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88627发布日期:2020-11-10 18:09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集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接尿的集尿装置。



背景技术:

集尿装置是一种人们在术后、遗尿或瘫痪等不能自理情况下使用的一种器械。现有的集尿装置通常是一个接尿器(也称接尿斗),接尿器按着人体工程学进行设计,使用时周边贴合在人体肌肤上,对尿液进行汇集,然后配以相应的导尿管和储尿器,接尿器接到的尿液通过导尿管流入储尿器中,当储尿器中的尿液满了之后由照顾者将储尿器中的尿液到掉。也有的接尿器可以配以相应的自动抽尿装置,自动抽尿装置中设有非接触式液位传感器,当检测到接尿器中有尿液时,由自动抽尿装置(通常是电机驱动隔膜泵抽尿)将接尿器中的尿液抽出并排至储尿器中。接尿器使用时是通过一些固定装置固定在患者身上。由于男性和女性的生理构造的不同,基本所有的接尿器都能较好的适用于男性(男性排尿时尿液较为集中),而无法较好的适用于女性,其原因是女性排尿时尿液不能较为集中的被接尿器收集排出,一些尿液会四处乱溅,一部分就会顺着接尿器边缘相接触的肌肤部分流出。这样给适用者带来了极大的不舒适感,同时也会增加照顾者的工作量,如果这些尿液不及时处理还会使人体接相触部分出现感染、发炎等情况,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有效的收集尿液的有利于肌肤保持干爽的用于接尿的集尿装置。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基本技术方案是:一种集尿装置,其结构特点是:包括接尿器、支架和排尿组件。接尿器为柔性硅胶或pvp材料制成的柔性一体件。接尿器设有能贴合人体的弧面,接尿器设有开口朝向后上方的接尿口。接尿器的下部设有排尿口。支架可拆卸设置在接尿口中,用于将人体器官与接尿口内腔隔开。排尿组件可拆卸密封连通在接尿器的排尿口处。

以上述基本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接尿器的接尿口处设有向内侧及前侧延伸的一圈围边。支架包括固定环、纵向支撑柱和横向卡接柱。固定环的形状与接尿口的形状相对应。一组纵向支撑柱沿设置在固定环的周向固定设置在固定环的右侧上。横向卡接柱沿固定环的径向固定设置在相应一个纵向支撑柱的中部上。支架摆放在接尿器中,接尿口的围边位于支架的固定环和横向卡接柱之间,形成可拆卸卡接连接。支架的固定环从后方压接在接尿口的围边上。

以上述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接尿器的前部左右两侧和后部设有连接部,连接部上设有安装通孔。

以上述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接尿器的接尿口的前侧下部设有向前下方凹陷的集尿导流部,排尿口设置在集尿导流部的下部上。

以上述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连接座。围绕排尿口的外周设有连接部,连接部上设有卡接凸肩。连接座套在连接部上,且通过卡接凸肩连接在连接部上,连接座能自由转动。排尿组件通过连接座与接尿器可拆卸固定连接。

以上述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排尿组件包括连接盖。连接座设有内螺纹。连接盖上部设有外螺纹,安装时将连接盖套在接尿器的连接部上,然后将连接座与连接盖旋合固定连接,与接尿器的连接部形成密封连通。连接盖的下部上设有导尿管接口。

以上述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排尿组件还包括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设置在连接盖上,用于判断连接盖中是否有尿液。

一种集尿装置,其结构特点是:包括接尿器、尿垫和排尿组件。接尿器为柔性硅胶或pvp材料制成的柔性一体件。接尿器设有能贴合人体的弧面,接尿器设有开口朝向后上方的接尿口。接尿器的下部设有排尿口。尿垫铺设在接尿口中,尿垫与人体肌肤相接触,尿垫能快速从人体一侧收集尿液并从另一侧排出至接尿器。排尿组件可拆卸密封连通在接尿器的排尿口处。

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尿垫的厚度8至15毫米。尿垫包括第一吸尿层、第二吸尿层和疏水层。第一吸尿层、第二吸尿层和疏水层从后至前依次粘结固定在一起。第一吸尿层采用无纺布制成。第二吸尿层采用木浆棉。疏水层采用能迅速疏水的无纺纤维。

以上述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接尿器的接尿口处设有向内侧及前侧延伸的一圈围边。尿垫的形状与接尿口的形状相对应,且被接尿口的围边夹紧固定。

以上述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接尿器的前部左右两侧和后部设有连接部,连接部上设有安装通孔。

以上述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接尿器的接尿口的前侧下部设有向前下方凹陷的集尿导流部,排尿口设置在集尿导流部的下部上。

以上述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连接座。围绕排尿口的外周设有连接部,连接部上设有卡接凸肩。连接座套在连接部上,且通过卡接凸肩连接在连接部上,连接座能自由转动。排尿组件通过连接座与接尿器可拆卸固定连接。

