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抽吸真空压力的接尿器集成三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2105发布日期:2020-05-26 18:02阅读:6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抽吸真空压力的接尿器集成三通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护用品,特别是用于帮助病人排尿的排尿用具。



背景技术:

对于卧床患者或失能病人的排尿问题,目前大多数都采用市售的普通接尿器进行的。使用时将尿斗固定在专用的固定裤上,穿着在患者的身上,使得尿斗直接套在人体的排尿器官上。尿斗末端通过导尿管和集尿袋相连。患者排尿时,尿液经尿斗、导尿管排入集尿袋内。这种接尿方式简易实用,但本身存在诸多缺点,如接尿速度慢,易造成排尿器官浸入尿液,尿斗不透气,长时间佩戴对皮肤有伤害等等。

现有的智能型接尿产品,绝大多数都采用智能型抽吸方式来实现辅助人体排尿。通常是在尿斗的排尿出口设置尿液触发器,一旦触发产生响应,即可通过控制系统启动真空进行抽尿。这种傻瓜式抽吸方式尽管简单,但因为抽吸过程真空度越来越高,往往会将尿斗抽瘪,从而引起人体的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智能型接尿易产生抽瘪造成的不适现象,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调节抽吸真空压力的接尿器集成三通。

本实用新型包括十字形四通管道,在十字形四通管道中心设置喉结,在喉结的下端设置喉结举升装置,在所述十字形四通管道的一端以堵头密封,所述喉结举升运动方向与设置堵头的管道轴向相互垂直。所述喉结举升装置包括螺母和螺杆,所述螺母密封连接在所述十字形四通管道的管壁,螺杆螺纹连接在螺母上,螺杆的上端抵触在所述喉结的下端,螺杆的外端伸出十字形四通管道。

由于以上十字形四通管道的一端采用堵头密封,因此,即形成了三通管道。

使用时,将螺杆的外端向下放置,将十字形四通管道中与堵头直对的管道口连接尿斗的排出口,将设有螺杆伸出端的管道口接真空泵,将与螺杆的上端对应的管道口接空气。抽吸时空气能迅速进入管路,当尿液进入时,这部分尿液被空气迅速带走。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手动旋转螺杆,使螺杆的上端对喉结实现举升或回落,以使实现对空气进入量的调整,从而达到根据需要平衡真空压力,平稳、调节尿液抽排速度的目的,并且很好地解决了尿斗抽瘪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喉结由上喉结和下喉结组成,上喉结为上端面呈锥形面的锥体,上喉结的下端连体设有四个连接爪;下喉结为下端面呈倒锥形的锥体,下喉结的上端连体设有四个连接爪;在堵头内端连接十字板,所述十字板由直形主板体和分别连接在主板体的前后两侧的前凸块和后凸块,主板体与前凸块、后凸块相连接形成十字交叉状;所述上喉结扣置在主板体的上端,上喉结下端的四个连接爪分别穿置在由主板体与前、后凸块形成的四个夹角内;所述下喉结扣置在主板体的下端,下喉结上端的四个连接爪分别穿置在由主板体与前、后凸块形成的四个夹角内;在主板体前侧的上喉结下端连接爪和下喉结上端的连接爪分别对应连接,在主板体后侧的上喉结下端的连接爪和下喉结上端的连接爪分别对应连接;所述上喉结下端面和下喉结上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直形主板体上下端之间的距离。

以上十字板通过堵头达到在管道内的稳定,另外,十字板又可为支撑上、下喉结的部件,以使得上、下喉结在主板体上可作上下移动,以达到对空气进入量和对抽吸通量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还在上喉结和十字形的四通管之间布置密封圈,密封圈的内径与上喉结的上端面适配,所述密封圈与上喉结在同一轴向上,密封圈固定连接在十字形的四通管的内壁。由于设置了密封圈,由于上喉结的上端面呈锥形面,当上喉结向上运动时,上喉结外周的流通通道变小,反之,则越大。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在堵头上开设两个通孔,在主板体的上、下端面开设与两个通孔分别对应连通的导槽。可以通过两个导槽各放置一根硬质耐腐蚀铜线棒,而铜线棒的端头则从堵头的两个通孔中引出,然后将其与信号控制装置相连,用于对负压机的抽吸压力进行自动控制。

为了加强螺杆上端和下喉结下端接触的稳定性,所述下喉结的下表面为平面,该平面的面积与螺杆上端面的面积相适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示图。

图3为主板体、喉结和螺杆的连接示图。

图4为连接有堵头、前、后凸块的主板体的正视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图4的左视图。

