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起搏器压迫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22718发布日期:2020-10-23 19:29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起搏器压迫袋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起搏器术后压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起搏器压迫袋。



背景技术:

起搏器是一种用于向心脏传送微弱电脉冲、以刺激心脏跳动的起搏系统。目前起搏器大都采用手术植入的方式进行安装,为了实现对手术切口的压迫止血,起搏器在植入后需要利用盐袋压迫一段时间。但是利用盐袋压迫止血的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起搏器伤口靠近左肩或右肩位置,此部位为天然的斜坡状态,使得盐袋易滑动,进而容易造成加压失效、囊袋内积血的问题;2)使用盐袋压迫时需要患者平卧6~8小时,这一方面限制了患者的活动,容易导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另一方面还很容易造成患者的不适,不利于患者的配合治疗;3)压迫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定时更换不同重量的盐袋、以实现对盐袋压迫力的调整,这占用了一定的医护资源;4)压迫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实时床旁进行心电监护判断有无心律失常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起搏器压迫袋,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采用盐袋压迫时存在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起搏器压迫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起搏器压迫袋包括压迫球囊、控制组件以及用于与人体绑扎固定的固定带,所述压迫球囊固定在固定带上,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模块、监测触发模块、供气模块以及排气模块,所述供气模块通过供气管与压迫球囊内腔连通并用于向压迫球囊充气,所述排气模块通过排气管与压迫球囊内腔连通并用于对压迫球囊排气,所述监测触发模块包括至少两个压力传感器以及与各压力传感器一一对应的传感触发器,各压力传感器均设置在压迫球囊上并分别用于对压迫球囊的不同压力档位进行监测,各传感触发器分别用于接收对应压力传感器的监测信号并向控制模块发送触发信号,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接收到触发信号后关停供气模块或排气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供气模块或排气模块动作、以实现压迫气囊的初始充气以及后续的逐步排气。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带为三叉结构,所述固定带包括交汇在一起的第一带部、第二带部以及第三带部,所述第一带部和第二带部分别用于从人体双肩处绕至身后,所述第三带部用于从腋下绕至身后并与绕至身后的第一带部、第二带部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压迫气囊设置在第一带部、第二带部、第三带部的交汇位置处,所述交汇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固定压迫球囊的放置凹槽。

进一步地,还包括心电监测模块,所述心电监测模块包括心电监测仪、两个电极片和第一报警模块,两个所述电极片分别与第一带部和第二带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电极片均与心电监测仪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报警模块用于在心电活动异常时报警。

进一步地,还包括无线发射模块和接收终端,所述接收终端上设置有第二报警模块,所述无线发射模块用于将心电监测仪监测的心电信号发送至接收终端,所述第二报警模块用于在心电活动异常时报警。

进一步地,所述供气管上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置在供气管靠近压迫球囊一侧。

进一步地,还包括压力表,所述压力表通过压力管与排气管连通,所述压力管与排气管靠近排气管一侧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监测触发模块有三个,三个监测触发模块的压力传感器对应的压力感受范围为9kpa-11kpa、6kpa-8kpa、2.5kpa-3.5kpa。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布套,所述控制模块、监测触发模块的传感触发器、供气模块以及排气模块均设置在布套内,所述布套的顶部设置有开窗。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为继电器,所述供气模块为供气泵,所述排气模块为排气泵。

