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乳液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345858发布日期:2019-12-06 20:50阅读:14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乳液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化妆品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微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943年schulman等在乳状液中滴加醇,首次制得了透明或半透明、均匀并长期稳定的微乳。微乳是透明的水滴在油中(w/o)或油滴在水中(o/w)形成的单分散体系,具有较好的热力学稳定性,其粒径为5~70nm,分为o/w型和w/o(反相胶束)型两种,是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油/水界面形成的有序组合体。微乳相对比普通乳,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1)微乳乳滴粒径分布较窄,粒径大小可以控制;(2)选择不同的表面活性剂修饰乳滴表面,可获得特殊性质的乳滴;(3)乳滴表面包覆一层(或几层)表面活性剂,乳滴间不易聚结,乳剂稳定性良好;(4)其表层类似于“活性膜”,该层基团可通过被相应的有机基团所取代,制得特殊的纳米功能材料;(5)表面活性剂对乳滴表面的包覆改善了纳米材料的界面性质,可显著地改善了其催化、光学及电流变等性质。微乳在食品、化妆品、药物等领域具有较好的性质,其中微乳制备成化妆品时有以下许多明显的优点:①光学透明,任何不均匀性或沉淀物的存在都容易被发觉;②是自发形成的,具有节能高效的特点;③稳定性好,可以长期储藏,不分层;④有良好的增溶作用,可以制成含油成分较高的产品品,而产品无油腻感,通过微乳的增溶性,还可以提高活性成分和药物的稳定性和效力;⑤胶束粒子细小,易渗入皮肤;⑥微乳还可以包裹tio2和zno纳米粒子,添加在化妆品中具有增白、吸收紫外线和放射红外线等特性。尤其一般活性物和药物结构较复杂,溶解度较小,需要达到—定的浓度才有效,所以,微乳对难溶性活性物质增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微乳的自发形成,历史上提出了许多理论:如schulman和prince等的负界面张力理沦、schulman与bowcoff的双层膜理论、bobbins等提出的几何排列理论及winsor等发展的r比理论,在这些理论中以winsor的r比理论更为完善。r比理论从分子间相互作用出发,认为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水和油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并定义为r=(aco—aoo—aii)/(acw—aww—ahh)。式中aco和acw分别为油、水与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内聚能,aoo和aww分别为油分子之间和水分子之间的内聚能,aii为表面活性剂亲油基之间的内聚能,aww为表面活性剂亲水基之间的内聚能。微乳体系中可以分为4个类型winsori、winsorii、winsoriii和winsoriv。wilsori,r<1,是水包油型微乳;winsorii,r>1,是油包水型微乳;winsoriii是i和ii的中间相,r=1,为中相微乳,是双连续相结构。其中winsori、winsorii、winsoriii为三相体系,在加入合适表面活性剂时可以形成wirieriv,为单相体系,是wirieriii的特殊形式。从公式可知,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水和油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影响微乳的形成和稳定性等理化性质,因为,为了制备出理化性质稳定的微乳,需对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水和油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做进一步的探索,且在制备微乳的过程中需对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等原料进行合理选择。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微乳液;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微乳液的备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1、一种微乳液,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微乳液包括如下组份:甘油单硬脂酸酯0.5-2%,胆甾醇0.1-1%、表面活性剂0.3-0.5%、活性成分0.1-40%、皮肤外用制剂中可以接受的辅料10-30%,余量为水;所述表面活性剂由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按重量比1:1-5:1混合而成。优选的,所述表面活性剂由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按重量比1:4:1混合而成。