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固定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50768发布日期:2020-02-07 23:07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易固定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易固定引流管。



背景技术:

临床经常需要使用各种引流管,如创口引流管、腹腔引流管等,将引流管插入人体组织内进行引流。而原始引流关的固定方式是将引流管的引流部先插入人体组织后,将漏出在人体外面的导管部管用缝合线缝在伤口皮肤上。

由此进行引流。

由于缝合线捆扎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捆扎的力度,否则捆扎过紧,引流管被挤扁,导致引流受阻,如果捆扎过松,引流管会随意滑动脱落,造成引流失败。

同时,即便是在正常负压引流情况下,人体组织在负压的作用下会逐渐嵌入在引流管的引流孔中,堵塞引流管,降低吸引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引流管捆扎不当容易造成堵塞或者引流管滑脱,同时引流孔容易被人体组织嵌入,降低引流效率的缺陷,提供一种易固定引流管。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易固定引流管,其特点在于,所述易固定引流管包括:

一导管部以及一引流部;

一内部通道,所述内部通道贯通于所述导管部以及所述引流部的内部;

一蝴蝶翼,所述蝴蝶翼连接在所述导管部上;

两条螺旋槽,所述螺旋槽设置于所述引流部的外表面,两条所述螺旋槽分别在所述引流部上螺旋延伸,且两条所述螺旋槽互相交叉连通;

若干槽内引流孔,所述槽内引流孔设置在所述螺旋槽内,且所述槽内引流孔连通所述螺旋槽以及所述内部通道。

本方案中蝴蝶翼能够更方便医生用胶布固定,无需对引流管进行缝合捆扎,操作更方便。引流管也不会因捆扎不当导致引流管被挤扁引流受阻。

此外,本方案中增加了螺旋槽,由此即使某些槽内引流孔因人体组织进入造成了堵塞,但是在螺旋槽的作用下,体液会进入到邻近未被堵孔的槽内引流孔中,并进入内部通道引流,从而达到持续的引流的效果。

双条交叉的螺旋槽在引流部的轴向和周向持续延伸,由此可以尽可能增大螺旋槽的覆盖面积,避免仅局部延伸的螺旋槽被全部封堵。

较佳地,所述槽内引流孔设置在两条所述螺旋槽的交叉处。由此,被封堵的槽内引流孔处的体液可以从两条螺旋槽排出,增加引流效率。

较佳地,所述易固定引流管还包括若干槽外引流孔,所述槽外引流孔设置于所述引流部,且所述槽外引流孔错开所述螺旋槽设置,其中,所述槽外引流孔连通所述引流部的表面与所述内部通道。

槽外引流孔同样能够产生引流作用。同时,槽外引流孔能够充分利用螺旋槽外的空间,在有限空间下最大化了引流效果。

较佳地,所述槽外引流孔均匀分布于所述引流部上。

较佳地,所述槽外引流孔在所述引流部的周向上与所述槽内引流孔错开设置。槽外引流孔和槽内引流孔错开设置,可以避免局部的组织封堵下全部被堵孔的情况。

较佳地,所述槽内引流孔均匀分布于所述螺旋槽上。

较佳地,所述槽内引流孔在所述引流部的轴向上呈直线排列。整齐排列有利于加工。

较佳地,所述槽内引流孔设置在所述螺旋槽的槽底上,且所述槽内引流孔沿着所述引流部的径向方向贯通设置。

较佳地,所述蝴蝶翼套接在所述导管部的外表面。由此蝴蝶翼本身不会对引流管造成挤压,不会影响原有的引流效率。

较佳地,所述蝴蝶翼包括两个翼状部,所述翼状部沿着所述导管部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通过翼状部能够更加牢固地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无需对引流管进行缝合捆扎,操作更方便。引流管也不会因捆扎不当导致引流管被挤扁引流受阻。此外,即使某些槽内引流孔因人体组织进入造成了堵塞,但是在螺旋槽的作用下,体液会进入到邻近未被堵孔的槽内引流孔中,并进入内部通道引流,从而达到持续的引流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方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引流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的引流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易固定引流管,其中,易固定引流管包括:导管部1、引流部2、内部通道3、螺旋槽21、槽内引流孔22、槽外引流孔23以及蝴蝶翼4。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易固定引流管包括一导管部1以及一引流部2。易固定引流管还包括一内部通道3,内部通道3贯通于导管部1以及引流部2的内部。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两条交叉的螺旋槽21,螺旋槽21设置于引流部2的外表面,且交叉的螺旋槽21分别在引流部2的轴向和周向持续延伸。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若干槽内引流孔22,槽内引流孔22设置在螺旋槽21内,且槽内引流孔22连通螺旋槽21以及内部通道3。

本方案中蝴蝶翼4能够更方便医生用胶布固定,无需对引流管进行缝合捆扎,操作更方便。引流管也不会因捆扎不当导致引流管被挤扁引流受阻。

此外,本方案中增加了螺旋槽21,由此即使某些槽内引流孔22因人体组织进入造成了堵塞,但是在螺旋槽21的作用下,体液会进入到邻近未被堵孔的槽内引流孔22中,并进入内部通道3引流,从而达到持续的引流的效果。

双条交叉的螺旋槽21在引流部2的轴向和周向持续延伸,由此可以尽可能增大螺旋槽21的覆盖面积,避免仅局部延伸的螺旋槽被全部封堵。

如图3和图4所示,槽内引流孔22设置在两条所述螺旋槽21的交叉处。由此,被封堵的槽内引流孔22处的体液可以从两条螺旋槽21排出,增加引流效率。

如图3和图4所示,易固定引流管还包括若干槽外引流孔23,槽外引流孔23设置于引流部2,且槽外引流孔23错开防堵槽21设置,其中,如图4所示,槽外引流孔23连通引流部2的表面与内部通道3。

槽外引流孔23同样能够产生引流作用。同时,槽外引流孔23能够充分利用防堵槽21外的空间,在有限空间下最大化了引流效果。本实施例中,槽外引流孔23均匀分布于引流部2上。

如图3所示,槽外引流孔23在引流部2的周向上与槽内引流孔22错开设置。槽外引流孔23和槽内引流孔22错开设置,可以避免局部的组织封堵下全部被堵孔的情况。本实施例中,槽内引流孔22均匀分布于防堵槽21上。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槽内引流孔22在引流部2的轴向上呈直线排列。整齐排列有利于加工。

如图3所示,槽内引流孔22设置在防堵槽21的槽底上,且槽内引流孔22沿着引流部2的径向方向贯通设置。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蝴蝶翼4套接在导管部1的外表面。由此蝴蝶翼4本身不会对引流管造成挤压,不会影响原有的引流效率。

本实施例中,蝴蝶翼4进一步可以包括两个翼状部,翼状部沿着导管部1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通过翼状部能够更加牢固地固定。

本实用新型无需对引流管进行缝合捆扎,操作更方便。引流管也不会因捆扎不当导致引流管被挤扁引流受阻。此外,即使某些槽内引流孔因人体组织进入造成了堵塞,但是在螺旋槽的作用下,体液会进入到邻近未被堵孔的槽内引流孔中,并进入内部通道引流,从而达到持续的引流的效果。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