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快速成型的便捷式救治担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72840发布日期:2020-09-29 09:28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快速成型的便捷式救治担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快速成型的便捷式救治担架。



背景技术:

目前,我军普遍使用的是wgd2000系列通用担架。该系列担架有直杆式、两折式和四折式三种结构,展开后其尺寸统一为2200mm*550mm*150mm,其中四折式担架可用于火线救治。该型号担架净重8.9kg,收拢后其体积为490mm*180mm*220mm,可置于专用背包内携行,操作简单、性能可靠。然而随着其在一线部队中的广泛应用,其缺点也逐渐凸显:一是相比其他单兵装备,担架较重,增加了战士负荷,不利于战术动作的施展;二是该担架为软质铺面结构,脊柱损伤的伤员无法使用;盆骨、下肢损伤的伤员无其他有效固定前提下不便于使用;三是火线救治伤员时,常常需要匍匐前进,该担架不便于采用拖拽的方式转运伤员。

我军第二代新型医疗卫生和救援装备中的担架背囊、全身式担架以及半身式担架可用于执行现场急救和紧急救治时固定、搬运伤员。这三款担架侧重于增加功能、优化性能,但是不可避免地以牺牲便携性为代价,由于其质量较重、体积过大,不利于战术任务的执行,所以其主要供师以下部队救治单位、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以及国家医学救援队使用,对于需要在火线下开展救护的一线部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快速成型的便捷式救治担架,其质量轻、方便携带、可快速成型;成型后的担架材质硬、可拖拽,能很好的搬运脊柱损伤的伤员以及固定盆骨、下肢骨折的伤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快速成型的便捷式救治担,包括:第一壁、第二壁以及聚氨酯板;所述第一壁、第二壁以及聚氨酯板均呈矩形,所述第一壁的边缘与所述第二壁的边缘固定连接在一起形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可分为位于所述第一壁长度方向的第一边缘部、第二边缘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壁宽度方向的第三边缘部以及第四边缘部;所述第一壁与第二壁之间形成有容纳腔;所述聚氨酯板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所述聚氨酯板中设置有软管,所述软管的侧壁上连通有分水管,所述软管的两端分别从所述第一边缘部以及第二边缘部伸出,且所述软管的两端伸出所述第一边缘部以及第二边缘部的部分设置有软管夹,所述软管的两端至少有一端可连接储水袋;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若干拖拽孔;所述连接部上按照所述第一壁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头部固定带、胸部固定带、腹部固定带以及腿部固定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边缘部上设置有两个所述拖拽孔,且两个所述拖拽孔左右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边缘部上也设置有两个所述拖拽孔,且两个所述拖拽孔左右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拖拽孔中设置有钢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壁与所述聚氨酯板之间设置有隔水膜。

进一步地,所述头部固定带包括第一带体、第二带体以及魔术贴;所述第一带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边缘部连接,所述第一带体的第二端连接有所述魔术贴,所述第二带体的第一端与第四边缘部连接,所述第二带体的第二端连接有所述魔术贴,所述头部固定带的数量为二。

进一步地,所述胸部固定带包括第三带体、第四带体以及魔术贴;所述第三带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边缘部连接,所述第三带体的第二端连接有所述魔术贴,所述第四带体的第一端与第四边缘部连接,所述第四带体的第二端连接有所述魔术贴。

进一步地,所述腹部固定带包括第五带体、第六带体以及魔术贴;所述第五带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边缘部连接,所述第五带体的第二端连接有所述魔术贴,所述第六带体的第一端与第四边缘部连接,所述第六带体的第二端连接有所述魔术贴。

进一步地,所述腿部固定带包括第七带体、第八带体以及魔术贴;所述第七带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边缘部连接,所述第七带体的第二端连接有所述魔术贴,所述第八带体的第一端与第四边缘部连接,所述第八带体的第二端连接有所述魔术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边缘部上间隔设置有四个担架拉手,所述第四边缘部上也间隔设置有四个担架拉手,所述第三边缘部上的担架拉手与所述第四边缘部上的担架拉手左右对称设置。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壁、第二壁以及聚氨酯板可以卷曲收纳,非常便于携带,且质量也较轻;当需要使用担架时,只需要将卷曲的担架平铺开来,并让第二壁朝上放置,然后打开软管夹,通过软管、分水管将储水袋中的水导出到聚氨酯板上,并适度的倾斜摇晃整个担架使得水分布的更加均匀,这时水便会与聚氨酯板发生固化反应,然后翻转担架使第一壁朝上,将伤员转移至担架上,在聚氨酯板变硬过程中,依据伤情对担架进行塑形。当聚氨酯板硬化后,担架的塑形部分可对头颈、骨盆和四肢进行较好的固定,同时连接部上设置的头部固定带、胸部固定带、腹部固定带以及腿部固定带均会因为聚氨酯板的变硬而能起到较好的固定作用,从而能很好的搬运脊柱、骨盆和四肢骨折的伤员。连接部上开设的拖拽孔可以方便施救者对伤员进行快速拖拽转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快速成型的便捷式救治担架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快速成型的便捷式救治担架的反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可快速成型的便捷式救治担架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储水袋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壁;2、第二壁;3、聚氨酯板;41、第一边缘部;42、第二边缘部;43、第三边缘部;44、第四边缘部;5、软管;51、分水管;52、软管夹;6、储水袋;7、拖拽孔;71、钢圈;8、隔水膜;91、第一带体;92、第二带体;93、第三带体;94、第四带体;95、第五带体;96、第六带体;97、第七带体;98、第八带体;99、魔术贴;100、拉手;110、储水袋软管;111、储水袋软管夹;120、端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3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快速成型的便捷式救治担架,其至少包括第一壁1、第二壁2以及聚氨酯板3;第一壁1、第二壁2以及聚氨酯板3均呈矩形,第一壁1的边缘与第二壁2的边缘固定连接在一起形成连接部;连接部可分为位于第一壁1长度方向的第一边缘部41、第二边缘部42,以及位于第一壁1宽度方向的第三边缘部43以及第四边缘部44;第一壁1与第二壁2之间形成有容纳腔;聚氨酯板3设置在容纳腔中;聚氨酯板3中设置有软管5,软管5的侧壁上连通有分水管51,软管5的两端分别从第一边缘部41以及第二边缘部42伸出,且软管5的两端伸出第一边缘部41以及第二边缘部42的部分设置有软管夹52,软管5的两端至少有一端可连接储水袋6;连接部上开设有若干拖拽孔7;连接部上按照第一壁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头部固定带、胸部固定带、腹部固定带以及腿部固定带。其中,第一壁1以及第二壁2的材料可以采用帆布或者高强度耐磨化纤面料。需要说明的是,聚氨酯板3遇水变硬的特性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过多介绍。而软管夹52亦可采用现有技术实现。