优选的,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占所述微乳液总重量的0.05%;所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占所述微乳液总重量的0.2%;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占所述微乳液总重量的0.05%。优选的,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磺酸钠;所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吐温。优选的,所述活性成分包括防晒剂或美白剂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防晒剂为2-乙基己基-对甲氧基肉桂酸酯或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烷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美白剂为甲氧基水杨酸钾、乙基抗坏血酸、熊果苷、抗坏血酸磷酸酯钠或烟酰胺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辅料包括润肤剂、抗氧剂和防腐剂;所述润肤剂占所述微乳液总重量的1-10%,所述抗氧剂占所述微乳液总重量的0.5-10%,所述防腐剂占所述微乳液总重量的1-10%。优选的,所述润肤剂为辛酸癸酸甘油单硬脂酸酯、肉豆蔻酸异丙酯、蓖麻油、可可脂、橄榄油、鳕鱼肝油、杏仁油、棕榈油、乙酰化单甘油酯、乙氧基化甘油酯、脂肪酸、脂肪酸烷基酯、脂肪酸烯基酯、脂肪醇、脂肪醇醚、羊毛脂或羊毛脂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抗氧剂为亚硫酸盐、焦亚硫酸盐、亚硫酸氢盐、生育酚或生育酚乙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防腐剂为苯氧基乙醇、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或山梨醇中的至少一种。2、所述的一种微乳液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如下:(1)根据所述微乳液中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称取甘油单硬脂酸酯、胆甾醇、表面活性剂、活性成分、皮肤外用制剂中可以接受的辅料和水;(2)将活性成分和皮肤外用制剂中可以接受的辅料中水溶性组分溶于水中,获得水相,备用;(3)将活性成分和皮肤外用制剂中可以接受的辅料中难溶于水的组分与甘油单硬脂酸酯、胆甾醇和表面活性剂混合后,于80-150℃下保持90-180min,然后以500-1000rpm的速度进行均质,获得有机相;(4)将步骤(2)中获得的水相以2-5ml/min的速度滴加到步骤(3)中获得有机相中,同时以500-1000rpm的速度进行搅拌,20-60min后制得微乳液。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乳液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合理控制该微乳液中表面活性剂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的用量,使最终制备的微乳液性质优良,不容易出现沉淀,稳定性得到提高。该微乳液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的复合体系会在制备微乳液时产生较强的协同效应,其中,阴、阳两种表面活性剂离子间带有相反电荷,二者之间存在强烈静电作用,即库仑力,使得复合体系中吸附自由能大大下降,从而使复合体系的表面活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加之,吐温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含有不同聚合数的聚氧乙烯链,使得吐温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呈曲折形,与阴、阳离子类表面活性剂混合时,吐温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屏蔽作用和空间位阻效应可以减少离子端电荷间的静电斥力,使形成的胶束的结构较紧密。由三种表面活性剂按特定重量比形成的复合体系,较单一表面活性剂,反离子被带相反电荷的表面活性离子取代,碳氢链占比减少,使得结构排列更紧密。复合体系中亲油基之间也存在相互吸引作用,且除了碳氢键间、亲油基之间的相互作用之外,还增加了反离子电荷之间的静电引力,因此大大增加了三种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缔合作用。另外,通过合理控制三种表面活性剂的重量比,能够保证最终制备的微乳液体系产生较高的表面活性与增效作用,对难溶性物质的溶解度也有显著提高,因此微乳液不容易出现沉淀,稳定性提高。该微乳液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适合规模化生产。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实施例1中微乳液中微乳粒径测试结果图;图2为实施例1中微乳液的释放度测试结果图。