以上述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排尿组件包括连接盖。连接座设有内螺纹。连接盖上部设有外螺纹,安装时将连接盖套在接尿器的连接部上,然后将连接座与连接盖旋合固定连接,与接尿器的连接部形成密封连通。连接盖的下部上设有导尿管接口。

以上述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排尿组件还包括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设置在连接盖上,用于判断连接盖中是否有尿液。

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的集尿装置能有效的防止尿液四处乱溅,从而能有效的将尿液进行收集,避免尿液流出,保持肌肤干爽,减轻照顾者的工作量,适用于长时间穿带使用,大大方便了病人使用,而且为残疾人士轮椅出行提供方便。

(2)众所周知,女性小便都是蹲便或者坐便,每次必须把裤子褪下来方能进行排便,相比男性较为麻烦而且费时,因此在公共场所经常能看到女性排对上厕所的情况,而且公共场所使用座便不卫生,容易传染疾病。穿着本发明的集尿装置外出能避免上厕所排队等待的尴尬,而且大大降低了使用公共座便导致传染疾病的风险。

(3)本发明的集尿装置的接尿器采用柔性硅胶或pvp(聚乙烯吡咯烷酮)材料制成柔性一体件,具有一定弹性,能适应一定的人体姿势变化,而且接尿口处设有向内侧及前侧延伸的一圈围边,尿液进入接尿器中后不易从接尿口处溢出,能有效将尿液汇集,防止反流到人体肌肤,收集尿液的效果显著。

(4)本发明的集尿装置的接尿器的连接部通过相应的暗扣与使用者的内裤固定连接,接尿器与排尿组件用螺纹盖方式连接,便于安装拆卸清洗,使用方便。

(5)本发明的集尿装置的设有集尿导流部,能有效将尿液汇集到排尿口处,从而有利于快速汇集尿液并排除,同时增加了接尿空间,不会因快速排尿而导致溢出来。

(6)本发明的排尿口处设有连接座,通过排尿组件能和相应的导尿管进行连接,而且设有液位传感器,能适用于设有自动抽尿装置的储尿器,应用范围广,自动化程度高,保持干燥。

(7)本发明的尿垫和传统的纸尿裤结构原理上有本质的区别。现代纸尿裤一般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表面包覆层、吸收芯层和高分子储水材料和底布。表面包覆层紧贴使用者的肌肤,能够促使尿液快速渗透并有效阻止回渗,保持尿裤表层干爽。吸收芯层主要是能够俘获并快速吸收尿液、分散尿液或能通过毛细作用把它扩散到整个芯层中、最终吸收并储存尿液。底布可以使用感觉更为舒适的无纺布或价格较低的pe膜,高分子储水材料有一定的饱和状态,多余尿液仍然会向上虹吸和通过边缘向纸尿裤外部泄漏,使纸尿裤内部产生大量湿度;因为纸尿裤的透气性能差,散热性能也不够理想,因此会造成长期使用者出现臁疮和非常不适。

本发明女用集尿装置的尿垫的第一吸尿层与人体肌肤接触,从而避免了尿液四处乱溅,而且能够促使尿液快速渗透过去,保持尿垫表层干爽。尿液透过第一吸尿层后紧接着被第二吸尿层吸收,第二吸尿层采用木浆棉,能快速大量吸收人体排出的透过第一吸尿层2-1的尿液,防止尿液溢出。第二吸尿层吸收尿液饱和后多余的尿液排出至疏水层,疏水层采用底密度疏水纤维,疏水层不吸收尿液,可以起到引流作用,尿液迅速通过疏水层后进入接尿器的接尿口中并通过集尿导流部汇集到排尿口最终由排尿组件排出至相应的储尿器中。从而本发明的尿垫相比传统的纸尿裤更加干爽,适合长时间使用,重要的是适应各种人群需要时使用。

(8)本发明的男用集尿装置设有支架,支架的固定环上包覆一层可透水的织物,排尿时,尿液透过织物后从集尿导流部流至排尿口后排出,有利于保持人体器官不与尿液接触,从而保持皮肤干爽卫生。支架设有横向卡接柱,使用时接尿口的围边位于支架的固定环和横向卡接柱之间,形成卡接连接,固定环从左方压接在接尿口的围边上,还能起到防止尿液流出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集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后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右视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左视示意图。

图5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a-a剖视示意图。

图7为从图1的右后上方观察时的示意图。

图8为从图1的左后下方观察时的示意图。

图9为从图1的右前下方观察时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2的女用集尿装置的集尿垫的层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为:

接尿器1,接尿口1-1,围边1-11,连接部1-2,集尿导流部1-3,排尿口1-4,连接部1-5,卡接凸肩1-51,

尿垫2,第一吸尿层2-1,第二吸尿层2-2,疏水层2-3,

支架3,固定环3-1,纵向支撑柱3-2,横向卡接柱3-3,

连接座4,

排尿组件5,连接盖5-1,导尿管接口5-11,液位传感器5-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发明的方位的描述按照图1所示的方位进行,也即图1所示的上下左右方向即为描述的上下左右方向,图1所朝的一方为前方,背离图1的一方为后方。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述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位。

(实施例1)

见图1至图9,本实施例的集尿装置为男用集尿装置,包括接尿器1、支架3、连接座4和排尿组件5。

见图1至图8,接尿器1为柔性硅胶或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简称pvp)材料制成的柔性一体件。接尿器1根据人体工程学设有能与人体紧密贴合的弧面,接尿器1设有开口朝向后上方的接尿口1-1,接尿口1-1处设有向内侧及前侧延伸的一圈围边1-11。接尿器1的前部左右两侧和后部设有连接部1-2,连接部1-2上设有安装通孔。接尿器1的连接部1-2通过相应的大白扣与使用者的内裤固定连接。接尿器1的接尿口的前侧下部设有向前下方凹陷的集尿导流部1-3。接尿器1的集尿导流部1-3的下部设有排尿口1-4,围绕排尿口1-4的外周设有连接部1-5,连接部1-5上设有卡接凸肩1-51。连接座4套在连接部1-5上,且通过卡接凸肩1-51连接在连接部1-5上,连接座4能自由转动,连接座4设有内螺纹。

排尿组件5包括连接盖5-1和液位传感器5-2。

连接盖5-1上部设有外螺纹,安装时将连接盖5-1套在接尿器1的连接部1-5上,然后将连接座4与连接盖5-1旋合固定连接,与接尿器1的连接部1-5上形成密封连通。连接盖5-1的下部上设有导尿管接口5-11,使用时与相应的导尿管密封连通,通过导尿管连通储尿器,尿液从接尿器1的排尿口1-4排至连接盖5-1中,通过导尿管流出至储尿器中。液位传感器5-3设置在连接盖5-1上,用于判断连接盖5-1中是否有尿液,本实施例的液位传感器5-3采用市场上可直接购得的非接触式液位传感器,使用时不与尿液接触。当所述储尿器设有自动抽尿装置时,液位传感器5-3检测到连接盖5-1中有尿液时,给出信号控制自动抽尿装置工作,将连接盖5-1中尿液抽至储尿器中,实现自动化。

见图1至图9,支架3包括固定环3-1、纵向支撑柱3-2和横向卡接柱3-3。固定环3-1的形状与接尿口1-1的形状相对应。一组纵向支撑柱3-2沿固定环3-1的周向固定设置在固定环3-1的前侧上。横向卡接柱3-3沿固定环3-1的径向向外固定设置在相应一个纵向支撑柱3-2的中部上。支架3摆放在接尿器1中,支架3用于将人体相应器官与接尿口1-1的内腔隔开。横向卡接柱3-3卡接连接在接尿口1-1的围边1-11上,接尿口1-1的围边1-11位于支架3的固定环3-1和横向卡接柱3-3之间,形成卡接连接,固定环3-1从后方压接在接尿口1-1的围边1-11上。支架3的固定环3-1上包覆一层可透水的织物,本实施例包覆一层丝网,排尿时,尿液透过织物后进入接尿口1-1中,从集尿导流部1-3流至排尿口1-4后排出,有利于保持人体器官不与接尿口1-1中的尿液接触,从而保持皮肤干爽卫生。

(实施例2)

见图1至图10,本实施例的集尿装置为女用集尿装置,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使用时将支架3取出,在接尿口1-1中铺设尿垫2。尿垫2的形状与接尿口1-1的形状相对应,且被接尿口的围边1-11夹紧固定。

见图1至图7,本实施例的接尿器1根据人体工程学设计,能与女性外阴部位紧密贴合。

见图9,尿垫2包括第一吸尿层2-1、第二吸尿层2-2和疏水层2-3。尿垫2的厚度8至15毫米,本实施例为11毫米,第一吸尿层2-1、第二吸尿层2-2和疏水层2-3的厚度比为1:8:2,有利于充分发挥各层的作用。第一吸尿层2-1、第二吸尿层2-2和疏水层2-3从后至前依次粘结固定在一起。第一吸尿层2-1采用纸尿裤用的无纺布制成,用于将人体肌肤与第二吸尿层隔开。第二吸尿层2-2采用木浆棉,本实施例的木浆棉可以采用市场上纸尿裤的吸收芯层的木浆棉材料,主要是由纯木浆层和高吸水树脂层结构,能快速大量吸收人体排出的透过第一吸尿层2-1的尿液,防止尿液溢出。疏水层2-3采用能迅速透水的无纺纤维,尿液透过第二吸尿层2-2后再透过疏水层流出至集尿导流部1-3中。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