图7为图4的右视图。

图8为上喉结的正视图。

图9为图8的仰视图。

图10为下喉结的正视图。

图11为图10的俯视图。

图12为图10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5、6、7所示,主板体1的右端连接圆柱形堵头2,在主板体1的中部前后两侧分别连体设置前凸块3和后凸块4,前凸块3、后凸块4和主板体1共同构成十字交叉状的十字板,在主板体1的上、下两个端面分别开设上、下凹槽5,在堵头2上分别开设与上、下凹槽5连通的两个通孔6。

如图8、9所示,上喉结7为上端面为锥形面的锥体,上喉结7的下端连体设有四个连接爪8。

如图10、11、12所示,下喉结9为下端面为倒锥形的锥体,下喉结9的上端连体设有四个连接爪10,并且,下喉结9的下表面中心具有一个小平面9-1。

如图1、2、3所示,11为一个具有十字形的四通管,生产时可以将十字形的四通管11分为上下两部分制作,即将朝上的通道与朝两侧的通道的上半部分制成一体,将朝下的通道与朝两侧的通道的下半部分制成一体。待十字板及相关部件布置在其中后,再将然后再将朝两侧的通道的上半部分与朝两侧的通道的下半部分以胶等方式相互固定形成一体。

以上十字板布置在十字形的四通管11内,并且呈十字交叉的前凸块3和后凸块4处于十字形的四通管11的中心,圆柱形堵头2对十字形的四通管11的右侧管口实现了封闭式堵塞,即形成了三通。

上喉结7扣置在主板体1的上端,上喉结7下端的四个连接爪8中有两个跨在主板体1的前侧,有两个跨在主板体1的后侧,四个连接爪8分别伸入由主板体1和前凸块3和后凸块4形成的四个空间内。

下喉结9扣置在主板体1的下端,下喉结9上端的四个连接爪10中有两个跨在主板体1的前侧,有两个跨在主板体1的后侧,四个连接爪10分别伸入由主板体1和前凸块3和后凸块4形成的四个空间内。

将位于主板体1的前侧的两个连接爪8和两个连接爪10一一对应进行固定连接,将位于主板体1的后侧的两个连接爪8和两个连接爪10也一一对应进行固定连接。并且,使上喉结7下端面和下喉结9上端面之间的距离略大于直形主板体1上下端之间的距离,以使由上喉结7和下喉结9组合而成的喉结在主板体1上有作上下移动的空间。

将上喉结7和下喉结9组合而成的喉结布置在十字形的四通管11的中心。并在喉结的中轴线的上方的十字形的四通管11喉部可采用连铸的方式连接一个与上喉结7的锥面配合的密封圈12。在十字形的四通管11的下底部开设通孔,在通孔内密封连接一个螺母13,在螺母13内螺纹连接一根螺杆14,螺杆14的上端设有一个小平面,使螺杆14的上端与下喉结9的下表面9-1形成良好接触,螺杆14的下端伸出在十字形的四通管11以下。

以上密封圈12、上喉结7、下喉结9和螺杆14的轴向布置在同一直线上,并且位于十字形的四通管11的中心。

使用时,十字形的四通管11上部的通道用下引入空气,尿液通过尿斗由十字形的四通管11左侧的通道进入,十字形的四通管11下部通道连接智能抽吸装置。

通过两个导槽5各放置一根硬质耐腐蚀铜线棒,而铜线棒的端头则从堵头2的两个通孔6中引出,然后将铜线棒与信号控制装置相连,用于对负压机的抽吸压力进行自动控制。

当尿斗中尿液在重力作用下由左侧通道中进入时,使得铜线棒产生触发信号启动抽吸装置产生真空。真空通过管路传导至十字形的四通管11,将尿液吸走。

真空压力较低时,可通过手动旋转螺杆14使喉结上升,至使上喉结7与密封圈12紧密接触而对上部通道形成较好的密封,令空气不能进入。

当十字形的四通管11内真空达到一定程度时,可通过手动反向旋转螺杆14使喉结下降,至使上喉结7与密封圈12分离,密封打开,令空气进入。由于空气迅速递补了由于十字形的四通管11内流体流动而形成的真空,并且本身能迅速膨胀,故使得喉结处的真空度立刻降低。由于进入的空气在喉结的作用下被均匀分散到尿液中,并且喉结与十字形的四通管11通道在流动方向上形成一个喇叭形结构,即在流体流动方向上管径逐渐放大,非常有利于形成湍流,故能进一步促进空气在尿液中的分散,达到降低尿液密度,提高抽吸速度的目的,同时也有效地避免了尿斗抽瘪的现象,减少病人的不适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