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避免药杯药液洒出的儿科用一次性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56869发布日期:2020-06-26 22:06阅读:5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避免药杯药液洒出的儿科用一次性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避免药杯药液洒出的儿科用一次性雾化器。



背景技术:

医用雾化器主要用于治疗各种上下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发热、咳嗽、哮喘、咽喉肿痛、咽炎、鼻炎、支气管炎、尘肺等气管、支气管、肺泡、胸腔内所发生的疾病。雾化吸入治疗是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法中一种重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雾化吸入器将药液雾化成微小颗粒,药物通过呼吸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从而达到无痛、迅速有效治疗的目的。

市面上的一次性雾化器操作简单,使用也方便,可是一旦倾倒,连绵的药液就会流出来,特别是儿童使用时,更加容易打翻,导致里面的药液倾洒出来,造成浪费。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可避免药杯药液洒出的儿科用一次性雾化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避免药液洒出来的可避免药杯药液洒出的儿科用一次性雾化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避免药杯药液洒出的儿科用一次性雾化器包括:筒体;内筒,所述内筒的顶端与所述筒体的内部顶端之间螺纹连接;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套合于所述内筒的内部;出气管,所述出气管设于所述筒体的上端;防漏机构,所述防漏机构设于所述筒体的侧壁,所述防漏机构包括防漏室和回流孔,所述防漏室设于所述筒体的侧壁,所述回流孔设于所述防漏室的底端;阻挡机构,所述阻挡机构安装于所述内筒的底端;药液室,所述药液室设于所述筒体的内部底端;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安装于所述筒体的底端。

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转动片、拨片、柱体和遮挡板,所述转动片的边缘与所述内筒的顶端内壁之间卡合连接,且所述转动片与所述内筒的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拨片固定于所述转动片的顶面,所述柱体的顶端固定于所述转动片的底面,所述遮挡板的顶面固定于所述柱体的底端。

优选的,所述转动片和所述遮挡板都为半圆形薄片结构,且所述转动片和所述遮挡板在同一方向上。

优选的,阻挡机构包括挡板、漏液孔和出气孔,所述挡板的顶面安装于所述内筒的底端,且遮挡板的底面抵触所述挡板的顶面,若干所述漏液孔均匀设于所述挡板的边缘处,所述出气孔贯穿所述挡板。

