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窥镜用切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72026发布日期:2021-05-07 22:43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窥镜用切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内窥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窥镜用切割装置。



背景技术:

内窥镜是微创手术中常用的光学仪器,包括硬质内镜和软质内镜两种。其中,在软性内镜设备中,会设置有供手术钳等器械通过的管路,所述管路被称为内窥镜的钳道。内窥镜用切割装置,比如囊肿切割刀,可以由该内窥镜的钳道进入相应的囊肿位置执行穿刺引流手术。囊肿切开刀是一种通过施加电流切开组织以便进入例如胰腺假性囊肿的电外科医疗设备。一旦将组织切开并进入假性囊肿,就可以对假性囊肿进行后续手术,例如将支架插入假性囊肿中和/或从假性囊肿内排出流体。

在一种现有技术中,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内窥镜用切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现有技术来自于专利名称为“具有用于进入解剖学结构的单个导电管状元件的电外科设备”、公开号为“cn109715097a”的现有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该内窥镜用切割装置包括外管构件101、设于外管构件的远侧端的电切刀102,外管构件内部的导丝103。在进行手术时,通过电切刀102切开第一组织104和第二组织105,然后再将导丝103伸入。然后,将外管构件101伸出。在导丝103的导引作用下,将导流支架引入切口中,从而执行引流工作。然而,该内窥镜用切割装置存在有如下问题:

电切刀102在对两个组织进行电切割时,由于其切割面不锋利,比较钝,虽然在电流的作用下最终也能够实现切割开口,但是比较困难,执行起来比较耗时耗力。

此外,如图1所示,该电切刀102在切割完成第二组织105后,只有当第一组织104和第二组织105贴合时,才能进一步实现对第一组织104的切割。但当第一组织104和第二组织105距离较远时,由于人体组织存在蠕动,穿刺过第二组织105之后,该电切刀则无法实现对第一组织104的精确切割,穿刺过程容易产生风险。

另一种现有技术中,请参考图2,图2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内窥镜用切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现有技术来自于公开号为“us2013/0090654a1”的美国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

如图2所示,该内窥镜用切割装置包括外管构件201、电切刀202、内针构件203、绝缘管204。在进行手术时,内针构件203由绝缘管204中伸出,由其针头部2031对组织进行穿刺。然后,再由电切刀202沿着该穿刺位置进行扩口。在该种结构设计中,由于尖端位置锋利的内针构件203进行穿刺,进而再通过电切刀202进行扩口,因而能够非常方便高效地实现了对组织的开口。因而也就解决上述图1中切割装置存在的问题。但是,仍然存在如下问题:

如图2所示,当导丝置入时,需要先将内针构件203退出,或者将内针构件203和绝缘管204同时退出,从而给导丝腾出空间,再将导丝通过该腾出的空间置入组织内,然后沿导丝撤出该内窥镜用切割装置,再继续后面的手术操作。这种方式在进行后续手术操作前,增加了撤出内部结构,再置入导丝两个步骤,增加手术时间及手术风险。

此外,如图2所示,绝缘管204可以相对于电切刀202沿轴向伸出或缩回。如果绝缘管204如图2中的位置在轴向上伸出,从而超过电切刀202,则在电切刀202对组织进行切割时,绝缘管204会阻碍电切刀202的顺利进刀,影响切割。如果绝缘管204沿轴向上缩回外管构件201的内部,则就无法起到隔绝电切刀202与内针构件203的绝缘作用。

再者,在图2中,为了使得绝缘管204可以相对于电切刀202沿轴向相对运动,二者之间存在一定间隙,或在切割过程中,绝缘管204相对电切刀202缩回较多,这两种因素,使得电切刀202的内表面也会与组织接触,由于增大了与组织接触的表面积,因而减少了电流密度,减弱了切割效果。

最后,无论是图1中还是图2中的现有技术,其整个切割装置无法固定在内窥镜上,因而在进行手术操作时,内窥镜与囊肿刀会发生相对移动,穿刺稳定性差,从而不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