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多功能起搏器压迫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采用本发明的多功能起搏器压迫袋,由于压迫球囊是通过固定带绑扎固定在人体上的,这一方面实现了对压迫球囊位置的固定,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盐袋容易滑动而造成加压失效的问题,另一方面还避免了对病人姿态的限制,使得病人在站立活动时依然能够实现对伤口的压迫止血。再者,由于本发明的压迫球囊是能够在控制模块的作用下自行调节压力作用的,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医护人员定时更换不同重量盐袋的情况,减少了对医护资源的占用。更重要的是,该设置有心电监护装置,可以实时监护患者术后心电情况并报警,提高了安全性,避免了医护的实时监测,减少了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功能起搏器压迫袋的整体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功能起搏器压迫袋的压迫球囊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功能起搏器压迫袋的控制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功能起搏器压迫袋安装至人体后的身前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功能起搏器压迫袋安装至人体后的身后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功能起搏器压迫袋接收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压迫球囊,2-控制组件,3-供气管,4-排气管,5-第一压力传感器,6-第二压力传感器,7-第三压力传感器,8-控制模块,9-第三传感触发器,10-第二传感触发器,11-第一传感触发器,12-供气模块,13-排气模块,14-压力表,15-心电监测仪,16-第一报警模块,17-压力管,18-起搏器,19-伤口,20-电极片,21-第一带部,22-第二带部,23-第三带部,24-子母扣,25-接收终端,26-警鸣色环,27-警鸣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多功能起搏器压迫袋。多功能起搏器压迫袋包括压迫球囊1、控制组件2以及用于与人体绑扎固定的固定带,所述压迫球囊1固定在固定带上,所述控制组件2包括控制模块8、监测触发模块、供气模块以及排气模块13,所述供气模块12通过供气管3与压迫球囊1内腔连通并用于向压迫球囊1充气,所述排气模块13通过排气管4与压迫球囊1内腔连通并用于对压迫球囊1排气,所述监测触发模块包括至少两个压力传感器以及与各压力传感器一一对应的传感触发器,各压力传感器均设置在压迫球囊1上并分别用于对压迫球囊1的不同压力档位进行监测,各传感触发器分别用于接收对应压力传感器的监测信号并向控制模块8发送触发信号,所述控制模块8用于在接收到触发信号后关停供气模块12或排气模块13;所述控制模块8还用于控制供气模块12或排气模块13动作、以实现压迫气囊的初始充气以及后续的逐步排气。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压迫球囊1为扁球状,压迫球囊1的材质为弹性塑料,压迫球囊1的最大长度为10cm,最小宽度为3cm。本实施例中压迫球囊1固定在固定带内。具体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固定带为三叉结构(也可视为y型),固定带包括交汇在一起的第一带部21、第二带部22以及第三带部23,本实施例中第一带部21和第二带部22分别用于从人体双肩处绕至身后,第三带部23用于从人体腋下绕至身后。绕至身后的第一带部21、第二带部22以及第三带部23通过子母扣24连接固定,连接时,可以通过子母扣24首先将第二带部22和第三带部23连接固定,然后通过子母扣24将第一带部21与第二带部22或第三带部23连接固定即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带部21、第二带部22和第三带部23之间也可以采用魔术贴粘贴固定。本实施例中固定带的三叉交汇处的宽度为15cm,第一带部21和第二带部22的宽度均为10cm,第三带部23的宽度为5cm。

本实施例中固定带的材质为帆布,压迫球囊1即缝制在第一带部21、第二带部22、第三带部23的三叉交汇处。为了增强对压迫球囊1的固定效果,本实施例中在固定带的三叉交汇处还设置有一个放置凹槽,由于本实施例中固定带的材质为帆布,放置凹槽可以为缝制在固定带上的口袋结构,口袋结构的外形与压迫球囊1的外形相吻合。由于本实施例中压迫球囊1是通过充气的方式实现对起搏器18的压迫,为了使得压迫球囊1能够在口袋结构内适当膨胀变形,本实施例中口袋结构的尺寸要略大于压迫球囊1,具体的口袋结构的最大长度和最小宽度均要大于压迫球囊1cm。本实施例中口袋结构用于朝向患者心口位置。

本实施例中控制组件2包括控制模块8、监测触发模块、供气模块12以及排气模块13。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8为多功能继电器,本实施例中监测触发模块包括压力传感器和传感触发器,其中压力传感器固定在压迫球囊1和固定带之间,压力传感器用于对压迫球囊1的压力进行监测,当压力传感器监测的压力达到设定阈值时,压力传感器会向传感触发器发送监测信号,传感触发器在接到监测信号后会向控制模块8发送触发信号,接收到触发信号的控制模块8会控制供气模块12或充气模块动作。本实施例中供气模块12为供气泵,排气模块13为排气泵,本实施例中供气模块12和排气模块13均与控制模块8电性连接。

为了实现对压迫过程中压力大小的调整,本实施例中监测触发模块共设置有三个,为了方便描述,以下将三个监测触发模块中的各压力传感器分别称为第一压力传感器5、第二压力传感器6和第三压力传感器7,将三个监测触发模块中的各传感触发器分别称为第一传感触发器11、第二传感触发器10和第三传感触发器9。本实施例中第一压力传感器5和第一传感触发器11、第二压力传感器6和第二传感触发器10、第三压力传感器7和第三传感触发器9之间均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压力传感器5所感受的压力范围为9kpa-11kpa,第二压力传感器6所感受的压力范围为6kpa-8kpa,第三压力传感器7所感受的压力范围为2.5kpa-3.5kpa。

