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抗血栓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91404发布日期:2020-04-21 22:04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抗血栓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血栓是血液在流动过程中,在血管或心脏内膜表面形成的一种半凝块状物质。血栓能造成血管腔狭窄与闭塞,使主要脏器发生缺血和梗塞,从而引发机能障碍的各种疾病,即血栓性疾病。血栓性疾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可累及全身各个器官及系统,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居全球致死原因首位,是当代医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血栓性疾病可分为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动脉血栓的起始原因是动脉受损或粥样硬化,斑块破溃引起血小板粘附聚集进而启动凝血过程。动脉血栓脱落堵塞血管即出现器官和肢体的缺血或坏死。静脉血栓是由于静脉血流迟缓,在血液高凝状态及血管内膜损伤条件下,静脉发生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并继发血栓而形成的疾病,主要包括整形外科手术(如膝、髋关节置换手术,腹部手术)后形成的深层静脉血栓和由其引发的肺栓塞。目前,临床上血栓的治疗主要有中、西医两种治疗方法。西医治疗主要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血药物和溶血栓药等药物,这些药物疗效显著,但比较容易引起出血并发症,造成皮肤、血液等系统的不良反应。例如:抗血小板聚集药阿司匹林,容易引起出血、胃肠道刺激、腹泻及皮疹等不良反应,尤其是需要大剂量使用时,副作用更加明显;尿激酶等传统溶血栓药,容易引起出血并发症,造成皮肤、精神、血液、泌尿等系统的不良反应。中药毒副作用小,但是药物发挥抗血栓作用的时间长,很容易使患者放弃治疗。技术实现要素: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抗血栓药物中的应用,以同时满足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抗血栓药物中的应用,按照重量份数计,制备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包括:毛冬青3份~5份、益母草1.5份~3份、红参1份~2份、黄芪3份~5份、葶苈子1.5份~3份及麦冬2份~4份。上述提供了一种制备原料包括毛冬青、益母草、红参、黄芪、葶苈子及麦冬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抗血栓药物中的应用。通过药效研究发现:该中药组合物具有明显的抗血栓作用,与阿司匹林的抗血栓作用相当,可明显抑制大鼠体内血栓的形成;此外,还能显著延长凝血时间,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流变性,从而防止血栓形成。毒理学实验显示:该中药组合物安全性良好,长期使用毒性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因此该中药组合物可用于制备抗血栓药物,提供了该中药组合物的新用途,也为血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药物。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制备所述抗血栓药物包括所述中药组合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所述中药组合物为活性成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料选自硬脂酸镁及滑石粉中的至少一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抗血栓药物还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溶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溶剂为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水溶液。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抗血栓药物的制剂形式选自颗粒剂、胶囊剂、片剂、口服液剂、注射剂、丸剂及散剂中的一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制备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包括:毛冬青3份、益母草2份、红参1份、黄芪3份、葶苈子2份及麦冬2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抗血栓药物为抗动脉血栓药物。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步骤包括:将所述毛冬青、所述麦冬与所述葶苈子混合用乙醇进行提取,得到乙醇提取物;将所述黄芪与所述益母草混合用水进行提取,得到水提取物;及将所述乙醇提取物、所述水提取物与红参粉混合,并经浓缩、干燥和粉碎,得到所述中药组合物。