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缝合线联合髌骨爪治疗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225579发布日期:2020-09-15 19:23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髌骨下极骨折治疗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缝合线联合髌骨爪治疗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方法。



背景技术:

髌骨是伸膝装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除了力的传导作用外,它还是膝关节屈伸过程中的一个支点,髌骨的完整性在膝关节功能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髌骨位置表浅,容易发生骨折,通常是由于牵引暴力、直接暴力或由两者共同作用导致骨折。其中,由于髌骨下极的解剖特点,髌骨骨折中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极为常见。髌骨下极骨折块同髌腱起点是连续的,由于此类骨折一般粉碎,所以如何牢固修复髌腱起点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目前经常采用的方法有空心螺钉、克氏针张力带以及髌骨胫骨结节固定带等方式,但这些方法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都有局限性,手术难度大,骨折块不易牢固固定,影响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手术时间短、骨折端固定牢固、术后能早期康复、疗效显著、无并发症发生的缝合线联合髌骨爪治疗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缝合线联合髌骨爪治疗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石膏对患者腿部进行固定,拍摄x光片及ct检查明确骨折关节面、骨折块的移位情况;

s2、准备合适的髌骨爪及高强度的不可吸收缝合线;

s3、对患者进行麻醉,患者采用平卧位,准备止血带和消毒铺巾;

s4、以髌骨为中心行前正中纵切口9~13cm,切开髌前筋膜,显露髌骨、骨折端及上半部分髌腱;

s5、将与髌腱起点相连的骨折块小心保护,使用大量灭菌用水进行膝关节腔反复冲洗干净,去除小块游离碎骨;

s6、使用缝线编制缝合髌腱,髌腱分成左右两份编制后再进行交叉编制,在髌腱与骨块的连接处形成缝线网,聚拢骨块,牵拉四根缝线见髌韧带止点处缝合牢固,根据缝线位置在髌骨骨折的近端骨块上钻孔,将四条缝线分别穿过骨道,在伸膝状态下拉紧缝线打结;

s7、选择合适型号的分体式髌骨爪进行固定,固定后,再使用高强度缝合线将髌骨进行环扎;

s8、固定后被动屈伸膝关节18~22次,骨折端及髌韧带止点无松动表现,反复冲洗后缝合髌前筋膜及关闭伤口,采用无菌敷料及长腿棉垫包扎,使用膝关节支具固定膝关节在伸直位;

s9、麻醉消失后进行踝泵训练,术后第二天复查x片见髌骨爪无移位即进行膝关节屈曲练习,术后第二天开始在伸直位固定膝关节的情况下负重行走,一个月后调整膝关节支具在0~60度之内戴支具行走,两个月后取掉支具正常行走;

s10、以术后1、2、3、6、12个月作为随访节点,每次记录膝关节屈曲角度,同时按照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标准评定患肢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s3中的止血带绑扎在患者的大腿根部。

进一步的,所述s4中的纵切口长度为10~12cm。

进一步的,所述高强度缝合线采用爱惜邦mb66型。

进一步的,所述s8中的被动屈伸膝关节的次数为20次。

进一步的,所述s8中屈伸膝关节的角度范围为0~90度。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使用高强度线进行髌腱止点的聚拢缝合,并形成网状结构,在被动牵拉缝线的时候能够承受较强的牵引力,并且缝线网能够承受髌骨爪的固定牵引力;髌骨爪的使用较为简单,在髌骨外形基本恢复的情况下,髌骨爪只需要2~5分钟就能固定好,能节省较多的手术时间;在固定完成后,被动屈曲膝关节到90度,预张膝关节20次,骨折端均没有松动,髌骨爪牢固稳定,固定较为可靠,术后患者伤口稳定后即予以按照计划开始膝关节屈曲活动,戴支具下地行走,能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康复及全身恢复,使得该缝合线联合髌骨爪治疗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骨折端固定牢固、术后能早期康复、疗效显著、无并发症发生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一种缝合线联合髌骨爪治疗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方法:

s1、采用石膏对患者腿部进行固定,拍摄x光片及ct检查明确骨折关节面、骨折块的移位情况;

s2、准备合适的髌骨爪及高强度的不可吸收缝合线;

s3、对患者进行麻醉,患者采用平卧位,准备止血带和消毒铺巾,将止血带绑扎在患者的大腿根部;

s4、以髌骨为中心行前正中纵切口10cm,切开髌前筋膜,显露髌骨、骨折端及上半部分髌腱;

