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脊髓损伤人士的后骑式上下可助立电动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14308发布日期:2020-05-29 13:19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脊髓损伤人士的后骑式上下可助立电动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可助立电动助行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脊髓损伤人士的后骑式上下可助立电动助行器。



背景技术:

助立电动助行器是通过器械的支撑,让腿脚不方便的老人、病人、甚至失去行走能力的人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站立行走,使无法直立站立的人实现站立,进而实现行走,使用者挪动身体时,会将整个身体的重量压在助行器上,站稳后再通过助行器的移动,满足人们的使用;

对于脊髓损伤的人士来说,其直立对于助行器要求极高,并且对于使用者来说其心理也带来了极大挑战,助力使用者由坐姿态转换为立姿,实现生活自理和职业重建,为腿脚不方便的老人、病人、甚至失去行走能力的人带来极大便利。

现有的助立电动助行器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现有的助行器上身固定装置多通过绑带固定在竖直设置的主板上,但是该装置无法对脊髓损伤的使用者进行有效的支撑,容易造成二次损伤,其次,现有的助行器上不具有与外界床面配合使用的固定装置,在使用者进行从助行器到床面或者床面到助行器的转移时容易造成助行器的移动,需要看护人员协助转移,然后,现有的助行器制动装置多为电动制动,传统的机械制动也只是通过万向轮的刹车片进行制动,制动效果不好,最后,现有的助行器在使用前都需要进行复杂的调节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使用,当使用前没有调节好位置关系,或者调节的位置关系相差较大时,需要使用者坐下,再次进行调整才能使用,但是对于脊髓损伤的使用者来说每次直立都要面临很多困难,减少直立次数才能更好的满足人们使用,给人们的使用过程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脊髓损伤人士的后骑式上下可助立电动助行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脊髓损伤人士的后骑式上下可助立电动助行器,可以有效解决无法对脊髓损伤的使用者进行有效的支撑,容易造成二次损伤的问题;解决现有的助行器上不具有与外界床面配合使用的固定装置,在使用者进行从助行器到床面或者床面到助行器的转移时容易造成助行器的移动,需要看护人员协助转移的问题;解决现有的助行器制动装置多为电动制动,传统的机械制动也只是通过万向轮的刹车片进行制动,制动效果不好的问题;解决现有的助行器在使用前都需要进行复杂的调节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使用,当使用前没有调节好位置关系,或者调节的位置关系相差较大时,需要使用者坐下,再次进行调整才能使用,但是对于脊髓损伤的使用者来说每次直立都要面临很多困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脊髓损伤人士的后骑式上下可助立电动助行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下端设置有四组万向轮,所述底座的前端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前撑板,所述底座的上端开设有传动槽,所述传动槽内通过传动杆设置有主动辊与两组从动辊,靠近所述主动辊的传动杆的一侧安装有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位于底座的内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水平调节板,所述水平调节板的上端中间位置安装有斜板座与机箱,且机箱位于斜板座的后端,所述机箱的上端安装有主套筒,所述主套筒的上端插接有主伸缩杆,所述主伸缩杆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顶板,所述底座的边缘位置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的内部设置有调节圆球,所述调节圆球的上端通过固定杆安装有踩踏板,且踩踏板位于水平调节板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水平调节板的下端安装有滑轨板,所述滑轨板的底端外表面安装有若干组传动齿形杆,所述滑轨板的两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板,所述传动槽的内壁开设有滑轨槽,且限位板位于滑轨槽的内部,所述主动辊与两组从动辊均和若干组传动齿形杆相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前撑板的一侧开设有两组容槽,两组所述容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升降齿形板,所述升降齿形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升降板,所述前撑板与升降板通过容槽与升降齿形板活动连接,所述前撑板的内部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部贯穿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上端安装有两组卡位板,且两组卡位板分别位于两组升降齿形板的一侧,所述卡位板的形状与升降齿形板上的齿形相同,靠近所述活动槽一侧的前撑板的内部还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限位弹簧,且限位弹簧的一端位于卡位板的一侧,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调节把手,且两组调节把手分别位于前撑板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板的上端开设有半槽,所述半槽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半槽的内部设置有贯穿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套接有二号转轮与两组一号转轮,所述二号转轮位于两组一号转轮之间,所述二号转轮上固定安装有二号套杆,所述二号套杆的内部套接有二号伸缩杆,所述一号转轮上固定安装有一号套杆,所述一号套杆的内部套接有一号伸缩杆,所述一号伸缩杆上固定安装有抓手,所述二号伸缩杆能在二号套杆内调节,所述二号伸缩杆与二号套杆通过螺栓固定,所述一号套杆与一号伸缩杆也通过螺栓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二号伸缩杆的上端设置有主撑板,所述二号伸缩杆的上端插接有旋转杆,且二号伸缩杆与主撑板通过旋转杆活动连接,所述主撑板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侧设置有尾板。

