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感冒鼻炎药药包的使用方法及药包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946284发布日期:2022-02-19 09:04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儿童用感冒鼻炎药药包的使用方法及药包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感冒鼻炎药的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儿童用感冒鼻炎药药包的使用方法及药包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儿童感冒是一种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多表现为由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鼻塞等症状,通过西药进行医治虽然效果比较明显,但是大部分西药的刺激性和副作用较大,由于儿童的体质较差,服用西药后容易对儿童的胃部造成刺激,不仅会造成儿童的身体产生其他不良反应,还会影响儿童的食欲。
3.而中药相对于西药会温和很多,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以及矿物药等,其中以植物药居多。不过中药中含有较多的生物碱,生物碱的味道主要是以苦、臭、腥为主,煎煮出来的药液非常苦,入口感很差,虽然在中医的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添加甘草、蜂蜜等调味品进行调和,但是效果不大,并且会对药效产生影响。尤其是儿童在服药时比较抗拒,即使喝下可能会有部分儿童出现反胃、呕吐的情况,进而将药液吐出,达不到治疗效果,并且部分中药具有一定的毒理性,服下后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儿童用感冒鼻炎药药包的使用方法,其具有便于儿童接纳和吸收、药效利用充分、避免口服中药产生副作用的优点。
5.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儿童用感冒鼻炎药药包,其具有便于储存和使用、药效温和的优点。
6.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儿童用感冒鼻炎药药包的制备方法,其具有工艺简单、药粉含量均匀的优点。
7.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儿童用感冒鼻炎药药包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t1向洁净的锅内加入3.5-4.5kg水,将药包放入水中浸泡15-20分钟;t2浸泡完成后开火煎煮,药液沸腾后用使药液保持微沸状态继续煮15-20分钟;t3煎煮完成后通过药液的热气对面部和身体进行熏蒸,熏蒸时用浴巾或者浴罩围住热气,熏蒸5-10分钟;t4熏蒸后将药液与温水混合进行药浴,将药包在药浴水中充分挤压,挤出残余药液,然后泡澡15-20分钟;t5泡澡结束后用浸润有药液的浴巾或者毛巾拍打全身。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药包在水中浸泡15-20分钟使药包完全浸湿并充分吸收水分,以便于进行煎煮,使药包中的药力更容易溶入水中;煎煮至沸腾后继续微沸状态煎煮15-20分钟使药包得到充分地煎煮,保证药包中的药力尽可能多地溶入药液中,有利于
提高药液的药效;煎煮后药液的热气中含有部分药力,通过熏蒸面部,可以向鼻腔内吸入部分热气,借助热力和药力改善鼻塞、喷嚏、流涕症状,加强通窍,另外熏蒸身体能够使皮肤的毛孔充分张开,进而吸收热气中的药力,避免药力浪费,并且由于熏蒸后身体的毛孔充分张开,在药浴时也更容易吸收药液中的药力;药包在药浴水中充分挤压以使更多的药液溶入药浴水中,避免药液浪费,药浴结束后用浸润有药液的浴巾或者毛巾拍打全身以使皮肤上的毛孔更好地将药力吸收,保证药力尽可能多地被吸收,有利于提高儿童对药力的吸收效果;