有鉴于此,结合图1和图2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对内窥镜用切割装置进行改进,从而一方面能够对组织有效的穿刺扩口,尤其是顺利实现相互远离的两个组织的穿刺;另一方面能够减少操作步骤,方便高效地实现导丝的置入;再者,该装置可与内窥镜相对固定,提高穿刺稳定性,利于手术顺利完成,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要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内窥镜用切割装置,该切割装置的结构设计一方面能够对组织有效的穿刺扩口,尤其是顺利实现相互远离的两个组织的穿刺;另一方面能够减少操作步骤,方便高效地实现导丝的置入;再者,该装置可与内窥镜相对固定,提高穿刺稳定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内窥镜用切割装置,包括手柄组件,所述手柄组件的远侧可固定于内窥镜上;

所述手柄组件的远侧端沿其轴向伸出有伸出长度可调的外管构件,所述外管构件的远侧端设有电切刀;

所述内窥镜用切割装置还包括可由所述外管构件的远侧端伸出且伸出长度可调的内针构件,所述内针构件的远侧端设有可刺穿组织的针头部,所述内针构件的近侧端连接于所述手柄组件;

所述内针构件为沿其轴向中空延伸的内管构件,以便内窥镜手术用的兼容器械可由所述内管构件中置入或退出。

可选的,所述内窥镜用切割装置还包括隔离所述电切刀与所述内管构件的绝缘构件。

可选的,所述绝缘构件为设于所述外管构件的内部的中管构件,所述中管构件与所述外管构件沿轴向固定;

所述内管构件进一步设于所述中管构件的内部,并由所述中管构件的远侧端伸出或回收。

可选的,所述电切刀为环切刀,所述环切刀以其内壁固定套装于所述中管构件的远侧端的外壁上。

可选的,所述电切刀为环切刀,所述环切刀的外壁一周开设有凹陷安装部;所述外管构件的远侧端以其内壁固定安装于所述凹陷安装部的外壁上。

可选的,所述外管构件的远侧端以其内壁通过环形倒刺或螺纹配合固定安装于所述凹陷安装部的外壁上。

可选的,所述外管构件的远侧端的外壁设有紧固环;通过所述紧固环,所述外管构件的远侧端以其内壁固定安装于所述凹陷安装部的外壁上。

可选的,所述电切刀为环切刀,所述环切刀以其内壁固定套装于所述外管构件的远侧端的外壁上。

可选的,所述中管构件的远侧端沿轴向由所述外管构件伸出,形成中管伸出部;

所述环切刀的近侧的内壁设有圆环卡槽,所述环切刀的近侧通过所述圆环卡槽固定于所述外管构件的外壁上,并所述环切刀的远侧端固定于所述中管伸出部的外壁上。

可选的,所述中管构件远侧端端面与所述电切刀的远侧端的端面平齐。

可选的,所述手柄组件包括远侧手柄组件和近侧手柄组件;所述远侧手柄组件包括的第二芯杆、及沿着所述第二芯杆滑动的第二手柄、及定位所述第二芯杆与所述第二手柄之间相对位置的第二定位锁;所述外管构件在近侧端与所述第二手柄连接,所述中管构件在近侧端与所述第二手柄连接。

可选的,所述外管构件还包括与所述电切刀电连接的导线,所述导线在所述外管构件的内部延伸至所述第二手柄。

可选的,所述手柄组件还包括导电螺钉座、及设于所述导电螺钉座上的导电螺钉;所述导线由所述第二手柄引出后与所述导电螺钉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电切刀为环切刀,所述绝缘构件为覆盖于所述环切刀的内壁上的绝缘涂层。