进一步的,所述主撑板与尾板的内部均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块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两组所述连接杆分别位于两组连接槽的内部,所述主撑板的连接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一号弹簧,且一号弹簧的一端与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尾板的连接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二号弹簧,且二号弹簧的一端与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主撑板、连接块与尾板的上端拼接成圆弧形,所述主撑板与连接块的上表面之间、连接块与尾板的上表面之间均固定连接有折叠布。

进一步的,所述前撑板的两侧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膝靠装置,所述膝靠装置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膝靠板,所述膝靠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绑带,所述绑带上固定安装有一号魔术贴,所述膝靠板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二号魔术贴。

进一步的,所述斜板座的斜面上固定安装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斜板,所述升降斜板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座位套筒,所述座位套筒的上端插接有座位伸缩杆,所述座位伸缩杆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座位板,所述升降斜板、座位伸缩杆与主伸缩杆的升降均是通过电机带动实现。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槽的下端相通连接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一侧相通连接有限位槽,所述滑动槽的内部设置有左制动装置与右制动装置,且左制动装置与右制动装置的结构形状完全相同,所述左制动装置与右制动装置均包括传动条,所述传动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调节半球,所述传动条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定位片,且调节半球位于调节圆球的左下端,所述定位片位于限位槽的内部,所述定位片的上端一侧固定安装有一号复位弹簧,所述定位片的下端一侧固定安装有二号复位弹簧,且一号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于限位槽的内部上端,所述二号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于限位槽的内部底端,所述定位片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橡胶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在主撑板上安装连接块与尾板,并将主撑板、连接块与尾板的上端拼接成圆弧形,能够放置在人体腋下,始终对人体上身起到支撑作用,当使用者坐在座位板上时,连接块与尾板插入在腋下,并借助外界腰带进行固定,当使用者借助手臂力量直立后,连接块与尾板依旧位于腋下,很好地起到支撑作用,其中,连接块与主撑板与尾板之间通过一号弹簧与二号弹簧连接,能够对不同胳膊粗细的人均能起到舒适的支撑,避免主撑板、连接块与尾板拼接成圆弧形过小无法适用较大体型的人使用,折叠布的设置能够填充连接处之间的空隙,避免弹簧作用下复位时,相邻的主撑板与连接块、连接块与尾板夹住衣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在座位板后端设置带有升降作用的顶板,在助行器自动倒行,后轮进入床正侧与床面交互对接时,能够通过调节顶板的升高位置对助行器的整体与床面之间进行固定,实现使用者直接从床侧借助可后倾把手的复位力量,从后骑上坐位,单人即可完成操作,避免看护人员扶住助行器再进行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在底座的内部设置左制动装置与右制动装置,能够对助行器本体起到很好地机械制动,避免助行器在无电状态下无法实现很好的制动停车,使用者踩住踩踏板,带动调节圆球在调节槽内向下运动,调节圆球运动到相邻设置的左制动装置与右制动装置的两组调节半球之间,使得左制动装置的传动条与右制动装置的传动条分别带动各自的定位片向外位移,抵住各自的万向轮实现制动,相比传统的万向轮刹车片单独作用于一个万向轮,左制动装置与右制动装置能够同时实现相邻万向轮的同步制动,制动效果更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斜板座与助行器底座分开设置,通过设置的水平调节板,能够对座位板与顶板相对助行器主体的距离进行调节,满足不同身高的使用者的使用,传统的助行器需要提前调节和膝靠装置与座位之间的位置,当使用前没有调节好位置关系,或者调节的位置关系相差较大时,需要使用者坐到座位板上再次进行调整,本发明通过将脚部放置板设置在水平调节板上,无需进行二次膝靠装置位置调节,只需调节水平调节板相对膝靠装置的位置即可,有效减少使用者的直立次数。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用于脊髓损伤人士的后骑式上下可助立电动助行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用于脊髓损伤人士的后骑式上下可助立电动助行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用于脊髓损伤人士的后骑式上下可助立电动助行器的水平调节板的背面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用于脊髓损伤人士的后骑式上下可助立电动助行器的图1中a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用于脊髓损伤人士的后骑式上下可助立电动助行器的主撑板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用于脊髓损伤人士的后骑式上下可助立电动助行器的主撑板、连接块与尾板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用于脊髓损伤人士的后骑式上下可助立电动助行器的斜板座与机箱的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用于脊髓损伤人士的后骑式上下可助立电动助行器的底座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一种用于脊髓损伤人士的后骑式上下可助立电动助行器的升降齿形板的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种用于脊髓损伤人士的后骑式上下可助立电动助行器的升降齿形板传动结构的爆炸图。

