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肩关节制动护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67200发布日期:2019-11-19 20:37阅读:1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肩关节制动护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肩关节制动护具。



背景技术:

肩关节是全身关节活动度最大的球窝关节,可作屈,伸、收、展、旋转及环转运动。剧烈的体育活动,如篮球、游泳等容易造成肩部的拉伤,甚至脱位、骨折等,另外随着年龄增大,肩部的退行性改变,肩关节的慢性劳损,关节活动逐渐受限,容易造成损伤。临床证实,通过对患肩的制动可以保护肩关节,同时对同侧上肢的悬吊也可以减少对患肩的牵拉,减轻患者的痛苦。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肩部护具,主要考虑对肩部的制动固定,缺少对患肢的悬吊保护,肩关节损伤后,由于上肢自身重力的作用会对患肩持续牵拉,影响治疗效果。目前多需使用绷带或丝巾单独悬吊患肢,以减少对患肩的牵拉。不仅医患双方操作不便,步骤繁琐,而且容易造成对前臂腕部的压迫。绷带或丝巾也容易脏,需要经常更换,比较浪费。另外,目前多数肩部护具的胸廓带对女性生理结构考虑不够,造成胸部的压迫感,患者佩戴时舒适度不够。为了配合治疗,有时需要冰敷或者热敷患肩,都需要拆开护具操作,影响护具的制动效果固定,现有护具满足不了一些制动患肩且需悬吊同侧上肢的患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操作方便的肩关节制动护具,该肩关节制动护具不仅可以制动患肩、保持患肢悬吊于胸前,兼备敷包局部理疗的功能,还具备了较好的舒适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肩关节制动护具,其包括由弹性织物制成的护具本体,护具本体包覆于患者的患侧肩部,护具本体的两侧围绕患者的身体延伸并被引导至患者的健侧腋下,护具本体能够贴靠在身体上并在张紧力下利用第一固定部件将护具本体的两端相互连接,患者患侧的护具本体设有延伸至上臂的臂袖,臂袖围绕于上臂并通过第二固定部件将臂袖两端相互连接,患者前侧的护具本体上设有开窗部,开窗部的下方连接有前臂布托,前臂布托设有悬吊带,悬吊带套于患者的颈后将前臂悬吊于胸前。由此,护具本体的结构简单,佩戴方便,舒适度好,将护具本体包覆于患者的患侧肩部,护具本体的两侧围绕患者的身体延伸并被引导至患者的健侧腋下,通过第一固定部件固定住,再将臂袖缠绕于上臂通过第二固定部件固定住,然后患者患侧的前臂放置于前臂布托上,将悬吊带套于患者的颈后使前臂悬吊于胸前;患肢悬吊于胸前功能位,可以减少患肢对肩部的牵拉,放松肩关节,缓解肩部疼痛;护具本体采用弹性织物制成,透气良好,且在患者的胸前位置开设有开窗部,减少患者的压迫感,尤其是女性和一些胸部肌肉发达的男性,提高穿戴的舒适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护具本体的内侧肩关节位置处设有网格口袋。由此,网格口袋内可以放置冷热敷包、药包等,安放、取出便捷,保护患肩制动固定的同时,还可进行局部的理疗,提高该护具的综合疗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悬吊带包括固定带和调节带,固定带和调节带均固定于前臂布托,固定带设有固定调节扣,调节带设有位置可移动的滑动调节扣,调节带的自由端穿过固定调节扣并由滑动调节扣固定。由此,通过移动滑动调节扣的位置,调整悬吊带的长度,适用于不同身高、体型的患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调节带上套设有位置可移动的颈垫。由此,在调节带上设置位置可移动的颈垫,在悬挂悬吊带时,提高颈后部的舒适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均为魔术贴。由此,魔术贴粘贴方便,便于快速佩戴或摘除该护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护具本体采用ok布面料。由此,ok布面料弹性舒适,减少对表浅部位压迫。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前臂布托与护具本体、臂袖为一体式结构。由此,一体式结构设计可以简化护具的结构,降低制作成本,也便于患者佩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前臂布托与护具本体通过拉链连接。由此,前臂布托与护具本体拆卸式设计,可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要;前臂布托一般容易脏,方便后期拆卸清洗,且前臂布托较纱布绷带耐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科学合理,采用ok布面料,贴合人体形态结构,该护具佩戴方便,护具本体包覆于患者的患侧肩部,将护具本体的两侧围绕患者的身体延伸并被引导至患者的健侧腋下,护具本体能够贴靠在身体上并在张紧力下利用第一固定部件将护具本体的两端固定,再将臂袖围绕于上臂通过第二固定部件收紧固定,患侧的前臂放置于前臂布托上且悬吊于胸前,前臂制动且患肢悬吊于胸前功能位,可以减少患肢对肩部的牵拉,放松肩关节,缓解肩部疼痛,患者的胸前位置开设有开窗部,进一步减少患者的胸部压迫感,尤其是女性和一些胸部肌肉发达的男性,大大提高穿戴的舒适度,在内侧的网格口袋内放置治疗用的敷包,保护患肩制动固定的同时,还可进行局部的理疗,提高该护具的综合疗效。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肩关节制动护具的一实施方式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另一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肩关节制动护具佩戴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一种肩关节制动护具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肩关节制动护具,包括由弹性织物制成的护具本体10。本实施例中,护具本体10采用ok布面料,ok布面料弹性舒适,减少对表浅部位压迫。护具本体10超过患者的患肩上部和上臂中下1/3处。护具本体10包覆于患者的患侧肩部,护具本体10的两侧围绕患者的身体延伸并被倾斜向下引导至患者的健侧腋下,护具本体10能够贴靠在身体上并在张紧力下利用第一固定部件2将护具本体10的两端相互连接。患者患侧的护具本体10设有延伸至上臂的臂袖11,臂袖11到达腋窝下方并能包覆上臂。臂袖11围绕于上臂并通过第二固定部件3将臂袖11两端相互连接。患者前侧的护具本体10位于患者胸部区域,该区域内开设有开窗部4,开窗部4将该区域的护具本体10分割为上胸廓带、下胸廓带。开窗部4的下方也就是下胸廓带处连接有前臂布托12,前臂布托12缝合有悬吊带5,悬吊带5套于患者的颈后将前臂悬吊于胸前。患肢悬吊于胸前功能位,可以减少患肢对肩部的牵拉,放松肩关节,缓解肩部疼痛。