可选的,所述电切刀包括绝缘头部,所述绝缘头部的周向上设有切割动物肌体的切割丝。

可选的,所述手柄组件包括远侧手柄组件和近侧手柄组件;所述近侧手柄组件包括的第一芯杆、及沿着所述第一芯杆滑动的第一手柄、及定位所述第一芯杆与所述第一手柄之间相对位置的第一定位锁。

可选的,所述近侧手柄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手柄的近侧端的导丝锁及内管构件座;所述导丝可被所述导丝锁卡定,所述导丝锁与内管构件座连接;所述内管构件在近侧端与所述内管构件座连接。

可选的,所述外管构件的外径范围为5fr~10fr。

在本申请中,该内窥镜用切割装置包括手柄组件,所述手柄组件的远侧可固定于内窥镜上;所述手柄组件的远侧端沿其轴向伸出有伸出长度可调的外管构件,所述外管构件的远侧端

设有电切刀;所述内窥镜用切割装置还包括可由所述外管构件的远侧端伸出且伸出长度可调的内针构件,所述内针构件的远侧端设有可刺穿组织的针头部,所述内针构件的近侧端连接于所述手柄组件;所述内针构件为沿其轴向中空延伸的内管构件,以便内窥镜手术用的兼容器械可由所述内管构件中置入或退出。

所述内针构件为沿其轴向中空延伸的内管构件所述内针构件为沿其轴向中空延伸的内管构件。在该种结构设计中,由于存在内针构件,并且内针部件的远侧端设有可穿侧组织的针头部,因而能够对组织进行有效穿刺,尤其是顺利实现相互远离的两个组织的穿刺。另外,所述内针构件为沿其轴向中空延伸的内管构件,为一个中空的管件,因而导丝可以由该内管构件的内部伸入,因而无须退回内管构件,一个步骤就可以使得该导丝置入组织中,导丝也可以手术前预装入内管构件,穿刺时收入内管构件远端,不影响穿刺,这样又非常方便高效地实现了导丝的组织置入。再者,手柄组件的远侧可以固定于内窥镜上,与内窥镜相对固定,从而能够提高穿刺的稳定性,利于手术顺利完成。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切割装置的结构设计一方面能够对组织有效的穿刺扩口,尤其是顺利实现相互远离的两个组织的穿刺;另一方面能够减少操作步骤,方便高效地实现导丝的置入;再者,该装置可与内窥镜相对固定,提高穿刺稳定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内窥镜用切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内窥镜用切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第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内窥镜用切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内窥镜用切割装置在一种工况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第二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内窥镜用切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第三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内窥镜用切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第四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内窥镜用切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第五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内窥镜用切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中第六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展示手柄组件的内窥镜用切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1为图3中的内窥镜用切割装置在工况一:靠近组织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0-2为图3中的内窥镜用切割装置基于工况一,在工况二:内针构件穿刺组织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0-3为图3中的内窥镜用切割装置基于工况二,在工况三:内置导丝进入组织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0-4为图3中的内窥镜用切割装置基于工况三,在工况四:内针构件由组织收回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0-5为图3中的内窥镜用切割装置基于工况四,在工况五:外管构件的电切刀进一步扩口组织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0-6为图3中的内窥镜用切割装置基于工况五,在工况六:外管构件由组织收回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0-7为图3中的内窥镜用切割装置基于工况五,在工况七:内针构件由中管构件中退出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0-8为图3中的内窥镜用切割装置基于工况七,在工况八:另一个导丝由中管构件进入组织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0-9为图3中的内窥镜用切割装置基于工况八,在工况九:外管构件由组织收回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其中,图1中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外管构件101、电切刀102、导丝103、第一组织104、第二组织105。

图2中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外管构件201、电切刀202、内针构件203、针头部2031、绝缘管204。

图3-图10-9中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外管构件301、电切刀302、凹陷安装部3021、圆环卡槽3022、内管构件303、针头部3031、导丝304、中管构件305、中管伸出部3051、紧固环306、绝缘涂层307、陶瓷头308、切割丝3081;