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所述毛冬青、所述麦冬与所述葶苈子混合用乙醇进行提取的步骤包括:将所述毛冬青、所述麦冬与所述葶苈子混合得到混合物,将所述混合物在与所述混合物的重量比为4~8:1的乙醇中超声提取20分钟~60分钟,得到第一乙醇提取液与药渣;将所述药渣在与所述药渣的重量比为4~8:1的乙醇中超声提取20分钟~60分钟,得到第二乙醇提取液;将所述第二乙醇提取液与所述第一乙醇提取液混合,再经减压浓缩,得到所述乙醇提取物;及/或,将所述黄芪与所述益母草混合用水进行提取的步骤包括:将所述黄芪与所述益母草混合得到待提取物,将所述待提取物在与所述待提取物的重量比为6~10:1的水中超声提取20分钟~60分钟,得到第一水提取液与残渣;将所述残渣在与所述残渣的重量比为6~10:1的水中超声提取20分钟~60分钟,得到第二水提取液;将所述第二水提取液与所述第一水提取液混合,再经减压浓缩,得到所述水提取物。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地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抗血栓药物中的应用,按照重量份数计,制备中药组合物的原料包括:毛冬青3份~5份、益母草1.5份~3份、红参1份~2份、黄芪3份~5份、葶苈子1.5份~3份及麦冬2份~4份。进一步地,制备该中药组合物的原料包括:毛冬青3份、益母草2份、红参1份、黄芪3份、葶苈子2份及麦冬2份。具体地,上述原料均为经过晒干或风干等方法干燥后的干品原料。上述抗血栓药物包括中药组合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其中,中药组合物为活性成分。进一步地,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选自硬脂酸镁与滑石粉中的至少一种。硬脂酸镁是优良的疏水性润滑剂和抗粘剂,能减少制药过程中颗粒与冲模间的摩擦力,使得药物表面光滑美观。滑石粉主要作助流剂使用,降低颗粒表面的粗糙性,提高颗粒的流动性。进一步地,抗血栓药物还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溶剂。具体地,药学上可接受的溶剂为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水溶液。加入溶剂可以将抗血栓药物制成液体剂型,更利于药物的吸收并发挥作用。中药组合物可通过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及溶剂中的至少一种,制成抗血栓药物的不同剂型,包括颗粒剂、胶囊剂、片剂、口服液剂、注射剂、丸剂及散剂,以满足不同体质患者、不同病情及不同治疗要求的需要。进一步地,上述抗血栓药物能够有效抑制动脉血栓的形成,从而能够用于治疗和预防动脉血栓。一实施方式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步骤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10:将毛冬青、麦冬与葶苈子混合用乙醇进行提取,得到乙醇提取物。具体地,将毛冬青、麦冬与葶苈子混合用乙醇进行提取的步骤包括:将毛冬青、麦冬与葶苈子混合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在与混合物的重量比为4~8:1的乙醇中超声提取20分钟~60分钟,得到第一乙醇提取液与药渣。将药渣在与药渣的重量比为4~8:1的乙醇中超声提取20分钟~60分钟,得到第二乙醇提取液。将第二乙醇提取液与第一乙醇提取液混合,再经减压浓缩,得到乙醇提取物。具体地,将毛冬青、麦冬与葶苈子混合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将毛冬青切片的步骤。进一步地,乙醇的浓度为60%~80%。进一步地,乙醇提取物的波美度为20°bé。步骤s120:将黄芪与益母草混合用水进行提取,得到水提取物。具体地,将黄芪与益母草混合用水进行提取的步骤包括:将黄芪与益母草混合得到待提取物。将待提取物在与待提取物的重量比为6~10:1的水中超声提取20分钟~60分钟,得到第一水提取液与残渣。将残渣在与残渣的重量比为6~10:1的水中超声提取20分钟~60分钟,得到第二水提取液。将第二水提取液与第一水提取液混合,再经减压浓缩,得到水提取物。具体地,将黄芪与益母草混合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将黄芪切片,益母草切段的步骤。进一步地,水提取物的波美度为20°bé。步骤s130:将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与红参粉混合,并经浓缩、干燥和粉碎,得到中药组合物。具体地,上述红参粉是由红参经粉碎后得到的。具体地,上述浓缩步骤为减压浓缩,上述干燥步骤为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进一步地,制备上述中药组合物时,步骤s110和步骤s120的顺序不限于步骤s110在前,步骤s120在后,也可以步骤s110和步骤s120同时进行或者步骤s120在前,步骤s110在后。上述提供了一种制备原料包括毛冬青、益母草、红参、黄芪、葶苈子及麦冬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抗血栓药物中的应用。通过药效研究发现:该中药组合物具有明显的抗血栓作用,与阿司匹林的抗血栓作用相当,可明显抑制大鼠体内血栓的形成;此外,还能显著延长凝血时间,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流变性,从而防止血栓形成。