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灵解毒丸在制备用于防治感冒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59603发布日期:2020-03-06 07:49阅读:1264来源:国知局
六灵解毒丸在制备用于防治感冒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中药新用途
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六灵解毒丸在制备用于防治感冒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发病的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由于变异率高人群普遍易感性,发病率也是比较高。在全世界包括中国已经引起了多次爆发性流行,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和健康。临床经典药物包括m2离子通道抑制剂(如金刚烷胺)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但由于病毒变异性强及药物耐药性频发导致疾病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另外,其治疗起点多错过抗病毒治疗最佳窗口期(48h内),无排毒中后期炎症引起的过度免疫应答也构成其致死(致病)重要原因。过度炎症免疫应答在流感病毒感染后疾病的发展和转归中起决定性作用,其中细胞因子在感染后的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由感冒引发的一些咳嗽和鼻炎疾病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感冒后咳嗽,又称感染后咳嗽,是指呼吸道感染的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仍迁延不愈。临床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胸片等影像学检查无异常。目前现代医学治疗感冒后咳嗽尚未发现特效的药物,抗生素治疗效果无效,大多以临床对症处理为主,常用的药物:第一代抗组胺h1受体措抗剂联合伪麻黄碱、中枢性镇咳药、β2受体激动剂等等。这些药物只对部分患者有效,还伴有嗜睡、口干和恶心等并发症。六灵解毒丸,由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32020915,中成药名。由牛黄、珍珠、石菖蒲等制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胆止痛的功效。用于烂喉丹痧,咽喉肿痛,喉风喉痛,单双乳蛾,小儿热疖,痈疡疔疮,乳痈发背,无名肿毒。技术实现要素:发明目的:本发明是在六灵解毒丸现有功效的基础上,开发其新的功效,扩大其临床适应症,提供六灵解毒丸在制备用于防治感冒疾病及其感冒后咳嗽、鼻炎的药物中的应用。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六灵解毒丸在制备用于抗流感病毒的药物中的应用。六灵解毒丸在制备用于防治感冒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六灵解毒丸在制备用于防治流感病毒引起的感冒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六灵解毒丸在制备用于防治感冒后咳嗽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六灵解毒丸在制备用于防治感冒后鼻炎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六灵解毒丸在制备用于防治流感病毒引起的感冒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流感病毒为甲型流感病毒h1n1和/或h3n2。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六灵解毒丸在制备用于防治感冒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剂型包括:片剂、胶囊剂、丸剂、软膏剂、乳膏剂、凝胶剂、搽剂、涂剂、涂膜剂或酊剂。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在六灵解毒丸现有功效的基础上,开发其新的功效,扩大其临床适应症,本发明通过运用体内外抗病毒抗炎药效评价模型,评价六灵解毒丸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死亡保护作用及肺炎损伤程度的抑制作用,发现六灵解毒丸对流感病毒诱导有抗病毒作用,并能调节免疫功能发挥抗炎作用,六灵解毒丸能降低tnf-α、il-1β、il-6和ifn-γ的表达来发挥防治感冒后咳嗽和感冒后鼻炎疾病的作用,可用作流感病毒感染性合并炎症性肺炎和鼻炎疾病的治疗。附图说明图1为六灵解毒丸对流感病毒pr8亚型感染小鼠体内死亡保护作用影响柱状结果图;图2为六灵解毒丸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组织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结果。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以下实施例中所用六灵解毒丸为由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32020915。以下实施例中所用流感病毒为本实验室收集鉴定保存,通过以下方法扩增:将狗肾细胞(mdck,美国atcc)按3×104个/孔,接种至96孔板中,置37℃,5%co2培养,待长满单层。将流感病毒100倍稀释接种到长满单层细胞的96孔板中,置37℃,5%co2培养两天(含正常对照组)。两天后,病变程度高达75%以上,置-80℃超低温冰箱,反复冻融一次,收集细胞扩增的病毒液,3000r/min离心30分钟,去沉淀物,分装小管置-80℃超低温冰箱长期保存。