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多功能脊椎康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192828发布日期:2020-03-27 19:50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化多功能脊椎康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智能化多功能脊椎康复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脊椎康复大多是在后背处固定一块较长的夹板,再通过连接带绕到患者身前,这种方式的夹板高度不能调节,需要针对不同的患者设计多种规格的护具,大大增加了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的智能化多功能脊椎康复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化多功能脊椎康复方法,将左胸护具、右胸护具置于患者腋下,左胸护具、右胸护具后侧通过背上绑带、背下绑带连接,左胸护具、右胸护具前侧之间通过胸上绑带、胸下绑带连接,将胯护具围于后腰,从两侧向前贴于双侧髂骨处,通过患者骨盆标志点卡位,然后通过胯部绑带连接拉紧,使胯护具定位,将左侧升降件、右侧升降件底部连接在后腰处的胯护具顶部,左侧升降件顶部连接在左胸护具后侧底部,右侧升降件顶部连接在右胸护具后侧底部,拉紧背上绑带、胸上绑带至平行,背下绑带、胸下绑带至平行并绑紧,对左胸护具、右胸护具定位,将胯部绑带拉紧,使胯护具紧贴在患者双侧髂骨处,根据患者身高通过控制器控制左侧升降件、右侧升降件的高度,完成对患者弯曲部位进行牵引。

所述的它包括有左胸护具、右胸护具、胯护具,其中,左胸护具、右胸护具、胯护具均采用树脂制成,其转角处采用弧形圆滑过渡,左胸护具、右胸护具结构对称,其一端位于后肩钾骨处,另一端由腋下绕至前胸处,左胸护具、右胸护具前端之间通过胸上绑带、胸下绑带连接,左胸护具、右胸护具后端之间通过背上绑带、背下绑带连接,胯护具位于腰部后侧,胯护具两端由腰部向前延伸至胯部前侧,胯护具两端之间通过胯部绑带连接,胯护具后侧与左胸护具之间通过左侧升降件连接,胯护具后侧与右胸护具之间通过右侧升降件连接,胯护具前部一侧表面设有控制器,胯护具前部另一侧设有电源,左侧升降件、右侧升降件丝杆电机或气缸制成,控制器、电源、左侧升降件、右侧升降件之间通过电连接,左胸护具、右胸护具、胯护具内侧均设有由软性材料制成的内衬,内衬内设有传感器,传感器与外部医疗监控系统连接。

本发明的左胸护具、右胸护具分别位于左、右腑下,再通过胯护具的配合,实现多块组合式矫正,该矫正方式操作方便,同时可以根据患者不同部位进行调节,其使用范围大,矫正效果好,配合外部医疗监控系统控制,可以达到智能化多功能化调整的目的,医疗监控系统控制采用xx研究院的智能化多功能5.0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所有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为:参见附图1和附图2,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智能化多功能脊椎康复方法,将左胸护具、右胸护具置于患者腋下,左胸护具、右胸护具后侧通过背上绑带、背下绑带连接,左胸护具、右胸护具前侧之间通过胸上绑带、胸下绑带连接,将胯护具围于后腰,从两侧向前贴于双侧髂骨处,通过患者骨盆标志点卡位,然后通过胯部绑带连接拉紧,使胯护具定位,将左侧升降件、右侧升降件底部连接在后腰处的胯护具顶部,左侧升降件顶部连接在左胸护具后侧底部,右侧升降件顶部连接在右胸护具后侧底部,拉紧背上绑带、胸上绑带至平行,背下绑带、胸下绑带至平行并绑紧,对左胸护具、右胸护具定位,将胯部绑带拉紧,使胯护具紧贴在患者双侧髂骨处,根据患者身高通过控制器控制左侧升降件、右侧升降件的高度,完成对患者弯曲部位进行牵引;所述的它包括有左胸护具3、右胸护具4、胯护具5,其中,左胸护具3、右胸护具4、胯护具5均采用树脂制成,其转角处采用弧形圆滑过渡,左胸护具3、右胸护具4结构对称,其一端位于后肩钾骨处,另一端由腋下绕至前胸处,左胸护具3、右胸护具4前端之间通过胸上绑带8、胸下绑带9连接,左胸护具3、右胸护具4后端之间通过背上绑带1、背下绑带2连接,胯护具5位于腰部后侧,胯护具5两端由腰部向前延伸至胯部前侧,胯护具5两端之间通过胯部绑带10连接,胯护具5后侧与左胸护具3之间通过左侧升降件6连接,胯护具5后侧与右胸护具4之间通过右侧升降件7连接,胯护具5前部一侧表面设有控制器11,胯护具5前部另一侧设有电源12,左侧升降件6、右侧升降件7丝杆电机或气缸制成,控制器11、电源12、左侧升降件6、右侧升降件7之间通过电连接,左胸护具3、右胸护具4、胯护具5内侧均设有由软性材料制成的内衬,内衬内设有传感器,传感器与外部医疗监控系统连接。上述方案针对轻度“c”型胸腰椎侧弯时,先使患者先行站立,确定后侧弯中心椎体,例如:侧弯中心t9,侧以t8椎体中心和t10椎体中心作一垂直于椎体侧面的垂线,两线相交成角,按比例计算两个上下调节件的高度差,从后面看,使背上绑带1平行于t8椎体,背下绑带2平行于t10椎体,从前面看,使胸上绑带8平行于t8椎体,胸下绑带9平行于t10椎体,先宽松佩带好护具,护具内衬置于内侧,通过控制器调节左侧升降件、右侧升降件至预算好的高度差,使背上绑带1、胸上绑带8平行于侧弯中心椎体的上一椎体处,背下绑带2、胸下绑带9平行于侧弯中心椎体的下一椎体处,然后加压绑紧绑带,绑紧后定期调整压力大小,逐渐适应,从而达到逐步矫形的目的。

在设计时,将左胸护具、右胸护具的内衬设成与肋骨走向贴合的形状,从而使护具在佩带后与身体更贴合,同时在左胸护具、右胸护具的腋窝位置设下凹的定位槽,防止护具与腋下位置发生磨擦。

胯护具底部可以通过护带连接,从而形成内裤(三角裤)的形式,在与左胸护具、右胸护具连接后形成整体,其连接的连接带可以通过手动或电机带动进行牵引和调节,连接带可以采用一条或多条,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牵引,如整条牵引适合上身体较为强壮者使用,多条连接则适合用于体弱内有伤者使用(可以避开伤部)。

垂直调节件、水平调节件可以采用气动杆、丝杆电机的形式制作,也可以用伸缩杆式,手动调节,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垂直调节件、水平调节件的具体设置可以在采用气动杆、丝杆电机的情况下,将气动杆的活塞杆或丝杆电机的丝杆一端设成中空的,在内插装一条支杆,支杆用于连接左胸护具、右胸护具,在不使用气动杆、丝杆电机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拉出或缩进支杆来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多功能、多种调节方式以及多方式定位的效果。

控制器可以根据人体操作习惯置于右侧,同时将其设在胯护具上,从而防止微弱电流对部分人群(比如心脏病起搏器的干扰),实现人体工程学设置。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发明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