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洁牙套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67683发布日期:2020-06-12 14:30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洁牙套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洁牙套装。



背景技术:

口腔是食物进入人体的首个通道,多项国外研究表明,牙齿的好坏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有数据显示,我国口腔健康问题现状堪忧,约八成人面临牙病的侵扰,亟需引起重视。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80%-97%的成年人有不同程度的牙周问题,35-44岁的人群中,牙龈出血的比例高达77.3%。

牙石和菌斑是引起牙周病和龋齿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了治疗或预防牙齿相关疾病,去除附着在牙齿表面、牙根表面、修复性材料和假体材料、或人工牙根材料上的牙石和菌斑是很重要的。在这样的牙科治疗中,以使牙根表面平滑和光滑而进行的牙齿表面牙石的去除、牙周袋内的清创术、及牙根表面的解毒是很重要的基础治疗。

现有的洁牙用具和洁牙方法无统一的标准或规范。医生通常采用一枚工作尖完成了患者整口牙齿的洁牙操作;或是由于选择了不适宜的工作尖对牙齿的部位进行洁牙操作,疼痛度高,并容易导致牙齿损伤或洁牙不彻底的问题,此外,现有的洁牙用具进行消毒时,多个患者用过的洁牙用具一起放置在托盘中,之后将托盘直接放于消毒柜中进行消毒,由于托盘中放置多个患者用过的洁牙用具,容易造成交叉感染。现有的洁牙操作方法,未规定进行抛光步骤,导致不能有效彻底清除菌斑、不能使牙齿表面平整光滑,从而留下患者牙齿更易生上菌斑与患者上牙周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洁牙套装,不仅能实现无痛洁牙,而且能彻底清洁牙齿的同时实现对牙齿表面进行平整和抛光。进一步所述的洁牙套装可作为个人专属的洁牙套装,使用后整体放于消毒柜中进行消毒,更安全、更卫生,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的洁牙用具使用托盘消毒容易导致交叉感染的问题发生。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洁牙套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洁治针单元、抛光单元和固定架单元;

洁治针单元包括对前牙进行洁治的外洁治针、对左磨牙进行洁治的左弯洁治针、对右磨牙进行洁治的右弯洁治针和对牙内侧进行洁治的内洁治针;外洁治针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颈部和第一头部,第一连接部的下端设有用与超声洁牙机连接的螺口,第一连接部的上端向左向方弯折形成第一颈部,弯折的角度α1为5-15°,第一颈部的前端逆时针方向弯折形成第一头部,弯折角度β1为75-85°。第一颈部的长度为1.2-2cm,第一头部的长度为1.5-2cm;

左弯洁治针包括第二连接部、第二颈部和第二头部,第二连接部的下端设有用与超声洁牙机连接的螺口,第二连接部的上端纵向向前弯折形成第二颈部,弯折的角度α2为30-45°,第二颈部的前端横向右方弯折形成第二头部,弯折角度β2为75-90°,第二颈部的长度为1.5-2.5cm,第二头部的长度为1.5-2cm;

右弯洁治针包括第三连接部、第三颈部和第三头部,第三连接部的下端设有用与超声洁牙机连接的螺口,第三连接部的上端纵向向前弯折形成第三颈部,弯折的角度α3为30-45°,第三颈部的前端横向左方弯折形成第三头部,弯折角度β3为75-90°,第三颈部的长度为1.5-2.5cm,第三头部的长度为1.5-2cm;

内洁治针包括第四连接部、第四颈部和第四头部,第四连接部的下端设有用与超声洁牙机连接的螺口,第四连接部的上端向前弯折形成第四颈部,弯折的角度α4为15-30°,第四颈部的前端逆方向弯折形成第四头部,弯折角度β4为75-85°,第四颈部的长度为1.5-2.2cm,第四头部的长度为1.5-2cm;

第一颈部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下段、第一中段和第一上段,第一下段与第一连接部的上部同轴竖直连接,第一中段相对于第一下段向左上方弯折,第一上段相对于第一中段向右上且后方弯折,第一头部与第一上段连接后第一头部相对于第一上段继续向右上方延伸,第一头部的半径从与第一颈部的连接端至头端逐渐减小,第一头部的截面为圆形;

