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的一体式肛管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5462发布日期:2020-05-20 02:28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的一体式肛管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多功能的一体式肛管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大便失禁(fecalincontinence,fi)是指肛管括约肌失去了对粪便及气体排出的控制能力,属于排便功能紊乱的一种。危重症、意识障碍的患者常因肠内营养不当、频繁咳嗽、机械通气治疗及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肠道菌群移位等因素导致大便失禁。失禁相关性皮炎(incontinence-associateddermatitisiad)是大便失禁患者最常见的一种皮肤并发症,是指皮肤长期或反复暴露于尿液和粪便中所造成的炎性反应,有时伴有水疱或皮肤破损的发生率报道不一,从5.6%-50.0%不等国外学者研究显示,长期住院患者fi发生率为46%。多项研究证实大便失禁较尿失禁更易形成,粪便作为皮肤的直接化学刺激物在形成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含的脂解(消化脂质的)和蛋白水解(消化蛋白质的)酶能破坏角质层。更有研究结果证实频繁排泄稀水便是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水样便中含较多的胆盐和胰脂肪酶,各种酶的活性高,且与皮肤接触造成皮肤的损害。

目前传统的方法是:垫尿垫,便后擦洗肛门,更换尿垫、床单,药物外涂等护理方法。然而在临床工作中却发现这种方法具有诸多缺点:1、如果持续稀便溢出,擦洗不当或经常擦洗很容易导致皮肤破溃而引起感染,增加了病人痛苦;2、皮肤损失导致失禁性皮炎或压疮,护理工作难度;3、延长住院时间大大增加了病人的治疗费用;4、增加了护理工作难度及工作量;5、影响同病室的其他病人。

因此,医护工作者实用新型了肛管引流器,用于病人引流,保证病人会阴部和肛周皮肤清洁干燥。但现有技术的肛管引流器功能不全面,目前临床采用缝线固定为创伤性操作,易造成病人感染,传统胶布固定不能很好固定肛管容易脱出,部分采用气囊内固定易局部压迫导致患者便意不适,同时压迫局部组织有可能使局部血流障碍导致并发症,同时当病人腹内压增加时肛门括约肌舒张导致稀便或引流液从引流管旁溢出无法起到引流效果。其他不足,例如没有稀释大便的功效,当大便较粘稠时,容易堵塞;例如没有注药功能,不能对病人的局部损伤和组织水肿进行康复治疗;例如没有肛温检测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的一体式肛管引流装置,可用于病人的引流、用药、肛温检测和大便收集,引流效果好,不易脱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多功能的一体式肛管引流装置,包括用于稀便引流的引流主管1、用于注入药液或冲洗液的并且贴于引流主管1内侧壁的注液支管2、用于定位的粘性渗液吸收贴9、用于疏通的导丝7、肛温测量仪和负压引流袋19;所述引流管的入口端顶部设置有穿透孔6,侧壁设置有方形侧孔5;引流主管1靠近肛门处设置有避免污染的带有粘性渗液吸收贴的伞状结构8;所述负压引流袋19由袋体、软管18、负压接管20和放流阀21组成;所述肛温测量仪由温度探头12、电流信号放大器15、电源模块16和蓝牙传输芯片组件17组成,还包括计算机数据终端,计算机数据终端设有蓝牙信号接收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肛管引流装置功能全面,引流主管1形成主管腔,注液支管2形成副管腔,注液支管2底端设置注液管11,通过灌肠器或注射器可以反复注入不同的药物或液体,便秘病人可向直肠灌洗,保持大便通畅,大便及灌洗后的液体引流收集,可用于大便样本检验,保证患者引便通畅,避免肛门水肿及内痔静脉曲张,同时实时监测病人肛温和排便量,有助于医生诊断,保证患者康复,直肠肛门疾病患者可用于直肠给药,昏迷、大便失禁、肠道菌类失调的重症患者可用于大便引流。

进一步的,所述注液支管2的底端设置管塞4和注液管11,注液支管2根据需要连接灌肠器或连接注射器,用于加药或注入冲洗液体。

进一步的,所述引流主管1和注液支管2为硅胶管,质地柔软。引流主管1头部采用润滑涂层,圆润光滑,减轻病人的不适。

进一步的,所述注液支管2顶端设置有可随注液推力变化而开闭的注液支管帽3,有药液或冲洗液注入时开启,否则关闭,可避免大便引流时进入注液支管2引起污染。

进一步的,所述导丝7从引流主管1侧边管道伸入,引流主管1内壁与导丝7交界处设置有伞状结构10避免污染,导丝7头端为圆形,长度不超过引流主管1长度避免导丝7损伤直肠局部组织,底端有一塑料头便于推拉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引流主管1外观带有长度刻度,用于定位的粘性渗液吸收贴9和带有粘性渗液吸收贴的伞状结构8可根据引流管置入长度而活动,适应不同病人的置入长度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引流主管1末端有与引流管连接的接口22,有助于与引流袋软管18紧密套接,防止使用过程中脱出。