上芯杆401、上手柄402、上定位锁403、导丝锁404、内针构件座405;

下芯杆501、下手柄502、下定位锁503;下端帽504;

导线601、导电螺钉座602、导电螺钉603;

第一组织701、第二组织7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地对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实施例中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仅是与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系统和方法的示例。

请参考图3,图3为本申请第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内窥镜用切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申请的第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一种内窥镜用切割装置,包括手柄组件,所述手柄组件的远侧固定于内窥镜上;具体的,手柄组件可以以其近侧手柄组件或远侧手柄组件固定于内窥镜的钳道口上,对于固定位置及固定方式,本申请不做限制。

手柄组件的远侧端沿其轴向伸出有伸出长度可调的外管构件301,外管构件301的远侧端设有电切刀302;内窥镜用切割装置还包括可由外管构件301的远侧端伸出且伸出长度可调的内针构件,内针构件的远侧端设有可刺穿组织的针头部3031,内针构件的近侧端连接于手柄组件;

内针构件为沿其轴向中空延伸的内管构件303,以便内窥镜手术用的兼容器械可由内管构件303中置入或退出。需要说明的是,技术特征“以便内窥镜手术用的兼容器械可由内管构件303中置入或退出”是对内管构件303的的中空管的尺寸和结构的功能限定,其不是作为限定本实施例保护范围的必要特征。具体的,产品在市场上销售时,兼容器械是作为切割装置的独立附件出售,或者兼容器械与切割装置单独分开出售。当进行手术时,将兼容器械通过该内管构件303置入。因而,当产品出售时,切割装置单独出售时,此时其内管构件303中是没有兼容器械的,该种产品当然也应该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此外,对上段中的兼容器械做出说明。兼容器械可以为导丝304,亦即后文中图10-1~图10-9中的导丝304。兼容器械还可以为支撑丝、探针,支撑丝的主要功能是增强内管构件303的刚性,便于穿刺。探针可以顶出针腔内的物质或者起到支撑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远侧定义为靠近囊肿组织,远离医生人体的一侧;近侧定义远离囊肿组织靠近医生人体的一侧。远侧端定义为远侧的端部位置;近侧端为近侧的端部位置。

在该种结构设计中,由于存在内针构件,并且内针部件的远侧端设有可穿侧组织的针头部3031,因而能够对组织进行有效穿刺,尤其是顺利实现相互远离的两个组织的穿刺。另外,内针构件为沿其轴向中空延伸的内管构件303,为一个中空的管件,因而导丝304可以由该内管构件303的内部伸入,因而无须退回内管构件303,一个步骤就可以使得该导丝304置入组织中,因而又非常方便高效地实现了导丝304的组织置入。再者,手柄组件的远侧可以固定于内窥镜上,与内窥镜相对固定,从而能够提高穿刺的稳定性,利于手术顺利完成。

尤其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组织和第二组织相互贴合时,该种结构设计能够很好的实现穿刺。并且,当第一组织和第二组织相互远离时,如图10-2所示,在完成第二组织的穿刺是,也能够顺利地实现对第一组织的穿刺,从而解决了图2中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此外,在本申请中,手柄组件的远侧固定在内窥镜上,具体的,是固定在内窥镜的钳道口上,从而使得该切割装置相对于内窥镜保持固定,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

在上述第一种实施例中,做出进一步改进设计。比如,内窥镜用切割装置还包括隔离电切刀302与内管构件303的绝缘构件。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于绝缘构件的结构不作限制,任意一种绝缘结构,只要能够实现隔离电切刀302与内管构件303的目的,因而就应该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由于该绝缘构件的隔离作用,使得电切刀302的电流可以集中于电切刀302上,不至于扩散,增大电流密度,从而增强切割性能。