图中:1、底座;2、前撑板;3、万向轮;4、升降板;5、水平调节板;6、斜板座;7、机箱;8、主套筒;9、膝靠装置;10、膝靠板;11、容槽;12、升降齿形板;13、调节把手;14、转轴;15、挡板;16、传动槽;17、主动辊;18、从动辊;19、限位板;20、传动齿形杆;21、一号转轮;22、二号转轮;23、一号套杆;24、一号伸缩杆;25、抓手;26、二号套杆;27、二号伸缩杆;28、主撑板;29、旋转杆;30、连接块;31、折叠布;32、连接槽;33、一号弹簧;34、尾板;35、二号弹簧;36、主伸缩杆;37、顶板;38、滑槽;39、升降斜板;40、座位套筒;41、座位伸缩杆;42、座位板;43、调节槽;44、调节圆球;45、踩踏板;46、滑动槽;47、限位槽;48、传动条;49、调节半球;50、定位片;51、橡胶垫;52、一号复位弹簧;53、二号复位弹簧;54、传动轴;55、卡位板;56、限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10所示,一种用于脊髓损伤人士的后骑式上下可助立电动助行器,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下端设置有四组万向轮3,底座1的前端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前撑板2,底座1的上端开设有传动槽16,传动槽16内通过传动杆设置有主动辊17与两组从动辊18,靠近主动辊17的传动杆的一侧安装有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位于底座1的内部,底座1上设置有水平调节板5,水平调节板5的上端中间位置安装有斜板座6与机箱7,且机箱7位于斜板座6的后端,机箱7的上端安装有主套筒8,主套筒8的上端插接有主伸缩杆36,主伸缩杆36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顶板37,底座1的边缘位置开设有调节槽43,调节槽43的内部设置有调节圆球44,调节圆球44的上端通过固定杆安装有踩踏板45,且踩踏板45位于水平调节板5的两侧。

前撑板2的一侧开设有两组容槽11,两组容槽1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升降齿形板12,升降齿形板1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升降板4。

升降板4的上端开设有半槽,半槽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挡板15,半槽的内部设置有贯穿设置有转轴14,转轴14上套接有二号转轮22与两组一号转轮21,二号转轮22位于两组一号转轮21之间,二号转轮22上固定安装有二号套杆26,二号套杆26的内部套接有二号伸缩杆27,一号转轮21上固定安装有一号套杆23,一号套杆23的内部套接有一号伸缩杆24,一号伸缩杆24上固定安装有抓手25,二号伸缩杆27能在二号套杆26内调节,二号伸缩杆27与二号套杆26通过螺栓固定,一号套杆23与一号伸缩杆24也通过螺栓固定。

二号伸缩杆27的上端设置有主撑板28,二号伸缩杆27的上端插接有旋转杆29,且二号伸缩杆27与主撑板28通过旋转杆29活动连接,主撑板28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块30,连接块30的一侧设置有尾板34。

