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改善胃肠功能、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91410发布日期:2020-04-21 22:04阅读:5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药物组合物的新用途,具体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改善胃肠功能、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据《2015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显示,消化系统疾病患病率在我国慢性病患病率中排第四位,位居前列。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球范围内,消化系统疾病的总发病率占人口的30%,因消化系统疾病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14%。由于幼儿的消化系统器官尚未发育完善,消化和吸收两大功能相对较弱,加之父母喂养不当造成儿童饮食不规律、过饥过饱、偏爱滋腻等,消化系统疾病在幼儿中的发病率较高。消化系统疾病多表现出食欲不佳、反胃、腹痛、消化不良、排便异常等症状,会严重影响到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进而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生活质量。西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往往是对症给药,市场上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相关的化学药,包括抗酸药、抑酸剂(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选择性抗胆碱药、胃粘膜保护剂、前列腺素及衍生物、胃肠解痉药、助消化药、促胃肠动力药及止吐药、泻药和止泻药、微生态药物以及其他治疗溃疡药等。这些药物往往副作用多、大,已有多种化学药在国外多次被警示甚至建议限制使用。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消化不良往往病根在“脾”,所以往往采用健脾、运脾、祛湿、利水等中药来治疗消化相关的疾病。这些中药成分复杂,但功效具有多样性和整体性。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有独特的作用机理,往往同时具有多个功效,因而受到越来越多患者家庭的选择和青睐。

肠道菌群是在健康的人和动物的胃肠道内定居的多种微生物的统称,其不仅承担着消化和营养功能,而且在免疫调节和神经调节中都有作用。肠道菌群与消化系统功能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导致一系列消化道疾病。目前调节肠道菌群的方法主要为抗生素、益生元(多糖)、益生菌、肠道菌群移植等。其中抗生素杀菌广谱性和耐药性使得其不适合长期应用;而纯低聚糖的益生元制剂效果一般不佳,并且没有具备对条件致病菌和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益生菌制剂由于保存条件苛刻,以及经过胃时的损失,往往效果不佳。肠道菌群移植更是存在多重耐药菌感染和致死的风险。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在调节肠道菌群这样的长期精细调理方面,中医药有着天然的优势。

中药中黄芪和白术补脾益气、固表止汗;陈皮理气运脾;莱菔子和山楂消食积;黄芩和麦冬解热生津;诸药配伍,达到健脾消食之疗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这些药物具有抗炎、抗菌、镇痛、调节免疫、抗疲劳、抗内皮细胞损伤、祛痰、解痉等作用,但对其是否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肠道菌群微生态以及健脾消食的具体作用机理研究甚少。

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药众多,但有关它们多效性的具体机理研究甚少,因此,根据幼儿生理特点,结合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西医解读,对药物改善消化、治疗消化系统功能障碍的机理进行研究,开发一种作用全面的能调节消化系统功能的中药组合物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改善胃肠功能、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中药组合物可调节胃肠激素以及与食欲相关的神经肽,改善肠道菌群的微生态,治疗及预防由饮食引起的以消化不良为主要特征的消化系统疾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改善胃肠功能、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黄芪、炒白术、陈皮、麦冬、黄芩、炒山楂、炒莱菔子。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调节与消化相关的胃肠激素以及与食欲相关的神经肽分泌的药物或者调节肠道菌群的微生态、改善肠道菌群结构的药物中的应用。

优选的,所述胃肠激素包括胃动素、胃泌素和生长抑素,所述神经肽包括β-内啡肽和缩胆囊素八肽。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以上所述的药物的剂型包括片剂、颗粒冲剂、袋泡茶、口服液、胶囊等。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中药组合物还包括炼蜜、山梨酸或山梨酸钾,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黄芪20~500份、炒白术10~250份、陈皮10~250份、麦冬20~500份、黄芩10~250份、炒山楂10~250份、炒莱菔子10~250份、炼蜜80~2500份、山梨酸或山梨酸钾0.1~5份。

