中药,每一味中药均有其特定的作用,以“青风藤、羌活”为君药,主以祛风除湿,利尿消肿。以“徐长卿、肿节风、淫羊藿、威灵仙、山药”为臣药,与君药配合使用能够针对病因关键,祛邪气,扶正气,祛风湿,除痹痛,无论在阻止病情发展还是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均有突出效果。以“香附、白芨、紫河车、五加皮、黄精、泽泻、小茴香、谷芽”为佐药,针对该病病程进展中出现的久病入络、久病必瘀的特点,佐以活血补血,化瘀通络,健脾润燥。以“甘草”作为使药,具有甘平缓和,缓急止痛的功效,并且甘草能够调和诸药的偏性。以“阿胶、龟板胶”作为敛收药效之品,能够发挥二者滋阴补血的功效,还可以巩固全方功效。以“蜂蜜”益气补脾,矫味防腐,也能缓解大量祛风湿强筋骨药的辛性偏燥。总和十九味配方,以疾病的病因病机为靶点,以祛风除湿、利尿消肿、养阴清热、祛瘀通络为宗旨,有的放矢,使全方扶正和祛邪并行不悖,从而阻止病情的发生发展,且遵从了配伍的补而有泻、补中有通、补而不滞的特点。2.本发明使用的制备方法是先用乙醇提取有效成分,再用大孔树脂纯化,最后制成喷雾。用乙醇两遍提取使有效成分不被浪费;使用过大孔树脂柱子的纯化方式,能够使有效物质完整的保留,且杂质去除的更加干净;制备成喷雾除去更方便使用外,还能够使药物分散的更加均匀。3.本发明的用于治疗风湿的外用药物是用天然的中药制备而成,含有的有效成分高,体积较小,药效稳定,副作用极小,使用方便,便于携带和长期使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有益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本发明所述的内容进行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遵循“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以“青风藤、羌活”为君药,青风藤、羌活合为二至,为祛风湿、通经络的经典对药,能舒筋活血,正骨利髓,主以祛风除湿,利尿消肿。以“徐长卿、肿节风、淫羊藿、威灵仙、山药”为臣药,徐长卿为通血、止痛、祛风湿要药,祛邪与扶正兼备,加之肿节风祛风通络、活血散结的经典药剂,二者合用,可以使关节炎受损导致的症状缓解情况更好。淫羊藿温补肾阳,以期达到阳中求阴,阴阳平衡的效果。威灵仙性猛善走,长于通行经络,有祛风通络止痛之效。山药质甘润而善于补,有益肾纳气,平补气阴的功效。七药合用,针对病因关键,祛邪气,扶正气,祛风湿,除痹痛,无论在阻止病情发展还是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均有突出效果。以“香附、白芨、紫河车、五加皮、黄精、泽泻、小茴香、谷芽”为佐药。其中香附、白芨能逐瘀生新,且香附还能调经脉,止疼痛;而紫河车能够起到行血补血,调经舒筋,活血通络的作用。五加皮既可以补肝肾,也可以强筋骨,还可以活血通经,苦泄下降,可以使上炎之虚火下降。四者合用,专攻痹症日久,从而导致瘀血阻滞,阴血亏虚的情况出现。黄精可健脾补中,宁心安神,泽泻既可清湿热也可清肾经虚火,与淫羊藿、山药合用,共治阴虚火旺之证。小茴香味辛性温,起到理气健脾、暖肾散寒的功效。谷芽既能健脾消食,又能解除烦热。四者合用使全方补中有泄,补而不燥,既能起到防止补药滋腻伤胃之功,也能减缓多味补药的辛燥偏性。佐药八味针对该病病程进展中出现的久病入络、久病必瘀的特点,佐以活血补血,化瘀通络,健脾润燥。以“甘草”作为使药,具有甘平缓和,缓急止痛的功效,并且甘草能够调和诸药的偏性。以“阿胶、龟板胶”作为收膏之品,能够发挥二者滋阴补血的功效,还可以巩固全方功效。以“蜂蜜”益气补脾,矫味防腐,也能缓解大量祛风湿强筋骨药的辛性偏燥。全方十九味中药,以疾病的病因病机为靶点,以祛风除湿、利尿消肿、养阴清热、祛瘀通络为宗旨,有的放矢,使全方扶正和祛邪并行不悖,从而阻止病情的发生发展,且遵从了配伍的补而有泻、补中有通、补而不滞的特点。为了便于理解,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用于治疗银屑病的外用药物进行详细的描述。