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5888发布日期:2020-05-20 02:30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射器,特别是一种防止针头在使用过程中刺伤使用者的易拆卸注射器。



背景技术:

注射器作为一种常见的医疗器械,通过注射器将要药物放入针筒内,通过针头将针筒内的药物注入人体体内,因此注射器要保证无菌安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者的疏忽会很容易对使用者造成伤害,对针头造成污染,特别是在注射完成之后在回套针帽的过程中容易误伤使用者,目前临床护理操作中,若必须回套注射器针帽,一般采用单手回套法。单手回套法,相对于双手回套法,存在针头直接、快速、准确套入针帽的概率下降,甚至出现一直套不进去的状况,而且回套过程污染针头的概率增高。现有技术中的大部分注射器都未在针头回套过程中对针头起到保护作用。

专利cn207980124u公开了一种自毁式安全注射器,包括针头、针筒和活塞推杆,所述针头套接于针筒的前端,活塞推杆的一端部连接活塞,活塞推杆的另一端部连接手柄,活塞推杆为中空结构,活塞推杆内设置有自毁推杆,自毁推杆的端部设置有尖锐部。上述专利技术仅公开了在注射器使用完成后可以进行自毁防止进行二次使用,但是在使用完成后针头依旧裸露于注射器外部,容易对使用者造成损伤,没有起到良好的安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针头在使用过程中刺伤使用者的易拆卸注射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注射器,包括内针筒、外套筒、针头、芯杆和活塞,所述内针筒包括靠近所述针头设置在内针筒的闭口端以及靠近所述活塞的开口端;所述活塞套接在芯杆上,所述活塞和芯杆设置在内针筒内部,所述外套筒套设在针头和内针筒外侧;

所述内针筒在近开口端一侧的外侧壁上轴向设置有滑道,所述滑道上安装有对称设置的限位滑动件,所述限位滑动件之间通过弹性部件连接,所述限位滑动件上端穿过设置在所述外套筒上的限位孔。

上述结构可以实现对药物的提取和注射,在内针筒外套设外套筒确保针头不会接触外部而在使用之前受到污染,在内针筒上设置有滑道和限位滑动件,限位滑动件在垂直于筒身的滑道上可以进行滑动,限位滑动件用来固定内针筒和外套筒的位置关系,由于两个滑动限位件之间是通过弹性部件连接,使用者可以对滑动限位件之间的距离进行改变,使得滑动限位件之间距离缩短后可以通过限位孔中部到达限位孔下端,等使用者对弹性部件不再施力,滑动限位件之间的长度恢复到弹性部件未形变之前,将滑动限位件卡扣在限位孔下端,内针筒也相对外套筒发生位移,由于限位滑动件相对于内针筒的位置相对固定,因此通过滑动限位件的位置变化来改变内针筒和外套筒的相对位置,控制针头的伸出和回缩。

作为优选,所述芯杆包括受力杆和分力杆;所述芯杆未安装活塞一端设置有受力杆,所述受力杆近活塞一端连接有分力杆,所述分力杆一端与受力杆连接且另一端固定在活塞上。

上述结构是为了实现注射器在注射过程中使用者往往在注射中不能控制使用均衡的力,为了防止使用力的改变过大或过小对注射的速度造成过大的差异,当受力杆所受的压力越大,分力杆对于活塞向内针筒侧壁的挤压力也越大,活塞和侧壁之间具有摩擦力,所受的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可以对使用者突然变大的力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与普通的注射器相比,上述杆芯结构的设置增大了活塞与内针筒壁接触面的压力,更好的保证了活塞的密封性。

作为优选,所述外套筒的封闭端上设置有出针口,所述出针口上设置有封口层。

上述结构使外套筒的闭口端形成一个封闭结构,对于针头起到保护和防止污染的作用,在未使用前针头不会因为暴露在空气中而受到污染。

作为优选,所述外套筒内壁近出针口一端设置有防尘挡板,所述防尘挡板近出针口一端固定在外套筒圆周内壁上,所述防尘挡板远出针口一端未固定在外套筒圆周内壁上并且与内针筒圆周外壁紧密抵触。

上述结构中由于外套筒的后端是一个开放结构,为了保证器材的安全性和不受污染,在外套筒的内部上设置防尘挡板,防止灰尘等污染物从外套筒后部进入针头所处的空腔区,对未使用过的针头造成污染。

作为优选,所述封口层为橡胶封口层或者硅胶封口层。

使针头可以轻易刺破封口层,在未使用时封口层为针头所在的区域起到了密封作用,防止针头在未使用前受到污染。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滑动件包括上按键和下垫块,所述上按键套在下垫块,所述上按键和下垫块之间通过弹簧连接。

上述结构可以通过使用者对上按键的按压使弹簧发生形变,形变后的的限位滑动件的高度变小,当高度小于内针筒和外套筒之间的距离时,外套筒和内针筒的相对位置不再受到限位滑动件的限制,外套筒可以从内针筒上脱离出来,满足注射器可拆卸的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内针筒的闭口端设置有出药口和限位座,所述限位座上对称设置有限位开口,所述针头与内针筒连接一端设置有进药口,所述进药口的外侧对称设置有固定件。

上述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对针头和针筒的连接多数采用按压的方式,但是按压的方式多数存在连接不牢固的问题,上述结构通过进药口外侧设置的固定件以旋转的方式通过限位座上的限位开口将针头固定于内针筒上,在固定件进行固定完成之后,出药口套接于出药口内侧,上述装置采用旋转限位固定的方式安装针头,加强了针头固定的牢固性,也方便使用者安装。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孔为工字型,所述限位孔中部的长度与针头长度相同。