9.通过药浴的方式使儿童吸收药力,儿童更容易接受,便于进行治疗,同时药浴的方式也能够避免内服可能带来的副作用,避免对儿童的胃部等器官造成刺激,有利于对儿童较弱的体质进行保护,药浴过程中借助要浴水的热温力与药物散发力,使全身腠理疏通、毛窍开放,起到经络调和、气血调畅、汗出热解的功效,药浴时温润的热气也能够导致皮肤微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皮肤对药物的吸收的方式,使药力能够充分得到利用,见效快。
10.进一步地,首次使用后的药包使用保鲜袋或者保鲜膜包覆密封,储存在0-5℃的环境中并在24小时内进行二次使用,二次使用后的药包使用清水冲洗后丢弃。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药包进行二次使用能够将药包中包含的药力尽可能多地使用吸收掉,避免药力浪费,节省成本,二次使用时间控制在24小时内且储存温度保持在0-5℃能够对药包的药性进行保护,避免时间过久或者温度过高而导致药包变质、变酸、变馊,防止药包的药效受到影响,储存时通过保鲜袋或者保鲜膜进行包覆密封能够防止药包受到污染。
12.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儿童用感冒鼻炎药药包,包括透水包装袋和填充于所述透水包装袋中的药粉,其中药粉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防风13-17份,荆芥8-12份,苏叶8-12份,干姜10-14份,辛夷13-17份,白芷8-12份,鱼腥草13-17份,百部8-12份。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药包浸入到水中,透水包装袋能够使水进入袋内并将药粉浸湿,然后将水加热形成药液,透水包装袋能够在保证药包充分浸水的同时避免药粉从出现渗漏,便于使用,另外药包也便于日常的储存。
14.其中各原料的药理和功效为:防风:味辛、甘,性微温,有祛风解表的功效,可用于外感表证,感冒头痛,风湿痹痛,破伤风正,脾虚湿盛;荆芥:味辛,性微温,有解表散风的功效,可用于感冒,头痛;苏叶:气清香,味微辛,有发汗、镇咳的功效,可用于镇痛,镇静,解毒,感冒;干姜:味辛辣,性热,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的功效,可用于肢冷脉微,痰饮喘咳,风寒湿痹;辛夷:味辛,性温,有发散风寒、通鼻窍的功效,可用于风寒感冒,鼻塞,鼻渊;白芷:味辛,性温,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消肿排脓、燥湿止带的功效,可用于外感风寒表证所致的鼻塞、流清涕、恶寒、发热、头痛;鱼腥草:味辛,性微寒,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外感风寒,痰热喘咳;百部:味甘、苦,性微温,有润肺下气止咳的效果,用于新久咳嗽,肺痨咳嗽,顿咳;
本发明采用防风、荆芥、苏叶、干姜、辛夷、白芷、鱼腥草、百部八种中草药制成的感冒鼻炎药具有极好的疏风散寒、通窍的功效,能够在感冒初起时及时遏制感冒的加重,对于缓解鼻塞、喷嚏、流清涕或黄涕等症状有很好的效果,并且可以起到很好的退热效果;另外本发明中的各原料性味都比较温和,刺激性非常小,对于体质较弱的儿童来说也能够很好地适应和吸收。
15.进一步地,药粉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防风14-16份,荆芥9-11份,苏叶9-11份,干姜11-13份,辛夷14-16份,白芷9-11份,鱼腥草14-16份,百部9-11份。
16.经测试,采用此重量份配比,感冒鼻炎药的药效更优,且各原料之间的协调作用更好,药效温和,便于吸收。
17.进一步地,所述透水包装袋由滤纸、尼龙或者无纺布制成。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滤纸、尼龙以及无纺布透水性好且材质表面孔隙合适,能够防止药粉渗漏,同时滤纸、尼龙以及无纺布韧性好,不易破损,能够很好地对药粉进行包裹。