第二颈部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二下段、第二中段和第二上段,第二下段与第二连接部的上部同轴竖直连接,第二中段相对于第二下段纵向前上方弯折,第二上段相对于第二中段横向且右方弯折,第二头部与第二上段连接后第二头部相对于第二上段继续向右方延伸,第二头部的半径从与第二颈部的连接端至头端逐渐减小,第二头部的截面为圆形;

第三颈部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三下段、第三中段和第三上段,第三下段与第三连接部的上部同轴竖直连接,第三中段相对于第三下段纵向前上方弯折,第三上段相对于第三中段横向且左方弯折,第三头部与第三上段连接后第三头部继续向左方延伸,第三头部的半径从与第三颈部的连接端至头端逐渐减小,第三头部的截面为圆形;

第四颈部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四下段、第四中段和第四上段,第四下段与第四连接部的上部同轴竖直连接,第四中段相对于第四下段向左上方弯折,第四上段相对于第四中段向右上且后方弯折,第四头部与第四上段连接后第四头部相对于第四上段继续向右上方延伸,第四头部的半径从与第四颈部的连接端至头端逐渐减小,第四头部的截面为圆形;

外洁治针的内部从所述第一连接部至所述第一颈部贯穿设置第一中空水路,第一上段设置第一出水口;左弯洁治针的内部从所述第二连接部至所述第二颈部贯穿设置第二中空水路,第二上段设置第二出水口;右弯洁治针的内部从第三连接部至第三颈部贯穿设置第三中空水路,第三上段设置第三出水口;内洁治针的内部从第四连接部至所述第四颈部贯穿设置第四中空水路,第四上段设置第四出水口;

抛光单元包括用于对牙齿表面进行抛光的抛光刷与抛光杯,抛光刷包括抛光刷手柄和工作时与牙齿接触的刷毛头部;抛光杯包括抛光杯手柄和工作时与牙齿接触的环状杯体头部;

固定架单元包括圆形盒体和盖合于圆形盒体上方的可旋转盖体,圆形盒体的上部侧壁相对设置两个供消毒蒸汽进入的蒸汽进入部,蒸汽进入部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一蒸汽孔,可旋转盖体的侧壁上设置与第一蒸汽孔一一对应的第二蒸汽孔,圆形盒体内可拆卸设置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分别用于放置洁治针单元和抛光单元的多个安装孔。

进一步地,第一头部、第二头部、第三头部、第四头部均设置尖端,尖端的表面附有金刚砂。

进一步地,隔板包括向下弯折的第一折边、与第一折边的顶端连接的平台部、向下弯折的第二折边,第一折边的底端与所述第二折边的底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平台部上设置6个所述安装孔,每个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上均设置垫圈;圆形盒体的中上部侧壁的内侧设置环形凹槽,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均为从隔板的中心向隔板的边缘弯折设置的斜折边,且第一折边的底端和第二折边的底端均设置用于卡入环形凹槽的卡接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洁牙套装,包括洁治针单元、抛光单元和固定架单元;进一步通过设置所述洁治针单元包括外洁治针、左弯洁治针、右弯洁治针和内洁治针;所述抛光单元包括用于对牙齿表面进行抛光的抛光刷与抛光杯,所述固定架单元包括圆形盒体和可旋转盖体;进行洁牙操作时,第一步:先将可旋转盖体从圆形盒体上旋开,之后针对牙外侧、左侧磨牙、右侧磨牙、牙内侧的清洁,分别从隔板上取外洁治针、左弯洁治针、右弯洁治针和内洁治针,并将洁治针安装到洁牙机手柄上,利用洁治针头部去除牙结石、牙斑及牙尖硬物;第二步:从隔板上取抛光刷,利用抛光刷的刷毛头部蘸抛光粉剂或抛光糊剂对洁牙后的牙面进行初步抛光,以初步平整前一步洁牙后可能带来的牙面的微小坑点,同时去前一步洁牙无法去除的细微余斑;第三步:从隔板上取抛光杯,利用抛光杯的环状杯体头部蘸抛光粉剂或抛光糊剂对初步抛光后的牙面进行精细抛光,以确保实现牙面的平整光滑;

