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用子宫腹壁悬吊双缝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27458发布日期:2020-04-24 21:28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腹腔镜用子宫腹壁悬吊双缝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腹腔镜手术用的材料。



背景技术:

子宫脱垂是临床常见疾病,已经采用腹腔镜下线性悬吊方法将脱垂的子宫与腹壁桥式连接固定,目前采用的缝线都很长,而且需要从缝线的头端缝合到长度很长的缝线的中部网片部位(专利号:cn201320016501.x),或是长度很长的缝线的中点单线段部位(专利号:cn201610518192.4),即从缝线的头端缝合,而取缝线的中段固定,由于缝线过长,加之有时需要多条缝线,所以缝合操作困难。尤为重要的是,由于腹腔镜下手术受到镜下视野的限制,以及所需要的缝线长度都很长,甚至多条缝线同时出现在腹腔,常常发生长度很长的缝线在腹腔内自行自相、或互相缠绕、打结,因此严重干扰手术的顺利实施。

为了牢固缝合固定子宫颈,以及预防线性切割作用,可以选择的方法之一是在宫颈部位多次贯穿缝合,形成多条线排列穿过宫颈组织,从而编制成网,形成合力。然而,由于目前采用单线缝合,缝线中段固定的方式,如果在宫颈组织内自行编制成网需要多次缝合,仅仅能够做到缝合一针,植入一线,即“一针一线”,而且由于缝合固定的线段位于缝线的中间段,因此每次缝合牵拉抽取用线很长,以致缝合费时费力而受限,目前临床为了规避此问题,都是在借助网片辅助达到预防缝线的线性切割作用。

另外,目前采用的缝线,无论是需要从线头端缝合到长度很长的缝线的中部网片部位(专利号:cn201320016501.x),还是需要长度很长缝线的中点单线段部位(专利号:cn201610518192.4),其所用的缝线均需要预设中点,制造工艺复杂繁琐,价格昂贵。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既往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腹腔镜用子宫腹壁悬吊双缝线,其特征是设置有缝针、缝线、防护鞘、防滑结。其中缝针与缝线的中点相连,缝线为线性结构,缝线与缝针相连的一端为缝线首端,缝线远离缝针的一端为缝线尾端,缝线首端与缝线尾端之间的缝线分别为a线和b线,缝线的外周为防护鞘,防护鞘为管状结构,具有韧性和弹性而自动复位,缝线贯穿防护鞘,在防护鞘的一侧为缝针和部分缝线,另一侧为防滑结,防滑结与缝线的远端相连接固定。腹腔镜下采用缝针缝合而将缝线近端固定在宫颈后,钳夹牵拉缝线尾端到达腹腔外,剪断去除防滑结,向外牵拉脱去防护鞘,再将缝线中的a线和b线互相打结固定于腹壁,或a线、b线分别自相打结固定于腹壁a点、b点。

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一种腹腔镜用子宫腹壁悬吊双缝线,其特征是设置有缝针、缝线、防护鞘、防滑结;

2、一种腹腔镜用子宫腹壁悬吊双缝线,其特征是设置有双缝线,缝针与缝线的中点相连,缝线为线性结构,缝线与缝针相连的一端为缝线首端,缝线远离缝针的一端为缝线尾端,缝线首端与缝线尾端之间的缝线分别为a线和b线;

3、一种腹腔镜用子宫腹壁悬吊双缝线,其特征是设置有防护鞘,防护鞘为管状结构,具有韧性和弹性而自动复位。a线和b线共同贯穿同一防护鞘者为单防护鞘双缝线;a线和b线分别贯穿各自独立的防护鞘者为双防护鞘双缝线;

4、一种腹腔镜用子宫腹壁悬吊双缝线,其特征是设置有防滑结,防滑结与缝线的远端相连接固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1、从缝线的头端缝合,并取缝线的头段固定,避免了反复的长距离抽拉长度很长的缝线;

2、采用双缝线缝合贯穿宫颈组织,在宫颈组织内编制成网,一针双线,事半功倍;

3、具有韧性而挺拔的防护鞘,有效防止缝线自相或互相的自行缠绕;

4、不再需要应用单独的网片材料预防线性切割;

5、不再需要事先设立缝线的中点单线段,在保障a线和b线等长的前提下,制造工艺简化。

6、不再需要事先设立缝线的中点网片,制造工艺简化。

附图说明

图1单防护鞘双缝线结构示意图

图2双防护鞘双缝线结构示意图

图3单防护鞘双缝线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4双防护鞘双缝线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腹壁(23)做小切口分别为右侧腹壁穿刺孔(18)和左侧腹壁穿刺孔(19),置入腹壁穿刺器后,将缝针(11),双缝线(123)的a线(12)、b线(13),及其防护鞘管(14),防滑结(15)和缝线尾端的尾线(16)全部经过右侧腹壁穿刺孔(18)或左侧腹壁穿刺孔(19)置入腹腔。

