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化内科内镜固定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06325发布日期:2020-08-18 19:22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化内科内镜固定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机械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消化内科内镜固定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消化内镜是用于消化道的内窥镜。消化内镜常见种类有食管镜、胃镜、十二指肠镜、小肠镜、结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腹腔镜、经口胆道子母镜、胰管镜等。

现有技术中,仍旧存在较多缺点,如在消化内科内镜在使用时,由于不能把消化内科内镜全面固定住,使得消化内科内镜的稳定性不足,不便于消化内科内镜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消化内科内镜固定支撑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对消化内科内镜进行全面固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消化内科内镜固定支撑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竖杆,所述竖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竖杆关于底座的竖直向中心轴线呈轴对称设置,所述竖杆的外侧设置有升降块,所述升降块与竖杆活动连接,所述升降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升降块之间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升降块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板的中端顶部设置有放置块,所述固定板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与固定板活动连接,所述滑动杆的顶部设置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与滑动杆固定连接,所述夹持板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位于固定板的一侧,所述连接杆的一侧设置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旋转块,所述旋转块的两端均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移动块螺纹连接,所述夹持板的一端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与夹持板固定连接。

实施方式为:通过旋转块的转动可以让螺纹发生旋转,让夹持板发生运动,使得两个夹持板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可以将内镜的两端进行固定住,通过夹持板的运动带动了顶部的限制板运动,可以根据内镜的大小,由于立柱与活动块活动连接,让限制板向上运动,使得限制板的一端位于内镜顶端两侧,可以防止内镜发生晃动,可以把内镜全面固定住,提高其稳定性。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立柱的表面环绕设置有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的底端位于凹槽内部,便于后续的使用。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立柱的外侧设置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位于连接弹簧的顶部,可以让活动块向上运动。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块与立柱活动连接,所述活动块与连接弹簧固定连接,将连接弹簧进行拉伸。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块的一侧设置有限制板,所述限制板的一端表面设置有凹洞,再次提高内镜的稳定性。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洞的内部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的横截面形状为u形,所述横杆的中部外侧设置有套筒,将套筒进行转动。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筒与横杆活动连接,所述套筒位于凹洞的内部,提高套筒的稳定性。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筒的一侧设置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与套筒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板位于限制板的一侧,便于后续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夹持板与限制板,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旋转块的转动可以让螺纹发生旋转,让夹持板发生运动,使得两个夹持板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可以将内镜的两端进行固定住,通过夹持板的运动带动了顶部的限制板运动,可以根据内镜的大小,由于立柱与活动块活动连接,让限制板向上运动,使得限制板的一端位于内镜顶端两侧,可以防止内镜发生晃动,可以把内镜全面固定住,提高其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转动板与套筒,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横杆与套筒活动连接,可以把套筒发生旋转,并带动了一侧的转动板旋转,可以让转动板发生90度的转动,让转动板与限制板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可以让两个转动板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便于让限制板向上运动,便于后续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板与夹持板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板与活动块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放置块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板与转动板俯视图。

附图标记为:1底座、2竖杆、3升降块、4固定板、5放置块、6滑动杆、7夹持板、8连接杆、9移动块、10旋转块、11螺纹杆、12凹槽、13立柱、14活动块、15限制板、16凹洞、17横杆、18套筒、19转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消化内科内镜固定支撑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竖杆2,所述竖杆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竖杆2关于底座1的竖直向中心轴线呈轴对称设置,所述竖杆2的外侧设置有升降块3,所述升降块3与竖杆2活动连接,所述升降块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升降块3之间设置有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与升降块3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板4的中端顶部设置有放置块5,所述固定板4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滑动杆6,所述滑动杆6与固定板4活动连接,所述滑动杆6的顶部设置有夹持板7,所述夹持板7与滑动杆6固定连接,所述夹持板7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的一端位于固定板4的一侧,所述连接杆8的一侧设置有移动块9,所述移动块9与连接杆8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4的一侧设置有旋转块10,所述旋转块10的两端均设置有螺纹杆11,所述螺纹杆11与移动块9螺纹连接,所述夹持板7的一端表面设置有凹槽12,所述凹槽12的内部设置有立柱13,所述立柱13与夹持板7固定连接。

所述立柱13的表面环绕设置有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的底端位于凹槽12内部。

所述立柱13的外侧设置有活动块14,所述活动块14位于连接弹簧的顶部。

所述活动块14与立柱13活动连接,所述活动块14与连接弹簧固定连接。

所述活动块14的一侧设置有限制板15,所述限制板15的一端表面设置有凹洞16。

如图1-4所示,实施方式具体为:在使用时,将内镜放在放置块5上,由于活动块14与立柱13活动连接,将活动块14向上运动,使得活动块14位于夹持板7的顶部,并通过活动块14的移动可以将连接弹簧进行拉伸,让活动块14一侧的限制板15与固定板4之间的距离扩大,便于将内镜放在放置块5上,转动旋转块10,由于旋转块10与螺纹杆11固定连接,可以带动螺纹杆11发生旋转,通过旋转的螺纹杆11可以让移动块9发生运动,由于移动块9与螺纹杆11螺纹连接,可以保证移动块9的运动,通过螺纹杆11的旋转可以让两个连接杆8同时发生运动,使得两个连接杆8之间的距离缩小,从而通过连接杆8可以带动夹持板7发生运动,让夹持板7底部的滑动杆6在固定板4上运动,由于滑动杆6与固定板4活动连接,可以保证滑动杆6的运动,让两个夹持板7的端部与内镜相接触,可以把内镜的两端固定住,当夹持板7发生运动时带动了限制板15的移动,让限制板15的一端与内镜相接触,通过对连接弹簧的拉伸,可以让限制板15的一端与内镜紧密接触,再次将内镜固定住,可以把内镜全面固定住,防止内镜发生晃动,提高其稳定性,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稳定性不足的问题。

所述凹洞16的内部设置有横杆17,所述横杆17的横截面形状为u形,所述横杆17的中部外侧设置有套筒18。

所述套筒18与横杆17活动连接,所述套筒18位于凹洞16的内部。

所述套筒18的一侧设置有转动板19,所述转动板19与套筒18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板19位于限制板15的一侧。

如图1和5-6所示,实施方式具体为:在使用时,由于横杆17与套筒18活动连接,可以把套筒18发生旋转,并带动了一侧的转动板19旋转,可以让转动板19发生90度的转动,让转动板19与限制板15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可以让两个转动板19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便于让限制板15向上运动,便于后续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消化内科内镜固定支撑装置,在使用时,通过旋转块10的转动可以让螺纹发生旋转,让夹持板7发生运动,使得两个夹持板7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可以将内镜的两端进行固定住,通过夹持板7的运动带动了顶部的限制板15运动,可以根据内镜的大小,由于立柱13与活动块14活动连接,让限制板15向上运动,使得限制板15的一端位于内镜顶端两侧,可以防止内镜发生晃动,可以把内镜全面固定住,提高其稳定性;

参照说明书附图1和5-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消化内科内镜固定支撑装置,在使用时,由于横杆17与套筒18活动连接,可以把套筒18发生旋转,并带动了一侧的转动板19旋转,可以让转动板19发生90度的转动,让转动板19与限制板15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可以让两个转动板19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便于让限制板15向上运动,便于后续的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