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出行的雷达背心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85594发布日期:2020-05-08 18:48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出行的雷达背心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出行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出行的雷达背心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世界上盲人最多的国家,但现实生活中,盲道被随意占用,而盲人赖以出行的导盲犬也被大多地方以不允许宠物入内而拒之门外。为了帮助盲人独立出行,盲人出行的智能辅助设备就显得尤为重要。

可是如今的盲人辅助出行设备大多昂贵且功能相对简单,不能为盲人有效分辨四周的障碍物来辅助出行,也不能使盲人对障碍物有一个空间位置的感知,不能给盲人带来很好的帮助,让他们有很好的出行体验。而且,现有的辅助出行设备常需要放置在胳膊上固定,而目前安全出行的装置带子的结构设计局限性强,不便于盲人穿戴。



技术实现要素:

毫米波雷达目前在汽车上使用比较成熟,其受天气环境的干扰很小,在测距方面有较好的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出行的雷达背心及系统,其穿戴方便,可为背心穿戴者有效分辨四周的障碍物来辅助出行,也能使背心穿戴者对障碍物有一个空间位置的感知。

根据第一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智能出行的雷达背心,包括:包括背心前片和背心后片,所述背心前片上设有胸袋用于放置手机;所述背心前片上腹部位置还设有雷达袋和电池带;雷达袋内设置有雷达装置,所述雷达装置与手机无线连接;电池带内设置有可充电的电池,所述电池与雷达装置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在背心前片和背心后片上部均设有肩带,背心前片的肩带上设置有活动扣,背心后片的肩带上设置有织带;背心前片和背心后片侧面均设有织带,背心前片的侧面织带上设置有插扣座,背心后片的侧面织带上设置有可活动的插扣头。

在一些实施例,所述雷达装置包括:毫米波雷达、处理器和无线通讯模块,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毫米波雷达、无线通讯模块电连接;所述雷达背心的毫米波雷达360度探测穿戴者周边物体,得到雷达测距数据,所述处理器接收雷达测距数据后,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发送至手机。

在一些实施例,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包括wifi模块或/和蓝牙。

在一些实施例,所述背心后片上还缝有软垫。

在一些实施例,所述背心后片上还设置有提把带。

在一些实施例,所述背心前片和背心后片还均设置有荧光条。

在一些实施例,所述背心前片和背心后片均采用尼龙牛津布。

在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带上还缝有挂绳,用以放置ar眼镜。

根据第二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智能出行的系统,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雷达背心以及手机,所述雷达背心与手机无线连接;所述雷达背心的毫米波雷达360度探测穿戴者周边物体,得到雷达测距数据;手机用于:实时接收雷达测距数据,根据雷达测距数据得出避障信息;再结合预设的出行路线,发出语音导航提醒。

在一些实施例,所述手机还用于:实时障碍物的形状和尺寸,得到图像数据;并实时接收雷达测距数据,根据雷达测距数据和图像数据得出避障信息;再结合预设的出行路线,发出语音导航提醒。

在一些实施例,系统还包括:ar眼镜,所述ar眼镜与手机无线连接;所述ai眼镜的ai视觉摄像头通过视觉成像的方法分析障碍物的形状和尺寸,得到图像数据;所述手机实时接收雷达测距数据和图像数据,根据雷达测距数据和图像数据,得出避障信息,再结合预设的出行路线,发出语音导航提醒。

依据上述实施例,背心穿戴者通过毫米波雷达进行360度探测周边物体,进行物体和危险性识别,识别路线两侧及前方的障碍物,识别后的信息用语音的形式对背心穿戴者进行实时提醒,让背心穿戴者对障碍物有一个空间位置的感知,给出更准确的指导方向,辅助背心穿戴者,特别是盲人,独自出行。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实施例的智能出行的雷达背心的主视图;

图2为一种实施例的智能出行的雷达背心的后视图;

图3为一种实施例的雷达装置的原理图;

图4为一种实施例的智能出行系统的组成图;

图5为一种实施例的智能出行系统的原理流程图;

图6为另一种实施例的智能出行系统的组成图;

图7为另一种实施例的智能出行系统的原理流程图;