进一步的,所述引流主管1头部的温度探头12为精确热敏电阻,用于检测肛温并将温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通过导线14传输至电流信号放大器15。

进一步的,所述引流主管1内壁设置有一支管13,导线14在其中通过,起到保护导线14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负压引流袋19设置有负压接管20,连接负压源,维持负压引流。

进一步的,所述负压引流袋19设置有容量刻度,可反映排便量,辅助医生诊断。

该一体式肛管引流装置的临床使用是:1、灌肠、直肠灌洗,可保持大便通畅,减少毒素的吸收;2、直肠给药,有效提高疗效;3、大便引流,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失禁性皮炎的发生,降低尿路感染、压疮感染的风险;4、方便于大便样本收集;5、实时监测肛温,辅助医生诊断;6、减轻护士工作负担,保持病房环境整洁,避免大便污染和交叉感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和取得的进步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肛管引流装置可用于病人的引流、用药、肛温检测和大便收集,定位效果好,使引流器不易脱出,实现与医护工作的有效配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引流主管2-注液支管

3-注液支管帽4-注液支管塞

5-方形侧孔6-穿透孔

7-导丝8-带有粘性渗液吸收贴的伞状结构

9-粘性渗液吸收贴

10-导丝与引流主管内壁交界处避免污染的伞状结构

11-注射器接头及注液管12-温度探头

13-导线通过的支管14-导线

15-电流信号放大器16-电源模块

17-蓝牙传输芯片组件18-引流袋软管

19-引流袋20-负压接管

21-放流阀22-引流主管末端与引流管连接的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优点将随着这些说明变得更为清楚、明确。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肛管引流装置,主要包括引流管、肛温测量仪和负压引流袋19三个部分。引流管包括用于稀便引流的引流主管1、用于注入药液或冲洗液的并且贴于引流主管1内侧壁的注液支管2、注液支管2顶端可随注液推力变化而开闭的注液支管帽3、注液支管2底端的管塞4和注液管11、用于定位的粘性渗液吸收贴9、用于疏通的导丝7,引流主管1内壁与导丝7交界处设置有避免污染的伞状结构10;所述引流管的入口端顶部设置有穿透孔6,侧壁设置有方形侧孔5;引流主管1靠近肛门处设置有避免污染的带有粘性渗液吸收贴的伞状结构8;引流主管1末端有与引流管连接的接口22,与引流袋软管18紧密套接。肛温测量仪包括温度探头12、导线14、电流信号放大器15、电源模块16和蓝牙传输芯片组件17。温度探头12检测肛温并将温度信号转化为电流信号,导线14通过引流主管1内壁的支管13,将电流信号传输至电流信号放大器15,电流信号经过放大后经蓝牙传输芯片组件17传输至计算机数据终端的蓝牙信号接收组件,实时监测、分析和管理病人的体温信息,辅助医生诊断。电源模块16供电,维持蓝牙设备的运行。负压引流袋19包括袋体、软管18、负压接管20、放流阀21。软管18与引流主管1末端有与引流管连接的接口22处紧密套接,将大便引流至袋中。负压接管20连接负压源,维持负压引流。引流袋19中的大便可通过旋开放流阀21清理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肛管引流装置功能全面,引流主管1形成主管腔,注液支管2形成副管腔,通过灌肠器或注射器可以反复注入不同的药物或冲洗液体,便秘病人可向直肠灌洗,保持大便通畅,大便及灌洗后的液体引流收集,可用于大便样本检验,保证患者引便通畅,避免肛门水肿及内痔静脉曲张,同时实时监测病人肛温和排便量,有助于医生诊断,保证患者康复。直肠肛门疾病患者可利用于直肠给药,昏迷、大便失禁、肠道菌类失调的重症患者可用于大便引流。粘性渗液吸收贴9的定位效果好,引流管不易脱出;穿透孔6和方形侧孔5的设置使得引流更为通畅;导丝7可推拉,起到有效的疏通作用。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注液支管2的底端设置管塞4和注液管11,注液支管2根据需要连接灌肠器或连接注射器,用于加药或注入冲洗液体。

在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引流主管1和注液支管2为高分子材料管,质地柔软。引流主管1头部使用润滑材料,圆润光滑,减轻病人的不适。

在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注液支管2顶端设置有可随注液推力变化而开闭的注液支管帽3,有药液或冲洗液注入时开启,否则关闭,可避免大便引流时进入注液支管2引起污染。

在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引流主管1带有长度刻度,用于定位的粘性渗液吸收贴9和带有粘性渗液吸收贴的伞状结构8可根据引流管置入长度而活动,适应不同病人的需求。

在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引流主管1末端有与引流管连接的接口22,有助于与引流袋软管18紧密套接,防止使用过程中脱出。