s5、将与髌腱起点相连的骨折块小心保护,使用大量灭菌用水进行膝关节腔反复冲洗干净,去除小块游离碎骨;

s6、使用缝线编制缝合髌腱,髌腱分成左右两份编制后再进行交叉编制,在髌腱与骨块的连接处形成缝线网,聚拢骨块,牵拉四根缝线见髌韧带止点处缝合牢固,根据缝线位置在髌骨骨折的近端骨块上钻孔,将四条缝线分别穿过骨道,在伸膝状态下拉紧缝线打结;

s7、选择合适型号的分体式髌骨爪进行固定,固定后,再使用高强度缝合线将髌骨进行环扎;

s8、固定后被动屈伸膝关节20次,骨折端及髌韧带止点无松动表现,反复冲洗后缝合髌前筋膜及关闭伤口,采用无菌敷料及长腿棉垫包扎,使用膝关节支具固定膝关节在伸直位;

s9、麻醉消失后进行踝泵训练,术后第二天复查x片见髌骨爪无移位即进行膝关节屈曲练习,术后第二天开始在伸直位固定膝关节的情况下负重行走,一个月后调整膝关节支具在0~60度之内戴支具行走,两个月后取掉支具正常行走;

s10、以术后1、2、3、6、12个月作为随访节点,每次记录膝关节屈曲角度,同时按照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标准评定患肢功能。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所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缝合线联合髌骨爪治疗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石膏对患者腿部进行固定,拍摄x光片及ct检查明确骨折关节面、骨折块的移位情况;

s2、准备合适的髌骨爪及高强度的不可吸收缝合线;

s3、对患者进行麻醉,患者采用平卧位,准备止血带和消毒铺巾;

s4、以髌骨为中心行前正中纵切口9~13cm,切开髌前筋膜,显露髌骨、骨折端及上半部分髌腱;

s5、将与髌腱起点相连的骨折块小心保护,使用大量灭菌用水进行膝关节腔反复冲洗干净,去除小块游离碎骨;

s6、使用缝线编制缝合髌腱,髌腱分成左右两份编制后再进行交叉编制,在髌腱与骨块的连接处形成缝线网,聚拢骨块,牵拉四根缝线见髌韧带止点处缝合牢固,根据缝线位置在髌骨骨折的近端骨块上钻孔,将四条缝线分别穿过骨道,在伸膝状态下拉紧缝线打结;

s7、选择合适型号的分体式髌骨爪进行固定,固定后,再使用高强度缝合线将髌骨进行环扎;

s8、固定后被动屈伸膝关节18~22次,骨折端及髌韧带止点无松动表现,反复冲洗后缝合髌前筋膜及关闭伤口,采用无菌敷料及长腿棉垫包扎,使用膝关节支具固定膝关节在伸直位;

s9、麻醉消失后进行踝泵训练,术后第二天复查x片见髌骨爪无移位即进行膝关节屈曲练习,术后第二天开始在伸直位固定膝关节的情况下负重行走,一个月后调整膝关节支具在0~60度之内戴支具行走,两个月后取掉支具正常行走;

s10、以术后1、2、3、6、12个月作为随访节点,每次记录膝关节屈曲角度,同时按照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标准评定患肢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缝合线联合髌骨爪治疗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的止血带绑扎在患者的大腿根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缝合线联合髌骨爪治疗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的纵切口长度为10~12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缝合线联合髌骨爪治疗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度缝合线采用爱惜邦mb66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缝合线联合髌骨爪治疗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8中的被动屈伸膝关节的次数为20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缝合线联合髌骨爪治疗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8中屈伸膝关节的角度范围为0~90度。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缝合线联合髌骨爪治疗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方法,使用高强度线进行髌腱止点的聚拢缝合,并形成网状结构,在被动牵拉缝线的时候能够承受较强的牵引力,并且缝线网能够承受髌骨爪的固定牵引力;髌骨爪的使用较为简单,在髌骨外形基本恢复的情况下,髌骨爪只需要2‑5分钟就能固定好,能节省较多的手术时间;在固定完成后,被动屈曲膝关节到90度,预张膝关节20次,骨折端均没有松动,髌骨爪牢固稳定,固定较为可靠,术后患者伤口稳定后即予以按照计划开始膝关节屈曲活动,戴支具下地行走,能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康复及全身恢复。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手术时间短、骨折端固定牢固、术后能早期康复、疗效显著、无并发症发生。

技术研发人员:周华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仁怀市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06.22
技术公布日:2020.09.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