本实施例中压迫球囊1和供气模块12之间通过供气管3连通,为了避免气体回流的情况,本实施例中在供气管3上设置有单向阀,单向阀具体设置在供气管3靠近压迫球囊1的一侧。本实施例中压迫球囊1和排气模块13之间通过排气管4连通。为了直观的查看压迫球囊1内的压力大小,本实施例中的控制组件2还包括压力表14,压力表14通过压力管17与排气管4连通,本实施例中压力表14连接在排气管4靠近排气泵一侧。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心电监测模块,心电监测模块包括心电监测仪15、两个电极片20和第一报警模块16,本实施例中两个电极片20均为直径为2cm的柔软薄膜电极片,两个电极片20的其中一个设置在第一带部21上,另一个设置在第二带部22上,第一带部21上的电极片20用于与右肩膀皮肤进行接触,第二带部22上的电极片20用于与左肩膀皮肤进行接触。本实施例中两个电极片20均通过导线与心电监测仪15电性连接。两个电极片20的导线首先沿着第一带部21或第二带部22延伸至压迫球囊1处,然后与各压力传感器的导线、供气管3、排气管4并行并延伸至控制组件2处。本实施例中第一报警模块16为音频报警器。当电极片20脱落而出现异常心电活动时,第一报警模块16会鸣叫、报警。

为了降低对医护资源的占用,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无线发射模块和接收终端25,其中无线发射模块与心电监测仪15电性连接,无线发射模块具体为蓝牙模块或无线wify。本实施例中接收终端25用于放置在值班护士台处,接收终端25可以接收无线发射模块的信号,接收终端25上设置有第二报警模块,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报警模块包括警鸣色环26和警鸣器27。当出现异常心电活动时,第一报警模块16会报警,与此同时,无线发射模块会向接收终端25发生无线信号,接收到无线信号的接收终端25会通过警鸣色环26和警鸣器27报警。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控制组件2还包括布套,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8,第一触发传感器、第二触发传感器、第三触发传感器、供气模块12、排气模块13、心电监测仪15、压力表14均设置在布套内,本实施例中在布套的顶部还设置有用于观察监测数值的开窗。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为:使用时,首先通过固定带将压迫球囊1固定在人体上,压迫球囊1的固定位置与伤口19和起搏器18正对。第一带部21上的电极片20和第二带部22上的电极片20分别与人体两侧肩膀的顶部皮肤正对。安装完毕后,启动控制模块8,控制模块8会控制供气模块12向压迫球囊1内充气,当充入的气体压强达到第一压力传感器5的压力感受范围(即9kpa-11kpa)时,第一压力传感器5会向第一传感触发器11发送监测信号,接收到监测信号的第一传感触发器11会向控制模块8发送触发信号,接收到该触发信号的控制模块8会控制供气模块12关闭,从而实现对压迫球囊1的充气停止。由于供气管3上设置有单向阀,从而避免气体的回流。

当间隔2.5小时后,控制模块8会启动排气模块13,排气模块13会实现对压迫球囊1的排气,当压迫球囊1的压力达到第二压力传感器6的压力感受范围(即6kpa-8kpa)时,第二压力传感器6会向第二传感触发器10会向控制模块8发送触发信号,接收到该触发信号的控制模块8会控制排气模块13关闭,从而实现压迫球囊1的排气停止。

再次间隔2.5小时后,控制模块8会再次启动排气模块13,排气模块13会再次实现对压迫球囊1的排气,当压迫球囊1的压力达到第三压力传感器7的压力感受范围(即2.5kpa-3.5kpa)时,第三压力传感器7会向第三传感触发器9会向控制模块8发送触发信号,接收到该触发信号的控制模块8会控制排气模块13关闭,从而实现压迫球囊1的排气停止。

再次间隔2.5小时后,控制模块8会再次触发排气模块13排气,当排气10s后,气囊内的压力接近为零,此时医护人员即可将固定带从人体上卸载。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分时段压迫的过程中,两个电极片20会实时采集心电信号并将心电信号传递至心电监测仪15处,从而实现了对人体心电的实时监测。当出现电极片20脱落或心电活动异常时,第一报警模块16和第二报警模块会报警,从起到提醒医护人员的作用。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起搏器压迫袋,其通过采用本发明的多功能起搏器压迫袋,由于压迫球囊1是通过固定带绑扎固定在人体上的,这一方面实现了对压迫球囊1位置的固定,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盐袋容易滑动而造成加压失效的问题,另一方面还避免了对病人姿态的限制,使得病人在站立活动时依然能够实现对伤口19的压迫止血。另外,由于本发明的压迫球囊1是能够在控制模块8的作用下自行调节压力作用的,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医护人员定时更换不同重量盐袋的情况,减少了对医护资源的占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