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矫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72137发布日期:2020-09-18 19:44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牙科矫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牙科矫正装置,尤指一种加强黏附力、增加接触面积,并同时避免晃动的牙科矫正装置。



背景技术:

牙齿矫正器,又称为牙套、牙箍或齿列矫正器,是用来矫正牙齿咬合位置的一种装置,通常被用来改善戽斗、暴牙、前后牙错咬、开咬、牙齿不整齐等齿列方面的缺陷,配戴牙齿矫正器的主要目的有改变齿颚的弧形,或拉开牙齿的上下颚以使牙齿间产生适当的空隙等,也因牵涉到脸型的改变,故牙齿矫正器亦视为一种整形的器具。

习用的牙齿矫正器配戴流程,是先以x光照射患者牙齿,再藉由x光显示出的齿型来建造专属齿模,接着进行拔牙与牙齿清洗等前置程序,当上述作业都完成后,即会开始黏贴牙齿矫正器。首先,医生会将黏着剂涂布于患者的牙齿以及牙齿矫正器欲黏贴之面,并将多余的黏着剂残渣刮去,接着将牙齿矫正器黏贴至牙齿上,以光固化的方式将黏着剂凝固,最后,再将牙弓线装至牙齿矫正器上并固定,即完成配戴牙齿矫正器的流程。

然上述牙齿矫正器于使用时,存在下列问题与缺失尚待改进:

第一,牙齿矫正器黏贴的面过于平坦,导致与牙齿之接触面积小无法完整黏附,进而产生黏附力不足等问题。

第二,牙齿矫正器只通过黏贴面与牙齿进行黏合,并未有其余稳固的结构,容易造成晃动。

如何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人有鉴于上述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虑,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加强黏附力,增加接触面积,并同时避免晃动的牙科矫正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当挤压贴合件时网肋结构会完整贴合于牙齿上,且网肋结构上的黏着剂会受挤压而由穿孔中溢出,凝固后即会成为胶块并且稳固贴合件,借此在避免晃动的同时达到加强黏附力以及增加接触面积的效果。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包括:一承载体,承载体的一侧处界定有一置放部,承载体背离置放部的一侧处设有一贴合件,贴合件背离承载体的一侧处界定有一网肋结构,贴合件上穿设有至少一穿孔,且承载体上界定有一固定组件。

借由上述结构,欲配戴牙科矫正装置时,医生会先将患者的牙齿表面以及贴合件上的网肋结构涂布黏着剂,接着握持承载体并使网肋结构对准牙齿上欲黏贴的处将其挤压黏贴至牙齿上,此时黏着剂会受网肋结构以及牙齿表面的挤压而由贴合件上之穿孔溢出,进而扩散至贴合件背离网肋结构之侧处,黏着剂凝固后即会成为胶块,且凝固的胶块位于贴合件两侧以及穿孔内,借此贴合件即受两侧胶块的夹紧而固定,最后将牙弓线放置于置放部上,利用固定组件将牙弓线固定,即完成牙科矫正装置配戴的作业。

凭借挤压贴合件使黏着剂扩散并由穿孔中溢出的方式,黏着剂凝固所形成的胶块即可固定贴合件以避免晃动等情形,而贴合件更配合网肋结构来增加与牙齿表面之接触面积,使牙科矫正装置能够完整贴合于患者的牙齿表面,进而加强牙科矫正装置的黏附力。

借由上述技术,可针对现有牙齿矫正器所存在的无法完整黏附、黏附力不足以及产生晃动的问题点加以突破,达到上述优点的实用进步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黏胶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第三图的a-a线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固定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关闭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牵引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之立体透视图。

其中:承载体、1、1a、1b、1c,置放部、11、11a、11c,牵引件、12b、12c,卡勾部、121b、121c,弯曲部、13c,贴合件、2、2d,网肋结构、21,穿孔、22、22d,圆弧部、23d,固定组件、3、3a,第一弹性组件、31、31c,阻挡部、32,滑移部、33a,遮蔽件、34a,牙齿、4,牙弓线、5、5a、5c,黏着剂、6、6d,胶块、61,第三弹性组件、7b。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现通过附图就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2及5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承载体1、一置放部11、一贴合件2、一网肋结构21、至少一穿孔22及一固定组件3,其中,置放部11界定于承载体1的一侧处,且置放部11为一u形凹槽,而贴合件2设于承载体1的另一侧处,用来与一牙齿4进行贴合,上述网肋结构21界定于贴合件2背离承载体1的一侧处,且网肋结构21即是与牙齿4贴合的面,而穿孔22穿设于贴合件2上,固定组件3则界定于承载体1上。

其中还包括一设于置放部11上的牙弓线5,且牙弓线5受固定组件3的压迫而限位于置放部11上,本实施例中,固定组件3由一第一弹性组件31及复数个阻挡部32所组成,第一弹性组件31环绕设于承载体1上且位置对应于置放部11,而阻挡部32界定于承载体1背离贴合件2的一侧处,所述第一弹性组件31以橡皮圈为例。

