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膝关节置换术的智能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67191发布日期:2019-11-19 20:37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膝关节置换术的智能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康复治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膝关节置换术的智能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膝关节病变会大大影响病人的自由行动能力,对于严重关节病患者,仅靠药物和物理疗法难以保证疗效,因此有许多关节病患者需接受膝关节置换手术,期望恢复关节运动功能,减轻患者痛苦,在进行膝关节置换术后,还需要经过后期的康复护理过程,才能更快、更好地恢复。

现有的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方式,是通过固定夹板固定住患者的膝盖部位,患者膝盖部位长时间处于拉直稳定状态,这样能够有效避免置换后的膝关节与患者膝盖发生错位现象,但是长时间地处于一种状态,很容易给患者带来不适的康复治疗体验,而且,护理不仅仅是为了固定置换后的膝关节,避免其与患者膝盖错位,还需要患者不定时地进行伸展膝盖部位,这样才能让患者更快地恢复;另外,现有的护理方式结构简单、功能也比较单一,只起到稳固夹持的作用,不具备智能温度调节的功效,因此也不能根据外界环境温度及更有利于患者康复的温度,进行温度的调节,从而使得患者康复的速度减慢。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膝关节置换术的智能护理装置,结构简单、穿戴方便,能够对进行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实现高效护理的功能,加快患者康复速度,且能有效的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膝关节置换术的智能护理装置,包括膝盖固定组件,所述膝盖固定组件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棉布层,所述第一棉布层的内表面通过魔术贴粘合设置有第二棉布层,膝盖固定组件包括大腿固定部、弹性膝盖夹持部和小腿固定部,所述弹性膝盖夹持部设置在大腿固定部与小腿固定部之间,弹性膝盖夹持部内设置有控温模块和膝盖保护装置,所述控温模块、膝盖保护装置均设置在第一棉布层与第二棉布层之间;

所述膝盖保护装置包括用于紧固患者膝盖髌骨的硅胶套环以及设置在所述硅胶套环左右两侧的第一硅胶条,所述第一硅胶条通过若干第二硅胶条与硅胶套环边缘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控温模块包括控制芯片和温控电路,所述温控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三极管q1和温度传感器,所述电阻r1、电阻r2均一端与控制芯片电性连接,另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三极管q1通过电阻r4与控制芯片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3一端与控制芯片电性连接,另一端连接有接地电阻r5,所述控制芯片通过可调电阻r6与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且所述温度传感器一端也与接地电阻r5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膝盖夹持部的外表面设置有碰撞缓冲层,所述碰撞缓冲层由若干呈四边形的弹性垫片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大腿固定部和小腿固定部均为开合结构,且均通过纽扣组件连接,所述纽扣组件包括连接带和纽扣,所述连接带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纽扣穿孔,所述纽扣设置在相应的纽扣穿孔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膝盖固定组件和膝盖保护装置的组合使用,可在患者进行过膝关节置换术后,对患者的膝盖部位起到有效保护的作用,通过对患者膝盖部位进行固定,加快患者康复速度,避免由于患者的运动,导致置换后的膝关节与患者身体发生错位现象;通过控温模块的设置,能够根据外界环境温度以及更有利于患者膝盖康复的温度,进行温度调节,在为患者提供舒适穿戴体验的同时,增强了对进行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高效护理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大腿固定部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控温模块电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膝盖保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

1-膝盖固定组件;2-第一棉布层;3-第二棉布层;4-控温模块;5-温度传感器;6-碰撞缓冲层;7-弹性垫片;8-纽扣组件;9-膝盖保护装置;

101-大腿固定部;102-弹性膝盖夹持部;103-小腿固定部;

401-控制芯片;402-温控电路;

801-连接带;802-纽扣;803-纽扣穿孔;

901-硅胶套环;902-第一硅胶条;903-第二硅胶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膝关节置换术的智能护理装置,包括膝盖固定组件1,所述膝盖固定组件1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棉布层2,所述第一棉布层2的内表面通过魔术贴粘合设置有第二棉布层3,第二棉布层3直接与患者的皮肤接触,棉布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汗透气的功能,在夏天佩戴该膝盖固定组件1时,可给患者带来舒适的穿戴体验;而且,第二棉布层3通过魔术贴粘合在第一棉布层2上,便于将其从上拆下进行清洗更换操作,这也使得患者穿戴起来更加舒服。