毒理学实验显示:该中药组合物安全性良好,长期使用毒性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因此该中药组合物可用于制备抗血栓药物,提供了该中药组合物的新用途,也为血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药物。以下为具体实施例部分: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抗血栓药物的具体制备过程如下:(1)按重量份数计,分别取毛冬青3份、益母草2份、红参1份、黄芪3份、麦冬2份及葶苈子2份。将红参粉碎成细粉,收得率95%。黄芪、毛冬青切片,益母草切段,备用。(2)将备好的麦冬、毛冬青与葶苈子混合得到混合物,并用60%乙醇超声提取两次。第一次,将混合物在与混合物的重量比为4:1的60%乙醇中超声提取60分钟,过滤,得到第一乙醇提取液与药渣。第二次,将药渣在与药渣重量比为4:1的60%乙醇中继续超声提取20分钟,过滤,得到第二乙醇提取液。将第一乙醇提取液与第二乙醇提取液均匀混合,再经减压浓缩至波美度为20°bé,得到乙醇提取物。(3)将黄芪与益母草两味药材混合得到待提取物,并用水超声提取两次。第一次,将待提取物在与待提取物的重量比为10:1的水中超声提取60分钟,过滤,得到第一水提取液与残渣。第二次,将残渣在与残渣重量比为10:1的水中继续超声提取20分钟,过滤,得到第二水提取液。将第一水提取液与第二水提取液均匀混合,再经减压浓缩至波美度为20°bé,得到水提取物。(4)将乙醇提取物与水提取物混合,并加入红参细粉,混合均匀,经减压浓缩,真空干燥箱干燥,得到中药组合物。(5)将中药组合物粉碎,制粒,烘干,过20目筛,装入胶囊中,即得抗血栓药物的胶囊剂。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抗血栓药物的具体制备过程如下:(1)按重量份数计,分别取毛冬青5份、益母草3份、红参2份、黄芪5份、麦冬4份及葶苈子3份。将红参粉碎成细粉,收得率97%。黄芪、毛冬青切片,益母草切段,备用。(2)将备好的黄芪与益母草两味药材混合得到待提取物,并用水超声提取两次。第一次,将待提取物在与待提取物的重量比为6:1的水中超声提取20分钟,过滤,得到第一水提取液与残渣。第二次,将残渣在与残渣重量比为6:1的水中继续超声提取60分钟,过滤,得到第二水提取液。将第一水提取液与第二水提取液均匀混合,再经减压浓缩至波美度为20°bé,得到水提取物。(3)将麦冬、毛冬青与葶苈子混合得到混合物,并用80%乙醇超声提取两次。第一次,将混合物在与混合物的重量比为8:1的80%乙醇中超声提取20分钟,过滤,得到第一乙醇提取液与药渣。第二次,将药渣在与药渣重量比为8:1的80%乙醇中继续超声提取60分钟,过滤,得到第二乙醇提取液。将第一乙醇提取液与第二乙醇提取液均匀混合,再经减压浓缩至波美度为20°bé,得到乙醇提取物。(4)将乙醇提取物与水提取物混合,并加入红参细粉,混合均匀,经减压浓缩,真空干燥箱干燥,得到中药组合物。(5)将中药组合物粉碎,制粒,烘干,加入适量硬脂酸镁混合均匀,进行制粒、整粒,即得抗血栓药物的颗粒剂。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抗血栓药物的具体制备过程如下:(1)按重量份数计,分别取毛冬青3份、益母草2份、红参1份、黄芪3份、麦冬2份及葶苈子2份,备用。将红参粉碎成细粉,收得率98%;黄芪、毛冬青切片;益母草切段。(2)将备好的麦冬、毛冬青与葶苈子混合得到混合物,并用70%乙醇超声提取两次。第一次,将混合物在与混合物的重量比为6:1的70%乙醇中超声提取40分钟,过滤,得到第一乙醇提取液和药渣。第二次,将药渣在与药渣重量比为6:1的70%乙醇中继续超声提取30分钟,过滤,得到第二乙醇提取液。将第一乙醇提取液与第二乙醇提取液均匀混合,再经减压浓缩至波美度为20°bé,得到乙醇提取物。(3)将黄芪与益母草两味药材混合得到待提取物,并用水超声提取两次。第一次,将待提取物在与待提取物的重量比为8:1的水中超声提取40分钟,过滤,得到第一水提取液和残渣。第二次,将残渣在与残渣重量比为8:1的水中继续超声提取30分钟,过滤,得到第二水提取液。将第一水提取液与第二水提取液均匀混合,再经减压浓缩至波美度为20°bé,得到水提取物。(4)将乙醇提取物与水提取物混合,并加入红参细粉,混合均匀,经减压浓缩,真空干燥箱干燥,得到中药组合物。(5)将中药组合物粉碎,制粒,烘干,经整粒机整粒,加入适量的硬脂酸镁及滑石粉混合均匀,压片,薄膜包衣,即得抗血栓药物的片剂。为阐明上述抗血栓药物的抗血栓作用及毒性效应,用上述实施例3步骤(5)中的粉碎后的中药组合物,以下简称中药组合物进行实验。对实验数据采用统计学处理:所有实验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显著性检验采用组间比较t检验,组间差异以p<0.05为显著差异标准,p<0.01为非常显著差异标准。应当指出的是,将中药组合物进行下列实验以证明其疗效,但下列实验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1、研究抗血栓药物对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1)实验材料受试药物:中药组合物、阿司匹林。配制方法:将中药组合物、阿司匹林称重后分别溶于生理盐水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悬液。其中,中药组合物悬液的浓度为20mg/ml,阿司匹林悬液的浓度为3mg/ml。试验动物:sd大鼠(210g~230g,雄性)32只。(2)方法与结果分组:将32只sd大鼠适应性饲养一周后,随机分为如下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及中药组,每组8只。给药方式:灌胃给药。给药频率:每日按10ml/kg体积给药一次,持续给药7日。给药用量:分组后从第二日开始,中药组大鼠灌胃中药组合物悬液10ml/kg/d,即中药组合物的用量为200mg/kg/d。