具体的,如图3所示,在一种具体的结构设计中,绝缘构件为设于外管构件301的内部的中管构件305,中管构件305与外管构件301沿轴向固定;内管构件303进一步设于中管构件305的内部,并由中管构件305的远侧端伸出或回收。在该种结构设计中,中管构件305为一个中空的管装部件,该种结构设计能够便于内管构件303的伸出或回收。

此外,如图4所示,图4为图3中的内窥镜用切割装置在一种工况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在该种工况中,由于中管构件305的隔离作用,在导丝304发生折弯时,可以防止电切刀302刮伤导丝304。此外,在有些工况下,电切刀302沿着导丝304推进时,由于该中管构件305的隔离作用,可以避免电切刀302嵌入导丝304表面的高分子涂层而造成推进困难。

在该第一种实施例中,我们还可以具体设计外管构件301、电切刀302与中管构件305的具体连接方式。比如,如图3所示,电切刀302为环切刀,环切刀以其内壁固定套装于中管构件305的远侧端的外壁上。该种结构设计使得电切刀302有了更为稳定的固定支撑,并且,电切刀302是在周向上环绕固定,因而进行切割工作时,稳定性更好。

进一步的,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在上述方案电切刀与中管构件固定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做如下设计:

使得中管构件305远侧端端面与电切刀302的远侧端的端面平齐。

在该种结构中,中管构件305固定于电切刀302的内表面中,中管构件305远侧端的端面与电切刀302的远侧端端面平齐或基本平齐,因而可以实现如下技术效果:

第一、增强环刀切割性能。如背景技术部分介绍,若中管构件过长,先与组织接触影响电切刀切割;若中管构件过短,不能绝缘电切刀与内管构件。而在本设计中,中管构件305覆盖了电切刀302的内表面,且中管构件305远侧端的端面与电切刀302的远侧端端面平齐或基本平齐,因而减小了电切刀302与组织接触的表面积,增大了电流密度,从而增强了切割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涉及到电切刀302与外管构件301之间的连接方式,电切刀302为环切刀,环切刀的外壁一周开设有凹陷安装部3021;外管构件301的远侧端以其内壁固定安装于凹陷安装部3021的外壁上。在该种结构设计中,可以进一步设计为:外管构件301的远侧端以其内壁通过环形倒刺或螺纹配合固定安装于凹陷安装部3021的外壁上。该种结构设计能够实现电切刀302与外管构件301之间稳固的连接。同时,结合上一段的结构设计,电切刀302在内外分别由中管构件305和外管构件301相互夹持固定,因而结构更稳定,从而在执行切割工作时具有更为良好的表现。

此外,在上述第一种实施例中,涉及电切刀302、外管构件301、中管构件305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可以不采用螺纹或倒刺的固定连接方式,比如可以采用紧固环306的方式,从而得到本申请的第三种实施例。请参考图5,图5为本申请第二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内窥镜用切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在该种实施例中,外管构件301的远侧端的外壁设有紧固环306;通过紧固环306,外管构件301的远侧端以其内壁固定安装于凹陷安装部3021的外壁上。通过该紧固环306的紧固力的作用,使得套装在一起的中管构件305、电切刀302、及外管构件301之间压接紧固,从而具有良好的固定连接性能。

在上文中,我们讲到,本申请对于绝缘构件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制。因而除了上述实施例中的中管构件305的结构设计,本申请还提供另外一种绝缘构件的结构设计,从而得到本申请的第三种实施例,请参考图6,图6为本申请第三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内窥镜用切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在该第三种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电切刀302为环切刀,绝缘构件为覆盖于环切刀的内壁上的绝缘涂层307。相对中管构件305的绝缘结构,该绝缘涂层307的结构设计,由于仅仅是在电切刀302内壁上设置,因而在轴向上延伸长度短,从而一方面节省了材料的使用,并且使得整个切割装置的结构更简单紧凑。