实施例1流感病毒半数致死滴度(tcid50)测定。1、方法。将狗肾细胞(mdck)按3×104个/孔,接种至96孔板中,置37℃,5%co2培养,待长满单层。加入十倍倍比稀释的流感病毒液,100μl/孔,37℃孵育2小时;弃去上清,加入新鲜培养液,100μl/孔,2日后观察结果,记录cpe。并用reed-muench计算病毒半数致死滴度(tcid50)[参照reedlj,muenchh.asimplemethodofestimatingfiftypercentendpoints.amjhyg,1938,27(3):493-497]。2、结果。通过reed-muench方法学,检测出扩增的pr8亚型流感病毒的半数致死滴度为107.75tcid50/0.1ml。实施例2六灵解毒丸抗流感病毒药效评价1、方法。96孔板单层细胞以pbs洗涤1次,加入含约100tcid50的流感病毒稀释液100μl/孔,37℃、5%co2培养箱中孵育2小时,弃去病毒液,加入2倍梯度稀释的六灵解毒丸药物,每个浓度设置4个复孔,以最大无毒浓度为药物起始浓度,在37℃、5%co2培养箱中孵育2天。观察细胞病变,用mtt染色,进行od值测定。用reed-muench法计算药物半数有效浓度(ic50),计算治疗指数(selectiveindex,si):si=tc50/ic50)。[参照《药理实验方法学,徐叔云主编》,治疗指数(si)>1表示有效]。2、结果。通过mdck细胞病变抑制法及mtt法对六灵解毒丸进行药效评价,结果如下表1所示。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六灵解毒丸对比不同亚型的流感病毒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h3n2亚型的流感最敏感。表1六灵解毒丸对不同流感病毒病变抑制药效评价实施例3六灵解毒丸体内抗流感病毒死亡保护作用评价。1、方法。取雌性balb/c小鼠,按体重随机分组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它各组小鼠用乙醚麻醉后,以2ld50的pr8亚型病毒液给予小鼠滴鼻,50μl/只。正常对照组以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滴鼻。病毒滴鼻感染小鼠2小时后开始给药,连续给药5天。从病毒感染第一天开始观察,连续观察14天,每天观察并记录感染小鼠的精神状态、饮食、呼吸、毛色、体重变化及死亡情况。2、结果。死亡保护结果如图1所示,图中nc为正常对照组,奥司他韦组(oseltamivir,90mg/kg)能够很好保护小鼠,90%存活;六灵解毒丸两种剂量(100mg/kg和50mg/kg)给药组对感染流感病毒pr8小鼠保护作用分别为70%和40%;病毒组(virus)100%小鼠死亡;奥司他韦组、六灵解毒丸低剂量与高剂量组与病毒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示p<0.05,**表示p<0.001),六灵50mg/kg组与奥司他韦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而100mg/kg组与奥司他韦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上述结果说明六灵解毒丸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具有死亡保护作用。实施例4六灵解毒丸体内抗流感病毒小鼠肺部保护评价。1、方法。取雌性balb/c小鼠,按体重随机分组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它各组小鼠用乙醚麻醉后,以1ld50的pr8亚型病毒液给予小鼠滴鼻,50μl/只。正常对照组以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滴鼻。病毒滴鼻感染小鼠2小时后开始给药,连续给药5天后称重,放血处死小鼠,无菌摘取小鼠肺脏,冲洗并用无菌滤纸吸去表面多余液体后,称量小鼠肺重,计算肺指数、肺组织做病理检测,并对肺匀浆进行炎症因子检测.2、结果。2.1肺指数参照常规方法技术肺指数,结果如下表2所示。肺指数抑制率=病毒组模型组肺指数-药物组肺指数/病毒组模型组肺指数乘以100%。表2六灵解毒丸对感染小鼠肺指数影响检测结果组别肺指数(%)肺指数抑制率(%)空白组0.64±0.011/病毒组模型组1.39±0.12#/六灵解毒丸100mg/kg0.71±0.014*48.92%六灵解毒丸50mg/kg0.87±0.017**37.41%#表示与空白组相比较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表示与病毒组比较,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表示与病毒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上述结果说明,以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后,病毒组小鼠的肺指数显著增大,与正常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与感染病毒组比较,六灵解毒丸100mg/kg和50mg/kg剂量组与病毒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指数抑制率分别为48.92%和37.41%。2.2病理检测病理检测结果表明:六灵解毒丸100mg/kg和50mg/kg给药剂量组肺脏有较轻程度的间质性肺炎出现,但与病毒组相比,肺泡间隔较薄,肺泡壁和细支气管壁单个核细胞浸润数量较少,病变明显减轻。2.3肺匀浆炎症因子检测对病毒感染小鼠肺组织炎症因子检测研究结果如图2所示,上述结果表明,与病毒对照组比较,六灵解毒丸高、中剂量组(100mg/kg,50mg/kg)干预后对tnf-α、il-1β、il-6和ifn-γ的mrna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明六灵解毒丸对流感病毒感染诱导产生的炎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