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浓缩当归拈痛丸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196486发布日期:2020-06-23 18:48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浓缩当归拈痛丸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当归拈痛丸是一种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痛。用于湿热闭阻所致的痹病,症见关节红肿热痛或足胫红肿热痛;亦可用于疮瘍的传统中成药。当归拈痛丸为灰褐色的水丸,味苦。现有技术制备工艺是:当归40g、粉葛40g、党参40g苍术(炒)40g、升麻40g、苦参40g、泽泻60g、炒白术60g、知母60g、防风60g、羌活100g、黄芩100g、猪苓100g、茵陈100g、甘草100g,以上十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每18丸重lg。口服。一次9g,一日2次。由上述可知,现有的当归拈痛丸每次服药多达162丸,不但服药时数量众多且一次性服用量也大,使得患者服药既麻烦又容易出现误差,患者的服药顺应性非常差,以致影响疗效。因此,提供一种疗效确切,服药方便且服用量少的浓缩当归拈痛丸是非常有必要的。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在克服现有技术当归拈痛丸每次服药多达162丸,不但服药数量众多且一次性服用量大的缺点基础上,提供一种浓缩当归拈痛丸的制备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浓缩当归拈痛丸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如下重量份称取原药材:当归40份、粉葛40份、党参40份、苍术(炒)40份、升麻40份、苦参40份、泽泻60份、白术(炒)60份、知母60份、防风60份、羌活100份、黄芩100份、猪苓100份、茵陈100份、甘草100份;(2)将原药材a部分,羌活、当归、防风、苍术(炒)、白术(炒)、茵陈、粉葛经净制、粉碎后,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得到萃取物a;(3)将原药材b部分,党参、黄芩、升麻、苦参、泽泻、知母、猪苓、甘草加水煎煮二次,每次加8~12倍重量的水,每次煎煮1h~2h,煎液滤过,滤液合并,浓缩得稠膏b;(4)将步骤(2)、(3)所得的萃取物a和稠膏b,加入蔗糖、微粉硅胶和崩解剂,制得湿丸,干燥、打光,即得浓缩当归拈痛丸。进一步地,步骤(2)中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具体步骤为:将经净制、粉碎后的原药材,在萃取压力20mpa~30mpa、萃取温度40℃~50℃、解析压力6mpa~7mpa、解析温度40℃~50℃,co2流速为250kg/h~350kg/h条件下,恒温恒压萃取2h~4h,得到萃取物a。进一步地,步骤(3)中的稠膏b,相对密度为1.2~1.4。进一步地,步骤(4)中的崩解剂为淀粉、羧甲基淀粉钠或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中至少一种。进一步地,步骤(4)中的干燥,于蒸汽压力为0.40~0.60mpa、干燥温度为50~80℃、水份≤8.0%的条件下进行干燥。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由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浓缩当归拈痛丸。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如下:本发明制备得到的浓缩当归拈痛丸,每10丸重lg,一次口服2g,即20颗浓缩丸,扭转了现有丸剂,每次需要服用多达162颗当归拈痛丸,服用数量众多又量大,患者服药麻烦又容易出现误差的局面,提高了患者服药的顺应性,从而保证了疗效。本发明所设计的制备方法中选择羌活、当归、防风、苍术(炒)、白术(炒)、茵陈、粉葛,以上七味中药材采用超临界流体技术进行萃取,既可防止易挥发性成分的丢失又可提高脂溶性成分的溶出;党参、黄芩、升麻、苦参、泽泻、知母、猪苓、甘草,其余八味中药材煎煮入药,结合对提取次数、时间、加水倍数的筛选,采用最佳的提取工艺,在符合制剂制备的要求下,达到了降低能耗、缩短制备工艺时间、提高有效成分溶出的效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是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熟练人员根据上述