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具体实施例仅是为了说明,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文说明,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正或改变,这些修正和改变也将纳入本申请范围之内。实施例1一种用于治疗风湿的外用药物,它主要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青风藤:12份、羌活:12份、徐长卿8份、肿节风:8份、淫羊藿:8份、威灵仙:8份、山药:8份、香附:8份、白芨:9份、紫河车:9份、五加皮:9份、黄精:9份、泽泻:9份、小茴香:9份、谷芽:9、甘草:9份、阿胶:9份、龟板胶:10份、蜂蜜:10份、余为辅料。辅料为:四氟乙烷、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甘油。上述用于治疗风湿的外用药物的制备方法为:s1.按量称取上述原料药,研磨成粉并混合均匀,制成混合中药粉;s2.将混合中药粉加入至600ml质量分数为50%的乙醇中,加热回流3h,过孔径为100μm的筛,得到第一滤液和第一药渣;s3.将第一药渣加入至400ml质量分数为50%的乙醇中,继续加热回流2h,过孔径为100μm的筛,得到第二滤液和第二药渣;s4.将第一滤液与第二滤液并混合均匀,减压蒸馏浓缩至60ml,过d1300型大孔树脂柱,用质量分数为50%的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后旋蒸1.5h,冷冻干燥、粉碎,得到中药提取物。s5.将中药提取物溶解至150ml质量分数为75%的乙醇中,依次加入5g四氟乙烷、10g甘油、3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最后逐滴加入质量浓度为30%的三乙醇胺调节ph=6,搅拌均匀,装至带喷雾头的医药级塑料瓶中,即得到用于治疗风湿的外用药物。所述药物使用方法为:将药物摇匀后,喷于患处按摩至吸收,根据病情,每日喷涂3~5次,每次间隔2h,连续使用1个月为1个疗程。实施例2一种用于治疗风湿的外用药物,它主要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青风藤:8~20份、羌活:8~20份、徐长卿5~15份、肿节风:5~15份、淫羊藿:5~15份、威灵仙:5~15份、山药5~15份、香附:5~15份、白芨:5~15份、紫河车:6~12份、五加皮:6~12份、黄精:6~12份、泽泻:6~12份、小茴香:6~12份、谷芽:6~12、甘草:6~12份、阿胶:6~12份、龟板胶:5~18份、蜂蜜:5~18份、余为辅料。辅料为:四氟乙烷、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甘油。上述用于治疗风湿的外用药物的制备方法为:s1.按量称取上述原料药,研磨成粉并混合均匀,制成混合中药粉;s2.将混合中药粉加入至500ml质量分数为40%的乙醇中,加热回流3h,过孔径为100μm的筛,得到第一滤液和第一药渣;s3.将第一药渣加入至300ml质量分数为40%的乙醇中,继续加热回流2h,过孔径为100μm的筛,得到第二滤液和第二药渣;s4.将第一滤液与第二滤液并混合均匀,减压蒸馏浓缩至50ml,过ld605型大孔树脂柱,用质量分数为40%的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后旋蒸1h,冷冻干燥、粉碎,得到中药提取物。s5.将中药提取物溶解至100ml质量分数为75%乙醇中,依次加入4g四氟乙烷、8g甘油、2g聚乙烯吡咯烷酮,最后使用质量浓度为40%的三乙醇胺调节ph=5,搅拌均匀,装至带喷雾头的医药级塑料瓶中,即得到用于治疗风湿的外用药物。所述药物使用方法为:将药物摇匀后,喷于患处按摩至吸收,根据病情,每日喷涂3~5次,每次间隔2h,连续使用1个月为1个疗程。实施例3一种用于治疗风湿的外用药物,它主要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青风藤:8~20份、羌活:8~20份、徐长卿5~15份、肿节风:5~15份、淫羊藿:5~15份、威灵仙:5~15份、山药5~15份、香附:5~15份、白芨:5~15份、紫河车:6~12份、五加皮:6~12份、黄精:6~12份、泽泻:6~12份、小茴香:6~12份、谷芽:6~12、甘草:6~12份、阿胶:6~12份、龟板胶:5~18份、蜂蜜:5~18份、余为辅料。