优选的,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黄芪50~300份、炒白术25~150份、陈皮25~150份、麦冬50~300份、黄芩25~150份、炒山楂25~150份、炒莱菔子25~150份、炼蜜200~1500份、山梨酸或山梨酸钾0.3~3份。

进一步优选的,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黄芪66.7份、炒白术33.3~33.4份、陈皮33.3~33.4份、麦冬66.7份、黄岑33.3~33.4份、炒山楂33.3~33.4份、炒莱菔子33.3~33.4份、炼蜜300份、山梨酸0.5份或山梨酸钾0.67份。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黄芪、白术、陈皮、麦冬、黄岑、山楂、莱菔子分别为其提取物代替;

所述提取物为水提取物或者乙醇体积浓度为50~90%的醇提取液。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炼蜜作为赋形剂、增稠剂、辅料和/或矫味剂。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当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液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重量份数称取黄芪、炒白术、陈皮、麦冬、黄岑、炒山楂、炒莱菔子,加水煎煮2~3次,每次2~3小时,合并煎液;

(2)将合并后的煎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05的清膏,冷藏24~48小时后过滤,得到滤液;

(3)按重量份数向滤液中加入炼蜜、山梨酸和/或山梨酸钾,添加水至总容积为1~800l,摇匀,静置24~48小时,取上清液,过滤,即得。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1)中,煎煮药液在提取罐中进行,煎煮时,提取罐的蒸气压≤0.15mpa,提取药液的温度为95~100℃,并每隔20分钟,开启药液循环泵,提取液上下循环5分钟;

步骤(2)中,浓缩在浓缩加热器中进行,浓缩加热器的蒸气压为0.05~0.15mpa,浓缩真空度为0.06~0.08mpa,并在洁净区收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能调节与消化相关的胃肠激素以及与食欲相关的神经肽的分泌,也是本发明促进消化、改善食欲的药效机理之一;

2、能调节肠道菌群的微生态,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是本发明发挥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面的多效性的重要基础;

3、能改善幼儿的一般体征状态,缓解厌食、排便异常等症状;

4、能改善肠道内酶活性,促进消化吸收,进而提高机体的营养水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在未作说明的情况下,本发明所采用的试剂、设备和方法均为本技术领域常规市购的试剂、设备和常规使用的方法。

实施例1

口服液的制备:

(1)取黄芪66.7g、炒白术33.4g、陈皮33.4g、麦冬66.7g、黄芩33.4g、炒山楂33.4g、炒莱菔子33.4g;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05(60℃测)的清膏;

(2)冷藏48小时,过滤,得到滤液;

(3)向滤液中加炼蜜300g,山梨酸钾0.67g(加适量水热溶),加水至1000ml,摇匀,静置48小时,取上清液,过滤;

(4)灌封,灭菌,即得。

实施例2

口服液的制备:

(1)取黄芪66.7g、炒白术33.3g、陈皮33.3g、麦冬66.7g、黄芩33.3g、炒山楂33.3g、炒莱菔子33.3g;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05(60℃测)的清膏;

(2)冷藏48小时,过滤,得到滤液;

(3)向滤液中加炼蜜300g,山梨酸0.5g(加适量水热溶),加水至1000ml,摇匀,静置48小时,取上清液,过滤;

(4)灌封,灭菌,即得。

实施例3

口服液的制备:

(1)取黄芪53.36kg、炒白术26.64kg、陈皮26.64kg、麦冬53.36kg、黄芩26.64kg、炒山楂26.64kg、炒莱菔子26.64kg;以上七味,加水提取三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三次各2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05(60℃测)的清膏;

(2)冷藏48小时,过滤,得到滤液;

(3)向步骤(2)滤液中加炼蜜240kg,山梨酸0.4kg(加适量水热溶),用水调整总量至800000ml,搅匀,静置48小时,取上清液,过滤;