第一壁1、第二壁2以及聚氨酯板3可以卷曲收纳,非常便于携带,且质量也较轻;当需要使用担架时,只需要将卷曲的担架平铺开来,并让第二壁2朝上放置(如图2所示),然后打开软管夹52,通过软管5、分水管51将储水袋6中的水导出到聚氨酯板3上,并适度的倾斜摇晃整个担架使得水分布的更加均匀,这时水便会与聚氨酯板3发生固化反应,然后翻转担架使第一壁1朝上,将伤员转移至担架上,在聚氨酯板3变硬过程中,依据伤情对担架进行塑形。当聚氨酯板3硬化后,担架的塑形部分可对头颈、骨盆和四肢进行较好的固定,同时连接部上设置的头部固定带、胸部固定带、腹部固定带以及腿部固定带均会因为聚氨酯板3的变硬而能起到较好的固定作用,从而能很好的搬运脊柱、骨盆和四肢骨折的伤员。连接部上开设的拖拽孔7可以方便施救者对伤员进行快速拖拽转移。

参照图4,储水袋6与软管5的连接具体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案实现,在软管5的两端设置公接头(图未示),在储水袋6上连接储水袋软管110,在储水袋软管110的端部设置储水袋软管夹111以及母接头(图未示),在需要连接时只需要将公接头与母接头连接,然后打开软管夹52以及储水袋软管夹111,便可以将储水袋6中的水挤入聚氨酯板3了。

为了进一步避免软管5中的水以及储水袋软管110中的水从端部漏出,还可以在软管5的两端设置可拆卸的端帽120,以及在储水袋软管110的端部设置可拆卸的端帽120。

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第一边缘部41上设置有两个拖拽孔7,且两个拖拽孔7左右对称设置。第二边缘部42上也设置有两个拖拽孔7,且两个拖拽孔7左右对称设置。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在拖拽时可以提升担架的平稳性。

优选地,拖拽孔7中设置有钢圈71。通过设置钢圈71,可以保护拖拽孔7不被撕裂。

优选地,第一壁1与聚氨酯板3之间设置有隔水膜8。

优选地,头部固定带包括第一带体91、第二带体92以及魔术贴99;第一带体91的第一端与第三边缘部43连接,第一带体91的第二端连接有魔术贴99,第二带体92的第一端与第四边缘部44连接,第二带体92的第二端连接有魔术贴99,头部固定带的数量为二。即头部固定带具体采用上述的方式实现。

优选地,胸部固定带包括第三带体93、第四带体94以及魔术贴99;第三带体93的第一端与第三边缘部43连接,第三带体93的第二端连接有魔术贴99,第四带体94的第一端与第四边缘部44连接,第四带体94的第二端连接有魔术贴99。即胸部固定带具体采用上述的方式实现。

优选地,腹部固定带包括第五带体95、第六带体96以及魔术贴99;第五带体95的第一端与第三边缘部43连接,第五带体95的第二端连接有魔术贴99,第六带体96的第一端与第四边缘部44连接,第六带体96的第二端连接有魔术贴99。即腹部固定带具体采用上述的方式实现。

优选地,腿部固定带包括第七带体97、第八带体98以及魔术贴99;第七带体97的第一端与第三边缘部43连接,第七带体97的第二端连接有魔术贴99,第八带体98的第一端与第四边缘部44连接,第八带体98的第二端连接有魔术贴99。即腿部固定带具体采用上述的方式实现。

优选地,第三边缘部43上间隔设置有四个担架拉手100,第四边缘部44上也间隔设置有四个担架拉手100,第三边缘部43上的担架拉手100与第四边缘部44上的担架拉手100左右对称设置。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