19.进一步地,所述透水包装袋两侧面的中部相贴合,所述透水包装袋内部形成环形容纳腔。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透水包装袋两侧面的中部相贴合,使透水包装袋的内部形成一环形的容纳腔,进而使药粉均匀地分布在透水包装袋中,避免浸泡以及煎煮时药粉成堆地堆积在透水包装袋中而导致部分药粉难以得到较好地浸泡和煎煮,保证所有药粉都能够得到充分地浸泡和煎煮而将药效发挥出来,避免药效浪费。
21.为实现上述第三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儿童用感冒鼻炎药药包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各原料于不同容器中分别粉碎成粉末;s2按各原料的重量配比称取药粉进行装袋,单包药粉的净重量为81-113g;s3将装好药粉的药包封口。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中药原料粉碎成粉末状能够在煎煮时使中药与水充分接触,以便于更好地煎煮出药液,使中药的药力能够更多地溶入水中,有利于对中药的药力进行充分利用,避免药力浪费;单包药粉的净重量控制在80-120份既能够满足儿童单次能够吸收药力的量,又能够避免药粉浪费,另外也使单个药包的体积较小,便于储存和使用。
23.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通过药浴的方式使儿童吸收药力,儿童更容易接受,便于进行治疗,同时药浴的方式也能够避免内服可能带来的副作用,避免对儿童的胃部等器官造成刺激,有利于对儿童较弱的体质进行保护,药浴前通过药液的热气熏蒸面部,进而向鼻腔内吸入部分热气,借助热力和药力改善鼻塞、喷嚏、流涕症状,加强通窍,另外熏蒸身体能够使皮肤的毛孔充分张开,进而吸收热气中的药力,避免药力浪费,药浴过程中借助要浴水的热温力与药物散发力,使全身腠理疏通、毛窍开放,起到经络调和、气血调畅、汗出热解的功效,药浴时温润的热气也能够导致皮肤微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皮肤对药物的吸收的方式,使药力能够充分得到利用,见效快,使用3天左右就能够使患者痊愈;2.本发明采用防风、荆芥、苏叶、干姜、辛夷、白芷、鱼腥草、百部八种中草药制成的感冒鼻炎药具有极好的疏风散寒、通窍的功效,在感冒初起时见效特别快,能够及时遏制感冒的
加重,在感冒症状明显时疗效好,对于缓解鼻塞、喷嚏、流清涕或黄涕等症状有很好的效果,并且可以起到很好的退热效果,经试验,将白芷:防风:辛夷:鱼腥草的重量份数比控制在(0.64-0.67):1:1:1起到的治疗效果更优;另外本发明中的各原料性味都比较温和,刺激性非常小,对于体质较弱的儿童来说也能够很好地适应和吸收;3.本发明将中药原料粉碎成粉末状能够在煎煮时使中药与水充分接触,以便于更好地煎煮出药液,使中药的药力能够更多地溶入水中,有利于对中药的药力进行充分利用,避免药力浪费;单包药粉的净重量控制在81-113g既能够满足儿童单次能够吸收药力的量,又能够避免药粉浪费,另外也使单个药包的体积较小,便于储存和使用。
附图说明
24.图1是感冒鼻炎药药包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感冒鼻炎药药包的剖面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说明:1、透水包装袋;2、贴合部;3、容纳腔。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表格和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理解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内。