(4)灌封,灭菌,即得。

试验例1

探究实施例3所得口服液对实验型脾虚厌食大鼠体征状态以及对进食量和体重的影响

实验设计:利用利血平和特制高脂高蛋白饲料复制实验型脾虚厌食大鼠模型,脾虚实验大鼠表现出食量减小、毛发杂乱疏松、偏好群聚、眯眼精神萎靡、粪便异常等可观测体征,能很好地表征脾虚造模的效果以及药物对改善脾虚的药效。而进食量下降和体重增长缓慢或停滞也是脾虚动物模型表现出的另一些特征。因而这些体征指标常被应用于中医脾虚的研究。

目的:研究本中药组合物对脾虚厌食大鼠体征状态的改善作用以及对其进食量和体重的影响。

样品:以实施例3中提供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口服液开展研究。还包括特制高脂高蛋白饲料(配方参照汪受传教授病因模拟法,鱼粉:奶粉:玉米粉:黄豆粉:白糖:全蛋粉:肥猪油=1:1:2:1:1:0.36:2,质量合格证明no.44200300017316,委托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加工)。

实验方法:将健康雄性spf幼龄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组ⅰ为空白组,组ⅱ为模型组,组ⅲ为给药组。除组ⅰ外其余各组大鼠腹腔注射利血平0.2mg/kg/d并喂食特制高脂高蛋白饲料,持续脾虚造模14天;造模结束后,组ⅲ灌胃实施例3所制的口服液,给药量相当于人用量的4倍。与此同时组ⅰ、组ⅱ给与等体积的蒸馏水,持续14天。在整个动物实验期间,记录实验大鼠的常规体征状态以及进食量与体重。其评分标准见表1,实验结果见表2、表3和表4。

表1大鼠体征状态评分表

表2大鼠体征状态改善实验结果

注:与空白组相比,#p<0.05,##p<0.01

从表2的实验结果来看,实施例3所制得的口服液能显著改善脾虚大鼠体征状态。

表3大鼠进食量(g)的变化情况

从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实施例3所制得的口服液能增加脾虚大鼠的进食量。

表4大鼠体重(g)的变化情况

注:与空白组相比,#p<0.05,##p<0.01

从表4的数据可以看出,实施例3所制得的口服液能有效促进大鼠体重正常增长,使其趋于正常水平。

试验例2

探究实施例3所得口服液对大鼠血清中d-木糖、唾液淀粉酶和总蛋白含量的影响

目的:为了进一步证明本中药组合物对消化吸收、营养代谢的影响,以实施例3中提供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口服液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大鼠血清中唾液淀粉酶、d-木糖和总蛋白含量的影响。

方法:将健康雄性spf幼龄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组ⅰ为空白组,组ⅱ为模型组,组ⅲ为阳性对照组,组ⅳ为给药组。除组ⅰ外其余各组大鼠腹腔注射利血平0.2mg/kg/d并喂食特制高脂高蛋白饲料,持续14天后,组ⅲ灌胃多潘立酮混悬液,组ⅳ灌胃实施例3所制口服液,给药量分别相当于人用量的2倍和4倍。与此同时组ⅰ、组ⅱ给与等体积的蒸馏水,给药14天后大鼠灌胃等体积的d-木糖溶液,经1小时后水合氯醛麻醉,腹主动脉取血,采用试剂盒检测法检测血清中唾液淀粉酶、d-木糖和总蛋白的含量。结果见表5。从表5中可见,口服液能显著增加血清d-木糖、淀粉酶和总蛋白水平,说明本中药组合物能有效促进小肠吸收、提升物质代谢酶活以及机体的营养状态。

表5大鼠血清中d-木糖、唾液淀粉酶和总蛋白含量

注:和空白组相比,#p<0.05,##p<0.01;和模型组相比,*p<0.05,**p<0.01。

试验例3

探究实施例3所得口服液对大鼠血清中与食欲相关的神经肽β-内啡肽、缩胆囊素8的影响

目的:为了进一步证明本中药组合物对进食量改善及食欲调节的影响,以实施例3中提供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口服液作为样品,研究本中药组合物对大鼠消化不良引起的厌食症状的辅助治疗作用。