上述结构可以保证针头完全伸出外套筒进行作业。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滑动件在经过弹性部件连接之后的整体长度大于或等于工字型限位孔的长度。

上述结构保证限位滑动件可以在外套筒和内针筒之间起到良好的固定和限位作用。

所述分力杆与活塞的连接面成50°-85°。

对于不同规格型号的注射器为实现其功能具有不同的角度选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在未使用时将针头固定于内套筒中,在使用完成后通过限位滑动件的作用重新收回外套管内,上述过程仅需要单手操作完成,并且在操作过程中真难发生刺伤使用者的情况,提高了注射器使用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2、上述注射器在封口层和防尘挡板的的设置下,防止针头在未使用之前就受到污染。

3、上述注射器为可拆卸注射器,在使用完成之后便于分类回收。

4、上述注射器芯杆的设置,将使用者作用于受力杆上的力通过分力杆给活塞和内针筒侧壁形成压力,提高活塞的密封性和对使用者的使用过程中力度的变化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注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注射器的内针筒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注射器的限位滑动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注射器的限位滑动件内部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注射器的芯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注射器的针头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注射器的限位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针筒,2-外套筒,3-针头,4-芯杆,5-活塞,11-滑道,12-弹性部件,13-出药口,14-限位座,141-限位开口,31-进药口,32-固定件,111-限位滑动件,21-限位孔,41-受力杆,42-分力杆,22-出针口,221-封口层,23-防尘挡板,1111-上按键,1112-下垫块,111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请参阅图1-5;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注射器,一种注射器,包括内针筒1、外套筒2、针头3、芯杆4和活塞5;所述内针筒1包括靠近所述针头3的闭口端以及靠近所述活塞5的开口端;所述活塞5套接在芯杆4上,所述活塞5和芯杆4设置在内针筒1内部,所述外套筒2套在针头3和内针筒1外侧;

所述内针筒1在近开口端一侧的外侧壁上轴向设置有滑道11,所述滑道11上安装有对称设置的限位滑动件111,所述限位滑动件111之间通过弹性部件12连接,所述限位滑动件111上端穿过设置在所述外套筒2上的限位孔21。

上述结构可以实现对药物的提取和注射,在内针筒外套设外套筒确保针头不会接触外部而在使用之前受到污染,在内针筒上设置有滑道和限位滑动件,限位滑动件在垂直于筒身的滑道上可以进行滑动,限位滑动件用来固定内针筒和外套筒的位置关系,由于两个滑动限位件之间是通过弹性部件连接,使用者可以对滑动限位件之间的距离进行改变,使得滑动限位件之间距离缩短后可以通过限位孔中部到达限位孔下端,等使用者对弹性部件不再施力,滑动限位件之间的长度恢复到弹性部件未形变之前,将滑动限位件卡扣在限位孔下端,内针筒也相对外套筒发生位移,由于限位滑动件相对于内针筒的位置相对固定,因此通过滑动限位件的位置变化来改变内针筒和外套筒的相对位置,控制针头的伸出和回缩。

如图5所示一种注射器,所述芯杆4包括受力杆41和分力杆42,所述芯杆4未安装活塞5一端为受力杆41,所述受力杆41近活塞5一端连接有分力杆42,所述分力杆42一端与受力杆41连接且另一端固定在活塞5上。

上述结构是为了实现注射器在注射过程中使用者往往在注射中不能控制使用均衡的力,为了防止使用力的改变过大或过小对注射的速度造成过大的差异,当受力杆所受的压力越大,分力杆对于活塞向内针筒侧壁的挤压力也越大,活塞和侧壁之间具有摩擦力,所受的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可以对使用者突然变大的力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与普通的注射器相比,上述杆芯结构的设置增大了活塞与内针筒壁接触面的压力,更好的保证了活塞的密封性。

如图1所示一种注射器,所述外套筒2的封闭端上设置有出针口22,所述出针口22上设置有封口层221。

所述外套筒2内壁近出针口22一端设置有防尘挡板23,所述防尘挡板23近出针口22一端固定在外套筒2圆周内壁上,所述防尘挡板23远出针口22一端未固定在外套筒2圆周内壁上并且与内针筒1圆周外壁紧密抵触。

所述封口层221为橡胶封口层或者过硅胶封口层。

如图4所示一种注射器,所述限位滑动件111包括上按键1111和下垫块1112,所述上按键1111套在下垫块1112上,所述上按键1111和下垫块1112之间通过弹簧1113连接。

上述结构可以通过使用者对上按键的按压使弹簧发生形变,形变后的的限位滑动件的高度变小,当高度小于内针筒和外套筒之间的距离时,外套筒和内针筒的相对位置不再受到限位滑动件的限制,外套筒可以从内针筒上脱离出来,满足注射器可拆卸的效果。

如图6和图7所示一种注射器,所述内针筒1的闭口端设置有出药口13和限位座14,所述限位座14上对称设置有限位开口141,所述针头3与内针筒1连接一端设置有进药口31,所述进药口31的外侧对称设置有固定件32。

上述结构通过进药口外侧设置的固定件以旋转的方式通过限位座上的限位开口将针头固定于内针筒上,在固定件进行固定完成之后,出药口套接于出药口内侧,上述装置采用旋转限位固定的方式安装针头,加强了针头固定的牢固性,也方便使用者安装。

如图1所示一种注射器,所述限位孔21为工字型,所述限位孔21中部的长度与针头3长度相同。

所述限位滑动件111在经过弹性部件12连接之后的整体长度大于或等于工字型限位孔21的长度。

如图5所示一种注射器,所述分力杆42与活塞5的连接面成50°-85°。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