清洁完牙齿后,先将所述洁治针单元和抛光单元清洗干净,再将所述洁治针单元和抛光单元重新放置于隔板上的安装孔内,之后将可旋转盖体盖合于所述圆形盒体上,旋转所述可旋转盖体,使得可旋转盖体侧壁上的第二蒸汽孔与圆形盒体上的第一蒸汽孔一一对齐,之后将所述消毒盒放入消毒柜,使得消毒蒸汽依次通过第二蒸汽孔和第一蒸汽孔后进入圆形盒体内部,对隔板上放置的洁治针单元和抛光单元进行消毒;

综上所述,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洁牙套装进行洁牙处理时,针对牙齿的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洁治针,以确保安全、有效完成洁牙操作,不仅能够彻底清洁牙齿,同时实现对牙齿表面进行平整、抛光。此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洁牙套装可作为个人专属的洁牙套装,使用后整体放于消毒柜中进行消毒,更安全、更卫生,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的洁牙用具容易导致病患交叉感染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外洁治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a和图2b分别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左弯洁治针从不同视角观察到的结构示意图;

图3a和图3b分别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右弯洁治针从不同视角观察到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内洁治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尖头抛光刷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抛光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所述固定架单元的俯视图;

图9是所述固定架单元的侧视图;

图10是图9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1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洁治针单元、抛光单元和固定架单元进行组合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洁治针,11-第一连接部,12-第一颈部,121-第一下段,122-第一中段,123-第一上段,13-第一头部,2-左弯洁治针,21-第二连接部,22-第二颈部,221-第二下段,222-第二中段,223-第二上段,23-第二头部,3-右弯洁治针,31-第三连接部,32-第三颈部,321-第三下段,322-第三中段,323-第三上段,33-第三头部,4-内洁治针,41-第四连接部,42-第四颈部,421-第四下段,422-第四中段,423-第四上段,43-第四头部,5-尖头抛光刷,51-抛光刷手柄,52-刷毛头部,6-抛光杯,61-抛光杯手柄,62-环状杯体头部,7-圆形盒体,71-第一蒸汽孔,72-环形凹槽,8-可旋转盖体,81-第二蒸汽孔,9-隔板,91-第一折边,92-平台部,921-安装孔,93-第二折边,94-卡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洁牙套装,包括洁治针单元、抛光单元和固定架单元。

所述洁治针单元包括用于对牙外侧进行洁治的外洁治针1、用于对左侧磨牙进行洁治的左弯洁治针2、用于对右侧磨牙进行洁治的右弯洁治针3和用于对牙内侧进行洁治的内洁治针4;本实施例中,所述外洁治针1、左弯洁治针2、右弯洁治针3和内洁治针4的材质均为钛金属、钛合金或不锈钢。

所述外洁治针1从底部至顶部依次设置与洁牙机手柄适配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1、在同一平面内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连接一体的第一颈部12和工作时与牙齿接触的第一头部13;所述左弯洁治针2从底部至顶部依次设置与洁牙机手柄适配连接的第二连接部2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1连接一体的第二颈部22和工作时与牙齿接触的第二头部23;所述右弯洁治针3从底部至顶部依次设置与洁牙机手柄适配连接的第三连接部31、与所述第三连接部31连接一体的第三颈部32和工作时与牙齿接触的第三头部33;所述内洁治针4从底部至顶部均依次设置与洁牙机手柄适配连接的第四连接部41、在同一平面内与所述第四连接部41连接一体的第四颈部42和工作时与牙齿接触的第四头部43;

如图1所示,所述外洁治针1的结构中,所述第一颈部12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下段121、第一中段122和第一上段123,所述第一下段121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上部同轴竖直连接,所述第一中段122相对于所述第一下段121向左上方逆时针弯折,所述第一上段123相对于所述第一中段122向右上方顺时针弯折,所述第一头部13与所述第一上段123连接后所述第一头部13相对于第一上段123继续向右上方延伸(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涉及的左上方、右上均是指人面向图1时,图1所示的方向),所述第一下段121、第一中段122和第一上段123位于不同的水平平面上;所述第一头部13的半径从与所述第一颈部12的连接端至头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头部13的截面为圆形;所述外洁治针1的内部从所述第一连接部11至所述第一颈部12贯穿设置第一中空水路(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中段122设置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中空水路内部通水用于对洁牙后的污垢进行冲洗清洁;作为可以选择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中段122相对于所述第一下段121向左上方的弯折角度α1为5-15°,所述第一上段123相对于所述第一中段122向右上方的弯折角度β1为75-85°,进一步作为可以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头部13设置尖端,所述尖端的表面附有金刚砂。