发明内容所做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一种浓缩当归拈痛丸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如下重量份称取原药材:当归40g、粉葛40g、党参40g、苍术(炒)40g、升麻40g、苦参40g、泽泻60g、白术(炒)60g、知母60g、防风60g、羌活100g、黄芩100g、猪苓100g、茵陈100g、甘草100g;(2)将原药材a部分,羌活、当归、防风、苍术(炒)、白术(炒)、茵陈、粉葛经净制、粉碎后,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在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45℃、解析压力6mpa、解析温度45℃,co2流速为300kg/h条件下,恒温恒压萃取3h,得到萃取物a;(3)将原药材b部分,党参、黄芩、升麻、苦参、泽泻、知母、猪苓、甘草加水煎煮二次,每次加12倍重量的水,每次煎煮1h,煎液滤过,滤液合并,浓缩得相对密度为1.24的稠膏b;(4)将步骤(2)、(3)所得的萃取物a和稠膏b,加入蔗糖、微粉硅胶和淀粉,制得湿丸,于蒸汽压力为0.50mpa、干燥温度为60℃、水份为6.0%的条件下进行干燥、打光,即得浓缩当归拈痛丸。实施例2一种浓缩当归拈痛丸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如下重量份称取原药材:当归40g、粉葛40g、党参40g、苍术(炒)40g、升麻40g、苦参40g、泽泻60g、白术(炒)60g、知母60g、防风60g、羌活100g、黄芩100g、猪苓100g、茵陈100g、甘草100g;(2)将原药材a部分,羌活、当归、防风、苍术(炒)、白术(炒)、茵陈、粉葛经净制、粉碎后,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在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45℃、解析压力7mpa、解析温度48℃,co2流速为320kg/h条件下,恒温恒压萃取3h,得到萃取物a;(3)将原药材b部分,党参、黄芩、升麻、苦参、泽泻、知母、猪苓、甘草加水煎煮二次,每次加12倍重量的水,每次煎煮1h,煎液滤过,滤液合并,浓缩得相对密度为1.27的稠膏b;(4)将步骤(2)、(3)所得的萃取物a和稠膏b,加入蔗糖、微粉硅胶和淀粉,制得湿丸,于蒸汽压力为0.60mpa、干燥温度为70℃、水份为6.0%的条件下进行干燥、打光,即得浓缩当归拈痛丸。实施例3一种浓缩当归拈痛丸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如下重量份称取原药材:当归40g、粉葛40g、党参40g、苍术(炒)40g、升麻40g、苦参40g、泽泻60g、白术(炒)60g、知母60g、防风60g、羌活100g、黄芩100g、猪苓100g、茵陈100g、甘草100g;(2)将原药材a部分,羌活、当归、防风、苍术(炒)、白术(炒)、茵陈、粉葛经净制、粉碎后,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在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5℃、解析压力6mpa、解析温度42℃,co2流速为280kg/h条件下,恒温恒压萃取3h,得到萃取物a;(3)将原药材b部分,党参、黄芩、升麻、苦参、泽泻、知母、猪苓、甘草加水煎煮二次,每次加12倍重量的水,每次煎煮1h,煎液滤过,滤液合并,浓缩得相对密度为1.32的稠膏b;(4)将步骤(2)、(3)所得的萃取物a和稠膏b,加入蔗糖、微粉硅胶和淀粉,制得湿丸,于蒸汽压力为0.40mpa、干燥温度为55℃、水份为6.0%的条件下进行干燥、打光,即得浓缩当归拈痛丸。实施例4提取工艺考察本发明在当归拈痛丸的基础上将其研究成为工艺简单、疗效确切的浓缩当归拈痛丸,减少了服用量,有利于更好服务于病人。根据中药材的现有化学、药理等研究资料,将处方中党参、黄芩等八味,水提浓缩,目的是保持原方的化学组成,提高含药量,降低服用量。本发明采用正交试验法对上述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以便综合比较提取过程的各种影响因素,明确各因素的主次和相互作用,获得诸因素各水平的最佳搭配,便于生产中优选最佳工艺。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工艺优化,一方面可明显缩短提取工艺研究的时间,降低研究成本;另一方面可保证较大程度提取原方的有效成分,从而为充分发挥临床疗效提供基础。此外,考虑到对挥发性成分的保留以及简化工艺流程等因素,本品的配制工艺选择其余羌活、茵陈等七味药材经超临界流体萃取入药。初步预实验结果表明当水提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0左右时,与萃取物混合,利于丸剂的成型,包括湿料的可塑性、挤出条状物及成丸的完整均一性方面。进一步提示本水提工艺的合理及可行性。1材料agilent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黄芩苷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为110821-201313);乙腈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2方法与结果本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法,以黄芩中的黄芩苷含量和水溶性固形物质量为评价指标,对影响提取的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进行优选,因素水平设计见表1。表1因素水平表水平a加水量/倍b提取次数/次c提取时间/h181121021.5312322.1样品的制备取药材9份,每份含党参40g、黄芩100g、升麻40g、苦参40g、泽泻60g、知母60g、猪苓100g、甘草100g,按表1所示正交试验安排的方法提取,滤过,合并滤液,计量体积,备用。