阿司匹林组灌胃阿司匹林悬液10ml/kg/d,即阿司匹林的用量为30mg/kg/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实验方法:末次给药1小时后四组大鼠腹腔均注射4%水合氯醛麻醉,并按以下方法制作颈总动脉血栓模型:分离大鼠左侧颈总动脉,并在颈总动脉下方置小片塑料薄膜(3cm×1.5cm),用于保护血管周围组织。将吸有fecl3溶液的滤纸片(1cm×1cm)分别敷于模型组、阿司匹林组及中药组大鼠裸露的动脉表面上,以诱导三组大鼠形成血栓。假手术组的大鼠敷吸有等量体积的生理盐水滤纸片(1cm×1cm),生理盐水不会诱导形成血栓。敷滤纸片的同时用半导体点式温度计监测各组大鼠动脉表面的温度变化,并记录从敷上滤纸片开始至温度突然下降的时间,即为血栓形成时间。血栓形成后,剪下血栓发生部位的血管放在滤纸上吸干残血,并用分析天平测其质量。按如下公式计算各组大鼠的血栓形成抑制率:血栓形成抑制率(%)=(模型组血栓质量-治疗组血栓质量)/模型组血栓质量×100%,其中治疗组为阿司匹林组和中药组。对各组大鼠的血栓形成时间、血栓质量及血栓形成抑制率进行记录并比较,以研究灌胃中药组合物对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表1四组大鼠血栓形成的比较注:##表示与模型组相比,p<0.01。实验发现,假手术组大鼠无血栓形成,模型组、阿司匹林组以及中药组大鼠的左侧颈总动脉可见有闭塞性血栓形成。由表1可知,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较,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大鼠血栓形成时间显著延长,且血栓质量较轻,说明实施例3的中药组合物能显著延长大鼠血栓形成时间并降低血栓质量,具有显著的抗血栓形成的生物活性。此外,中药组大鼠与阿司匹林组大鼠的血栓形成时间及血栓形成抑制率相当,说明实施例3的中药组合物与阿司匹林的抗血栓疗效相当。2、研究抗血栓药物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1)实验材料受试药物:中药组合物、阿司匹林。配制方法:临用前将中药组合物、阿司匹林称重后分别溶于生理盐水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悬液。其中,中药组合物悬液的浓度为20mg/ml,阿司匹林悬液的浓度为3mg/ml。试验动物:昆明小鼠(18g~22g,雌雄各半)30只。(2)方法与结果分组:将3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如下3组:空白对照组、阿司匹林组及中药组,每组10只且雌雄各半。给药方式:灌胃给药。给药频率:每日按10ml/kg体积给药一次,连续给药7日。给药剂量:中药组大鼠灌胃中药组合物悬液10ml/kg/d,即中药组合物的用量为200mg/kg/d。阿司匹林组灌胃阿司匹林悬液10ml/kg/d,即阿司匹林的用量为30mg/kg/d。空白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实验方法:最后一次给药后1小时,分别在各组小鼠的眼眶取血,用玻片法测定取血后各组小鼠的凝血时间,以研究服用中药组合物对小鼠凝血系统的影响。结果如表2所示。表2三组小鼠凝血时间的比较组别剂量(mg/kg)凝血时间(s)空白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55.98±13.16阿司匹林组30385.47±36.05**中药组200351.14±35.78**注:**表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1。由表2可知,中药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中药组小鼠的凝血时间显著延长,凝血时间与阿司匹林组小鼠的凝血时间相当,提示实施例3的中药组合物的抗血栓形成活性可能通过影响凝血系统实现。3、研究抗血栓药物对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1)实验材料受试药物:中药组合物。辅助药物:肾上腺素。配制方法:临用前将中药组合物称重后溶于生理盐水中,配制成浓度为20mg/ml的中药组合物悬液。试验动物:sd大鼠(210g~230g,雄性)24只。(2)方法与结果分组: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如下3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及中药组,每组8只。前期处理:模型组及中药组大鼠皮下均注射肾上腺素0.8mg/kg,空白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第一次注射2小时后,将模型组及中药组大鼠置于冰水浴中处理5分钟后取出,2小时后再次对模型组及中药组大鼠注射肾上腺素。之后将大鼠放回笼中正常饲养。给药方式:灌胃给药。给药频率:每日按10ml/kg体积给药一次,连续给药3日。给药剂量:中药组灌胃给予中药组合物悬液10ml/kg/d,即中药组合物用量为200mg/kg/d。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实验方法:连续给药3日后,各组大鼠腹腔均注射4%水合氯醛。待大鼠完全麻醉后,在大鼠心脏采血5ml,并加入0.5%肝素钠抗凝。模型组及中药组大鼠前期采用注射肾上腺素并加冰水刺激,来制作急性血瘀模型。在不服用药物的情况下,急性血瘀模型造模成功会表现为血液粘度升高。