(图2中(a)为烟酰胺的释放情况测试结果图,图2中(b)为2-乙基己基-对甲氧基肉桂酸酯的释放情况测试结果图,图2中(c)为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烷的释放情况测试结果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实施例1一种微乳液,按重量百分比计,该微乳液包括如下组份:甘油单硬脂酸酯1%,胆甾醇0.2%、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0.05%]、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0.2%]、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0.05%])0.3%、活性成分(防晒剂[2-乙基己基-对甲氧基肉桂酸酯1.5%、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烷0.5%]、美白剂[烟酰胺1%])3%、皮肤外用制剂中可以接受的辅料(润肤剂[辛酸癸酸甘油三酯3%、肉豆蔻酸异丙酯7%]、抗氧剂[生育乙酸酯0.5%]、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丙酯1%])11.5%,余量为纯化水。该微乳液按如下方法制备:(1)根据微乳液中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称取甘油单硬脂酸酯、胆甾醇、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活性成分(防晒剂[2-乙基己基-对甲氧基肉桂酸酯、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烷]、美白剂[烟酰胺])、皮肤外用制剂中可以接受的辅料(润肤剂[辛酸癸酸甘油三酯、肉豆蔻酸异丙酯]、抗氧剂[生育乙酸酯]、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和纯化水;(2)将步骤(1)中烟酰胺、辛酸癸酸甘油三酯、肉豆蔻酸异丙酯、生育乙酸酯和对羟基苯甲酸丙酯溶解于纯化水中,获得水相,备用;(3)将步骤(1)中甘油单硬脂酸酯、胆甾醇、十二烷基磺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吐温、2-乙基己基-对甲氧基肉桂酸酯和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烷混合后,于120℃下保持120min,然后以800rpm的速度进行均质,获得有机相;(4)将步骤(2)中获得的水相以3ml/min的速度滴加到步骤(3)中获得有机相中,同时以800rpm的速度进行搅拌,30min后制得微乳液。实施例2一种微乳液,按重量百分比计,该微乳液包括如下组份:甘油单硬脂酸酯0.5%,胆甾醇1%、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0.07%]、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0.35%]、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0.07%])0.49%、活性成分(防晒剂[2-乙基己基-对甲氧基肉桂酸酯5%、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烷7%]、美白剂[甲氧基水杨酸钾3%])15%、皮肤外用制剂中可以接受的辅料(润肤剂[脂肪酸烷基酯3%、乙酰化单甘油酯3%、棕榈油4%]、抗氧剂[焦亚硫酸钠2.5%、亚硫酸氢钠2.5%]、防腐剂[苯氧基乙醇1%])16%,余量为纯化水。该微乳液按如下方法制备:(1)根据微乳液中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称取甘油单硬脂酸酯、胆甾醇、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活性成分(防晒剂[2-乙基己基-对甲氧基肉桂酸酯、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烷]、美白剂[甲氧基水杨酸钾])、皮肤外用制剂中可以接受的辅料(润肤剂[脂肪酸烷基酯、乙酰化单甘油酯、棕榈油]、抗氧剂[焦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防腐剂[苯氧基乙醇])和纯化水;(2)将步骤(1)中甲氧基水杨酸钾、焦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溶解于纯化水中,获得水相,备用;(3)将步骤(1)中甘油单硬脂酸酯、胆甾醇、十二烷基磺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吐温、2-乙基己基-对甲氧基肉桂酸酯、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烷、脂肪酸烷基酯、乙酰化单甘油酯、棕榈油和苯氧基乙醇混合后,于80℃下保持90min,然后以500rpm的速度进行均质,获得有机相;(4)将步骤(2)中获得的水相以2ml/min的速度滴加到步骤(3)中获得有机相中,同时以500rpm的速度进行搅拌,40min后制得微乳液。实施例3一种微乳液,按重量百分比计,该微乳液包括如下组份:甘油单硬脂酸酯2%,胆甾醇0.1%、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0.13%]、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0.13%]、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0.13%])0.39%、活性成分(防晒剂[2-乙基己基-对甲氧基肉桂酸酯15%、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烷10%]、美白剂[乙基抗坏血酸5%])30%、皮肤外用制剂中可以接受的辅料(润肤剂[乙氧基化甘油酯5%、脂肪酸烯基酯5%]、抗氧剂[生育酚1%、亚硫酸钠1.5%]、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0.2%、山梨醇1%])13.7%,余量为纯化水。