主撑板28与尾板34的内部均开设有连接槽32,连接块30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两组连接杆分别位于两组连接槽32的内部,主撑板28的连接槽3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一号弹簧33,且一号弹簧33的一端与连接块30固定连接,尾板34的连接槽3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二号弹簧35,且二号弹簧35的一端与连接块30固定连接,主撑板28、连接块30与尾板34的上端拼接成圆弧形,主撑板28与连接块30的上表面之间、连接块30与尾板34的上表面之间均固定连接有折叠布31,支撑胳膊较大的使用者时,在胳膊接触到连接块30与尾板34时,压力作用使得连接块30与尾板34均向后划动,连接块30两侧的连接杆在各自的连接槽32内进行水平位移,以满足使用者胳膊的放置,为使用者提供舒适的放置空间,折叠布31的设置能够填充连接处之间的空隙,避免空隙咯人,同时能够避免弹簧作用下复位时,相邻的主撑板28与连接块30、连接块30与尾板34夹住衣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主撑板28上安装连接块30与尾板34,并将主撑板28、连接块30与尾板34的上端拼接成圆弧形,能够放置在人体腋下,始终对人体上身起到支撑作用,当使用者坐在座位板42上时,连接块30与尾板34插入在腋下,并借助外界腰带进行固定,当使用者借助手臂力量直立后,连接块30与尾板34依旧位于腋下,很好地起到支撑作用,其中,连接块30与主撑板28与尾板34之间通过一号弹簧33与二号弹簧35连接,能够对不同胳膊粗细的人均能起到舒适的支撑,避免主撑板28、连接块30与尾板34拼接成圆弧形过小无法适用较大体型的人使用,折叠布31的设置能够填充连接处之间的空隙,避免弹簧作用下复位时,相邻的主撑板28与连接块30、连接块30与尾板34夹住衣物。

实施例2

如图1-10所示,一种用于脊髓损伤人士的后骑式上下可助立电动助行器,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下端设置有四组万向轮3,底座1的前端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前撑板2,底座1的上端开设有传动槽16,传动槽16内通过传动杆设置有主动辊17与两组从动辊18,靠近主动辊17的传动杆的一侧安装有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位于底座1的内部,底座1上设置有水平调节板5,水平调节板5的上端中间位置安装有斜板座6与机箱7,且机箱7位于斜板座6的后端,机箱7的上端安装有主套筒8,主套筒8的上端插接有主伸缩杆36,主伸缩杆36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顶板37,底座1的边缘位置开设有调节槽43,调节槽43的内部设置有调节圆球44,调节圆球44的上端通过固定杆安装有踩踏板45,且踩踏板45位于水平调节板5的两侧。

前撑板2的一侧开设有两组容槽11,两组容槽1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升降齿形板12,升降齿形板1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升降板4,前撑板2与升降板4通过容槽11与升降齿形板12活动连接,前撑板2的内部开设有活动槽,活动槽的内部贯穿设置有传动轴54,传动轴54的上端安装有两组卡位板55,且两组卡位板55分别位于两组升降齿形板12的一侧,卡位板55的形状与升降齿形板12上的齿形相同,靠近活动槽一侧的前撑板2的内部还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限位弹簧56,且限位弹簧56的一端位于卡位板55的一侧,传动轴54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调节把手13,且两组调节把手13分别位于前撑板2的两侧。

升降板4的上端开设有半槽,半槽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挡板15,半槽的内部设置有贯穿设置有转轴14,转轴14上套接有二号转轮22与两组一号转轮21,二号转轮22位于两组一号转轮21之间,二号转轮22上固定安装有二号套杆26,二号套杆26的内部套接有二号伸缩杆27,一号转轮21上固定安装有一号套杆23,一号套杆23的内部套接有一号伸缩杆24,一号伸缩杆24上固定安装有抓手25,二号伸缩杆27能在二号套杆26内调节,二号伸缩杆27与二号套杆26通过螺栓固定,一号套杆23与一号伸缩杆24也通过螺栓固定。

前撑板2的两侧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膝靠装置9,膝靠装置9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膝靠板10,膝靠板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绑带,绑带上固定安装有一号魔术贴,膝靠板10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二号魔术贴。

斜板座6的斜面上固定安装有滑槽38,滑槽38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斜板39,升降斜板39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座位套筒40,座位套筒40的上端插接有座位伸缩杆41,座位伸缩杆4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座位板42,升降斜板39、座位伸缩杆41与主伸缩杆36的升降均是通过电机带动实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座位板42后端设置带有升降作用的顶板37,在助行器自动倒行,后轮进入床正侧与床面交互对接时,能够通过调节顶板37的升高位置对助行器的整体与床面之间进行固定,实现使用者直接从床侧借助可后倾把手的复位力量,从后骑上坐位,单人即可完成操作,避免看护人员扶住助行器再进行使用。