如图2a和图2b所示,所述左弯洁治针2的结构中,所述第二颈部22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二下段221、第二中段222和第二上段223,所述第二下段22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1的上部同轴竖直连接,所述第二中段222相对于所述第二下段221纵向向前上方弯折,所述第二上段223相对于所述第二中段222横向且右上方弯折,所述第二头部23与所述第二上段223连接后所述第二头部(23)相对于第二上段223继续向右上方延伸(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涉及的右上方、左上方、纵向、横向均是指人面向图2a时,图2a所示的方向),所述第二下段221、第二中段222和第二上段223位于不同的平面上;所述第二头部23的半径从与所述第二颈部22的连接端至头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头部23的截面为圆形;所述左弯洁治针2的内部从所述第二连接部21至所述第二颈部22贯穿设置第二中空水路(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中空水路内部通水用于对洁牙后的污垢进行冲洗清洁;作为可以选择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中段222相对于所述第二下段221纵向前上方的弯折角度α2为30-45°,所述第二上段223相对于所述第二中段222横向且右上方的弯折角度β2为75-90°,进一步作为可以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头部23设置尖端,所述尖端的表面附有金刚砂。

如图3所示,所述右弯洁治针3的结构中,所述第三颈部33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三下段321、第三中段322和第三上段323,所述第三下段321与所述第三连接部31的上部同轴竖直连接,所述第三中段322相对于所述第三下段321纵向向前上方弯折,所述第三上段323相对于所述第三中段322横向且左上方弯折,所述第三头部33与所述第三上段323连接后所述第三头部(33)相对于第三上段323继续向左上方延伸(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涉及的右上方、左上方、纵向、横向均是指人面向图3a时,图3a所示的方向),所述第三下段321、第三中段322和第三上段323位于不同的平面上;所述第三头部33的半径从与所述第三颈部32的连接端至头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三头部33的截面为圆形;所述右弯洁治针3的内部从所述第三连接部31至所述第三颈部32贯穿设置第三中空水路(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三中空水路内部通水用于对洁牙后的污垢进行冲洗清洁;作为可以选择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中段322相对于所述第三下段321纵向前上方的弯折角度α3为30-45°,所述第三上段323相对于所述第三中段322横向且左上方的弯折角度β3为75-90°,进一步作为可以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三头部33设置尖端,所述尖端的表面附有金刚砂。

如图4所示,所述内洁治针4的结构中,所述第四颈部42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四下段421、第四中段422和第四上段423,所述第四下段421与所述第四连接部41的上部同轴竖直连接,所述第四中段422相对于所述第四下段421向左上方逆时针弯折,所述第四上段423相对于所述第四中段422向右上方顺时针弯折,所述第四头部43与所述第四上段423连接后所述第四头部43相对于第四上段423继续向右上方延伸(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涉及的左上方、右上均是指人面向图4时,图4所示的方向),所述第四下段421、第四中段422和第四上段423位于不同的水平平面上;所述第四头部43的半径从与所述第四颈部42的连接端至头端逐渐减小,所述第四头部43的截面为圆形;所述内洁治针4的内部从所述第四连接部41至所述第四颈部42贯穿设置第四中空水路(图中未示出),所述第四中空水路内部通水用于对洁牙后的污垢进行冲洗清洁;作为可以选择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中段422相对于所述第四下段421向左上方的弯折角度α4为15-30°,所述第四上段423相对于所述第四中段422向右上方的弯折角度β4为75-85°,进一步作为可以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第四头部43设置尖端,所述尖端的表面附有金刚砂。

所述抛光单元包括用于对牙齿表面进行抛光的抛光刷5与抛光杯6,所述抛光刷5包括抛光刷手柄51和工作时与牙齿接触的刷毛头部52;所述抛光杯6包括抛光杯手柄61和工作时与牙齿接触的环状杯体头部62;作为可以选择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抛光刷的结构如图5所示,包括抛光刷手柄51和刷毛头部52。进一步作为可以选择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刷毛头部52的材质均为尼龙,所述环状杯体头部62的材质为橡胶或硅胶。