选择单防护鞘双缝线(111)者,则是将2套单防护鞘双缝线(111)分别置入腹腔。腹腔镜下夹持其中之一套单防护鞘双缝线(111)的缝针(11),连续多次缝合宫颈组织(17),双缝线(123)的a线(12)、b线(13)在宫颈组织(17)内多次穿过排列成栅栏状(20),双缝线的a线(12)和b线(13)聚拢,在缝合点二侧的双缝线(123)互相打结(21),剪断首端的双缝线(123),从腹腔取出缝针(11),在腹腔内经过右侧腹壁穿刺孔(18)钳夹双缝线(123)的尾线(16)到腹腔外,双缝线(123)的防滑结(15),以及部分防护鞘(14)也一同被牵拉到腹腔外,剪去双缝线(123)上的防滑结(15)后,继续向外牵拉防护鞘(14),从而使防护鞘(14)与双缝线(123)脱离,利用腹壁缝合器分别将a线(12)、b线(13)穿越部分腹壁层后在右侧腹壁穿刺孔(18)互相打结,并利用腹壁缝合器将辅助缝线(22)穿越部分腹壁层后二端互相打结,并将辅助缝线(22)的结后线与双缝线(123)的结后线互相打结固定在右侧腹壁穿刺孔(18);腹腔镜下夹持腹腔内的另一套单防护鞘双缝线(111)的缝针(11),连续多次缝合宫颈组织(17),双缝线(123)的a线(12)、b线(13)在宫颈组织(17)内多次穿过排列成栅栏状(20),双缝线(123)的a线(12)和b线(13)聚拢,在缝合点二侧的双缝线互相打结(21),剪断首端的双缝线(123),从腹腔取出缝针(11),在腹腔内经过左侧腹壁穿刺孔(19)钳夹双缝线(123)的尾线(16)到腹腔外,双缝线(123)的防滑结(15),以及部分防护鞘(14)也一同被牵拉到腹腔外,剪去双缝线(123)上的防滑结(15)后,继续向外牵拉防护鞘(14),从而使防护鞘(14)与双缝线(123)脱离,利用腹壁缝合器分别将a线(12)、b线(13)穿越部分腹壁层后在左侧腹壁穿刺孔(19)互相打结,并利用腹壁缝合器将辅助缝线(22)穿越部分腹壁层后二端互相打结,并将辅助缝线(22)的结后线与双缝线(123)的结后线互相打结固定在左侧腹壁穿刺孔(19)。

选择双防护鞘双缝线(112)者,则是将1套双防护鞘双缝线(112)置入腹腔。腹腔镜下夹持双防护鞘双缝线(123)的缝针(11),连续多次缝合宫颈组织(17),双缝线(123)的a线(12)、b线(13)在宫颈组织(17)内多次穿过排列成栅栏状(20),双缝线(123)的a线(12)和b线(13)聚拢,在缝合点二侧的双缝线(123)互相打结(21),剪断首端的双缝线(123),从腹腔取出缝针(11)。在腹腔内经过右侧腹壁穿刺孔(18)钳夹双缝线(123)的a线(12)的尾线(16)到腹腔外,a线(12)的防滑结(15),以及部分防护鞘(14)也一同被牵拉到腹腔外,剪去a线(12)上的防滑结(15)后,继续向外牵拉防护鞘(14),从而使防护鞘(14)与a线(12)脱离,利用腹壁缝合器将辅助缝线(22)穿越部分腹壁层后二端互相打结,并将辅助缝线(22)的结后线与a线(12)互相打结固定在右侧腹壁穿刺孔(18);在腹腔内经过左侧腹壁穿刺孔(19)钳夹双缝线(123)的b线(13)的尾线(16)到腹腔外,b线(13)的防滑结(15),以及部分防护鞘(14)也一同被牵拉到腹腔外,剪去b线(13)上的防滑结(15)后,继续向外牵拉防护鞘(14),从而使防护鞘(14)与b线(13)脱离,利用腹壁缝合器将辅助缝线(22)穿越部分腹壁层后二端互相打结,并将辅助缝线(22)的结后线与b线(13)互相打结固定在左侧腹壁穿刺孔(19)。

上述实施例只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实质的前提下,对本发明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