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髋臼拉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11729发布日期:2020-01-17 18:50阅读:63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髋臼拉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髋臼拉钩。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医生会用手术刀在病人10的髋关节位置处划出一道口子11,使得病人的骨头可以从人体组织里显露出来,以方便对骨头进行相应的手术。

由于人体组织具有较好的弹性,在髋关节位置处所划出的口子又会重新闭合。为了使得病人的骨头可以显露出来,以方便医生进行手术,需要配合使用相应的医疗器械。

因此,如何设计开发一种用于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医疗器械,方便医生进行手术,这是设计开发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髋臼拉钩,方便医生进行手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髋臼拉钩,包括:握持手柄、中间连杆、拉钩本体;所述中间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握持手柄和所述拉钩本体连接;

所述拉钩本体以第一圆筒体的中心轴为中心弧形弯曲以形成弧形拉扯面及弧形间隔面,所述弧形拉扯面与所述弧形间隔面相背设置;

所述拉钩本体以第二圆筒体的中心轴为中心弧形弯曲以形成施力部分及受力部分;

所述第一圆筒体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二圆筒体的中心轴相互垂直;

所述施力部分与所述受力部分之间形成高边结构;

所述受力部分远离所述施力部分的一端形成倒钩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边结构为所述施力部分与所述受力部分之间形成的弧形过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握持手柄为圆柱体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连杆为圆柱体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握持手柄上开设有内螺纹,所述中间连杆上开设有与所述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所述握持手柄与所述中间连杆螺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握持手柄上开设有插接槽,所述中间连杆的一端插接于所述握持手柄的插接槽内,所述中间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插接槽形成过盈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钩本体以第一圆筒体的中心轴为中心弧形弯曲所得到的圆弧面所在圆的直径为6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钩本体的厚度为t,t=2.5±2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钩本体的受力部分的长度为l,l=110±5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钩本体的受力部分的宽度为w,w=50±40mm。

本实用新型的髋臼拉钩,通过设置握持手柄、中间连杆、拉钩本体,特别是对拉钩本体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极大方便了医生对病人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医生在病人的髋关节位置处划出一道口子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髋臼拉钩的立体图(一);

图3为图2所示的髋臼拉钩的立体图(二);

图4为图2所示的髋臼拉钩的主视图;

图5为图4所示的髋臼拉钩的俯视图;

图6为图4所示的髋臼拉钩的右视图;

图7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髋臼拉钩对病人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示意图;

图8为使用传统的髋臼拉钩对病人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2及图3所示,一种髋臼拉钩20,包括:握持手柄100、中间连杆200、拉钩本体300。中间连杆200的两端分别与握持手柄100和拉钩本体300连接。要说明的是,握持手柄100可以为橡木结构,中间连杆200以及拉钩本体300可以为不锈钢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握持手柄100上开设有内螺纹(图未示),中间连杆200上开设有与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图未示),握持手柄100与中间连杆200螺合。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握持手柄100上开设有插接槽(图未示),中间连杆200的一端插接于握持手柄100的插接槽内,中间连杆200的一端与插接槽形成过盈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握持手柄100为圆柱体结构,中间连杆200为圆柱体结构。在其它实施例中,握持手柄100和中间连杆200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选定,只要使得握持手柄100具有握持的功能,使得中间连杆200可以起到中间连接的功能,均可采用。

如图4及图5所示,在此,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对拉钩本体300的结构及形状进行描述,特别引入了虚拟的第一圆筒体400及虚拟的第二圆筒体500。在空间位置中,第一圆筒体400的中心轴与第二圆筒体500的中心轴相互垂直。

拉钩本体300以第一圆筒体400的中心轴为中心弧形弯曲以形成弧形拉扯面310及弧形间隔面320,弧形拉扯面310与弧形间隔面320相背设置。由图2可以看出,拉钩本体300以第一圆筒体400的中心轴为中心弧形弯曲后,拉钩本体300便形成了一个第一弧形凹槽600,弧形拉扯面310是位于第一弧形凹槽600的外部,而弧形间隔面320则是位于第一弧形凹槽600的内部。