辅料为:四氟乙烷、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甘油。上述用于治疗风湿的外用药物的制备方法为:s1.按量称取上述原料药,研磨成粉并混合均匀,制成混合中药粉;s2.将混合中药粉加入至800ml质量分数为60%的乙醇中,加热回流3h,过孔径为200μm的筛,得到第一滤液和第一药渣;s3.将第一药渣加入至500ml质量分数为60%的乙醇中,继续加热回流2h,过孔径为200μm的筛,得到第二滤液和第二药渣;s4.将第一滤液与第二滤液并混合均匀,减压蒸馏浓缩至80ml,过d-101型非极性树脂柱,用质量分数为60%的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后旋蒸2h,冷冻干燥、粉碎,得到中药提取物。s5.将中药提取物溶解至200ml质量分数为75%乙醇中,依次加入6g四氟乙烷、12g甘油、3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最后使用质量浓度为50%的三乙醇胺调节ph=7,搅拌均匀,装至带喷雾头的医药级塑料瓶中,即得到用于治疗风湿的外用药物。所述药物使用方法为:将药物摇匀后,喷于患处按摩至吸收,根据病情,每日喷涂3~5次,每次间隔2h,连续使用1个月为1个疗程。为了更加清晰的说明本发明的内容,本发明进行了临床实验,具体如下:1、患者来源在本市各大风湿免疫科选取200例类风湿病患者,男112例、女88例,平均年龄为48岁。2、治疗方法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药物,将药物摇匀后,喷于患处按摩至吸收,根据病情,每日喷涂3~5次,每次间隔2h,使用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使用3个疗程。3、诊断标准参照“美国类风湿病协会”制定的标准,即:依据病史、物理诊断和放射学检查结果:膝关节痛,同时具备以下6个条件中的3个即确定临床诊断,①放射学显示有骨赘形成;②晨起僵直少于30分钟;③关节活动时有骨响声;④膝关节骨增大;⑤有骨压痛;⑥无明显的滑膜升温。4、疗效判定显效:膝关节疼痛症状消失,晨僵时间缩短或无晨僵,理化检查正常。有效:膝关节疼痛症状减轻,理化检查有所改善。无效:膝关节疼痛无减轻,理化检查无改变。5、治疗结果根据上述条件,治疗结果如表1所示:表1本发明对风湿病患者的疗效患者个数患者性别显效有效无效显效率总有效率112男81110272.3%98.2%88女7285381.8%96.6%根据表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备的药物对本市风湿病患者结果显示,男性的总有效率能够达到98%以上,女性的总有效率也高达96.6%,因此可知,本发明所制备的用于治疗风湿的药物对绝大部分风湿病患者是有效的;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备的药物对本市男性风湿病患者的显效率达到70%以上,女性风湿病患者的显效率能够达到80%以上,说明本市风湿病患者在按照本发明治疗方法使用后,大部分人的膝关节疼痛症状消失,晨僵时间缩短或无晨僵,理化检查正常。进一步证明了本发明所制备的用于治疗风湿的外用药物疗程短、见效快且效果显著。其中,一些典型病例如下:病例1:陈某,男,58岁,诊断为类风湿急性活动期,使用本发明药物一周,症状逐渐缓解。一疗程后症状消失,持续到第二疗程,以巩固疗效,现完全痊愈。病例2:刘某,男,65岁,诊断为类风湿病,使用本药物一疗程后症状好转,酸胀症状减轻,三个疗程后,临床治愈,活动自如,能正常从事劳动。病例3:杨某,女,38岁,诊断为类风湿病。使用本发明药物一周后,临床治愈。病例4:梅某,男,44岁,诊断为骨性关节炎,经多年治疗效果不佳。使用本发明药物2个疗程后,关节症状缓解,之后连续使用本发明药物6个疗程后,关节症状逐渐消失,化验指标也逐渐正常。随访至今,关节无症状,临床治愈。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