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机湿化器智能加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11768发布日期:2020-10-02 08:32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呼吸机湿化器智能加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呼吸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呼吸机湿化器智能加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呼吸系统疾病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呼吸机辅助支持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呼吸机管道输送的气体需要经过湿化器的加温加湿后才能输送给患儿,传统的湿化器需要定期加灭菌注射用水,人工倾倒湿化水耗时长,倾倒时需要打开注水口,会短暂地中断呼吸机送气,容易引起低氧血症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且容易污染注水口及湿化水,现有的一次性湿化器通过连接皮管,将灭菌注射用水用输液网袋倒挂悬吊,通过重力作用加水,但不能按需加水,当管路中的气体压力较大时,水无法流下,导致湿化器干烧,损伤患儿的呼吸道黏膜,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呼吸机湿化器智能加水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吸机湿化器智能加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呼吸机湿化器智能加水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沿竖直方向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顶部设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顶部放置有呼吸机,所述支撑柱外侧壁上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有湿化器,所述呼吸机的两个气孔中分别连接有第一送气管和回气管,所述第一送气管的末端与所述湿化器的一个出口相连通,所述湿化器的另一个出口连接有第二送气管,所述放置板顶部位于所述呼吸机侧端设有盛水容器和控制盒,所述控制盒内部设置有处理器,所述盛水容器内部设有内置容器,所述盛水容器顶部的一侧边缘处铰接有翻盖,所述内置容器一侧靠近其底部边缘处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末端连接有加水管,所述加水管延伸至所述盛水容器外侧且其末端连接有三通,所述三通的另外两个出口上分别连接有连接管和水位线监测探头,所述连接管的末端与所述湿化器内部相连通,所述加水管上安装有电磁阀,且所述电磁阀和所述水位线监测探头均与所述控制盒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外侧壁的底部边缘处设有至少五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横杆,所述横杆与所述支撑柱之间通过焊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横杆底部末端安装有万向轮,且所述万向轮上安装有刹车片。

优选的,所述安装架紧密焊接在所述支撑柱上。

优选的,所述翻盖顶部设有与所述内置容器相连通的加水口。

优选的,所述加水口上设有与其通过螺纹连接的密封盖,且所述密封盖上与所述加水口相接触的位置设有密封垫片。

优选的,所述控制盒两侧开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散热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呼吸机湿化器智能加水装置,通过在盛水容器和湿化器之间以三通相连接,接入一个水位线监测探头,通过水位线监测探头监测湿化器中的水位,当水位低于设定值时,将信息反馈给控制盒,由控制盒控制电磁阀打开,通过加水管给湿化器加水,保证湿化器中的水位线维持在规定范围内,同时加水时无需中断呼吸机,保证呼吸机外接管路与湿化器之间的密闭性,保持送气过程的连续性,不影响呼吸机正常运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盛水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内置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翻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1a、支撑柱;1b、横杆;1c、万向轮;2、放置板;3、呼吸机;4、安装架;5、湿化器;6、第一送气管;7、第二送气管;8、回气管;9、盛水容器;90、内置容器;900、出水管;91、翻盖;910、加水口;911、密封盖;10、控制盒;11、加水管;12、三通;13、连接管;14、水位线监测探头;15、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呼吸机湿化器智能加水装置,包括支架1,其特征在于:支架1包括沿竖直方向的支撑柱1a,支撑柱1a顶部设有放置板2,放置板2顶部放置有呼吸机3,支撑柱1a外侧壁上安装有安装架4,安装架4上设有湿化器5,呼吸机3的两个气孔中分别连接有第一送气管6和回气管8,第一送气管6的末端与湿化器5的一个出口相连通,湿化器5的另一个出口连接有第二送气管7,气体从呼吸机3送出,经第一送气管6进入湿化器5中,经湿化器5加温加湿后,再经第二送气管7进入病人的气道;然后患者呼出的气体从回气管8回到呼吸机3中。

本实施例中,放置板2顶部位于呼吸机3侧端设有盛水容器9和控制盒10,控制盒10内部设置有处理器,内部设有内置容器90,盛水容器9顶部的一侧边缘处铰接有翻盖91,内置容器90一侧靠近其底部边缘处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出水管900,出水管900的末端连接有加水管11,加水管11延伸至盛水容器9外侧且其末端连接有三通12,三通12的另外两个出口上分别连接有连接管13和水位线监测探头14,连接管13的末端与湿化器5内部相连通,加水管11上安装有电磁阀15,且电磁阀15和水位线监测探头14均与控制盒10电性连接,内置容器90中盛放有灭菌注射用水,当水位线监测探头14监测到湿化器5中水位低于设定值时,将信息反馈给控制盒10内部的处理器,通过处理器处理后将命令传递给电磁阀15,控制电磁阀15打开,内置容器90中的灭菌注射用水经出水管900、加水管11、三通12和连接管13进入湿化器5中,直至湿化器5中水位未定在设置范围内,水位线监测探头14将信号反馈给处理器,进而控制电磁阀15关闭,停止加水;同时需要定期打开翻盖91,将内置容器90取出对其进行消毒,防止长时间使用滋生细菌,进而污染内置容器90和其内部的灭菌注射用水。

除此之外,支撑柱1a外侧壁的底部边缘处设有至少五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横杆1b,横杆1b与支撑柱1a之间通过焊接固定,横杆1b底部末端安装有万向轮1c,且万向轮1c上安装有刹车片,通过横杆1b增加支撑柱1a的稳定性,同时通过设置的万向轮1c便于移动整个装置。

进一步地,安装架4紧密焊接在支撑柱1a上,焊接固定工艺简单,结构稳定。

具体的,翻盖91顶部设有与内置容器90相连通的加水口910,通过加水口910向内置容器90中添加灭菌注射用水;加水口910上设有与其通过螺纹连接的密封盖911,且密封盖911上与加水口910相接触的位置设有密封垫片,密封盖911和密封垫片可有效防止外界细菌污染内置容器90中的灭菌注射用水。

值得注意的是,控制盒10两侧开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散热孔,加快控制盒10的散热,防止控制盒10内部集热过多,影响其内部处理器的正常使用。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水位线监测探头14可以采用上海极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型号为ele-2的液位传感器,其配套的线组可以由该厂家提供;本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采用北京润昌嘉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型号为i7-7700k的处理器,其配套的电源和数据线可以由该厂家提供;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以及模块的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本实施例的呼吸机湿化器智能加水装置在使用时,工作人员首先检查该装置的完好性以及盛水容器9中的灭菌注射用水储存量是否充足;接着将第二送气管7和回气管8接入患者使用的呼吸面罩上,然后接通过该装置电源使其工作,气体从呼吸机3送出,经第一送气管6进入湿化器5中,经湿化器5加温加湿后,再经第二送气管7进入病人的气道;然后患者呼出的气体从回气管8回到呼吸机3中,患者呼出的气体再从回气管8回到呼吸机3中;在使用中,当水位线监测探头14监测到湿化器5中水位低于设定值时,将信息反馈给控制盒10内部的处理器,通过处理器处理后将命令传递给电磁阀15,控制电磁阀15打开,盛水容器9中的灭菌注射用水经出水管900、加水管11、三通12和连接管13进入湿化器5中,直至湿化器5中水位位于设置范围内,水位线监测探头14将信号反馈给处理器,进而控制电磁阀15关闭,停止加水,保证湿化器中的水位线维持在规定范围内,同时加水时无需中断呼吸机,保证呼吸机3外接管路与湿化器5之间的密闭性,保持送气过程的连续性,不影响呼吸机正常运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