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专用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96879发布日期:2020-01-31 14:15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介入治疗专用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介入治疗专用针。



背景技术:

在介入治疗过程中,现有的技术一般将静脉输液针扎入患者皮肤内,然后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放射治疗的同时医护人员站在防护屏外通过静脉输液针向患者体内注射药液,但是现有的静脉输液针软管部分较短,医护人员无法完全站立在安全区域进行注射,放射的射线容易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另外,在将静脉输液针扎入患者皮肤时,往往在一定的皮肤面积上扎入多个静脉输液针,现有的静脉输液针的手柄部分占用空间较大,加大了医护工作者的操作难度;为此,急需发明介入治疗专用针,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保护医护工作者的安全,扎入皮肤操作空间小,操作难度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介入治疗专用针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保护医护工作者的安全,扎入皮肤操作空间小,操作难度大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一个由针头,软管,连接座组成的静脉输液针本体,静脉输液针的连接座处的软管上安装有一个固定块,固定块的上端面上开设有一个盲孔,盲孔内安装有一个水平方向放置并可在盲孔内转动的转轴,转轴的两端均安装有一个与转轴同轴且可沿转轴轴线方向移动的定位杆,盲孔的侧壁上圆周均布有四个定位孔,其中左右两侧的定位孔的轴线与针头轴线平行,前后两侧的定位孔的轴线与针头轴线垂直,定位杆可置于定位孔内,转轴上安装有一个可随转轴转动并可绕转轴轴线转动的手柄,手柄为圆弧状且手柄的内端直径等于静脉输液针的软管直径。

本实用新型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实用性强,可实现不同场景的需求,同时,在进行介入治疗时,减少了操作者受到辐射的可能,保证了工作者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主视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手柄被收起的左视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轴与固定块连接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手柄与转轴连接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4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个由针头1,软管2,连接座3组成的静脉输液针本体,静脉输液针的连接座3处的软管2上安装有一个固定块4,固定块4的上端面上开设有一个盲孔5,盲孔5内安装有一个水平方向放置并可在盲孔5内转动的转轴6,转轴6的两端均安装有一个与转轴6同轴且可沿转轴6轴线方向移动的定位杆7,盲孔5的侧壁上圆周均布有四个定位孔8,其中左右两侧的定位孔8的轴线与针头1轴线平行,前后两侧的定位孔8的轴线与针头1轴线垂直,定位杆7可置于定位孔8内,转轴6上安装有一个可随转轴6转动并可绕转轴6轴线转动的手柄9,手柄9为圆弧状且手柄9的内端直径等于静脉输液针的软管2直径。

为了实现转轴6可在盲孔5内绕盲孔5轴线转动,所述的转轴6上安装有一个竖直且与盲孔5同轴的第二转轴10,第二转轴10与固定块4之间间隙配合,第二转轴10可绕固定块4转动,由此,转轴6可随第二转轴10绕盲孔5轴线转动。

为了实现定位杆7可沿转轴6轴线方向移动,所述的转轴6的两端均开设有一个与转轴6轴线重合的定位盲孔11,定位杆7置于定位盲孔11内且与定位盲孔11之间间隙配合,定位杆7与定位盲孔11之间安装有压簧12,压簧12的一端固定在定位盲孔11的底部,压簧12的另一端固定在定位杆7上,定位杆7远离定位盲孔11的一端为球状,定位杆7置于定位孔8内时,压簧12处于原长,定位杆7位于其位移的最内端,转动转轴6,使得定位杆7移出定位孔8时,定位杆7向内移动,压簧12被压缩,定位杆7移出定位孔8后,定位杆7的球端与盲孔5的孔壁紧密接触,压簧12处于压缩状态。

为了实现转轴6位于前后方向时,手柄9的位置可被固定,所述的手柄9的末端安装有一个固定杆14,固定块4的右侧的软管2上安装有一个固定板13,固定板13上开设有前后方向的通孔,固定杆14可置于通孔内。

为了实现手柄9可绕转轴6轴线转动,所述的手柄9靠近转轴6的一端安装有一个连接块15,连接块15与转轴6之间间隙配合,且连接块15的下端开槽,与第二转轴10不干涉;转动手柄9,手柄9可绕转轴6轴线转动。

优选的,所述的针头1规格选择7号-12号之间。

优选的,所述的连接座3的长度为3cm-5cm。

优选的,所述的软管2长度选择50cm。

本实用新型在正常使用时,转轴6处于前后方向,定位杆7位于前后方向的定位孔8内,压簧12处于原长,固定杆14位于通孔内,此时,整个装置与传统的静脉输液针相同,在需要进行固定输液针时,可将医用胶带粘贴在手柄9上,增大医用胶带与静脉输液针的接触面积,从而很好的将静脉输液针固定。

当本实用新型在进行介入治疗使用时,由于在一定为皮肤面积上插入多个静脉输液针,此时传统的静脉输液针的手柄9部分将占用较大的面积,影响医护工作者的操作,所以需要将手柄9收起,减少手柄9的占用面积,此时,可将手柄9收缩,即,转动手柄9使得手柄9的固定杆14与通孔脱离,手柄9转动时,可带动转轴6在水平面内转动,定位杆7转出定位孔8时,定位杆7向内移动,压簧12被压缩,定位杆7移出定位孔8后与盲孔5侧壁接触,且压簧12处于被压缩状态,当定位杆7转动到与左右两侧的定位孔8相对时,在压簧12压力的作用下,定位杆7向外移动置于定位孔8内,此时手柄9的轴向与针头1的轴向平行,然后旋转手柄9,使得手柄9绕转轴6轴线转动,手柄9内壁与软管2接触时,停止转动,此时手柄9被收缩。

本实用新型通过手柄9,转轴6,定位杆7的配合作用,可实现在不同的应用场景时,实现手柄9的展开或收缩,操作简单,减少了医护工作者的操作难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加长软管2的长度,减少了医护工作者在进行介入治疗时,由于软管2长度不够导致的医护工作者受到辐射的问题,保障了医护工作者的人身安全。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长连接座3的长度,使得医护工作者在进行扎针时,方便拿取,方便了医护工作者的操作,提高了医护工作者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实用性强,可实现不同场景的需求,同时,在进行介入治疗时,减少了操作者受到辐射的可能,保证了工作者的安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