实施例3

如图1-10所示,一种用于脊髓损伤人士的后骑式上下可助立电动助行器,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下端设置有四组万向轮3,底座1的前端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前撑板2,底座1的上端开设有传动槽16,传动槽16内通过传动杆设置有主动辊17与两组从动辊18,靠近主动辊17的传动杆的一侧安装有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位于底座1的内部,底座1上设置有水平调节板5,水平调节板5的上端中间位置安装有斜板座6与机箱7,且机箱7位于斜板座6的后端,机箱7的上端安装有主套筒8,主套筒8的上端插接有主伸缩杆36,主伸缩杆36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顶板37,底座1的边缘位置开设有调节槽43,调节槽43的内部设置有调节圆球44,调节圆球44的上端通过固定杆安装有踩踏板45,且踩踏板45位于水平调节板5的两侧。

调节槽43的下端相通连接有滑动槽46,滑动槽46的一侧相通连接有限位槽47,滑动槽46的内部设置有左制动装置与右制动装置,且左制动装置与右制动装置的结构形状完全相同,左制动装置与右制动装置均包括传动条48,传动条48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调节半球49,传动条48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定位片50,且调节半球49位于调节圆球44的左下端,定位片50位于限位槽47的内部,定位片50的上端一侧固定安装有一号复位弹簧52,定位片50的下端一侧固定安装有二号复位弹簧53,且一号复位弹簧52的一端固定安装于限位槽47的内部上端,二号复位弹簧53的一端固定安装于限位槽47的内部底端,定位片50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橡胶垫5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底座1的内部设置左制动装置与右制动装置,能够对助行器本体起到很好地机械制动,避免助行器在无电状态下无法实现很好的制动停车,使用者踩住踩踏板45,带动调节圆球44在调节槽43内向下运动,调节圆球44运动到相邻设置的左制动装置与右制动装置的两组调节半球49之间,使得左制动装置的传动条48与右制动装置的传动条48分别带动各自的定位片50向外位移,抵住各自的万向轮3实现制动,相比传统的万向轮3刹车片单独作用于一个万向轮3,左制动装置与右制动装置能够同时实现相邻万向轮3的同步制动,制动效果更好。

实施例4

如图1-10所示,一种用于脊髓损伤人士的后骑式上下可助立电动助行器,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下端设置有四组万向轮3,底座1的前端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前撑板2,底座1的上端开设有传动槽16,传动槽16内通过传动杆设置有主动辊17与两组从动辊18,靠近主动辊17的传动杆的一侧安装有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位于底座1的内部,底座1上设置有水平调节板5,水平调节板5的上端中间位置安装有斜板座6与机箱7,且机箱7位于斜板座6的后端,机箱7的上端安装有主套筒8,主套筒8的上端插接有主伸缩杆36,主伸缩杆36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顶板37,底座1的边缘位置开设有调节槽43,调节槽43的内部设置有调节圆球44,调节圆球44的上端通过固定杆安装有踩踏板45,且踩踏板45位于水平调节板5的两侧。

水平调节板5的下端安装有滑轨板,滑轨板的底端外表面安装有若干组传动齿形杆20,滑轨板的两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板19,传动槽16的内壁开设有滑轨槽,且限位板19位于滑轨槽的内部,主动辊17与两组从动辊18均和若干组传动齿形杆20相啮合。

前撑板2的一侧开设有两组容槽11,两组容槽1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升降齿形板12,升降齿形板1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升降板4,前撑板2与升降板4通过容槽11与升降齿形板12活动连接,前撑板2的内部开设有活动槽,活动槽的内部贯穿设置有传动轴54,传动轴54的上端安装有两组卡位板55,且两组卡位板55分别位于两组升降齿形板12的一侧,卡位板55的形状与升降齿形板12上的齿形相同,靠近活动槽一侧的前撑板2的内部还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限位弹簧56,且限位弹簧56的一端位于卡位板55的一侧,传动轴54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调节把手13,且两组调节把手13分别位于前撑板2的两侧。

升降板4的上端开设有半槽,半槽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挡板15,半槽的内部设置有贯穿设置有转轴14,转轴14上套接有二号转轮22与两组一号转轮21,二号转轮22位于两组一号转轮21之间,二号转轮22上固定安装有二号套杆26,二号套杆26的内部套接有二号伸缩杆27,一号转轮21上固定安装有一号套杆23,一号套杆23的内部套接有一号伸缩杆24,一号伸缩杆24上固定安装有抓手25,二号伸缩杆27能在二号套杆26内调节,二号伸缩杆27与二号套杆26通过螺栓固定,一号套杆23与一号伸缩杆24也通过螺栓固定。