在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负压引流袋19设置有负压接管20,连接负压源,维持负压引流。

引流管可以长时间留置,最适为一周左右,最长可达1个月。如果出现堵塞或引流不畅,无法疏通也可随时更换。引流袋19可根据需要随时更换。

该负压式一体式肛管引流装置的临床使用是:1、灌肠、直肠灌洗,可保持大便通畅,减少毒素的吸收;2、直肠给药,有效提高疗效;3、大便引流,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失禁性皮炎的发生,降低尿路感染、压疮感染的风险;4、方便于大便样本收集;5、实时监测肛温,辅助医生诊断;6、减轻护士工作负担,保持病房环境整洁,避免大便污染和交叉感染。

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肛管引流装置可用于病人的引流、用药、肛温检测和大便收集,定位效果好,使引流器不易脱出,实现与医护工作的有效配合。

实施例

以下通过范例性实例进一步说明。

所用材料:

1、引流管、软管18材料采用硅胶;

2、引流管长度为35-40cm,置入体内约5-10cm;型号采用16号(内径5.3mm)、18号(内径6.0mm)、20号(内径6.7mm)、22号(7.3mm)、24号(8.0mm)、26号(8.7mm)、28号(9.3mm);

3、引流软管18长度为30cm。型号采用22号(7.3mm)、24号(8.0mm)、26号(8.7mm)、28号(9.3mm)

4、注液支管2内径1.1mm,流速达50ml/min;尾端连接注射器采用外圆锥接头符合gb/t1962.1或gb/t1962.2的规定;

5、注液支管2头部与引流主管1头部距离1cm,注液支管2分叉处距离底端10cm;

6、引流管头部采用润滑涂层;

7、导丝7材料采用钢丝;

8、管道采用双腔可以冲洗灌肠,局部用药;

9、温度探头12采用高精确度热敏电阻;

10、导线14材料采用铜;

11、引流袋19材料采用软聚氯乙烯。

特点:

①安全性好,吻合口漏是直肠癌保肛术后严重并发症,以往国内研究吻合口漏为5-15%,大量研究显示部分直肠癌术后常规留置引流管一周时间,是术后吻合口漏的保护因素,有助于肛门括约肌松弛,若应用于吻合口漏后的治疗,则通常放置两周,待体温、血象正常且造影无外漏方可拔除;对于腹泻的重症患者可有效降低失禁性皮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对于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留置引流管后能及时将含有毒素的分泌物及时排除,同时直接引流避免了含有有机磷的排泄物对肛周皮肤的刺激及毒物经肛周皮肤的吸收;先天性巨结肠回流灌肠后留置引流管能快速缓解腹胀,缩短患儿术前准备时间,有利于多保留肠管,在巨结肠根治术后留置引流管,亦可有效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

②引流力强,效果显著:根据病人的年龄选择不同型号,16-28号硅胶管口径较大,引流减压效果显著,术后不但可以排出气液,还可以引流出稀便,有效降低肠管内压力。

③引流管留置时间要适当,不宜过长或过短,时间过短则达不到保护吻合口的目的,过长则容易造成死腔,导致细菌繁殖。以往相关研究显示留置1周左右即可拔出。

④引流管置入体内的长度要适当,一般为5-10cm。直肠癌术后,引流管插入的深度要超过吻合口,最佳位置在吻合口上方3-5cm处。

⑤对于直肠癌患者,肛管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及肠腔内气体排出情况需要实时监测。术后翻身时尤其应注意防止引流管折叠、扭曲、脱落等,保持引流通畅。对于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留置引流管后便于反复灌肠,观察排泄物的性质、量,便于监测。

⑥双腔式可以注入灌肠液冲洗或注入止血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云南白药液等,起到局部止血的目的。

⑦置入肠腔部分硅胶,质地柔韧,形状可随肠管变扁和弯曲,管腔较大并且管壁周围有均匀的侧孔,可以起到充分引流的作用。

⑧肛温测量仪通过蓝牙连接计算机终端,实现实时监测、分析和管理病人体温信息,辅助医生诊断。

⑨引流袋19收集大便和灌肠液,可用于样本的检验,有助于医生诊断。

注意以下事项:

①放置引流管时,应动作轻缓,避免暴力操作以防损伤。直肠肛管或低位吻合口一般轻轻置于肛门括约肌上方即可,无需置于吻合口水平以上,不能压迫骶前,以免引起骶前静脉丛破裂出血。

②少数患者放置大口径引流管后1~2d可出现肛门坠胀不适感,便意频频,一般适应后即消失,无需处理。

③引流管可长时间留置,最适为1周左右,最长可达一个月。引流袋19可根据需要随时更换。更换引流袋19时,注意引流主管1末端有与引流管连接的接口22处与引流袋软管18须紧密套接,防止脱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