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钉仓及吻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86919发布日期:2020-07-07 14:18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一种钉仓及吻合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合器械,尤其涉及一种钉仓及吻合器。



背景技术:

采用不等高钉仓的吻合器适用的组织厚度范围比采用等高钉仓的吻合器适用的厚度范围更宽泛,目前,不等高钉仓的吻合器已逐步取代等高钉仓的吻合器。现有钉仓中,为提高了对组织的夹持能力,通常会在钉仓表面设置各种形式的凸起结构,以提高钉仓压缩组织时局部的压强,提高钉仓表面的摩擦系数,从而提高钉匣的组织夹持能力,减少组织的滑动;但这些钉仓表面的凸起结构常常会导致组织被过度挤压而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钉仓及吻合器,以优化现有钉仓的结构,在提供足够夹持力的同时减少对组织的损害。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钉仓,包括组织接触平台和多个缝钉腔,所述缝钉腔开设在所述组织接触平台上,每个所述缝钉腔包括近端和远端,所述组织接触平台的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阶梯平面,每个所述阶梯平面上设置有一排所述缝钉腔,且相邻两所述阶梯面上的所述缝钉腔交错排布,所述组织接触平台上设置有多处脊,各所述脊的结构相同,各所述脊从所述钉仓的近端至所述钉仓的远端的方向阵列排布,

其中,每处所述脊均包括:

至少两处导向脊部,每处所述导向脊部均包绕在相应的所述缝钉腔的远端处,同一所述脊中,每个所述阶梯平面最多设置一处所述导向脊部,且所述导向脊部分布在各相邻的所述阶梯平面上;及

连接脊部,所述连接脊部连接在各所述导向脊部之间;

或,

其中,每处所述脊均包括:

至少两处导向脊部,每处所述导向脊部均包绕在相应的所述缝钉腔的近端处,同一所述脊中,每个所述阶梯平面最多设置一处所述导向脊部,且所述导向脊部分布在各相邻的所述阶梯平面上;及

连接脊部,所述连接脊部连接在各所述导向脊部之间。

可选的,当所述导向脊部包绕在所述缝钉腔的远端时,所述缝钉腔的近端单独包绕有导向凸起;或当所述导向脊部包绕在所述缝钉腔的近端时,所述缝钉腔的远端单独包绕有导向凸起。

可选的,在同一处所述脊中,相邻两阶梯平面上的两处所述导向脊部分别为第一导向脊部和第二导向脊部,所述第一导向脊部所在的所述阶梯平面的高度比所述第二导向脊部所述在阶梯平面的高度高,所述连接脊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脊部所在的阶梯平面上,所述连接脊部的最大高度比所述第一导向脊部所在的阶梯平面的高度低。

可选的,在同一处所述脊中,相邻两阶梯平面上的两处所述导向脊部分别为第一导向脊部和第二导向脊部,所述第一导向脊部所在的所述阶梯平面的高度比所述第二导向脊部所述在阶梯平面的高度高,所述第一导向脊部与所述第二导向脊部的脊高相等,所述连接脊部的脊高从与所述第一导向脊部的连接部位至与所述第二导向脊部的连接部位递减。

可选的,各所述连接脊部延伸方向与所述缝钉腔的近端至所述缝钉腔的远端的方向齐平,各所述导向脊部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缝钉腔的近端到所述缝钉腔的远端的方向。

可选的,所述组织接触平台上开设有切割槽,各所述阶梯平面分布在所述切割槽两侧,且越靠近所述切割槽的所述阶梯平面的高度越高。

可选的,所述组织接触平台上还设置有用于增大夹持力的凹槽,在所述切割槽的同一侧的各所述阶梯平面上,所述凹槽所在的所述阶梯平面比所述脊所在的各阶梯平面的高度更高。

可选的,所述凹槽设置在相邻的两所述缝钉腔的之间,所述凹槽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缝钉腔的近端到所述缝钉腔的远端的方向。

可选的,所述接触平台上设置有花纹区,所述花纹区分布在所述接触平台的两外侧缘处。

一种吻合器,包括钉仓和抵钉座,所述钉仓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钉仓。

本实用新型的钉仓和设置有该钉仓的吻合器中,脊的结构不仅能够提供足够夹持组织的能力,且脊的排布方式有利于降低组织被过度挤压而损伤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钉仓的一示例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钉仓的另一示例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图1的局部放大视图。

实施例中附图标记说明包括:

组织接触平台1、缝钉腔2、脊3、导向凸起4、切割槽5、凹槽6、花纹区7、阶梯平面11、导向脊部31、第一导向脊部31a、第二导向脊部31b、连接脊部32、缝钉腔的远端a、缝钉腔的近端b、钉仓的近端c、钉仓的远端d。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不同形式实施,而不应当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将使公开彻底和完全,并且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全地传递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组件。

在下述的各实施例中,作为示例,图1、图2中示例的组织接触平台1上设置有三个阶梯平面11,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阶梯平面11的数量只要大于两个皆可。