该微乳液按如下方法制备:(1)根据微乳液中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称取甘油单硬脂酸酯、胆甾醇、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活性成分(防晒剂[2-乙基己基-对甲氧基肉桂酸酯、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烷]、美白剂[乙基抗坏血酸])、皮肤外用制剂中可以接受的辅料(润肤剂[乙氧基化甘油酯、脂肪酸烯基酯]、抗氧剂[生育酚、亚硫酸钠]、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山梨醇])和纯化水;(2)将步骤(1)中乙基抗坏血酸、乙氧基化甘油酯、生育酚、亚硫酸钠、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和山梨醇溶解于纯化水中,获得水相,备用;(3)将步骤(1)中甘油单硬脂酸酯、胆甾醇、十二烷基磺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吐温、2-乙基己基-对甲氧基肉桂酸酯、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烷和脂肪酸烯基酯混合后,于150℃下保持180min,然后以1000rpm的速度进行均质,获得有机相;(4)将步骤(2)中获得的水相以5ml/min的速度滴加到步骤(3)中获得有机相中,同时以1000rpm的速度进行搅拌,60min后制得微乳液。实施例4测试实施例1至实施例3中微乳液的漂油量和固含量(1)漂油量用滴管吸取各微乳液表面,将各微乳液分别缓慢注入已干燥恒重为m0的各烧杯中,称其质量为m1,然后按照公式(1)计算微乳的漂油量:式中:m为微乳的总质量,g。(2)固含量称取10.0g各微乳液于干燥恒重为m0的各小烧杯中,并连同小烧杯置于烘箱内,在80℃下干燥2h,自然冷却后称其质量为m1,然后按照公式(2)计算微乳的固含量:实施例1至实施例3中微乳液的漂油量和固含量的测试结果见表1。表1实施例1至实施例3中微乳液的漂油量和固含量的测试结果测试样漂油量(%)固含量(%)外观实施例1022.3乳白色,均匀实施例2022.8乳白色,均匀实施例3023.4乳白色,均匀因为乳液中的油状物质有大的比表面,从热力学上讲,是不稳定的体系,但由于其中有足够量的乳化剂、稳定剂的存在,乳液本身相对来说是较稳定的。但是,如果用水和工作液稀释,或者加入到被乳剂体系中,这时乳剂稳定存在的环境被破坏了,在新的环境中,乳剂就很容易破乳、漂油。由表1可知,实施例1至实施例3中微乳液的漂油量均为零,初步证明制备本发明中的微乳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固含量是乳液或涂料在规定条件下烘干后剩余部分占总量的质量百分数,在乳液聚合中联用表面活性剂形成复合表面活性剂能,与体系内的单体共聚,不仅可以显著提高体系中的固体含量,而且能显著改善乳剂的性能。如表1所示,三种表面活性剂联用显著提高各微乳液的固含量。另外,本发明中的微乳液外观乳白色,且质地均匀。实施例5测试实施例1中微乳液中微乳粒径将实施例1中微乳液稀释后置于比色皿中,利用纳米粒度及电位分析仪测定胶束的粒径、粒径分散系数(pdi),测试温度为25℃,测试角度为90°,测试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实施例1中微乳液中微乳粒径为42.7±1.3nm,pdi为0.154±0.062,表明该乳液中微乳粒径分布均匀、分散性良好。实施例6测试实施例1至实施例3中微乳液的稳定性(1)耐热耐寒试验取各微乳液20g,分别置于55℃恒温培养箱中6h和-15℃的低温冰箱中24h,取出后待恢复至室温,取各微乳液涂片,在放大100倍的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见表2。(2)离心试验取各微乳液5g,分别盛于离心管内,在每分钟不同转速下离心15min,观察分层情况,结果见表2。表2实施例1至实施例3中微乳液的稳定性测试结果注:“-”无变化,“+”分层,“++”水层占总体积的1/10。由表2可知,本发明中微乳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实施例7测试实施例1中微乳液的释放度将半透膜固定于智能透皮扩散仪的扩散池和接受池之间,接受池体积为10.5ml,给药池中准确称取0.5g实施例1中微乳液,将扩散池放入37℃水浴中,向接受池中加入已预热至37℃模拟泪液作为接受介质,接受池中置一搅拌子以300r/min转动,分别于0.5h、1h、2h、6h、8h、10h、12h和24h取样,测定微乳液中的2-乙基己基-对甲氧基肉桂酸酯、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烷和烟酰胺三种活性物质含量,考察微乳液体外释放情况,结果如图2所示,图2中(a)为烟酰胺的释放情况测试结果图,图2中(b)为2-乙基己基-对甲氧基肉桂酸酯的释放情况测试结果图,图2中(c)为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烷的释放情况测试结果图。累计释放率的计算公式如下:由图2可知,微乳液在前2h释放很快,释放率皆达到40%以上,这可能是由于活性物质有一定量溶解在微乳外相中,由外相→释放递质,所以释放很快;在后面22h释放较慢,这阶段可能由于活性物质经内相→界面膜→外相→释放递质,所以释放缓慢,同时也说明该微乳液具有作为缓释的开发前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向本发明中的微乳液中补充其它活性组分赋予该微乳液除保湿、无油腻之外的其它功能,如祛斑、抗衰老、去疤痕等功能。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