前撑板2的两侧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膝靠装置9,膝靠装置9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膝靠板10,膝靠板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绑带,绑带上固定安装有一号魔术贴,膝靠板10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二号魔术贴。

斜板座6的斜面上固定安装有滑槽38,滑槽38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斜板39,升降斜板39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座位套筒40,座位套筒40的上端插接有座位伸缩杆41,座位伸缩杆4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座位板42,升降斜板39、座位伸缩杆41与主伸缩杆36的升降均是通过电机带动实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斜板座6与助行器底座1分开设置,通过设置的水平调节板5,能够对座位板42与顶板37相对助行器主体的距离进行调节,满足不同身高的使用者的使用,传统的助行器需要提前调节和膝靠装置9与座位之间的位置,当使用前没有调节好位置关系,或者调节的位置关系相差较大时,需要使用者坐到座位板42上再次进行调整,本发明通过将脚部放置板设置在水平调节板5上,无需进行二次膝靠装置9位置调节,只需调节水平调节板5相对膝靠装置9的位置即可,有效减少使用者的直立次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为一种用于脊髓损伤人士的后骑式上下可助立电动助行器,在使用时,首先,将该助行器移动到使用者面前,此时使用者的状态可以是在轮椅上或者在床面上,使用者使用前,助行器自动倒行,后轮进入床正侧与床面交互对接时,能够通过调节顶板37的升高位置对助行器的整体与床面之间进行固定,实现使用者直接从床侧借助可后倾把手的复位力量,从后骑上坐位,单人即可完成操作,避免看护人员扶住助行器再进行使用;

使用者坐到座位板42上时,手动调节调节把手13,实现升降板4相对前撑板2高度的调节,以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高度为宜,此时,再控制主伸缩杆36带动顶板37在主套筒8内下降,脚踩踩踏板45,能够实现对该助行器的制动停车,带动调节圆球44在调节槽43内向下运动,调节圆球44运动到相邻设置的左制动装置与右制动装置的两组调节半球49之间,使得左制动装置的传动条48与右制动装置的传动条48分别带动各自的定位片50向外位移,抵住各自的万向轮3实现制动,相比传统的万向轮3刹车片单独作用于一个万向轮3,左制动装置与右制动装置能够同时实现相邻万向轮3的同步制动,制动效果更好,能够对助行器本体起到很好地机械制动,避免助行器在无电状态下无法实现很好的制动停车;

松开脚后在一号复位弹簧52与二号复位弹簧53的带动下,调节圆球44复位上移,为下次制动操作做准备;

停车制动后再进行后续的其他调节,有效避免助行器移动造成的无法进行很好的调节,使用者脚放在水平调节板5上的放脚的位置,腿部放在膝靠板10内,再通过调节升降斜板39与座位伸缩杆41对座位板42的位置及高度进行调节,更好的满足使用者使用,将斜板座6与助行器底座1分开设置,通过设置的水平调节板5,能够对座位板42与顶板37相对助行器主体的距离进行调节,满足不同身高的使用者的使用,传统的助行器需要提前调节和膝靠装置9与座位之间的位置,当使用前没有调节好位置关系,或者调节的位置关系相差较大时,需要使用者坐到座位板42上再次进行调整,本发明通过将脚部放置板设置在水平调节板5上,无需进行二次膝靠装置9位置调节,只需调节水平调节板5相对膝靠装置9的位置即可,有效减少使用者的直立次数;

在主撑板28上安装连接块30与尾板34,并将主撑板28、连接块30与尾板34的上端拼接成圆弧形,能够放置在人体腋下,始终对人体上身起到支撑作用,当使用者坐在座位板42上时,连接块30与尾板34插入在腋下,并借助外界腰带进行固定,当使用者借助手臂力量直立后,连接块30与尾板34依旧位于腋下,很好地起到支撑作用,其中,连接块30与主撑板28与尾板34之间通过一号弹簧33与二号弹簧35连接,能够对不同胳膊粗细的人均能起到舒适的支撑,避免主撑板28、连接块30与尾板34拼接成圆弧形过小无法适用较大体型的人使用,折叠布31的设置能够填充连接处之间的空隙,避免弹簧作用下复位时,相邻的主撑板28与连接块30、连接块30与尾板34夹住衣物。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