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型等离子体手术电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93337发布日期:2020-09-11 22:12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型等离子体手术电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手术电极。



背景技术:

射频等离子体手术系统是新一代的低温等离子体手术系统,可用于外科手术的软组织解剖、切除、消融、止血和干燥,还拥有适用于不同专业科室的不同形状、外径、弯度和长度的各类电极。现有等离子手术刀手术风险非常高,片状电极很容易断开,掉落在患者体内。由于现有片状电极的结构设计存在的弊端主要是电极会从片状电极的中间断开甚至整体断开,不易带出人体,危害人体。使用寿命也无法满足一些需长时间的复杂手术。其次部分手术通道很小,所以目前临床需要一种更加安全、使用寿命更长、结构更加紧凑小巧的等离子手术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型等离子体手术电极,以解决现有片状电极会从其中间断开甚至整体断开而掉入人体,从而影响手术效率和危害人体的技术问题,并具有使用更加安全、寿命更长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安全型等离子体手术电极,包括通过线缆供电的工作极和回路极,所述工作极和回路极通过绝缘座隔离,所述工作极包括片状的端面部和折弯部;所述端面部通过开孔的方式设置为激发片;所述激发片包括外激发片,外激发片从端面部的底部到侧部方向设置为宽度逐渐变窄的结构,且所述折弯部的宽度大于所述激发片底部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激发片包括外激发片,外激发片构成从端面部顶部的外部轮廓宽度小于端面部底部和侧部的外部轮廓宽度。

优选的,所述外激发片构成顺时针旋转90°后的“c”形、逆时针旋转90°后的“d”形、圆形或椭圆形中的任意一种端面部外部轮廓。

进一步的,所述激发片还包括内激发片(即通过开孔方式设置在外激发片轮廓内的激发片),且内激发片从端面部的底部到顶部(即远离折弯部的部分)方向设置为宽度逐渐变窄的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内激发片呈“一”字形,其上、下两端连接在外激发片的底部与顶部之间,且内激发片上端与外激发片连接处的外侧设有缺口。

优选的,所述缺口为“v”形缺口。

进一步的,所述缺口的开口边缘设有倒圆角,优选的,可将其所有位置均设置倒圆角,即“v”形缺口的底部也可设置倒圆角。

进一步的,所述孔的内侧设有倒圆角。

进一步的,所述端面部的顶部与回路极的距离小于端面的底部与回路极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端面部与回路极形成3°~10°的夹角。

进一步的,所述端面部侧部的激发片宽度大于所述端面部顶部的激发片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回路极上设有连通出水通道的出水孔。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座内设有连通吸水通道的吸水孔。

进一步的,所述回路极呈弯曲状。

综上所述,相比于现有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改进点在于,将工作极的结构设计为片状的端面部和折弯部,并通过开孔的方式将端面部设置为激发片(即开孔后留下的端面部),进一步又将外激发片从端面部的底部到侧部方向设置为宽度逐渐变窄的结构,且所述折弯部的宽度大于所述激发片底部的宽度(即折弯部的宽度d3>激发片底部d2>激发片侧部d1)。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片状电极会从其中间断开甚至整体断开的危害,这种结构设计,使得外激发片的顶部更容易利用等离子体的能量熔化,最先熔化的部位变为外激发片的顶部,而不会从中间或底部断开掉入人体,从而避免手术中大块的工作极材料熔断后掉入人体,难以取出。加之,经反复试验,在熔化过程中,工作极依然会产生等离子体,可持续工作,一般手术完成后,熔化的部分最多也只有激发片的顶部及附近一小部分,完全不影响手术进行,同时,即便更长时间的使用也不会从中间甚至整体掉落,安全性更高,效果更好,寿命更长。因此,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片状电极会从其中间断开甚至整体断开而掉入人体,从而影响手术效率和危害人体的技术问题,并具有使用更加安全、寿命更长等特点。关于创造性:由于没有现有技术公开上述特殊的结构设计,也没有用相同的结构设计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取得上述技术效果,现有技术并没有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给予设计上述特殊结构的技术启示,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是非显而易见的,符合规定的创造性要求。

2.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将所述外激发片构成从端面部顶部的外部轮廓宽度小于端面部底部和侧部的外部轮廓宽度。这一结构可大大减小激发片的顶部体积,使之更容易熔化,而不是现有技术的熔断后掉入人体,因此,进一步减小了手术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3.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将外激发片设置为顺时针旋转90°后的“c”形、逆时针旋转90°后的“d”形、圆形或椭圆形中的任意一种端面部外部轮廓。这种结构均具有轴对称的特点(注:文中的底部,指端面部用于连接折弯部的部分;文中的侧部,指除去端面部用于连接折弯部的部分外,对称轴两侧的部分或非对称情况下的相应部分。),而且同时具有激发片顶部体积更小的特点,使之更容易熔化,而不是现有技术的熔断后掉入人体,因此,进一步减小了手术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4.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内激发片,且内激发片从端面部的底部到顶部方向设置为宽度逐渐变窄的结构。这种结构能够在片状的端面部内也产生等离子体,更有利于切割。