分别测定提取液中水溶性固形物质量和黄芩苷含量。2.2水溶性固形物质量的测定精密量取各样品溶液50.00g,照干燥失重测定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831)测定,得干浸膏,并计算水溶性固形物质量,公式如下:水溶性固形物质量/g=(50g提取液中干浸膏质量/g×提取液质量/g)/502.3黄芩苷的测定方法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512)测定。色谱条件色谱柱:symmetrycolumnc18(4.6×250mm,5μm);流动相:甲醇-0.2%磷酸溶液(45: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8nm。理论板数按黄芩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5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黄芩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稀乙醇制成每lml含60μg的溶液,即得。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2.2中干浸膏质量约0.8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稀乙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500w,频率40khz)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稀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用0.45μm微孔滤膜滤过,取续滤液,即得。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2.4数据处理及提取工艺优化采用综合加权评分法,以水溶性固形物质量和黄芩苷含量的9次试验的最大值为100分,将各指标成分的总量分别转换为评分值,进行综合评价,筛选最佳工艺。结果见表2、表3。表2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表3正交试验结果方差分析表变异来源ssfsfpa91.12246.143.26>0.10b1510.002757.0053.45<0.05c60.85229.422.08>0.10d27.33214.16//f0.10(2,2)=99.00,f0.05(2,2)=19.00从上表数据直观分析可见,提取条件以a3b2c1条件为佳。为了验证直观分析结果,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方差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被考察诸因素中b因素,即提取次数对黄芩苷含量和水溶性固形物质量具显著性差异。综合各因素影响水平为提取次数(b)>加水量(a)>提取时间(c)。从节省溶剂及节省时间考虑,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党参、黄芩等八味药加水煎煮二次,每次加12倍量水,每次煎煮1小时。2.5验证试验进行三批验证试验,每批称取党参40g、黄芩100g、升麻40g、苦参40g、泽泻60g、知母60g、猪苓100g、甘草100g,照正交试验所最佳提取工艺条件进行提取,并测定水提液中水溶性固形物的质量和黄芩苷含量,计算综合评分值。结果见表4。表4最佳提取工艺验证结果结果表明,三次平行试验的固形物得率的平均值为32.50%,综合评分值的平均值为95.8,与正交试验综合评分最大值之间差异不大,提示所筛选的提取工艺条件基本稳定。实施例5动物药效学实验1材料与仪器1.1动物60只健康sd大鼠,体重(180±20)g,雌雄各半。1.2关节炎大鼠造模取仰卧位置固定在解剖板上,大鼠右后肢小腿的踝关节常规消毒,采用6号注射针穿刺点选取踝关节外侧,针口倾向上并和胫骨为45°夹角刺入踝关节腔内,有落空感,注射0.2ml剂量为250mg/ml尿酸钠溶液,成功注射准则为踝关节对侧鼓起。1.3实验分组及给药取正常喂养的sd大鼠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取造模后的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包括:模型组,浓缩当归拈痛丸高、中、低剂量组,对照药组(当归拈痛丸),每组10只大鼠。各组大鼠每日灌胃1次,连续给药7天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浓缩当归拈痛丸:取实施例1制备的浓缩当归拈痛丸,用双蒸水溶解后灌胃,低剂量组0.02g/kg、中剂量组0.05g/kg、高剂量组0.08g/kg;对照药组(当归拈痛丸):取当归拈痛丸,研碎,用双蒸水溶解后灌胃,剂量为0.21g/kg。2实验方法1.1观察指标观察给药1、7天时大鼠急性炎症状况,依据coderre功能障碍指数及炎症指数评定准则。评定准侧功能障碍:左后足全部离地,三足步态为3级,左后组屈起,且趾背着地,跛行显著为2级,左后足着地减轻,且足趾没有展开,跛行轻微为1级;四足均匀着地,步态正常为0级;炎症指数:左后足关节周边肢体发生肿胀为3级,左后组关节部位出现显著红肿且骨性标志消失为2级,左后足关节稍微肿胀,皮肤有红斑为1级,正常为0级;同时使用足容积测量仪检测其足趾肿胀度状况。