因此用血液流变学测试仪测定各组大鼠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压积指标并比较,以研究服用中药组合物对大鼠的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表3三组大鼠血液流变性的比较注:*表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表示与模型组相比,p<0.05。由表3可知,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显著差异。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压积均显著升高,说明模型组造模成功,且造模后大鼠血液呈高凝状态。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p<0.05,具有显著差异。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大鼠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显著降低,说明实施例3的中药组合物能够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流变性,从而有利于防止血栓的形成。4、研究抗血栓药物的毒性反应(1)实验材料受试药物:中药组合物。配制方法:临用前将中药组合物称重后溶于生理盐水中,分别配制成浓度为20mg/ml、100mg/ml及200mg/ml的中药组合物悬液。试验动物:sd大鼠(210g~230g,雌雄各半)120只。(2)方法与结果分组: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每组30只且雌雄各半。给药方式:灌胃给药。给药频率:每日按10ml/kg体积给药,连续给药24周。给药剂量:低剂量组灌胃给予浓度为20mg/ml的中药组合物悬液10ml/kg/d,即中药组合物用量为200mg/kg/d。中剂量组灌胃给予浓度为100mg/ml的中药组合物悬液10ml/kg/d,即中药组合物用量为1g/kg/d。高剂量组灌胃给予浓度为200mg/ml的中药组合物悬液10ml/kg/d,即中药组合物用量为2g/kg/d。对照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实验方法:对试验动物的一般状况观察,虽是最古老最简单的毒性观测方法,却是最重要的基本观察内容之一。体重是反映机体整个情况最灵敏的指标,因此每周称量大鼠的体重并记录,以观察大鼠给药后的毒性反应。将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如表4所示。此外进行长期毒性实验还需要对动物的血液学及血液生化学指标进行监测,以研究长期给药对大鼠的血液系统的影响。其中,红细胞总数(rbc)、白细胞总数(wbc)及分类、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是血液学指标检测的内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血糖(glu)、肌酐(crea)、尿素氮(bun)是血液生化学指标检测的内容。每周对大鼠的腹动脉取血,并测定血液学指标,同时将腹主动脉取血后分离血清,测定血液生化学指标。给药12周、给药24周及停药2周后对各组10只大鼠分别同前处理,记录血液学指标及血液生化学指标,以观察药物可能出现的延迟性毒性反应,并将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如表5及表6所示。表4四组大鼠体重的比较(单位:g)从表4中可以看出,给药后24周,高、中、低剂量组大鼠体重与对照组大鼠体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说明长期给药中药组合物对大鼠的体重影响较小。表5四组大鼠血液学指标的比较从表5中可以看出,给药后,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的血液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且在正常生理范围之内,说明长期服用实施例3的中药组合物不会影响大鼠的血液学指标,因此该中药组合物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表6四组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的比较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1。从表6中可以看出,给药后12周,高剂量组的ast测定值与对照组比较,p<0.05,具有显著差异。给药后24周高剂量组的giu测定值与对照组比较,p<0.05,具有显著差异;给药后24周高剂量组的crea、中剂量组的crea测定值与对照组比较,p<0.01,具有显著差异。以上测量数据显示,各数据的均值变化不大,标准差较小,在正常测量值范围内波动,无生理学意义。其它指标测定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停药两周后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的大鼠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说明长期服用实施例3的中药组合物对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较小,未出现延迟性毒性反应。以上结果均表明,实施例3的中药组合物长期服用毒性小,安全性良好。上述进行动物实验采用的为实施例3所制备的中药组合物,但实施例1及实施例2制备的中药组合物所产生的效果与实施例3相当,在此不再赘述。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