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式防压疮气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77177发布日期:2020-07-31 21:47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气式防压疮气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压疮气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气式防压疮气囊。



背景技术: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皮肤压疮在康复治疗、护理中是一个普通性的问题,据有关文献报道,每年约有6万人死于压疮合并征。

病人在使用充气气囊时,气囊固定得不够稳定,容易脱离病人的患处,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气式防压疮气囊,通过设置了固定机构,扭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固定圆盘与弧形支撑腿之间,使得弧形支撑腿向相应的方向运动,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充气式防压疮气囊,包括外置气囊,所述外置气囊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机构;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支撑侧板,所述支撑侧板固定安装在外置气囊的两侧,所述支撑侧板靠近外置气囊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框架,所述两个固定框架分别固定安装在外置气囊的两侧,所述固定框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承托弧板,所述承托弧板固定安装在支撑侧板的一侧,所述支撑侧板远离相应的固定框架一侧固定安装有弹簧弧杆,所述弹簧弧杆的底部设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固定安装在支撑侧板远离外置气囊的一侧,所述铰接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圆盘,所述铰接座的一端铰接有弧形支撑腿,所述固定圆盘与弧形支撑腿之间固定安装有扭簧。

优选的,所述支撑侧板的数量设置为多个,每两个相应的所述支撑侧板均关于外置气囊竖直向中心线呈镜像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外置气囊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内置气囊。

优选的,所述内置气囊的内部开设有气腔。

优选的,所述外置气囊与内置气囊的底部贯穿设有充气气孔,且充气气孔固定安装在外置气囊与内置气囊之间。

优选的,所述外置气囊与内置气囊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半圆挤压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半圆挤压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半圆挤压块,所述第二半圆挤压块固定安装在内置气囊的周向侧外壁。

优选的,所述第一半圆挤压块的周向侧外壁固定安装有支撑弧板,所述支撑弧板固定安装在内置气囊的周向侧外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固定机构,支撑侧板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整体起到初步支撑的作用,防止病人使用时外置气囊出现偏移的问题,固定框架将外置气囊固定安装在支撑侧板的一侧,从而固定住外置气囊的位置,便于整体进行使用,承托弧板对外置气囊起到承托的作用,支撑侧板远离外置气囊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铰接座,铰接座的表面铰接有弧形支撑腿,扭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固定圆盘与弧形支撑腿之间,使得弧形支撑腿向相应的方向运动,当病人压在外置气囊顶部时,弧形支撑腿同时向下运动,从而进一步提升整体支撑的稳定性,防止外置气囊出现滑动与倾斜的问题,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外置气囊固定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内置气囊,内置气囊的内部通过充气气孔进行充气,以便于病人进行使用,第一半圆挤压块的周向侧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二半圆挤压块,第一半圆挤压块与第二半圆挤压块相互支撑提升了整体的稳定性,支撑弧板固定安装在内置气囊周向侧外壁,从而进一步提升外置气囊与内置气囊固定的稳定性,防止内置气囊出现破裂后,没有其他保护措施,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提升了整体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内置气囊一旦出现破裂没有保护措施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正剖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正剖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的b部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置气囊、2固定机构、21支撑侧板、22固定框架、23承托弧板、24弹簧弧杆、25铰接座、26固定圆盘、27弧形支撑腿、28扭簧、3内置气囊、4气腔、5充气气孔、6第一半圆挤压块、7第二半圆挤压块、8支撑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充气式防压疮气囊,可包括外置气囊1,所述外置气囊1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机构2。

参照说明书附图1-4,该实施例的一种充气式防压疮气囊的固定机构2包括支撑侧板21,所述支撑侧板21固定安装在外置气囊1的两侧,所述支撑侧板21靠近外置气囊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框架22,所述两个固定框架22分别固定安装在外置气囊1的两侧,所述固定框架2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承托弧板23,所述承托弧板23固定安装在支撑侧板21的一侧,所述支撑侧板21远离相应的固定框架22一侧固定安装有弹簧弧杆24,所述弹簧弧杆24的底部设有铰接座25,所述铰接座25固定安装在支撑侧板21远离外置气囊1的一侧,所述铰接座2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圆盘26,所述铰接座25的一端铰接有弧形支撑腿27,所述固定圆盘26与弧形支撑腿27之间固定安装有扭簧28。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侧板21的数量设置为多个,每两个相应的所述支撑侧板21均关于外置气囊1竖直向中心线呈镜像对称设置,提升了整体固定的稳定性。

实施场景具体为:在实际使用时,首先取出本实用新型所需的零部件,以便于进行安装使用,外置气囊1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撑侧板21,支撑侧板21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整体起到初步支撑的作用,防止病人使用时外置气囊1出现偏移的问题,固定框架22将外置气囊1固定安装在支撑侧板21的一侧,从而固定住外置气囊1的位置,便于整体进行使用,固定框架2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承托弧板23,承托弧板23对外置气囊1起到承托的作用,支撑侧板21远离外置气囊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铰接座25,铰接座25的表面铰接有弧形支撑腿27,铰接座2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圆盘26,扭簧28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固定圆盘26与弧形支撑腿27之间,使得弧形支撑腿27向相应的29方向运动,当病人压在外置气囊1顶部时,弧形支撑腿27同时向下运动,从而进一步提升整体支撑的稳定性,防止外置气囊1出现滑动与倾斜的问题,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外置气囊1固定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参照说明书附图1-5,该实施例的一种充气式防压疮气囊的外置气囊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内置气囊3。

进一步的,所述内置气囊3的内部开设有气腔4,提升了病人使用时的缓冲性。

进一步的,所述外置气囊1与内置气囊3的底部贯穿设有充气气孔5,且充气气孔5固定安装在外置气囊1与内置气囊3之间,可以更加便捷的对内置气囊3进行充气。

进一步的,所述外置气囊1与内置气囊3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半圆挤压块6,初步提升了整体支撑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半圆挤压块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半圆挤压块7,所述第二半圆挤压块7固定安装在内置气囊3的周向侧外壁,进一步提升了整体支撑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半圆挤压块6的周向侧外壁固定安装有支撑弧板8,所述支撑弧板8固定安装在内置气囊3的周向侧外壁,提升了整体的安全性。

实施场景具体为:在实际使用时,首先取出固定机构2的零部件,从而提升整体固定的稳定性,外置气囊1的内部套接有内置气囊3,内置气囊3的内部通过充气气孔5进行充气,以便于病人进行使用,外置气囊1与内置气囊3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半圆挤压块6,第一半圆挤压块6的周向侧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二半圆挤压块7,第一半圆挤压块6与第二半圆挤压块7相互支撑提升了整体的稳定性,第一半圆挤压块6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撑弧板8,支撑弧板8固定安装在内置气囊3周向侧外壁,从而进一步提升外置气囊1与内置气囊3固定的稳定性,防止内置气囊3出现破裂后,没有其他保护措施,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提升了整体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内置气囊3一旦出现破裂没有保护措施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固定机构2,扭簧28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固定圆盘26与弧形支撑腿27之间,使得弧形支撑腿27向相应的29方向运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外置气囊1固定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