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压疮留置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96874发布日期:2020-01-31 14:15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压疮留置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压疮留置针。



背景技术:

留置针是护理工作中的常用医疗器械,具有使用方便,减少对患者穿刺次数的作用,从而也减少了临床输液时反复穿刺,降低了病人的穿刺痛苦以及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因而在当今的临床中已经获得广泛应用。

但是,留置针的壳体较硬,长时间使用会对患者的皮肤造成压疮,尤其是对于儿童患者来说,儿童患者的皮肤更为敏感,长时间使用更加容易对皮肤造成损伤,而且儿童的情绪不易控制,容易增加儿童患者的抵触情绪,不利于医务人员开展工作,此外,常规的留置针在穿刺完成后需要利用针柄将钢针外拉,操作不方便,影响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压疮留置针,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患者长时间使用留置针容易对患者皮肤造成压疮和医务人员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和钢针,所述壳体为空腔结构,钢针可上下滑动地置于壳体的空腔内,所述壳体上设有前后方向的套筒,套筒内设有可在套筒内滑动的活塞块,活塞块的后端与套筒之间连接有第一拉簧,活塞块的后端固定连接有限位销,所述钢针的外部套装有圆形块,圆形块上设有可与限位销配合的限位孔,限位销与圆形块上的限位孔配合形成限位结构;

所述套筒的外部设有气囊,套筒置于气囊内,气囊上设有单向阀,气囊的内部设有第一弹簧,按压气囊,气囊恢复形变使气囊内部形成负压,气囊内的负压与活塞块配合形成活塞块向前滑动的结构。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设有隔离塞,隔离塞的上方设有圆形的挡块,挡块卡设在壳体的内壁。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部的上端设有方形滑槽,方形滑槽内设有可在方形滑槽内上下滑动的方形块,方形块的上端与壳体的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二拉簧;

所述钢针的上端贯穿隔离塞和挡块,钢针的上端与方形块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二拉簧与方形块配合形成钢针自动上滑的结构。

优选的,所述方形块内设有左右方向的导向槽,导向槽内设有可在导向槽内滑动的销杆,销杆的左端与导向槽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

所述方形滑槽的内壁设有可与销杆配合的凹槽,销杆与凹槽配合形成限位结构。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导管,钢针的下端贯穿壳体和导管,钢针的下端置于导管的外部,钢针与导管配合形成防刺伤结构。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外部设有针柄。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患者长时间使用留置针容易对患者皮肤造成压疮和医务人员操作不方便的问题,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减弱患者的排斥情绪,而且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气囊与壳体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套筒与活塞块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方形块与方形滑槽配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由图1、图2、图3和图4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1和钢针5,壳体1为空腔结构,钢针5可上下滑动地置于壳体1的空腔内,医护人员在给患者进行穿刺时,为了实现对钢针5的限位,所述壳体1上设有前后方向的套筒12,套筒12内设有可在套筒12内滑动的活塞块13,活塞块13的后端与套筒12之间连接有第一拉簧14,活塞块13的后端固定连接有限位销17,所述钢针5的外部套装有圆形块11,圆形块11上设有可与限位销17配合的限位孔,限位销17与圆形块11上的限位孔配合形成限位结构,利用第一拉簧14的拉力使限位销17向下与圆形块11上的限位孔配合,保证医护人员在给患者穿刺时钢针5不会滑动;

留置针的壳体1较硬,长时间使用会对患者的皮肤造成压疮,尤其是对于儿童患者来说,儿童患者的皮肤更为敏感,长时间使用更加容易对皮肤造成损伤,而且儿童的情绪不易控制,容易导致儿童的抵触情绪,所述套筒12的外部设有气囊2,气囊2有一定的弹性,可减缓患者的痛苦,避免对患者皮肤造成损伤,套筒12置于气囊2内,气囊2上设有单向阀,单向阀为现有技术,在这里不做过多叙述,气囊2的内部设有第一弹簧3,使用时,将留置针上有气囊2的一面对着患者皮肤,给患者穿刺完成后按压气囊2,气囊2内部的气体通过单向阀排出,然后松手,在第一弹簧3的弹力作用下,气囊2恢复形变使气囊2内部形成负压,气囊2内的负压与活塞块13配合形成活塞块13向前滑动的结构,活塞块13向前滑动带动限位销17滑离圆形块11内的限位孔,从而解除对钢针5的限位,此时可轻微转动壳体1使气囊2正对着患者皮肤同时将留置针用胶带固定好。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和图5给出,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所述壳体1内设有隔离塞10,隔离塞10与壳体1的下端形成输液腔,药液通过输液腔进入导管4,并通过导管4进入患者体内,为了避免隔离塞10在钢针5的带动下向上滑动,隔离塞10的上方设有圆形的挡块9,挡块9卡设在壳体1的内壁。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由图1、图4和图5给出,为了实现钢针5自动上滑,所述壳体1内部的上端设有方形滑槽,方形滑槽内设有可在方形滑槽内上下滑动的方形块8,方形块8的上端与壳体1的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二拉簧7,第二拉簧7与方形块8配合形成向上滑动的结构;

所述钢针5的上端贯穿隔离塞10和挡块9,钢针5的上端与方形块8的下端固定连接,当限位销17与圆形块11上的限位孔解除限位后,第二拉簧7通过拉动方形块8使钢针5上滑,第二拉簧7与方形块8配合形成钢针5自动上滑的结构。

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由图5给出,为了实现对钢针5上滑后的限位,所述方形块8内设有左右方向的导向槽,导向槽内设有可在导向槽内滑动的销杆16,销杆16的左端与导向槽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15;

所述方形滑槽的内壁设有可与销杆16配合的凹槽,当销杆16随方形块8上滑至凹槽处时,销杆16在第二弹簧15的作用下滑出导向槽并与凹槽配合,销杆16与凹槽配合形成限位结构,实现对钢针5的第二次限位。

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和图2给出,所述壳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导管4,导管4韧性比钢针5大,减小对血管的损伤,钢针5的下端贯穿壳体1和导管4,钢针5的下端置于导管4的外部,医务人员在给患者穿刺完成后钢针5上滑,此时钢针5的下端被导管4包裹,钢针5与导管4配合形成防刺伤结构。

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和图2给出,为了便于操作,所述壳体1的外部设有针柄6,医务人员通过针柄6操控留置针。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留置针上有气囊2的一面对着患者皮肤,给患者穿刺完成后按压气囊2,气囊2内部的气体通过单向阀排出,然后松手,在第一弹簧3的弹力作用下,气囊2恢复形变使气囊2内部形成负压,气囊2内的负压与活塞块13配合形成活塞块13向前滑动的结构,活塞块13向前滑动带动限位销17滑离圆形块11内的限位孔,从而解除对钢针5的限位,当限位销17与圆形块11上的限位孔解除限位后,第二拉簧7通过拉动方形块8使钢针5上滑,此时可轻微转动壳体1使气囊2正对着患者皮肤同时将留置针用胶带固定好。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患者长时间使用留置针容易对患者皮肤造成压疮和医务人员操作不方便的问题,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减弱患者的排斥情绪,而且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