本实施中,前臂布托12与护具本体10、臂袖11为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设计可以简化护具的结构,降低制作成本,也便于患者佩戴。该护具的外边缘均有包边设计,开窗部4的边缘也有包边设计,美观耐用,也使得护具佩戴时更服帖。

治疗时,有时候需要对肩关节局部治疗,进行冰敷、热敷、中药热敷理疗等。在护具本体10的内侧靠肩关节处缝制网格口袋6,网格口袋6内可以放置冷热敷包、药包等,安放、取出便捷,保护患肩制动固定的同时,还可进行局部的理疗,提高该护具的综合疗效。

悬吊带5包括固定带51和调节带52,调节带52的长度比固定带51长。固定带51和调节带52的一端均缝合固定于前臂布托12,固定带51的另一端安装有固定调节扣511,调节带52上安装有位置可移动的滑动调节扣521,调节带52的自由端穿过固定调节扣511并由滑动调节扣521固定。通过移动滑动调节扣521的位置,调整悬吊带5的长度,适用于不同身高、体型的患者。在调节带52上套设位置可移动的颈垫53,悬挂悬吊带5时,可提高颈部的舒适度。

第一固定部件2和第二固定部件3均为魔术贴,魔术贴粘贴方便,便于快速佩戴该护具。第一固定部件2的具体结构,患者前侧的护具本体10的端部缝合有射出钩面体21,从患者后侧围绕过来的护具本体10的端部缝合有毛面体22。第二固定部件3的具体结构,臂袖11的两侧边缘,靠前臂布托12的一侧连接有射出钩面体21,另一侧连接有毛面体22,臂袖11围绕上臂,并延伸缠绕上臂后从患者的后侧绕过,将该毛面体22贴于射出钩面体21上。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科学合理,佩戴方便。护具主体采用ok布面料,减少压迫感。护具本体10包覆于患者的患侧肩部,将护具本体10的两侧围绕患者的身体延伸并被引导至患者的健侧腋下,护具本体10能够贴靠在身体上并在张紧力下利用第一固定部件2将护具本体10的两端固定住,再将臂袖11围绕于上臂通过第二固定部件3固定住,然后患者患侧的前臂放置于前臂布托12上,将悬吊带5套于患者的颈后使前臂悬吊于胸前,前臂制动可减少上肢对肩关节的牵拉,放松三角肌,减轻肩部疼痛。患者的胸前位置开设有开窗部4,进一步减少患者的压迫感,尤其是女性和一些胸部肌肉发达的男性,大大提高穿戴的舒适度。在内侧的网格口袋6内放置治疗用的敷包,佩戴护具的同时可进行局部的理疗,提高了护具的实用性。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前臂布托12与护具本体10分体式设计。如图4所示,前臂布托12与护具本体10通过拉链7连接。前臂布托12与护具本体10拆卸式设计,可以满足不同患者患侧上肢是否悬吊的需要。前臂布托12一般容易脏,通过拉链7连接,方便后期拆卸清洗前臂布托12,且前臂布托12较纱布绷带更耐用、更舒适。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