1.2测定血清炎症因子含量末次给药后将大鼠固定于解剖板内,10%水合氯醛注入腹腔麻醉,采集腹腔主静脉血5ml,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白细胞含量,剩余血清室温下放置1小时,离心机2500rmp离心15分钟取上清液,待测no及尿酸含量。1.3测定踝关节组织内炎症因子含量取血以后迅速将大鼠处死,踝关节周边软组织快速分离,离心后取上清液,elisa法检测tnf-α、il-1β、no含量及血清内no、尿酸含量,标准品稀释后加入至酶标板标准品孔内,样品也加入到样品孔内,每个孔内10μl,胶纸将反应孔封住,37℃下孵育2小时,洗板五次,在加入10μl生物素化抗体工作液,37℃下孵育1小时,洗板五次,加入10μl酶结合物工作液,37℃下避光孵育30分钟,洗板五次,每孔加入10μl显色液,37℃下避光孵育20分钟,最后加入终止液,混匀后检测od450数值,标准品浓度当做横坐标,od数值当做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依据样品od数值于标准曲线内查看其浓度。3实验结果3.1给药后1、7天大鼠足趾肿胀度、功能障碍及炎症指数结果,见下表5和表6。表5给药1天后大鼠足趾肿胀度、功能障碍及炎症指数结果表6给药7天后大鼠足趾肿胀度、功能障碍及炎症指数结果注:#表示与空白对照组对比,p<0.05;*表示与模型对比,p<0.05由表5可知,给药后1天,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大鼠足趾肿胀度、功能障碍及炎症指数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造模成功。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大鼠足趾肿胀度、功能障碍及炎症指数结果,均低于模型组,但是无显著性差异。由表6可知,给药后7天,功能障碍,各组均无显著性差异。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大鼠足趾肿胀度、炎症指数结果,均有降低且有显著性差异。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大鼠足趾肿胀度、炎症指数结果均低于模型组,低剂量组无显著性差异,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当归拈痛丸组有显著性差异。浓缩当归拈痛丸与对照药当归拈痛丸组比:低剂量组差于当归拈痛丸组,中剂量组与当归拈痛丸组相当,高剂量组好于当归拈痛丸组且有显著性差异。3.2血清中炎症因子测定结果给药7天后,测定大鼠血清中性粒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no和尿酸含量,结果见下表7。表7血清中炎症因子测定结果注:#表示与空白对照组对比,p<0.05;*表示与模型对比,p<0.05由表7可知,给药后7天,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中性粒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no和尿酸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造模成功。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尿酸含量减少,no含量上升,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当归拈痛丸组有显著性差异,低剂量组无显著性差异;白细胞含量减少,且各给药组有显著性差异。浓缩当归拈痛丸与对照药当归拈痛丸组比:中性粒细胞、白细胞、no,中剂量组与当归拈痛丸相当;淋巴细胞和尿酸,高剂量组与当归拈痛丸相当。结果说明,当归拈痛丸对血清中抗炎因子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浓缩当归拈痛丸中高剂量组效果更好,说明浓缩当归拈痛丸疗效更强。3.3踝关节组织内炎症因子测定结果给药7天后大鼠踝关节组织内炎性因子no、il-1β及tnf-α含量,结果见下表8。表8踝关节组织内炎症因子测定结果注:#表示与空白对照组对比,p<0.05;*表示与模型对比,p<0.05由表8可知,给药后7天,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il-1β、tnf-α和no含量上升,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造模成功。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il-1β、tnf-α和no含量下降,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当归拈痛丸组有显著性差异,低剂量组无显著性差异;浓缩当归拈痛丸与对照药当归拈痛丸组比:il-1β、tnf-α和no含量,中剂量组与当归拈痛丸相当,高剂量组好高于当归拈痛丸。结果说明,当归拈痛丸对血清中抗炎因子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浓缩当归拈痛丸中高剂量组效果更好,说明浓缩当归拈痛丸疗效更强。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