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腰椎退行性疾病微创手术用显微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50932发布日期:2020-06-26 21:31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腰椎退行性疾病微创手术用显微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腰椎退行性疾病微创手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腰椎退行性疾病微创手术用显微镜。



背景技术:

腰椎退行性病变是指腰椎自然老化、退化的生理病理过程。腰椎是人体躯干活动的枢纽,而所有的身体活动都无一不在增加腰椎的负担,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度的活动和超负荷的承载,使腰椎加快出现老化。严重的腰椎退行性病变可以引起腰腿痛甚至神经损害,影响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

针对出现下肢麻木疼痛、间歇跛行尤其是二便障碍的患者,则要给予重视,因为上述症状提示神经受压。卧床休息、对症止痛、营养神经是最基本的治疗措施,不可忽视。症状严重者,尤其是出现二便障碍或足下垂(钩脚背、翘脚背无力)的患者应该尽早手术。手术的目的主要是减压,即通过切除部分椎板、椎间盘解除神经受到的压迫,缓解症状。部分情况下,在切除致压物后,还要在手术节段做内固定以重建局部腰椎的稳定性和序列。近年来,各种脊柱微创手术技术纷纷兴起,主要包括小通道脊柱手术和介入手术,前者类似传统手术,只是通过小切口、特制小通道完成;后者主要以导针等刺入椎间盘,通过注入特殊药物或采取射频消融的方式来达到减压目的。

随着腰椎微创外科技术的快速发展,微创手术方式日新月异,不同的腰椎微创手术方法可以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腰椎退变性脊柱侧凸等各种腰椎退行性疾病,由于微创手术创口较小,而且腰椎手术精确度要求较高,因此需要显微镜进行辅助,现有技术中的微创手术显微镜在旋转调整角度时缺乏限位,容易由于触碰等因素导致移动,容易造成手术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设置限位的腰椎退行性疾病微创手术用显微镜。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腰椎退行性疾病微创手术用显微镜,包括显微镜主体和连接器,所述显微镜主体的顶部通过连接器连接支架,连接器包括连接壳体和传动机构,所述连接壳体的内部设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轴、蜗轮、主动蜗杆、从动蜗杆、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传动轴竖直设置,并贯穿连接壳体,连接壳体内部的传动轴上固定设有蜗轮,蜗轮的两侧分别设有主动蜗杆和从动蜗杆,主动蜗杆和从动蜗杆均与蜗轮啮合,主动蜗杆和从动蜗杆均通过轴承与连接壳体连接,主动蜗杆和从动蜗杆上分别固定设有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主动蜗杆的一端延伸到连接壳体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手轮;

传动轴为阶梯轴,包括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所述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第一轴段上固定设有蜗轮,第一轴段的上端与连接壳体之间设有第一轴承;第二轴段贯穿连接壳体的底部,第二轴段的下端与显微镜主体固定连接,连接壳体的内部底部设有轴座,第二轴段贯穿轴座,轴座的中心设有与第二轴段间隙配合的通孔,第二轴段与轴座之间设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段与连接壳体之间设有推力球轴承,连接壳体的内部底部设有与推力球轴承配合的凹位,第二轴承与推力球轴承之间设有间隔套筒,间隔套筒与第二轴段同轴设置,第二轴承的顶部设有压盖,压盖的顶部外周设有法兰,法兰通过螺丝连接轴座。传动轴作为蜗轮的支撑,并且起到连接显微镜主体的作用,因此其承受由于显微镜主体的重力导致的轴向力,为了克服这个轴向力对于传动轴的影响,设置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对传动轴进行支撑,承受径向力,而底部设置推力球轴承承受轴向力,在第二轴承与推力球轴承之间设置间隔套筒,传动轴所受轴向力通过第一轴段底部轴肩传递到第二轴承,然后通过间隔套筒传递到推力球轴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主动带轮设于主动蜗杆的杆体上,从动带轮设于从动蜗杆的杆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连接壳体的顶部设有与第一轴承配合的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第二轴承设于第一轴段的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第一轴段的直径大于第二轴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显微镜主体的顶部设有与第二轴段间隙配合的盲孔,第二轴段与显微镜主体之间通过螺丝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显微镜主体旋转后限制其移动,保持显微镜主体的稳定,避免在手术过程中的移动,避免造成手术事故;