方法:采用试验例2实验大鼠的血液,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其血清中的β-内啡肽和缩胆囊素8(cck-8)的含量,实验结果见表6。结果表明,实施例3所制得的口服液能增加β-内啡肽并降低缩胆囊素8(cck-8)的含量,说明本中药组合物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与食欲相关的神经肽,进而促进食欲和进食量。

表6对大鼠血清中的β-内啡肽、缩胆囊素8的影响

注:和空白组相比,#p<0.05,##p<0.01;和模型组相比,*p<0.05,**p<0.01。

试验例4

探究实施例3所得口服液对大鼠血清胃动素、胃泌素、生长抑素的影响

目的:为了进一步证明本中药组合物对胃肠蠕动功能影响,以实施例3中提供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口服液作为样品,研究本中药组合物对大鼠胃肠激素分泌的影响。

方法:采用试验例2实验大鼠的血液,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其血清中胃动素、胃泌素和生长抑素的含量,结果见表7。结果表明,实施例3所制得的口服液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胃动素和胃泌素的含量,并降低生长抑素的含量,说明本中药组合物能调节胃肠激素水平,进而影响胃肠蠕动功能,促进食物消化。

表7对大鼠血清中的胃动素、胃泌素、生长抑素的影响

注:和空白组相比,#p<0.05,##p<0.01;和模型组相比,*p<0.05,**p<0.01。

试验例5

探究实施例3所得口服液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目的:为了进一步证明本中药组合物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以实施例3中提供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口服液作为样品,研究本中药组合物对实验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收集试验例1实验大鼠结肠段的内容物,经16srdna测序法测序。测序流程如下:提取细菌总dna,并以260nm/280nm和260nm/230nm的比值检测提取结果。用引物对(正向引物:5'-actcctacgggaggcagca-3';反向引物:5'-ggactachvgggtwtctaat-3')结合适配序列和条形码序列扩增细菌16srrna基因的v3-v4区。pcr扩增体系共50μl是由10μl缓冲液、0.2μlq5高保真dna聚合酶、10μlgc增强子、1μldntp、正反引物各10μm以及60ng基因组dna构成的。热循环条件包括在95℃下初始变性5分钟,接着进行15个包括95℃(1min)——50℃(1min)——72℃(1min)的循环,最后在72℃下延伸7分钟。然后经vahtstmdna清洁珠纯化pcr产物。再将2×phusion-hf-mm20μl、双蒸水8μl、正反引物各10μm和第一步得到的pcr产物10μl混合并取40μl混合体系进行第二轮pcr。热循环条件如下:在98℃下初始变性30s,然后进行10次包含98℃(10s)——65℃(30s)——72℃(30s)的循环,最后在72℃下延伸5min,最后用quant-ittmdsdna-hs试剂对产物聚集并进行定量。最后,细菌16srdna基因的高通量序列分析经北京百迈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illuminahiseq2500平台进行。测序结果见表8、表9和表10。

表8肠道菌群丰富度与多样性

由表8可知实施例3所制得的口服液能增加肠道菌群out数、ace指数、chaos指数和shannon指数,并降低simpson指数,进一步证明本中药组合物能够增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具有肠道菌群调节作用。

表9不同组别肠道菌群的门分布情况

由表9可见,本中药组合物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firmicutes、saccharibacteria、actinobacteria和cyanobacteria,并降低bacteroidetes、proteobacteria、tenericutes和deferribacteres的比例,使这些菌群的占比更接近正常组的鼠肠道菌群在门分类水平上的比例。

表10不同组别差异菌属分析

注:和空白组相比,#p<0.05,##p<0.01,###p<0.001;和模型组相比,*p<0.05,**p<0.01,***p<0.001。

在分类属水平上,共找到了空白组与模型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的19个菌属。其中,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相对模型组能显著降低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prevotellaceae_nk3b31_group、ruminiclostridium_6、prevotellaceae_ucg-001、clostridiales_vadinbb60_group、mycoplasma和tyzzerella的相对丰度,并能增加erysipelotrichaceae、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escherichia-shigella、bifidobacterium、candidatus_saccharimonas、marvinbryantia、family_xiii_ad3011_group和senegalimassilia的相对丰度,进一步证明本中药组合物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