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脉瘤栓塞装置及动脉瘤栓塞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83553发布日期:2020-02-11 09:09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脉瘤栓塞装置及动脉瘤栓塞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动脉瘤栓塞装置及动脉瘤栓塞系统。



背景技术:

动脉瘤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血管疾病,是由于动脉壁的病变或损伤,形成动脉壁局限性或弥漫性扩张或膨出的表现,以膨胀性、搏动性肿块为主要表现,可以发生在动脉系统的任何部位。一旦动脉瘤发生破裂将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如颅内动脉瘤破裂,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者可引发血管痉挛引起大范围脑梗死而导致偏瘫和昏迷等。目前针对动脉瘤的治疗方案主要有开放性手术治疗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开放性手术治疗方案需要打开包裹动脉瘤的人体腔体,如开颅和开胸等,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巨大的损伤,且术后恢复周期长。而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以其微创、安全、有效的优点,成为目前很多医学专家首选的临床治疗方案。

目前,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主要有弹簧圈栓塞技术、球形栓塞技术和血流导向装置等。弹簧圈栓塞的缺陷是占位效应及需要其它支架辅助而造成的成本增加。球形栓塞的缺陷是占位效应、只适合于特定动脉瘤形状以及需要支架辅助从而造成成本增加。血流导向装置存在的缺陷是动脉瘤延迟破裂、闭塞其它细小分支及可能需要填塞弹簧圈辅助而造成的成本增加及占位效应。

因此,针对以上不足,需要提供一种能降低占位效应、节省成本、可适应不同动脉瘤形状、不同部位的动脉瘤和降低动脉瘤延迟破裂风险及避免闭塞其他分支的动脉瘤栓塞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动脉瘤栓塞装置及动脉瘤栓塞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如①弹簧圈治疗动脉瘤存在的占位效应及需要其它支架辅助而造成的成本增加;②球型栓塞装置存在的占位效应、须特定动脉瘤形状及需要其它支架辅助而造成的成本增加;③血流导向装置存在的动脉瘤延迟破裂、闭塞其它细小分支及可能需要填塞弹簧圈辅助而造成的成本增加及占位效应;④分叉部动脉瘤的治疗。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动脉瘤栓塞装置,包括设于动脉瘤瘤颈口内且与动脉瘤瘤颈口贴合的编织体和设于瘤颈口处载瘤动脉内的支撑体,支撑体的一端与编织体连接,支撑体的另一端在介入手术过程中与推送导丝相连接,所述编织体和支撑体在介入手术过程中通过微导管输送至血管病变位置。

其中,所述编织体为双层结构,所述编织体包括一体形成的主体部和主体部周边的贴合部,所述贴合部在动脉瘤内与动脉瘤瘤颈口贴合,所述主体部与支撑体相连接。

其中,所述编织体的封口处为不透射线的金属材料,所述编织体与支撑体连接。

其中,所述编织体可以由镍钛合金丝、钴铬合金或不锈钢丝单独编织而成,或者和不透射线金属丝共同编织而成。

其中,所述支撑体形状为单线螺旋或双线螺旋。

其中,所述支撑体形状为扇形或椭圆形,但不限于扇形或椭圆形。

其中,所述支撑体包括内部芯轴和外部线圈,所述内部芯轴的材质为形状记忆合金,所述外部线圈的材质为不透射线材料。

其中,所述支撑体为形状记忆合金,支撑体与推送导丝连接的一端带有不透射线材料做成的释放标记。

其中,所述支撑体与推送导丝连接的一端为球形或类球形端部。

其中,所述支撑体与推送导丝通过电解脱方式连接。

在上述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动脉瘤栓塞系统,包括所述的动脉瘤栓塞装置以及推送导丝、导入鞘和微导管,所述导入鞘用于编织体、支撑体和推送导丝的装载,且在介入手术过程中与微导管对接,所述推送导丝与支撑体相连接的一端为分叉结构,分叉后形成的两个分支的端部分别设有推送点和回收点,在装载和输送过程中,所述支撑体与推送导丝连接的一端限位在所述推送点和回收点之间。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脉瘤栓塞装置及动脉瘤栓塞系统中,编织体位于动脉瘤瘤颈口内且与瘤颈口贴合,不用完全填充动脉瘤或加弹簧圈辅助,降低了占位效应;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脉瘤栓塞装置及动脉瘤栓塞系统中,具有与编织体连接的支撑体,且支撑体位于动脉瘤瘤颈口处的载流动脉血管内,可以固定编织体,避免其向血管内突出或掉入动脉瘤内,从而避免了使用辅助支架或填充弹簧圈,节省成本;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脉瘤栓塞装置及动脉瘤栓塞系统中,编织体可与动脉瘤瘤颈口完全贴合,相对于球形栓塞装置,可适应不同形状的动脉瘤;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脉瘤栓塞装置的支撑体为螺旋结构或大孔设计,释放后不会闭塞其他细小血流分支,相对于血流导向装置降低了闭塞其他分支的风险;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脉瘤栓塞装置及动脉瘤栓塞系统中,编织体完全封闭了动脉瘤瘤颈口,相对于血流导向装置降低了动脉瘤延迟破裂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动脉瘤栓塞装置释放后植入病变血管(支撑体为单螺旋线)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动脉瘤栓塞装置释放后植入病变血管(支撑体为双螺旋线)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动脉瘤栓塞装置释放后植入病变血管(支撑体为扇形)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动脉瘤栓塞装置释放前位于动脉瘤栓塞系统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动脉瘤栓塞装置治疗分叉部动脉瘤的示意图