借由上述的说明,已可了解本技术的结构,而依据这个结构的对应配合,即可在避免晃动的同时,达到增加接触面积、强化黏附力的效果,而详细的解说将于下述说明。

请同时配合参阅图1至5所示,借由上述构件组构时,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当使用者欲配戴本实用新型时,须在牙齿4欲黏贴的面上涂布一黏着剂6,同时在贴合件2背离承载体1的一侧处,即网肋结构21上同样涂布黏着剂6,接着握持承载体1并将网肋结构21对准牙齿4上欲黏贴之处,在网肋结构21接触牙齿4的同时施予压力,网肋结构21即会因其形状以及黏着剂6的缘故与牙齿4完全贴合,而介于牙齿4以及网肋结构21间的黏着剂6受挤压后,会扩散并由贴合件2上的穿孔22溢出,藉此黏着剂6则会由贴合件2具有网肋结构21的一侧经过穿孔22流动至另一侧处。

待至黏着剂6凝固后,黏着剂6即会形成一类i形胶块61,胶块61的一侧位于网肋结构21以及牙齿4之间,胶块61的另一侧则位于贴合件2靠近承载体1的面上并且邻近上述的穿孔22,且胶块61的中段部分将会填满穿孔22,胶块61也因凝固的关系成为一较硬的材质,进而达到夹紧贴合件2的效果,也因此贴合件2不仅通过网肋结构21的形状与牙齿4完全贴合外,更因胶块61的夹持力而牢牢地固定在患者的牙齿4上。

此时将牙弓线5放置于置放部11上,并将第一弹性组件31环套至承载体1邻近置放部11之处,此时牙弓线5系位于置放部11以及第一弹性组件31之间并且受置放部11以及第一弹性组件31的包夹,借此牙弓线5即会受限位而固定于置放部11上。而设于承载体1背离贴合件2一侧处的阻挡部32,为了将第一弹性组件31限位于承载体1上,进而避免咀嚼时牙齿4的动作使第一弹性组件31脱离于承载体1外等情况发生。

借由上述的结构动作,即可了解本实用新型通过贴合件2上的网肋结构21,即能够与牙齿4完全贴合,进而加强贴合件2黏附于牙齿4上的黏附力,同时凭借黏着剂6流过穿孔22凝固后形成的胶块61来固定贴合件2,以防止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产生晃动。

再请同时配合参阅图6及7所示,借由上述构件组构时,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为大同小异,本实施例中,固定组件3a由一滑移部33a及一遮蔽件34a所组成,滑移部33a为一滑槽且设于承载体1a上,同时所述滑移部33a位于置放部11a的一侧处,而遮蔽件34a则滑动设于滑移部33a上。

当使用者滑动遮蔽件34a时,遮蔽件34a会抵住置放部11a进而关闭置放部11a上的开口,借此即可防止置放部11a上的牙弓线5a脱离于承载体1a外,亦可通过滑动遮蔽件34a使置放部11a产生开口以辅助更换牙弓线5a。上述遮蔽件34a滑动设于滑移部33a上的结构,以凹凸嵌合之结合方式为例,但不予以设限,而本实施例为了证明本实用新型能够与现有技术结构进行结合,并且表示固定组件3a即为能够固定牙弓线5a之组件,但不予以设限。

再请同时配合参阅图8所示,借由上述构件组构时,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为大同小异,仅将承载体1b的一侧处额外设置一牵引件12b,且牵引件12b的一端处具有一卡勾部121b,用户将一第三弹性组件7b之一端套设于牵引件12b上,而第三弹性组件7b的另一端套设于牵引件12c上,此时卡勾部121b及卡勾部121c会形成一种阻挡的效果,用以防止第三弹性组件7b由牵引件12b或牵引件12c上脱落,同时令第三弹性组件7b能滑动于牵引件12b及牵引件12c上。借由第三弹性组件7b套设于牵引件12b及牵引件12c上,即可加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提升矫正的功效。而本实施例中的第三弹性组件7b以橡皮圈为例。

再请同时配合参阅图9及10所示,借由上述构件组构时,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为大同小异,仅将承载体1c上额外设置至少一弯曲部13c,本实施例中弯曲部13c的数量以两个为例,且弯曲部13c之的形状为一弧面状,另外,弯曲部13c的位置对应于第一弹性组件31c,当第一弹性组件31c套设于承载体1c的弯曲部13c上时,即可依靠弯曲部13c的形状使第一弹性组件31c受撑开,进而使第一弹性组件31c更加贴合于承载体1c上,并提高第一弹性组件31c的拉紧程度,以使受置放部11c以及第一弹性组件31c夹紧的牙弓线5c更加稳固。

再请同时配合参阅图11所示,借由上述构件组构时,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为大同小异,本实施例中,贴合件2d的侧边具有至少一圆弧部23d,借以代替直角产生的尖锐端,用来避免意外碰撞而造成伤害的可能性。另外本实施例中穿孔22d的数量以一个为例,借此表明穿孔22d的数量不予以设限,亦显示穿孔22d的数量不影响整个动作流程,只需依照上述实施例,将黏着剂6d涂布于对应穿孔22d的位置处,即能够使黏着剂6d受挤压而由穿孔22d中溢出,达到稳固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牙科矫正装置可改善现有技术的关键在于:

第一,通过网肋结构21增加与牙齿4的接触面积,使本实用新型完全贴合于牙齿4上,进而增加其黏附力。

第二,利用穿孔22与网肋结构21的配合,使涂布于网肋结构21上的黏着剂6受挤压后由穿孔22中溢出,凝固后形成的胶块61能达到夹紧稳固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的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