28.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儿童用感冒鼻炎药药包,药包中填充有药粉,药粉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防风15份,荆芥10份,苏叶10份,干姜12份,辛夷15份,白芷10份,鱼腥草15份,百部10份。
29.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儿童用感冒鼻炎药药包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各中药原料分别通过粉碎机粉碎成粉末并分开放置到不同的容器中;s2按各原料的重量配比称取药粉进行装袋,单个药包中药粉的净重量为97g;s3将装好药粉的药包通过封口机进行封口。
30.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儿童用感冒鼻炎药药包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t1向洁净的砂锅内加入4kg水,将药包放入水中浸泡20分钟;t2浸泡完成后开火煎煮,药液沸腾后用使药液保持微沸状态继续煮20分钟;t3煎煮完成后通过药液的热气对面部和身体进行熏蒸,熏蒸时用浴巾或者浴罩围住热气,熏蒸10分钟;t4熏蒸后将药液与温水混合进行药浴,将药包在药浴水中充分挤压,挤出残余药液,然后泡澡20分钟;t5泡澡结束后用浸润有药液的浴巾或者毛巾拍打全身;t6首次使用后的药包使用保鲜袋或者保鲜膜包覆密封,储存在0-5℃的环境中并在24小时内进行二次使用,二次使用后的药包使用清水冲洗后丢弃。
31.用量:1-6个月龄儿童:1次1包,1天1次;6-18个月(1岁半):1次2包,1天1次;1岁半-5岁:1次3包,1天1次。
32.在进行临床试验前通过试验对该儿童用感冒鼻炎药药包中的药粉进行检测,以检
测药浴时药包中的中药可能对皮肤造成的刺激性和过敏反应。
33.皮肤刺激试验:1.目的:检测儿童用感冒鼻炎药药包中药粉对试验动物皮肤刺激/腐蚀作用和强度。
34.2.材料:2.1.受试样品:感冒鼻炎药药包中药粉,褐色粉剂,批号:19102003,由安徽支济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提供,规格:97g/支。
35.2.2.受试动物:由南京市江宁区青龙山动物繁殖场提供的白色豚鼠8只,其中雄性4只,雌性4只,8只豚鼠的体重均在250-300g之间,动物合格证号:no:201935594;动物饲料:实验豚鼠颗粒饲料,由安徽省长临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符合饲料卫生标准;饲养环境为室温18-26℃,相对湿度为40-70%。
36.2.3.仪器设备:电子秤:model ds-671型(ahams-05-024),常规手术包。
37.3.试验方法:3.1.检测依据:《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2002年版第二部分2.3.3。
38.3.2.受试物的制备:取4kg温水,将药包放入温水中浸泡20分钟后进行煎煮制成药液,将药液冷却至常温。
39.3.3.试验步骤:将8只皮肤完好的白色豚鼠在实验前24小时脱毛,将豚鼠腹部的毛去掉,8只豚鼠脱毛时均没有损伤皮肤;取其中4只去毛的豚鼠于药液中浸泡30分钟,其中雄性2只,雌性2只,浸泡时药液刚好没过豚鼠的腹部,另外4只去毛豚鼠作为空白对照;参与药浴的豚鼠每天药浴一次,连续药浴7天,在每次药浴后24h观察皮肤局部反应并评分。
40.4.试验结果:
41.表1:皮肤刺激强度分级表
42.表2:豚鼠多次完整皮肤刺激反应评分
43.根据表2的测试数据,以下列公式计算出每天每只动物平均积分(刺激指数)。
44.每天每只动物平均积分=每只动物7d的红斑和水肿总积分/(受试动物数
×
天数)=0。
45.5.结论:根据表2的结果并结合表1判定药液对豚鼠皮肤的刺激强度可知,本儿童用感冒鼻炎药药包中药粉按《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2002年版第二部分2.3.3检测,多次皮肤刺激试验刺激指数为0,刺激强度为无刺激性,可应用于临床试验。