5.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将内激发片呈“一”字形设置,其上、下两端连接在外激发片的底部与顶部之间,且内激发片上端与外激发片连接处的外侧设有缺口。这种结构使得外激发片顶部的宽度减小,相比于上述方案,使之更容易熔化,防止片状电极从其中间断开甚至整体断开而掉入人体,一般手术完成后,熔化的部分最多也只有激发片的顶部及附近一小部分,完全不影响手术进行,进一步减小了手术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安全性更高;即便更长时间的使用也不会从中间甚至整体掉落,安全性更高,效果更好,寿命更长。同时,这种结构使外激发片顶部产生更强的等离子体,切割更锋利,效果更好。

6.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将缺口设置为“v”形缺口,既能保证上述安全性,又能提升美观度。

7.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在缺口的开口边缘设置倒圆角,可产生相对更均匀的等离子体,切割效果更好。

8.进一步的,同上,本实用新型在孔的内侧设有倒圆角,可产生相对更均匀的等离子体,切割效果更好。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中,端面部的顶部与回路极的距离小于端面的底部与回路极的距离,使端面部的顶部能够更早产生等离子体,也有利于端面部的顶部产生更强的等离子体,使得端面部的顶部更容易熔化,可防止片状电极从其中间断开甚至整体断开而掉入人体,进一步减小了手术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安全性更高。

10.本实用新型将端面部与回路极设置成3°~10°的夹角,使端面部的顶部能够更早产生等离子体,也有利于端面部的顶部产生更强的等离子体,使得端面部的顶部更容易熔化,可防止片状电极从其中间断开甚至整体断开而掉入人体,是本实用新型切割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的进一步保证。

11.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将端面部侧部的激发片宽度设置为大于所述端面部顶部的激发片宽度,更有利于端面部的顶部熔化,可防止片状电极从其中间断开甚至整体断开而掉入人体,进一步减小了手术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安全性更高。

12.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在回路极上设有连通出水通道的出水孔,其作用是可直接通过手术电极即可方便地输入生理盐水,配合电极使之在工作极产生等离子体,进行手术,而不需要用其他器械单独输入生理盐水。

13.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在绝缘座内设有连通吸水通道的吸水孔,其作用是配合抽吸装置可直接通过手术电极即可方便地将废弃组织、熔化掉的激发片和生理盐水等废物抽吸走,而不需要用其他器械单独建立抽吸通道,更重要的是进一步降低因熔化掉的激发片等废物残留在人体内而给人体带来的安全隐患。

14.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将回路极设置为弯曲状,更有利于手术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极头部分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极头部分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极头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安全型等离子体手术电极,包括手柄4,手柄4的近端设有供电的线缆6,手柄4的远端通过作为回路极2的刀杆5连接有绝缘座3,绝缘座3上设有与回路极2隔离的工作极1;工作极1、绝缘座3和回路极2构成电极头,工作极1和回路极2分别电连接于线缆6,所述工作极1包括片状的端面部11和折弯部12,端面部11设置于绝缘座3的端面上;所述端面部11通过开孔1113的方式设置为激发片111(即等离子体的激发组件);所述激发片111包括外激发片1111,所述外激发片1111从端面部11的底部(即靠近折弯部12的部分)到侧部方向设置为宽度逐渐变窄的结构,且所述折弯部12的宽度大于所述激发片111底部的宽度(即折弯部的宽度d3>激发片底部d2>激发片侧部d1)。

优选的,折弯部的宽度d3>激发片底部d2>激发片侧部d1,其中,0.5mm<折弯部的宽度d3<1.2mm;此尺寸链大大提升了手术电极使用寿命,满足目前临床复杂长时间手术需求,目前同类手术电极使用寿命约20~30分钟、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间可达40~50分钟。

注:文中所指宽度即激发片111各个组成部分的粗细,而非外激发片1111的整体外部轮廓,整体外部轮廓单独指出。

优选的,刀杆5外部包覆有绝缘层51(回路极2即刀杆5裸露的部分),并设置为折弯结构。刀杆5的折弯结构包含两部分,其一是靠近手柄4的第一折弯部分,其二是刀杆5裸露的回路极2部分(即第二折弯结构)。这种结构均是为了适应手术操作,使手术操作更方便。本实用新型所述刀杆5外径d4可小于4mm(为适应不同科室的手术要求,其尺寸可能改变,但一般绝缘座3外径、工作极1的外部轮廓宽度均小于刀杆5的外径),在不牺牲手术电极各项技术指标前提下,拥有更紧凑小巧的结构,能用于部分手术通道很小的手术,给术者更大的操作空间和手术视野。

优选的,绝缘座3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可设置于绝缘座3的端面,所述工作极1的折弯部12伸入安装孔中(并可延伸到吸水通道31内),通过导线与线缆6电连接,导线与线缆6的电连接部位通过包裹热缩管和打胶等方式进行绝缘处理。回路极2同样与线缆6电连接,并通过包裹热缩管和打胶等方式进行绝缘处理。

