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边自锁肱骨髓内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27744发布日期:2020-04-10 16:20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边自锁肱骨髓内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边自锁肱骨髓内针。



背景技术:

随着髓内针技术的发展,对中心性固定的共识,肱骨干骨折多采用髓内针内固定术,目前所采用的髓内针的远端固定方式大多通过锁定螺钉进行固定,因此,在使用时需要将髓内针远端所在的患者的某个部位切开,不仅增加患者皮肤的创伤面积,而且还存在切开部位与髓内针远端存在偏差的问题,如此,将增加手术难度的同时也增加了对患者的损伤,基于上述问题的分析,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型单边自锁肱骨髓内针,无需安装远端固定件,远端也无需切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边自锁肱骨髓内针,解决了现有肱骨干骨折采用的髓内针在使用时需要将髓内针远端所在的患者的某个部位切开,不仅增加患者皮肤创伤面积的问题,而且还存在切开部位与髓内针远端存在偏差进而增加手术难度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单边自锁肱骨髓内针,包含髓内针杆(1)、锁紧螺钉(2)和自锁内芯组件,所述髓内针杆(1)为近端开口的空心结构,且靠近远端的空心部呈弧形结构,所述髓内针杆(1)的近端设有安装锁紧螺钉(2)的定位螺孔(11),所述髓内针杆(1)的远端的一侧面设有出口(12),该出口(12)与所述弧形结构末端的空心部连通;所述自锁内芯组件设置在所述髓内针杆(1)的空心结构内,该自锁内芯组件包含内芯杆(31)和挤压部(32),所述挤压部(32)固定在所述髓内针杆(1)的空心结构内壁上并在外力作用下可沿髓内针杆(1)的空心结构内壁上下移动,所述内芯杆(31)的末端在挤压部(32)的作用下可延伸至髓内针杆(1)侧面出口(12)的外部并与髓腔内壁紧密接触进而实现固定。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内芯杆(31)的顶端设有连接件a,所述挤压部(32)的底端设有可与所述连接件a对应的连接件b,该连接件a和连接件b可将挤压部(32)和内芯杆(31)连接,并使内芯杆(31)可随挤压部(32)上下移动。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件a为设置在内芯杆(31)顶端的连接杆(311),所述连接件b为设置在挤压部(32)底端的凹槽(321),或所述连接件a为设置在内芯杆(31)顶端的凹槽(321),所述连接件b为设置在挤压部(32)底端的连接杆(311),其中,所述连接杆(311)与所述凹槽(321)可相互卡合。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挤压部(32)的外周设有外螺纹(41),所述髓内针杆(1)的空心结构内壁上设有该外螺纹(41)对应的内螺纹(42),也即挤压部(32)与所述髓内针杆(1)的空心结构内壁之间丝扣连接。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内芯杆(31)的末端呈锥形结构,或所述内芯杆(31)的末端靠近弧形结构的空心部的一侧为对应的半圆弧形结构,另一侧为锥形结构。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设置在所述髓内针杆(1)侧面的出口(12)的横截面呈椭圆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中的该单边自锁肱骨髓内针在使用时,无需使用远端锁紧螺钉2,也无需将远端切口,而是通过自锁内芯组件实现远端自行锁定,对患者而言减少了创伤面和损伤程度,对医生而言降低了手术风险和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髓内针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髓内针拆分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内芯杆和挤压部未使用前在髓内针杆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内芯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髓内针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髓内针杆的出口横截面为椭圆形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

髓内针杆1,定位螺孔11,出口12,锁紧螺钉2,内芯杆31,连接杆311,挤压部32,凹槽321,外螺纹41,内螺纹4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边自锁肱骨髓内针,参见图1-7,该髓内针包含髓内针杆1、锁紧螺钉2和自锁内芯组件,髓内针杆1为近端开口的空心结构,且靠近远端的空心部呈弧形结构,髓内针杆1的近端设有安装锁紧螺钉2的定位螺孔11,髓内针杆1的远端的一侧面设有出口12,该出口12与弧形结构末端的空心部连通;自锁内芯组件设置在髓内针杆1的空心结构内,该自锁内芯组件包含内芯杆31和挤压部32,挤压部32的外周设有外螺纹41,髓内针杆1的空心结构内壁上设有该外螺纹41对应的内螺纹42,也即挤压部32和髓内针杆1的空心结构内壁之间丝扣连接,挤压部32在外力作用下可沿髓内针杆1的空心结构内壁上下移动,内芯杆31的末端在挤压部32的作用下可延伸至髓内针杆1侧面出口12的外部并与髓腔内壁紧密接触进而实现固定,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将内芯杆31固定在髓腔内壁上及为了更容易挤压至出口12外端,本实施例将内芯杆31的末端设置成锥形结构,或将内芯杆31的末端靠近弧形结构的空心部的一侧设为对应的半圆弧形结构,另一侧设为锥形结构,本实施例优选为第二种设置结构,参见图6;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操作挤压部32,优选在挤压部32的顶端设有可与螺丝刀对应的接口。

本实施例在使用前,可先确定好自锁内芯组件在髓内针杆1内的状态,使用时,单边自锁肱骨髓内针插入肱骨干骨的髓腔内需要固定时,先进行髓内针的远端固定,即先通过螺丝刀等驱动自锁内芯组件中的挤压部32沿髓内针杆1的空心结构内壁向下移动,进而挤压内芯杆31在髓内针的空心结构中向下移动,直至内芯杆31的末端延伸至髓内针杆1侧面出口12的外部并与髓腔内壁紧密接触,此时,完成髓内针的远端固定,然后再将自锁螺钉固定在定位螺孔11中实现髓内针的近端固定。综上可知,本实施例中的该单边自锁肱骨髓内针在使用时,无需使用远端锁紧螺钉2,也无需将远端切口,而是通过自锁内芯组件实现远端自行锁定,对患者而言减少了损伤及术后并发症,对医生而言降低了手术风险和难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髓内针杆1侧面的出口12的横截面呈椭圆状结构,也即该出口12在髓内针杆1的侧面倾斜,参见图8,如此可方便内芯杆31的末端延伸至出口12外端。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通过挤压部32实现对内芯杆31的推拉操作,优选在内芯杆31的顶端设有连接件a,在挤压部32的底端设有可与该连接件a对应的连接件b,该连接件a和连接件b可将挤压部32和内芯杆31连接,并使内芯杆31可随挤压部32上下移动,本实施例优选地,连接件a为设置在内芯杆31顶端的连接杆311,连接件b为设置在挤压部32底端的凹槽321,或连接件a为设置在内芯杆31顶端的凹槽321,连接件b为设置在挤压部32底端的连接杆311,其中,连接杆311与所述凹槽321可相互卡合,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凹槽321与连接杆311卡合的更加牢固,优选在凹槽321内设置内螺纹42,在连接杆311上设置外螺纹41,在使用时,可通过螺丝刀旋转挤压部32,使其与内芯杆31卡接,或在放入髓内针杆1的空心结构之前将挤压部32与内芯杆31卡接,如此,不仅方便将内芯杆31的末端挤压至髓内针杆1出口12的外部,而且也方便将内芯杆31拉回至髓内针杆1的空心结构,无需使用其他额外工具。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