此外,在上述任一种实施例中,电切刀302可以为全金属的环状切刀结构。通电时,电流充满各个切刀表面。除此之外,还可以设计另外一种电切刀302结构,从而得到本申请的第四种实施例。请参考图7,图7为本申请第四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内窥镜用切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在该第四种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电切刀302包括绝缘头部308,绝缘头部308的周向上设有切割动物肌体的切割丝3081。该绝缘头部的材料可以为陶瓷,当然也可以为其他绝缘材料,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在该种结构设计中,采用了切割丝3081的设计,相对于全金属切刀的设计,从而能够明显提高电流密度,显著增强切割性能。此外,如图7所示,由于基体是绝缘材料,切割丝3081缠绕在绝缘材料上,因而能够进一步增强绝缘性能,使得切割丝3081与内管构件303进一步绝缘。

此外,我们还可以设计一种电切刀、外管构件和中管构件的具体连接方式,从而得到本申请的第五种实施例。请参考图8,图8为本申请第五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内窥镜用切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不同于上述实施例中,电切刀302固定于外管构件301的内部。在本实施例中,电切刀302可以固定于外管构件301的外部。比如,电切刀302为环切刀,环切刀以其内壁固定套装于外管构件301的远侧端的外壁上。具体的,如图8所示,中管构件305的远侧端沿轴向由外管构件301伸出,形成中管伸出部3051;环切刀的近侧的内壁设有圆环卡槽3022,环切刀的近侧通过圆环卡槽3022固定于外管构件301的外壁上,并环切刀的远侧端固定于中管伸出部3051的外壁上。具体的固定方式可以采用粘合剂胶结的方式。显然,该种结构设计也能够非常稳固的实现电切刀的固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导线601可以在外管构件301的管壁里边穿过,也可以通过外管构件301与中管构件305之间的腔体穿过。在上述任一种实施例中,我们可以对外管构件的外径范围作出设计。比如,外管构件301的外径范围为5fr~10fr。设置这样外径的范围的考虑是:支架或其他的引流设备的常用规格在5fr~10fr的范围内,扩口过大,支架可能不能很好的固定,导致支架脱落;扩口过小,支架置入可能比较困难。需要说明的是,french,简称f,或fr,是医学上的导管直径单位,3fr=1mm,即1fr≈0.33mm。

在上述任一种实施例中,我们可以对切割装置的手柄组件做出具体设计,从而得到本申请的第五种实施例。具体的,请参考图9,图9为本申请中第六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展示手柄组件的内窥镜用切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在该种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手柄组件包括的远侧手柄组件和近侧手柄组件;近侧手柄组件包括第一芯杆401、及沿着第一芯杆401滑动的第一手柄402、及定位第一芯杆401与第一手柄402之间相对位置的第一定位锁403;近侧手柄组件还包括设于第一手柄402的近侧端的导丝锁404及内针构件座405。在该种实施例中,松开第一定位锁403,可以使得第一手柄402沿着第一芯杆401运动,从而调节内管构件303的的伸出长度h,至调整到合适长度时,在通过第一定位锁403予以固定。医生在实际实施时,第一定位锁403与第一手柄402是分开操作的。医生根据内窥镜图像确定需要穿刺的长度,来调节第一定位锁403至所需长度的位置,再快速推送第一手柄402至第一定位锁403,并且推进的快速准确。究其原因,第一手柄402之所以能够被快速准确的推进,还在于前文所说的内管构件303的有效的穿刺效果,及该切割装置与内窥镜相对固定。

具体的,如图9所示,导丝304与导丝锁404连接,具体可以采用附接的方式,并与内针构件座405鲁尔连接;内管构件303在近侧端与内针构件座405连接,具体可以采用附接的方式。此外,该内针构件座405与第一手柄402附接。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9所示,导丝304与到导丝锁404的附接方式可以为:导丝锁404设有卡扣凹槽,导丝304的近侧端可以发生折弯卡入该卡扣凹槽中,从而实现附接固定。