参见图1、图2,本是实用新的钉仓包括组织接触平台1和多个缝钉腔2,所述缝钉腔2开设在所述组织接触平台1上,每个所述缝钉腔2包括近端a和远端b。

本实用新型的钉仓中,结合参见图1、图2和图3,组织接触平台1的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阶梯平面11,每个阶梯平面11上设置有一排缝钉腔2,且相邻两所述阶梯面上的缝钉腔2交错排布,组织接触平台1上设置有多处脊3,各脊3的结构相同,各脊3从钉仓的近端c至钉仓的远端d的方向阵列排布,每处所述脊3均包括:

至少两处导向脊部31,每处所述导向脊部31均包绕在相应的所述缝钉腔的远端a处,同一所述脊3中,每个所述阶梯平面11最多设置一处所述导向脊部31,且所述导向脊部31分布在各相邻的所述阶梯平面11上;及

连接脊部32,该连接脊部32连接在各所述导向脊部31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钉仓中,各脊3的结构相同且各脊3沿远端d向近端c阵列排布,使组织在各脊3之间能更为均匀的分布,组织在被夹持过程中的受力更均匀,有利于降低组织被过度挤压而损伤的情况发生;每处脊3中设置的导向脊部31不仅能够对缝合钉起到导向作用使缝合钉的成型效果更优,还能够增加缝合钉的成型路径,且每处脊3中设置的连接脊部32能够极大地增加钉仓和组织之间的摩擦力,能够有效地减少组织在钉匣夹持期间的滑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每处脊3均也至少包括两处导向脊部31和用于连接各导向脊部31的连接脊部32,区别在于导向脊部31均包绕在缝钉腔的近端b而非远端a(图未示),此时,也能够在提供足够夹持力的前提下减少对组织的伤害。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2、图3,导向脊部31包绕在缝钉腔的远端a时,缝钉腔的近端b单独包绕有导向凸起4;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脊部31包绕在所述缝钉腔的近端b时,所述缝钉腔的远端a单独包绕有导向凸起4(图未示)。一方面,该导向凸起4方面能够增加夹持能力,另一方面,能够与导向脊部31共同对缝合钉进行导向,使缝合钉在近端a与远端b受力均衡,缝合钉成型效果更佳。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2、图3,在同一处所述脊3中,相邻两阶梯平面11上的两处所述导向脊部31分别为第一导向脊部31a和第二导向脊部31b,所述第一导向脊部31a所在的第一阶梯平面11a的高度比所述第二导向脊部31b所述在第二阶梯平面11b的高度高,所述连接脊部32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脊部31b所在的第二阶梯平面11b上,所述连接脊部32的最大高度比所述第一导向脊部31a所在的第一阶梯平面11a的高度低,这种连接脊部的设置方式,不妨碍不等钉高钉仓沿着台阶面的组织排出功能,同时能够在组织的切割和缝合是有效地排出组织内的气体和组织液,有利于缝合后的血运和缝合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同一处所述脊3中,相邻两阶梯平面11上的两处所述导向脊部31分别为第一导向脊部31a和第二导向脊部31b,所述第一导向脊部31a所在的第一阶梯平面11a的高度比所述第二导向脊部31b所述在第二阶梯平面11b的高度高,所述第一导向脊部31a与所述第二导向脊部31b的脊高相等,所述连接脊部32的脊高从与所述第一导向脊部31a的连接部位至与所述第二导向脊部31b的连接部位递减,使整个脊延其延伸方向能够平滑的过渡,有利于进一步降低连接脊损伤组织的可能。

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第一导向脊部和第二导向脊部仅仅是为了对相邻阶梯平面上的导向脊部进行区分,而非绝对的指代,例如,参见图,当导向脊部分布在三个阶梯平面时,最低平面上的导向脊部相对中间平面上的导向脊部为第二导向脊部,中间平面上的导向脊部相对最高平面上的导向脊部也可以称为第二导向脊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2、图3,各所述连接脊部32延伸方向与所述缝钉腔的近端b至所述缝钉腔的远端a的方向齐平,各所述导向脊部3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缝钉腔的近端b到所述缝钉腔的远端a的方向,一方面,有利于减少连接脊部32占用的空间,另一方面,当还设置有导向凸起4时,有利于增大导向凸起4与导向脊部31之间的间距,降低组织因导向凸起4与导向脊部31之间的间距过近损伤组织的可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2,所述组织接触平台1上开设有切割槽5,各所述阶梯平面11分布在所述切割槽5两侧,且越靠近所述切割槽5的所述阶梯平面11的高度越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3,所述组织接触平台1上还设置有用于增大夹持力的凹槽6,在所述切割槽5的同一侧的各所述阶梯平面上,所述凹槽6所在的所述阶梯平面比所述脊3所在的各阶梯平面1的高度更高。由于越靠近切割槽5的阶梯平面越高,夹持组织时,越靠近切割槽5的阶梯平面与抵钉座之间的空间就越小,对于小型的吻合器中的钉仓,其空间就更小,这种设置凹槽6的方式既能增加夹持能力,又不会占用额外的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3,所述凹槽6设置在相邻的两所述缝钉腔2的之间,所述凹槽6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缝钉腔的近端b到所述缝钉腔的远端a的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2,所述接触平台上设置有花纹区7,所述花纹区7分布在所述接触平台的两外侧缘处,能够增大夹持组织的能力。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该花纹区7可采用人子纹、斜纹等。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吻合器(图未示),包括钉仓和抵钉座,所述钉仓为上述任一种所述的钉仓。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