46.临床试验:试验一:设置对照组a-对照组h,其中对照组a-对照组h中各组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不同,具体原料重量份配比见表3。对照组a-对照组h均随机挑选患有感冒且伴有鼻塞流涕的儿童,每组对照组中均包括10名儿童,每组对照组中10名儿童的年龄平均分布在0-1岁、1-2岁、2-3岁、3-4岁、4-5岁之间。按照上述儿童用感冒鼻炎药药包的使用方法和用量进行临床试验,每组对照组中单个药包内药粉的净重量均为97g,试验至单组10名儿童全部痊愈。
47.表3:对照组a-对照组h中原料的重量份组分及各组儿童痊愈的平均时间对照组h中原料的重量份组分及各组儿童痊愈的平均时间
48.根据表3中的数据可知,当防风、辛夷、白芷、鱼腥草的量减少时相比于荆芥、苏叶、百部、干姜减少时对感冒鼻炎的治疗效果有明显降低,因此可知防风、辛夷、白芷、鱼腥草对于感冒鼻炎起到的治疗作用更大,而荆芥、苏叶、百部、干姜起到的治疗作用次之。
49.试验二:设置试验组a-试验组e,其中试验组a-试验组e中各组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不同,具体原料重量份配比见表4。试验组a-试验组e均随机挑选患有感冒且伴有鼻
塞流涕的儿童,每组试验组中均包括10名儿童,每组试验组中10名儿童的年龄平均分布在0-1岁、1-2岁、2-3岁、3-4岁、4-5岁之间。按照上述儿童用感冒鼻炎药药包的使用方法和用量进行临床试验,每组对照组中单个药包内药粉的净重量均为97g。
50.表4:试验组a-试验组e中原料的重量份组分及各组儿童痊愈的平均时间
51.设置试验组f-试验组j,其中试验组f-试验组j中各组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不同,具体原料重量份配比见表5。试验组f-试验组j均随机挑选患有感冒且伴有鼻塞流涕的儿童,每组试验组中均包括10名儿童,每组试验组中10名儿童的年龄平均分布在0-1岁、1-2岁、2-3岁、3-4岁、4-5岁之间。按照上述儿童用感冒鼻炎药药包的使用方法和用量进行临床试验,每组对照组中单个药包内药粉的净重量均为97g。
52.表5:试验组f-试验组j中原料的重量份组分及各组儿童痊愈的平均时间试验组j中原料的重量份组分及各组儿童痊愈的平均时间
53.结合表4和表5中的数据可知,防风、辛夷、白芷、鱼腥草之间协同起到的治疗作用更大,对于感冒鼻炎的治疗效果更好,而荆芥、苏叶、百部、干姜之间协同起到的治疗效果次之,并且对比表3中的数据可知,防风、辛夷、白芷、鱼腥草之间的协同作用优于单一一种中药起到的作用,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可知将白芷:防风:辛夷:鱼腥草的重量份数比控制在(0.64-0.67):1:1:1起到的治疗效果更优,另外当防风、辛夷、白芷、鱼腥草的重量份数达到试验组c中的量时,治疗效果不再有明显的提升,因此以试验组c中药粉重量份配比的药包效果更优。
54.试验三:设置试验组p,试验组p随机挑选10名患有感冒且伴有鼻塞流涕的儿童,10
名儿童的年龄平均分布在0-1岁、1-2岁、2-3岁、3-4岁、4-5岁之间。试验组p中的感冒鼻炎药药包采用试验组l中各组分的重量份配比,不过试验组p中的中药原料根据其性状加工为碎片状和颗粒状,按照上述儿童用感冒鼻炎药药包的使用方法和用量进行临床试验,试验组p中单个药包内药粉的净重量均为97g。
55.表6:试验组p中儿童痊愈的平均时间
56.根据表6中的数据可知,试验组c对于感冒鼻炎的治疗效果优于试验组p,由此可推断,药包中中药原料为粉状时与水的接触更充分,在煎煮过程中更容易将中药的药力煎煮至水中,有利于对中药的药力进行充分利用。
57.试验四:设置试验组r-试验组v,试验组r-试验组v均随机挑选10名患有感冒且伴有鼻塞流涕的儿童,每组试验组中10名儿童的年龄平均分布在0-1岁、1-2岁、2-3岁、3-4岁、4-5岁之间。试验组r-试验组v中的感冒鼻炎药药包均采用试验组l中各组分的重量份配比,其中试验组r-试验组v中单个药包内药粉的净重量不同,按照上述儿童用感冒鼻炎药药包的使用方法和用量进行临床试验。
58.表7:试验四中儿童痊愈的平均时间表7:试验四中儿童痊愈的平均时间