此外,如图9所示,远侧手柄组件包括的第二芯杆501、及沿着第二芯杆501滑动的第二手柄502、及定位第二芯杆501与第二手柄502之间相对位置的第二定位锁503。第二手柄502上设有第二定位锁503,松开该第二定位锁503,使得第二手柄502沿第二芯杆501前后滑动,从而调节外管构件301的伸出长度l,当伸出至合适长度时,通过第二定位锁503予以锁定。此外,下端帽504的远侧端与超声内镜的钳道口连接,近侧端与第二芯杆501附接。在此基础上,外管构件301在近侧端与第二手柄502连接,中管构件305在近侧端与第二手柄502连接。

此外,如图9所示,外管构件301还包括与电切刀302电连接的导线601,导线601在外管构件301的内部延伸至第二手柄502。手柄组件还包括导电螺钉座602、及设于导电螺钉座602上的导电螺钉603;导线601由第二手柄502引出后与导电螺钉603电连接。通过该种结构设计,通过导电螺钉603,进而通过导线601给电切刀302供电,从而保证电切刀302切割性能的实现。

在上述五种实施例中,我们可以进一步介绍在各种工况状态下,本申请提供的内窥镜用切割装置的工作状态。我们以图3中的第一种实施例为例进行工况介绍。显然,下文介绍的各种工况也适用于第二-第五种实施例,本文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10-1,图10-1为图3中的内窥镜用切割装置在工况一:靠近组织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在该种工况中,切割装置靠近第一组织701和第二组织702。由图中可知,在该工况下,内管构件303全部回收到中管构件305的内部。

请参考图10-2,图10-2为图3中的内窥镜用切割装置基于工况一,在工况二:内针构件穿刺组织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在该种工况中,内管构件303由中管构件305中伸出,先穿刺第二组织702,然后穿刺第一组织701,从而完成组织的定位穿刺。

请参考图10-3,图10-3为图3中的内窥镜用切割装置基于工况二,在工况三:内置导丝进入组织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在该种工况中,导丝304由内管构件303中伸出,进入第一组织701内部。显然,由于内管构件303具有良好的延伸导向功能,因而导丝304延伸置入非常容易。

请参考图10-4,图10-4为图3中的内窥镜用切割装置基于工况三,在工况四:内针构件由组织收回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在该种工况中,内管构件303由组织中回收,为下一工况,电切刀302切割扩口做准备。

请参考图10-5,图10-5为图3中的内窥镜用切割装置基于工况四,在工况五:外管构件的电切刀进一步扩口组织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在该种工况中,外管构件301向前靠近,通过电切刀302对穿刺部位进行扩口。显然,由于内管构件303的先行穿刺,电切刀302的扩口就变得相对容易和准确。

请参考图10-6,图10-6为图3中的内窥镜用切割装置基于工况五,在工况六:外管构件由组织收回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在该种工况中,外管构件301、内管构件都回收体外,只剩下导丝304,因而进行后续手术,如放置引流支架等。

请参考图10-7,图10-7为图3中的内窥镜用切割装置基于工况五,在工况七:内针构件由中管构件中退出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在该种工况中,内管构件303完全退出,从而为下一工况设置另外一个导丝304做准备。

请参考图10-8,图10-8为图3中的内窥镜用切割装置基于工况七,在工况八:另一个导丝由中管构件进入组织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在该种工况中,另一导丝304在中管构件305的引导下,完全进入第一组织701的内部。由此可知,该中管构件305的设计除了起到前文所介绍的绝缘作用之外,还可以起到导引作用,从而实现另一导丝304置入的导引。

请参考图10-9,图10-9为图3中的内窥镜用切割装置基于工况八,在工况九:外管构件由组织收回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在该种工况中,切割装置退出,只剩下两个导丝304,因而在该两个导丝304的引导下,可以放置双引流支架,或者一根支架和一根鼻冲洗管。

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之间的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以上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本申请总的构思下的几个示例,并不构成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依据本申请方案所扩展出的任何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