膝盖固定组件1包括大腿固定部101、弹性膝盖夹持部102和小腿固定部103,所述弹性膝盖夹持部102设置在大腿固定部101与小腿固定部103之间,弹性膝盖夹持部102内设置有控温模块4和膝盖保护装置9,所述控温模块4、膝盖保护装置9均设置在第一棉布层2与第二棉布层3之间,通过控温模块4的设置,可实现弹性膝盖夹持部102对患者膝盖部位的温度控制功能,从而根据外部环境调节弹性膝盖夹持部102与患者膝盖之间的温度,加快患者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后的康复治疗速度。

大腿固定部101和小腿固定部103均为开合结构,且均通过纽扣组件8连接,所述纽扣组件8包括连接带801和纽扣802,所述连接带801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纽扣穿孔803,所述纽扣802设置在相应的纽扣穿孔803内,通过纽扣组件8的设置,一方面,便于该膝盖固定组件1的穿戴操作,尤其是对刚做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来说,他们通常难以大幅度的运动,此时,可在他们不需动作的基础上,在看护人员的帮助下,方便地将其穿戴在患者腿部膝盖位置;另一方面,通过若干纽扣穿孔803的设置,实现了大腿固定部101、小腿固定部103所构成的固定腿部范围的增加,可通过将纽扣802设置在不同的纽扣穿孔803内,实现大腿固定部101、小腿固定部103的尺寸调节功能,从而可针对不同体型的患者,完成穿戴操作,且使得患者佩戴合适,增强护理功效。

患者在佩戴该膝盖固定组件1时,首先是将患者膝盖从上至下穿过大腿固定部101,直至固定在弹性膝盖夹持部102内,并调整好弹性膝盖夹持部102以及膝盖保护装置9对患者膝盖的夹持位置和夹持角度;然后,依次将大腿固定部101和小腿固定部103绑在患者的大腿、小腿上,即完成了佩戴操作。

膝盖保护装置9的设置,用于在患者佩戴该膝盖固定组件1时,对患者的膝盖起到保护的作用,在佩戴时,将硅胶套环901套设在患者膝盖髌骨上,通过硅胶套环901实现对患者膝盖髌骨的紧固,并通过拉扯第一硅胶条902,使硅胶套环901左右两侧的第一硅胶条902刚好固定在患者膝盖的左右两侧,从而对患者整个膝盖起到夹持稳固作用;通过第二硅胶条903实现第一硅胶条902与硅胶套环901之间的弹性连接,可根据患者膝盖的宽度,调整夹持尺寸,使得患者佩戴舒适。

第一硅胶条902的设置,增大了对患者膝盖侧边的作用力,在对患者膝盖起到稳定作用的同时,加快了患者膝盖的康复速度;另外,硅胶材料的设计,也可在患者膝盖受到外界撞击时,对患者膝盖起到缓冲的作用,降低对患者膝盖造成的二次伤害。

大腿固定部101和小腿固定部103均采用硅胶材料制成,弹性膝盖夹持部102采用松紧带制成,在患者腿部处于伸直状态时,弹性膝盖夹持部102处于正常状态,对患者的膝盖部位起到一定的稳固作用,而当患者的腿部处于弯曲状态时,弹性膝盖夹持部102处于拉伸状态,对患者的膝盖产生一定的作用力,也可增强患者膝盖康复速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温模块4包括控制芯片401和温控电路402,所述温控电路402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三极管q1和温度传感器5,所述电阻r1、电阻r2一端分别与控制芯片401的2脚、3脚电性连接,另一端与电源连接,控制芯片401的1脚为输出脚,所述三极管q1通过电阻r4与控制芯片401的1脚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3一端与控制芯片401的2脚电性连接,另一端连接有接地电阻r5,所述控制芯片401的3脚通过可调电阻r6与温度传感器5的1脚电性连接,且所述温度传感器5的2脚也与接地电阻r5电性连接。

控温模块4采用手动控温方式实现温度控制功能,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当控制芯片401的2脚电压高于控制芯片401的3脚电压时,控制芯片401的1脚停止输出,温度传感器5的阻值会随温度变化而逐渐增大或减小,可调电阻r6的阻值与温度传感器5的阻值之和的大小控制着控制芯片401的1脚的输出和关闭,可调电阻r6可以由患者或看护人员视温度高低自行调节。

弹性膝盖夹持部102的外表面设置有可用于调节可调电阻r6的调节器。

弹性膝盖夹持部102的外表面设置有碰撞缓冲层6,所述碰撞缓冲层6由若干呈四边形的弹性垫片7组成,通过碰撞缓冲层6的设置,可有效避免患者膝盖部位受到外界碰撞,给患者膝盖带来的损伤,起到了缓冲减震的作用,加强了对患者膝盖部位的保护功效。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