如图7-图9所示,所述固定架单元包括圆形盒体7和盖合于所述圆形盒体7上方的可旋转盖体8,所述圆形盒体7的上部侧壁相对设置两个供消毒蒸汽进入的蒸汽进入部,所述蒸汽进入部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一蒸汽孔71,所述可旋转盖体8的侧壁上设置与所述第一蒸汽孔71一一对应的第二蒸汽孔81,所述圆形盒体7内可拆卸设置隔板9;所述隔板9上设置分别用于放置所述洁治针单元和所述抛光单元的多个安装孔921。在使用时,先旋转所述可旋转盖体8,使得可旋转盖体8侧壁上的第二蒸汽孔81与圆形盒体7上的第一蒸汽孔71一一对齐,之后将所述固定架单元放入消毒柜,使得消毒蒸汽依次通过第二蒸汽孔81和第一蒸汽孔71后进入圆形盒体7内部,对隔板9上放置的工作尖、抛光刷、抛光杯进行消毒;消毒完成后,将所述隔板9取出,进行彻底清洗,并且由于所述固定架单元对工作尖、抛光刷、抛光杯进行分类放置,结构合理,固定架单元的体积较小,适合作为个人专属洁牙套装使用,可杜绝交叉感染,安全性高。

如图9所示,所述隔板9包括向下弯折的第一折边91、与所述第一折边91的顶端连接的平台部92、向下弯折的第二折边93,所述第一折边91的底端与所述第二折边93的底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平台部92上设置6个所述安装孔921,6个所述安装孔921分别用于放置外洁治针1、左弯洁治针2、右弯洁治针3、内洁治针4、抛光刷5和抛光杯6

进一步作为可以选择的实施方式,每个所述安装孔921的内壁上均设置垫圈。本实施例中,所述垫圈为硅胶垫圈,通过设置所述硅胶垫圈,能够对工作尖、抛光刷、抛光杯等洁牙器具进行有效固定和保护,防止消毒过程中由于外力碰撞作用可能对上述洁牙器具造成的损坏,此外,所述硅胶垫圈采用的硅胶材质能够耐受135℃的消毒温度。

作为可以选择的实施方式,两个蒸汽进入部的第一蒸汽孔71关于圆形盒体7的纵切面呈对称设置,从而进行消毒时,消毒蒸汽的流通性更好,消毒蒸汽依次通过第二蒸汽孔81和第一蒸汽孔71后可以快速扩充到消毒盒内部,对消毒盒内的各部件进行彻底消毒,保证洁牙器的卫生。作为可以选择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每个蒸汽进入部设置3个第一蒸汽孔71。

作为可以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圆形盒体7的中上部侧壁的内侧设置环形凹槽72,所述第一折边91和第二折边93均为从所述隔板9的中心向所述隔板9的边缘弯折设置的斜折边,且所述第一折边91的底端和第二折边93的底端均设置用于卡入所述环形凹槽72的卡接部94(见图10);使用时,将所述隔板9的卡接部94卡入所述盒体侧壁内侧的环形凹槽72内达到稳固,使隔板9与圆形盒体7的底部形成空间,供消毒蒸汽回旋,实现充分消毒。

作为可以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平台部92的面积小于所述圆形盒体7的横截面面积,且所述平台部92的两侧均向内凹陷形成把持部;当需要对消毒盒进行彻底清洗时,从把持部处伸入手指,就能够方便将隔板9从圆形盒体7内取出,操作非常方便。此外,由于所述把持部与所述圆形盒体7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消毒蒸汽依次通过第二蒸汽孔81和第一蒸汽孔71后可以快速从该间隙处向下扩充到消毒盒内部,对消毒盒内的各部件进行彻底消毒,保证洁牙器的卫生。

进一步作为可以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折边91的顶端与底端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圆形盒体7顶端与所述环形凹槽72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折边93顶端与底端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圆形盒体7顶端与所述环形凹槽72之间的距离;从而将所述隔板9的卡接部94卡入所述盒体侧壁内侧的环形凹槽72内后,隔板9的平台部92与所述圆形盒体7的顶端或盖体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有效避免平台部92上的工作尖、抛光杯、抛光刷碰到盖体内壁后容易造成损伤的问题发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