如图4所示,拉钩本体300以第二圆筒体500的中心轴为中心弧形弯曲以形成施力部分330及受力部分340。由图3可以看出,拉钩本体300以第二圆筒体500的中心轴为中心弧形弯曲后,拉钩本体300便形成了一个第二弧形凹槽700,弧形拉扯面310位于第二弧形凹槽700的内部,而弧形间隔面320则是位于第二弧形凹槽700的外部。

如图2及图3所示,施力部分330与受力部分340之间形成高边结构350。具体的,高边结构350为施力部分330与受力部分340之间形成的弧形过渡。

如图2及图3所示,受力部分340远离施力部分330的一端形成倒钩结构360。

在发明人的长期临床实践中,为了使得上述的髋臼拉钩20可以更加符合医生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要求,特别对拉钩本体300这一关键部件的参数进行限定。例如:拉钩本体300以第一圆筒体400的中心轴为中心弧形弯曲所得到的圆弧面所在圆的直径为60mm,也可以理解为第一圆筒体400的径向直径为60mm;拉钩本体300的厚度为t,t=2.5±2mm;拉钩本体300的受力部分340的长度为l(如图6所示),l=110±50mm;拉钩本体300的受力部分340的宽度为w(如图6所示),w=50±40mm。

下面,对上述的髋臼拉钩20使用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医生会用手术刀在病人的髋关节位置处划出一道口子,手术刀依次划破病人的皮肤层12、脂肪层13以及肌肉层14,从而使得病人的骨头可以显露出来;

如图7所示,接着,将髋臼拉钩20的拉钩本体300插入所划出的口子内,使得拉钩本体300的倒钩结构360可以直达病人的骨头处,此时,施力部分330位于口子的外部,而受力部分340则位于口子的内部,弧形拉扯面310则与口子一侧的人体组织接触;要说明的是,倒钩结构360会将其中一侧的肌肉层14钩住,防止具有弹性的肌肉层14越过施力部分330而重新与另一侧的肌肉层接触;

如图7所示,再接着,手术医生的一只手握持住握持手柄100并向一侧施力,于是,口子两侧的人体组织会分开一定的距离;在此,要说明的是,手术医生握持住握持手柄100并向一侧施力的过程中,由于施力部分330与受力部分340之间形成高边结构350,高边结构350有效的加强了施力部分330与受力部分340之间的连接强度,防止施力部分330与受力部分340在受力的过程中发生变形;

这样,手术医生的另一只手便可以很方便的拿着锉骨器具通过弧形间隔面320而直达病人的骨头处,对病人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

下面,特别对拉钩本体300的结构设计原理进行说明:

1、在手术的过程中,倒钩结构360会将其中一侧的肌肉层14钩住,防止具有弹性的肌肉层14越过施力部分330而重新与另一侧的肌肉层接触;如图8所示,而假如没有倒钩结构360这一设计,具有弹性的肌肉层14会部分的越过施力部分330而重新与另一侧的肌肉层接触,这样,便会将骨头重新覆盖,从而影响了手术的正常进行;

2、高边结构350有效的加强了施力部分330与受力部分340之间的连接强度,防止施力部分330与受力部分340在受力的过程中发生变形,这样,会尽可能的保证医生的一只手握持住握持手柄100并向一侧水平的施力;如图8所示,而假如没有高边结构350这一设计,施力部分330与受力部分340之间极易发生变形,当发生变形后,为了保持原有的开口,医生手握握持手柄100的手不得不改变施力的方向,越是变形越是要改变施力的方向,当到达极限位置后,对病人所开的口子会被拉钩本体300完全遮盖,这样,锉骨器具便不能通过弧形间隔面320而直达病人的骨头处,从而影响了手术的正常进行;

3、拉钩本体300以第一圆筒体400的中心轴为中心弧形弯曲会得到一个弧形间隔面320,此弧形间隔面320便形成了一个通道,这样,在手术的过程中,医生的一只手握持住握持手柄100并向一侧水平的施力,另一只手拿着锉骨器具便可以顺畅的通过此通道而到达病人的骨头处。

本实用新型的髋臼拉钩20,通过设置握持手柄100、中间连杆200、拉钩本体300,特别是对拉钩本体300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极大方便了医生对病人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