2)本实用新型的传动具备较大的传动比,能够提高旋转的精度;

3)本实用新型的传动轴设置推力球轴承承担轴向力,保持连接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显微镜主体1、连接器2、传动轴3、蜗轮4、主动蜗杆5、从动蜗杆6、主动带轮7、从动带轮8、连接壳体9、手轮10、第一轴承11、轴座12、第二轴承13、推力球轴承14、间隔套筒15、压盖16、第一轴段31、第二轴段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一种腰椎退行性疾病微创手术用显微镜,包括显微镜主体1和连接器2,所述显微镜主体1的顶部通过连接器2连接支架,连接器2包括连接壳体9和传动机构,所述连接壳体9的内部设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轴3、蜗轮4、主动蜗杆5、从动蜗杆6、主动带轮7和从动带轮8,传动轴3竖直设置,并贯穿连接壳体9,连接壳体9内部的传动轴3上固定设有蜗轮4,蜗轮4的两侧分别设有主动蜗杆5和从动蜗杆6,主动蜗杆5和从动蜗杆6均与蜗轮4啮合,主动蜗杆5和从动蜗杆6均通过轴承与连接壳体9连接,主动蜗杆5和从动蜗杆6上分别固定设有主动带轮7和从动带轮8,主动带轮7与从动带轮8之间通过皮带连接,主动蜗杆5的一端延伸到连接壳体9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手轮10;

传动轴3为阶梯轴,包括第一轴段31和第二轴段32,所述第一轴段31和第二轴段32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第一轴段31上固定设有蜗轮4,第一轴段31的上端与连接壳体9之间设有第一轴承11;第二轴段32贯穿连接壳体9的底部,第二轴段32的下端与显微镜主体1固定连接,连接壳体9的内部底部设有轴座12,第二轴段32贯穿轴座12,轴座12的中心设有与第二轴段32间隙配合的通孔,第二轴段32与轴座12之间设有第二轴承13,第二轴段32与连接壳体9之间设有推力球轴承14,连接壳体9的内部底部设有与推力球轴承14配合的凹位,第二轴承13与推力球轴承14之间设有间隔套筒15,间隔套筒15与第二轴段32同轴设置,第二轴承13的顶部设有压盖16,压盖16的顶部外周设有法兰,法兰通过螺丝连接轴座12。传动轴3作为蜗轮4的支撑,并且起到连接显微镜主体1的作用,因此其承受由于显微镜主体1的重力导致的轴向力,为了克服这个轴向力对于传动轴3的影响,设置第一轴承11和第二轴承13对传动轴3进行支撑,承受径向力,而底部设置推力球轴承14承受轴向力,在第二轴承13与推力球轴承14之间设置间隔套筒15,传动轴3所受轴向力通过第一轴段31底部轴肩传递到第二轴承13,然后通过间隔套筒15传递到推力球轴承14。

上述,主动带轮7设于主动蜗杆5的杆体上,从动带轮8设于从动蜗杆6的杆体上。

上述,手轮10也可替换为其他具备同样功能的结构。例如拨杆。

上述,连接壳体9的顶部设有与第一轴承11配合的凹槽。

上述,第二轴承13设于第一轴段31的底部。

上述,第一轴段31的直径大于第二轴段32。

上述,显微镜主体1的顶部设有与第二轴段32间隙配合的盲孔,第二轴段32与显微镜主体1之间通过螺丝连接。盲孔的一侧设置螺孔,螺丝以垂直第二轴段32的方向连接第二轴段32。

上述,连接壳体9的顶部设有端盖,端盖通过螺丝与连接壳体9连接。可拆卸式的结构能够便于连接壳体9内部结构的装配。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及其工作原理:手轮10带动主动蜗杆5转动,主动蜗杆5转动的同时会带动主动带轮7转动,通过带传动带动从动带轮8和从动蜗杆6转动,协同带动蜗轮4转动,蜗轮4转动带动传动轴3转动,进而带动显微镜主体1的旋转运动,当手轮10停止时主动蜗杆5和从动蜗杆6停止,通过自锁作用对蜗轮4实现双重自锁,避免显微镜主体1的活动。

同时由于采用了蜗轮4蜗杆的传动机构,能够提供更大的传动比,使对于显微镜主体1的旋转角位移精度更高。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