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砌筑抗震墙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72839发布日期:2020-09-29 09:28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砌筑抗震墙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砌筑抗震墙体结构。



背景技术:

房层建筑中的隔墙虽不像承重墙及框架梁那样需支承巨大的建筑重量,但其抗冲击性能对房屋建筑安全也至关重要,目前建筑施工时的隔断墙因施工方法及结构原因,存在有隔墙开裂、抗冲击力较低的不足,不但影响美观,房屋整体安全性能也会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砌筑抗震墙体结构,抓地力强,且利用不同结构的砌层分段式砌筑,具有较强的抗震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砌筑抗震墙体结构,包括由下至上的第一砌层、第二砌层和第三砌层,其中:

所述第一砌层为混凝土基台;

所述第二砌层为砌筑的方形砌砖,所述第二砌层上下相邻的两块所述方形砌砖在水平方向上相互错开;

所述第三砌层为砌筑的凸形砌砖,左右对称的所述凸形砌砖分为上凸部和下底部,所述下底部宽度为所述上凸部宽度的三倍,所述上凸部的高度等于所述下底部的高度;水平相邻的所述凸形砌砖依次间隔排设,一层水平相邻的所述上凸部之间砌有上方一层水平相邻的所述下底部,一层水平相邻的所述下底部之间砌有下方一层水平相邻的所述上凸部;所述第三砌层底层的间隙内砌有第一填补砌块,两侧端的间隙内砌有第二填补砌块,顶层的间隙内砌有第三填补砌块。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砌筑抗震墙体结构中,所述混凝土基台内设有若干垂直排设的钢筋。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砌筑抗震墙体结构中,所述第一砌层和第二砌层之间设有防水涂层。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砌筑抗震墙体结构中,所述第一砌层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砌层的高度。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砌筑抗震墙体结构中,所述第二砌层内所述方形砌砖水平铺设3~6层。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砌筑抗震墙体结构中,所述第二填补砌块为由所述凸形砌砖分割的所述上凸部,所述第三填补砌块为由所述凸形砌砖分割的所述下底部。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砌筑抗震墙体结构中,所述第一填补砌块为由所述凸形砌砖分割的所述上凸部。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砌筑抗震墙体结构中,所述方形砌砖的高度为所述上凸部高度的一半,所述方形砌砖的宽度等于所述上凸部的宽度。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砌筑抗震墙体结构中,所述第一填补砌块为两块堆叠的所述方形砌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增加隔墙的整体性能,可有效预防隔墙开裂,抗震、抗冲击、抗洪性能高,增加了隔墙单点吊挂载荷能力,防水抗震能力强,有助于提高工程建筑质量,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砌筑抗震墙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砌筑抗震墙体结构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而仍然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至少”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根据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砌筑抗震墙体结构,包括由下至上的第一砌层1、第二砌层2和第三砌层3。

第一砌层1为混凝土基台41,混凝土基台41内设有若干垂直排设的钢筋42。

第二砌层2为砌筑的方形砌砖5,第二砌层上下相邻的两块方形砌砖5在水平方向上相互错开,第一砌层1和第二砌层2之间设有防水涂层6,增加两者之间的防水性能。

第三砌层33为砌筑的凸形砌砖7,左右对称的凸形砌砖7分为上凸部71和下底部72,下底部72宽度为上凸部71宽度的三倍,上凸部71的高度等于下底部72的高度,且方形砌砖5的高度为上凸部71高度的一半,方形砌砖5的宽度等于上凸部71的宽度。水平相邻的凸形砌砖7依次间隔排设,一层水平相邻的上凸部71之间砌有上方一层水平相邻的下底部72,一层水平相邻的下底部72之间砌有下方一层水平相邻的上凸部71。凸形砌砖7的凸形结构在拼接的时候,使两者连接的连接灰缝由传统的一个水平面变成了水平折平面,呈台阶形,横向灰缝传热路程显著延长,横向灰缝冷桥完全消除。因此,墙体的节能性和抗震性能都显著提高。

同时,第三砌层3底层的间隙内砌有第一填补砌块81,两侧端的间隙内砌有第二填补砌块82,顶层的间隙内砌有第三填补砌块83。为了节省材料,直接将凸形砌砖7进行切割,形成分开的上凸部71和下底部72,此时,第二填补砌块82为单独的上凸部71,第三填补砌块83为单独的下底部72。同时,第一填补砌块81可以为单独的上凸部71,也可以为两块堆叠的方形砌砖5,具体可根据现场实现剩余的材料进行选择。

此外,第一砌层1的高度小于或等于第二砌层2的高度,以增强第一砌层1的抓地性。第二砌层3内方形砌砖5水平铺设3~6层,稳定第二砌层3的牢固性,避免承受过多的压力。

综上,在本实施例中,提出的砌筑抗震墙体结构,增加隔墙的整体性能,可有效预防隔墙开裂,抗震、抗冲击、抗洪性能高,增加了隔墙单点吊挂载荷能力,防水抗震能力强,有助于提高工程建筑质量,提高安全性。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实用新型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内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砌筑抗震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的第一砌层、第二砌层和第三砌层,其中:

所述第一砌层为混凝土基台;

所述第二砌层为砌筑的方形砌砖,所述第二砌层上下相邻的两块所述方形砌砖在水平方向上相互错开;

所述第三砌层为砌筑的凸形砌砖,左右对称的所述凸形砌砖分为上凸部和下底部,所述下底部宽度为所述上凸部宽度的三倍,所述上凸部的高度等于所述下底部的高度;水平相邻的所述凸形砌砖依次间隔排设,一层水平相邻的所述上凸部之间砌有上方一层水平相邻的所述下底部,一层水平相邻的所述下底部之间砌有下方一层水平相邻的所述上凸部;所述第三砌层底层的间隙内砌有第一填补砌块,两侧端的间隙内砌有第二填补砌块,顶层的间隙内砌有第三填补砌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砌筑抗震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基台内设有若干垂直排设的钢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砌筑抗震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砌层和第二砌层之间设有防水涂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砌筑抗震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砌层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砌层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砌筑抗震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砌层内所述方形砌砖水平铺设3~6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砌筑抗震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填补砌块为由所述凸形砌砖分割的所述上凸部,所述第三填补砌块为由所述凸形砌砖分割的所述下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砌筑抗震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补砌块为由所述凸形砌砖分割的所述上凸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砌筑抗震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砌砖的高度为所述上凸部高度的一半,所述方形砌砖的宽度等于所述上凸部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砌筑抗震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补砌块为两块堆叠的所述方形砌砖。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砌筑抗震墙体结构,包括由下至上的第一砌层、第二砌层和第三砌层,第一砌层为混凝土基台;第二砌层为砌筑的方形砌砖,第二砌层上下相邻的方形砌砖在水平方向上相互错开;第三砌层为砌筑的凸形砌砖,凸形砌砖分为上凸部和下底部,下底部宽度为上凸部宽度的三倍,上凸部高度等于下底部高度;水平相邻的凸形砌砖依次间隔排设,一层水平相邻的上凸部之间砌有上方一层水平相邻的下底部,一层水平相邻的下底部之间砌有下方一层水平相邻的上凸部;第三砌层底层的间隙内砌有第一填补砌块,两侧端的间隙内砌有第二填补砌块,顶层的间隙内砌有第三填补砌块。在本申请中,有效预防隔墙开裂,抗震、抗冲击性能高,增加了单点吊挂载荷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马翼;孔令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哈尔滨大树装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30
技术公布日:2020.09.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