图8为又一种实施例的智能出行系统的原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本申请将毫米波雷达集成wifi、蓝牙等模块,做成穿戴背心,其能够方便快速的和手机通过wifi或者蓝牙相连,雷达探测后的数据,通过蓝牙或者wifi或者数据线传输到手机当中,利用手机(app)作为终端进行处理,并通过算法智能别潜在道路危险,提前以语音或震动等方式告知行人,使行人能够对相应风险进行预知,来增加人参考思路,提高出行的安全性和便捷性。这个集成的毫米波雷达背心穿戴十分便捷,内置电池或者外接电源,可迅速与手机通过wifi或者蓝牙进行无线连接,通过手机语音的形式提前通知四周的环境状况,不仅仅适用于盲人,还适用于在夜里或光线不好的环境中作业的其他人员,比如:公路巡逻员、联防队员等。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7,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出行的雷达背心,包括:包括背心前片1和背心后片2,所述背心前片1上设有胸袋3用于放置手机;所述背心前片1上腹部位置还设有雷达袋5和电池带7;雷达袋5内设置有雷达装置100,该雷达装置100与手机300无线连接,优选地,该雷达装置100设置在背心前片1腹部位置正中间;电池带7内设置有可充电的电池4,所述电池4与雷达装置100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在背心前片1和背心后片2上部均设有肩带9,背心前片1的肩带9上设置有活动扣10,背心后片2的肩带9上设置有织带11,该织带11穿入活动扣10中后,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长度后固定(类似于书包调整简单的长度);背心前片1和背心后片2侧面均设有织带11,背心前片1的侧面织带11上设置有插扣座12,背心后片2的侧面织带11上设置有可活动的插扣头17,该插扣头17可与该插扣座12相扣合,其中,插扣头17可如飞机安全带调整长度一样调整位置,以适应胖瘦不同体型的人穿戴本申请的雷达背心。

进一步,该雷达装置100包括:毫米波雷达103、处理器101和无线通讯模块105,处理器101分别与毫米波雷达103、无线通讯模块105电连接;雷达背心100的毫米波雷达103通过360度探测穿戴者周边物体,得到雷达测距数据,处理器101接收雷达测距数据后,通过无线通讯模块105发送至手机。在一些实施例,无线通讯模块105包括wifi模块或/和蓝牙。

在一些实施例,背心后片2上还缝有软垫16,用以增加穿戴者后背的舒适度。

在一些实施例,背心后片2上还设置有提把带14。

在一些实施例,背心前片1和背心后片2还均设置有荧光条,用以在夜里或光线不好的环境指示佩戴者的位置,避免其他人碰到。

在一些实施例,背心前片1和背心后片2均采用尼龙牛津布。

在一些实施例,电池带7上还缝有挂绳6,可用以放置ar眼镜200。

实施例二:

请参考图4-5,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出行的系统,包括:如实施例一所述的雷达背心100以及手机300,雷达背心100与手机300无线连接;雷达背心100的毫米波雷达103通过360度探测穿戴者周边物体,得到雷达测距数据;手机300实时接收雷达测距数据,根据雷达测距数据,得出避障信息,再结合预设的出行路线,发出语音导航提醒。

相应地,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智能出行的方法,包括:

预设出行路线;

获取毫米波雷达对探测周边物体进行探测得到的测距数据;

实时接收雷达测距数据,根据雷达测距数据,得出避障信息,再结合预设的出行路线,发出语音导航指令。

实施例三:

请参考图6-7,本申请提供另一种智能出行的系统,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还包括:ar眼镜200,ar眼镜200与手机300无线连接;该ai眼镜200的ai视觉摄像头通过视觉成像的方法分析障碍物的形状和尺寸,得到图像数据;手机300实时接收雷达测距数据和图像数据,根据雷达测距数据和图像数据,得出避障信息,再结合预设的出行路线,发出语音导航提醒。

相应地,本申请还提供另一种智能出行的方法,包括:

预设出行路线;

获取毫米波雷达对探测周边物体进行探测得到的测距数据;

获取ar摄像头拍摄的障碍物形状和尺寸得到的图像数据;

实时接收雷达测距数据和图像数据,根据雷达测距数据和图像数据,得出避障信息,再结合预设的出行路线,发出语音导航指令。

实施例四:

请参考图8,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出行的系统,包括:如实施例一所述的雷达背心100以及手机300,雷达背心100与手机300无线连接;雷达背心100的毫米波雷达103通过360度探测穿戴者周边物体,得到雷达测距数据;手机300实时拍摄的图像数据,并实时接收雷达测距数据,根据雷达测距数据和图像数据,得出避障信息,再结合预设的出行路线,发出语音导航提醒。

相应地,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智能出行的方法,包括:

预设出行路线;

获取毫米波雷达对探测周边物体进行探测得到的测距数据;

实时拍摄障碍物形状和尺寸,得到图像数据;

实时接收雷达测距数据,根据雷达测距数据和图像数据,得出避障信息,再结合预设的出行路线,发出语音导航指令。

相应地,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程序,所述程序能够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三种方法中的一种或全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中各种方法的全部或部分功能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的方式实现。当上述实施方式中全部或部分功能通过计算机程序的方式实现时,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磁盘、光盘、硬盘等,通过计算机执行该程序以实现上述功能。例如,将程序存储在设备的存储器中,当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程序,即可实现上述全部或部分功能。另外,当上述实施方式中全部或部分功能通过计算机程序的方式实现时,该程序也可以存储在服务器、另一计算机、磁盘、光盘、闪存盘或移动硬盘等存储介质中,通过下载或复制保存到本地设备的存储器中,或对本地设备的系统进行版本更新,当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的程序时,即可实现上述实施方式中全部或部分功能。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