图中,1、导入鞘;2、动脉瘤栓塞装置;3、推送导丝;4、编织体;5、支撑体;6、连接环;7、释放标记;8、推送点;9、回收点;10、回收标记;11、动脉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需要理解的是,上下文术语中“远端”和“近端”应当被理解为从术者的方向观察。远端是远离术者的一侧,而近端表示朝着术者,其中,术语“前”、“后”、“内”、“外”、“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动脉瘤栓塞装置2,包括设于动脉瘤11瘤颈口内且与动脉瘤瘤颈口贴合的编织体4和设于动脉瘤瘤颈口处血管内的支撑体5,支撑体5的一端与编织体4连接,支撑体5的另一端在介入手术过程中与推送导丝3相连接。由于编织体4贴合在动脉瘤瘤颈口内,不用完全填充动脉瘤,可以有效降低占位效应。支撑体5位于动脉瘤瘤颈口处的载流动脉血管内,与编织体4连接,可以固定编织体,避免其向血管内突出或掉入瘤内,从而避免了使用辅助支架或填充弹簧圈。

编织体4为双层结构,编织体4的封口处与支撑体5连接,封口处为不透射线的金属材料,可以用作介入手术过程中编织体4的释放标识。优选地,编织体4的封口处与支撑体5可以通过连接环6连接,连接环6为不透射线的金属材料制成。编织体4可以由形状记忆合金丝编织而成,如镍钛合金丝或钴铬合金丝或形状记忆不锈钢丝。编织体4包括一体形成的主体部和主体部周边的贴合部,贴合部在动脉瘤内与动脉瘤瘤颈口贴合,可适应不同形状的动脉瘤,主体部与支撑体5相连接。编织体4封闭了动脉瘤瘤颈口,避免了血流对动脉瘤内壁的冲击,降低了动脉瘤延迟破裂的风险。

支撑体5的形状可以是单线螺旋或双线螺旋,使得支撑体5释放后的位置不会覆盖其他血流分支,编织体4释放于动脉瘤瘤颈口内,支撑体5可对其固定,可以用于分叉部动脉瘤的治疗,如图5所示。支撑体5的形状也可以是扇形或椭圆形。上述几种形状的支撑体5释放后不会闭塞其他细小血流分支。支撑体5包括内部芯轴和外部线圈,内部芯轴的材质为形状记忆合金(如镍钛合金等),外部线圈的材质为不透射线材料,可以在介入手术过程中作为支撑体5的释放标记。作为一种变形,支撑体5也可以整体是形状记忆合金,而支撑体5与推送导丝3连接的一端带有不透射线材料做成的释放标记环7。支撑体5与推送导丝3连接的一端为球形端部。支撑体5与推送导丝3可以通过电解脱方式或机械连接方式连接、脱离。

如图4所示,动脉瘤栓塞系统,包括动脉瘤栓塞装置2、推送导丝3、导入鞘1和微导管。动脉瘤栓塞装置2释放前可收缩于导入鞘1,导入鞘1用于动脉瘤栓塞装置2和推送导丝3的装载保护,在介入手术过程中,将导入鞘1与微导管对接后,向前推动推送导丝3,可使动脉瘤栓塞装置2通过微导管到达血管病变位置。

推送导丝3与支撑体5相连接的一端为分叉结构,分叉后形成的两个分支的端部分别设有推送点8和回收点9,在装载和输送过程中,支撑体5与推送导丝3连接的一端限位在所述推送点8和回收点9之间,回收点9设有回收标记10。

为了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具体介绍介入手术过程中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脉瘤栓塞装置的操作过程:使用前,将动脉瘤栓塞系统从盘管中取出,对器械进行术前的清洗等准备工作,将导入鞘1远端与微导管底座进行对接,向前推动推送导丝3,将动脉瘤栓塞装置2推进微导管内,微导管远端开口位于动脉瘤内,由于动脉瘤栓塞装置2的编织体4为显影设计,在x射线下缓慢将编织体4完全释放,待连接环6出微导管后证明编织体4完全释放,此时可通过回撤推送导丝3或整体回撤推送导丝3和微导管使编织体4紧贴于动脉瘤瘤颈口内。此时,固定推送导丝3,回撤微导管,缓慢释放动脉瘤栓塞装置2的支撑体5,在回收标记10未完全出微导管前,可通过回撤推送导丝3进行支撑体5的位置调节以及动脉瘤栓塞装置2的整体回收,当释放标记7完全位于微导管外面,则动脉瘤栓塞装置2完成完全释放。此时可通过影像设备,观察编织体4对于瘤颈的覆盖情况及支撑体5在载瘤动脉内的贴壁情况。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