所述激发片111包括外激发片1111,外激发片1111构成从端面部11顶部的外部轮廓宽度小于端面部11底部和侧部的外部轮廓宽度。

优选的,所述外激发片1111构成顺时针旋转90°后的“c”形、逆时针旋转90°后的“d”形(与顺时针旋转90°后的“c”形比较类似)。

优选的,所述孔1113的内侧设有倒圆角1115,可产生相对更均匀的等离子体,切割效果更好。

回路极2由金属管制成,绝缘座3可选用打胶等方式固定于回路极2的管口。

使用时,通过线缆6将本实用新型连接到等离子体发生器,在等离子体发生器等设备上进行开关、档位选择等操作。生理盐水从出水孔22流出,导通回路极2和工作极1并形成离子状态,在工作极1端形成高度气化的等离子体薄层,等离子体薄层有足够的能量将与工作极1接触的人体创口组织分子链粉粹,产生的温度在40℃~70℃之间,便于安全、便捷的切割病变组织,对周边正常组织损伤小,等离子体薄层具有极高的氧化作用,可以杀死创口表面的细菌。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使得外激发片的顶部更容易利用等离子体的能量熔化,最先熔化的部位变为外激发片的顶部,而不会从中间或底部断开掉入人体,从而避免手术中熔断后掉入人体。加之,经反复试验,在熔化过程中,工作极依然会产生等离子体,可持续工作,一般手术完成后,熔化的部分最多也只有激发片的顶部及附近一小部分,完全不影响手术进行。因此,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片状电极会从其中间断开甚至整体断开而掉入人体,从而影响手术效率和危害人体的技术问题,并具有使用更加安全、寿命更长等特点。

进一步的,所述回路极2上设有连通出水通道21的出水孔22,出水通道21由输液管23建立而成。所述绝缘座3内设有连通吸水通道31的吸水孔32,吸水通道31由吸引管33建立而成。其作用是可直接通过手术电极即可方便地输入生理盐水,配合电极使之在工作极产生等离子体,进行手术,而不需要用其他器械单独输入生理盐水;而且配合抽吸装置可直接通过手术电极即可方便地将废弃组织、熔化掉的激发片和生理盐水等废物抽吸走,而不需要用其他器械单独建立抽吸通道,更重要的是进一步降低因熔化掉的激发片等废物残留在人体内而给人体带来的安全隐患。

其中,所有的导线、出水通道21、吸水通道31等均是穿过手柄4、刀杆5的内部与相应组件连接。而线缆6与回路极2的电连接部位,以及线缆6与连接工作极1的导线的电连接部位均位于手柄4内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

所述外激发片1111构成的外部轮廓是圆形(附图未画出)。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

所述外激发片1111构成的外部轮廓是椭圆形(附图未画出)。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

参考附图3,所述激发片111还包括内激发片1112(即通过开孔1113方式设置在外激发片1111轮廓内的激发片),且内激发片1112从端面部11的底部到顶部(即远离折弯部12的部分)方向设置为宽度逐渐变窄的结构。这种结构能够在片状的端面部内也产生等离子体,更有利于切割。

优选的,所述内激发片1112呈“一”字形,其上、下两端连接在外激发片1111的底部与顶部之间,形成分别位于内激发片1112两侧的两个孔1113,且内激发片1112上端与外激发片1111连接处的外侧设有缺口1114。这种结构使得外激发片顶部的宽度减小,相比于上述方案,使之更容易熔化,防止片状电极从其中间断开甚至整体断开而掉入人体,进一步减小了手术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安全性更高。同时,这种结构使外激发片顶部产生更强的等离子体,切割更锋利,效果更好。

优选的,吸水孔32设置于工作极1的端面部11对应位置(参考附图1,即端面部11的背面)。在抽吸废弃物时,内激发片1112还具有打散废弃组织,防止堵塞吸水通道31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缺口1114为“v”形缺口。既能保证上述安全性,又能提升美观度。

优选的,所述缺口1114的开口边缘设有倒圆角1115,优选的,可将其所有位置均设置倒圆角1115,可产生相对更均匀的等离子体,切割效果更好。

采用以上方案后,端面部11的整体形状类似于“猪鼻”形。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

参考附图2,所述端面部11的顶部与回路极2的距离小于端面部11的底部与回路极2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端面部11与回路极2形成3°~10°的夹角,使端面部的顶部能够更早产生等离子体,也有利于端面部的顶部产生更强的等离子体,使得端面部的顶部更容易熔化,可防止片状电极从其中间断开甚至整体断开而掉入人体,是本实用新型切割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的进一步保证。

这种结构使端面部的顶部能够更早产生等离子体,也有利于端面部的顶部产生更强的等离子体,使得端面部的顶部更容易熔化,可防止片状电极从其中间断开甚至整体断开而掉入人体,进一步减小了手术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安全性更高。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

参考附图3,所述端面部11侧部的激发片111宽度大于所述端面部11顶部的激发片111宽度,更有利于端面部的顶部熔化,相比以上技术方案,这种结构可防止片状电极从其中间断开甚至整体断开而掉入人体,进一步减小了手术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安全性更高。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未详细阐述的部分属于本领域公知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已有的描述已能够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进行实施,因此,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