59.根据表7中的数据可知,随着单个药包中药粉净重量的增加,药包的治疗效果逐渐提升,当单个药包中药粉的净重量达到97g左右时,随着单个药包中药粉净重量的增加,药包的治疗效果不再有明显提升,由此可知,当单个药包中药粉的净重量为97g左右时,已达到儿童单次能够吸收药力的上限,因此单个药包中药粉的净重量控制在97g更优。
60.试验五:设置试验组x-试验组z,试验组x-试验组z均随机挑选10名患有感冒且伴有鼻塞流涕的儿童,每组试验组中10名儿童的年龄平均分布在0-1岁、1-2岁、2-3岁、3-4岁、4-5岁之间,按照上述儿童用感冒鼻炎药药包的使用方法和用量进行临床试验,试验组x-试验组z中使用的感冒鼻炎药药包与试验组l中使用的感冒鼻炎药药包规格一致。
61.其中试验组x与试验组l的区别在于:药液沸腾后在微沸状态下继续煮10分钟;试验组y与试验组l的区别在于:药液沸腾后在微沸状态下继续煮30分钟;试验组z与试验组l的区别在于:药液煎煮完成后不进行熏蒸,只进行药浴。
62.表8:试验五中儿童痊愈的平均时间
63.根据表8中的数据可知,试验组x和试验组y中药包的治疗效果均略差于试验组j,可推断当煎煮时间较短时,中药的药力难以完全煮出,药液中的药力不够导致治疗效果受
到影响,当煎煮时间较长时,中药的药力在煎煮过程中可能会流失一部分,造成药液的药力降低,进而导致治疗效果降低。
64.试验组z中药包的治疗效果略差于试验组j,可推断药液煎煮完成后,部分药力会随着蒸汽流失,导致药液中的药力降低,进而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而通过药液的蒸汽进行熏蒸,能够将蒸汽中大部分的药力吸收到体内,避免药力浪费,提高了治疗效果。
65.试验六:设置对照组j,对照组j随机挑选患有感冒且伴有鼻塞流涕的儿童,每组对照组中均包括10名儿童,10名儿童的年龄平均分布在0-1岁、1-2岁、2-3岁、3-4岁、4-5岁之间,按照上述儿童用感冒鼻炎药药包的使用方法和用量进行临床试验,对照组j中采用的感冒鼻炎药药包与试验组l中采用的感冒鼻炎药药包规格一致,对照组j与试验组j的区别在于,对照组j中使用的感冒鼻炎药药包均为按照上述使用方法浸泡、煎煮、挤压一次之后的,但未用于人体,只为了得到一次煎煮后的药包,且每个感冒鼻炎药药包第二次使用的时间均控制在距离第一次煎煮后的24h内。
66.表9:试验六中儿童痊愈的平均时间
67.根据表9中的数据可验证,感冒鼻炎药药包在一次使用后药包中的药粉仍含有较多的药力,对于感冒鼻炎的治疗效果相比于正常治疗时略有降低,但仍具有不错的治疗效果,因此每个感冒鼻炎药药包可使用两次,既能够保证治疗效果,又能够避免药力浪费。但是当药包经过第二次煎煮后得到的药液的颜色相比于第一次煎煮后的药液颜色较浅且气味偏淡,可推断药包中大部分的药力都已煎煮出来,因此药包经过第二次煎煮后不宜再次进行使用。
68.综上可知:以试验组l中药粉的重量份配比并控制单个药包中药粉的净重量为97g为更优方案,此配比和重量下,感冒鼻炎药的药效更优,且各原料之间的协调作用更好,同时也达到了儿童单次能够吸收的药力的上限,避免多余的原料浪费掉。另外,药液煮沸后的煎煮时间控制在20分钟既能够保证中药的药力充分溶入药液中,又能够避免大量药力因煎煮时间过长而流失,药浴前先通过蒸汽进行熏蒸,能够对蒸汽中大部分流失的药力进行吸收,避免药力浪费,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69.在另一较佳示例中,本技术中公开的儿童用感冒鼻炎药药包,参照图1,药包包括内部填充有药粉的透水包装袋1,本示例中透水包装袋1采用无纺布材质制成,在其它示例中,透水包装袋1还可以由滤纸或者尼龙材质制成。
70.参照图1和图2,透水包装袋1两侧面的中部通过超声波工艺进行焊接贴合形成贴合部2,贴合部2为圆形,贴合部2使透水包装袋1的内部形成一环形的容纳腔3,进而使药粉更均匀地分布在透水包装袋1中,避免浸泡以及煎煮时药粉成堆地堆积在透水包装袋1中而导致部分药粉难以得到较好地浸泡和煎煮,保证所有药粉都能够得到充分地浸泡和煎煮而将药效发挥出来,避免药效浪费。
71.本技术中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