优选的,所述挡板的截面呈“工”字形结构,且所述漏液孔连通所述挡板的顶面和侧壁。

优选的,所述筒体的顶端侧壁固定有把手,所述把手呈“l”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防漏室的侧壁呈弧形机构,且所述防漏室的上部空间小于下部空间。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避免药杯药液洒出的儿科用一次性雾化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避免药杯药液洒出的儿科用一次性雾化器,一旦本装置倾倒,所述药液室内的药液会从雾化气体流出的通道流出,经过所述防漏室时,药液会流进所述防漏室内,顺着所述防漏室的内壁聚集在底部,当放正本装置,药液会从所述回流孔流出,重新进入所述药液室,这样药液就不能流出,解决了药液容易流出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避免药杯药液洒出的儿科用一次性雾化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所述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筒体,2、内筒,3、调节机构,31、转动片,32、拨片,33、柱体,34、遮挡片,4、出气管,5、防漏机构,51、防漏室,52、回流孔,6、阻挡机构,61、挡板,62、漏液孔,63、出气孔,7、药液室,8、把手,9、进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避免药杯药液洒出的儿科用一次性雾化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所述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可避免药杯药液洒出的儿科用一次性雾化器包括:筒体1;内筒2,所述内筒2的顶端与所述筒体1的内部顶端之间螺纹连接;调节机构3,所述调节机构3套合于所述内筒2的内部;出气管4,所述出气管4设于所述筒体1的上端;防漏机构5,所述防漏机构5设于所述筒体1的侧壁,所述防漏机构5包括防漏室51和回流孔52,所述防漏室51设于所述筒体1的侧壁,所述回流孔52设于所述防漏室51的底端;阻挡机构6,所述阻挡机构6安装于所述内筒2的底端;药液室7,所述药液室7设于所述筒体1的内部底端;进气管9,所述进气管9安装于所述筒体1的底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2所示,所述调节机构3包括转动片31、拨片32、柱体33和遮挡板34,所述转动片31的边缘与所述内筒2的顶端内壁之间卡合连接,且所述转动片31与所述内筒2的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拨片32固定于所述转动片31的顶面,所述柱体33的顶端固定于所述转动片31的底面,所述遮挡板34的顶面固定于所述柱体33的底端,设置所述调节机构3是为了调节吹向药液的氧气的量,从而调节雾化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转动片31和所述遮挡板34都为半圆形薄片结构,为了转动所述转动片31带动所述遮挡板34转动时,所述出气孔63能够与外界连通;且所述转动片31和所述遮挡板34在同一方向上,为了所述转动片31和所述遮挡板34转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封死所述内筒2。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2所示,阻挡机构6包括挡板61、漏液孔62和出气孔63,所述挡板61的顶面安装于所述内筒2的底端,且遮挡板34的底面抵触所述挡板61的顶面,为了所述遮挡板34盖住所述出气孔63时不会漏气,若干所述漏液孔62均匀设于所述挡板61的边缘处,为了倾洒的药液能回流进所述药液室7,所述出气孔63贯穿所述挡板61,为了部分氧气可以排出去,从而调节雾化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2所示,所述挡板61的截面呈“工”字形结构,所述挡板61的边缘底端伸出是为了氧气能够垂直向下吹,所述挡板61的边缘顶端伸出是为了所述雾化气体能够垂直往上吹,避免气体到处乱跑,影响雾化效果;且所述漏液孔62连通所述挡板61的顶面和侧壁,所述漏液孔62的底端开设在所述挡板61的侧壁是为了吹上来的氧气不会从漏液孔62中流出,以免雾化效果不佳和所述调节机构3失效。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所示,所述筒体1的顶端侧壁固定有把手8,所述把手8呈“l”形结构,为了使用者方便握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2所示,所述防漏室51的侧壁呈弧形机构,为了药液可以轻易滑落;且所述防漏室51的上部空间小于下部空间,为了本装置在倾倒时,药液流进所述防漏室51内时会聚集在下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避免药杯药液洒出的儿科用一次性雾化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使用时,转动所述内筒2,让所述内筒2与所述筒体1分离,安装在所述内筒2底端的所述阻挡机构6一起分离,将药液倒进所述药液室7,然后将所述内筒2和所述阻挡机构6一起放进所述筒体1内部,转动所述内筒2,使其与所述筒体1的内部固定住,再将气管套住所述进气管9,氧气面罩安装在所述出气管4上并佩戴在使用者口部,手部握住所述把手8,让氧气通过所述进气管9进入所述筒体1内部,氧气通过锥形进气口会被压缩,速度加快冲击所述挡板61,方向改变,吹向药液室,高速的氧气冲击药液,会使药液雾化,雾化的药液与氧气混杂在一起并经过所述筒体1的内壁和所述挡板61的侧壁的限制,垂直向上吹,通过所述出气管4进入使用者口腔,需要调节雾化量时,推动所述拨片32,使所述转动片31转动,所述转动片31带动所述柱体33转动,所述柱体33又带动遮挡板34转动,所述遮挡板34转动会使所述出气孔63裸露,氧气冲击所述挡板61的同时,有一部分氧气通过所述出气孔63外泄,冲击药液的氧气变少,雾化量也会跟着减少,因此裸露的出气孔63越多,雾化量就越少;一旦本装置倾倒,所述药液室7内的药液会从雾化气体流出的通道流出,经过所述防漏室51时,药液会流进所述防漏室51内,顺着所述防漏室51的内壁聚集在底部,当放正本装置,药液会从所述回流孔52流出,重新进入所述药液室7,流到所述挡板61顶面的药液也会顺着所述漏液孔62流到所述挡板61的侧壁,进而流进所述药液室内,这样药液就不能流出。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避免药杯药液洒出的儿科用一次性雾化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避免药杯药液洒出的儿科用一次性雾化器,一旦本装置倾倒,所述药液室7内的药液会从雾化气体流出的通道流出,经过所述防漏室51时,药液会流进所述防漏室51内,顺着所述防漏室51的内壁聚集在底部,当放正本装置,药液会从所述回流孔52流出,重新进入所述药液室7,这样药液就不能流出,解决了药液容易流出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