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麻醉辅助控制系统运行方法、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3315272发布日期:2020-12-15 12:09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中西医麻醉辅助控制系统运行方法、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用麻醉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西医麻醉辅助控制系统运行方法、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确保病人在无痛与安全的条件下顺利地接受手术治疗,是麻醉临床的基本任务,但这还只是现代麻醉学科的部分工作内容。麻醉工作还包括麻醉前后的准备和处理,危重病人的监测治疗,急救复苏、疼痛治疗等方面的工作。为了做好临床麻醉工作,必须掌握麻醉基础理论和熟练地应用各种麻醉技术操作,还要熟悉各种病情手术的特点。目前麻醉称之为现代麻醉,现代麻醉又是西方麻醉,西方麻醉说白了就是药物麻醉,凡是麻醉药都是改变患者生理功能的,麻醉停止患者恢复生理功能,这种恢复永远也恢复不到手术麻醉以前的状态,用的麻醉药越多,这种差距越大;减少麻醉用药量就是减少麻醉对手术患者的伤害,一直是麻醉学科研究的重点;有了ioc2伤害指数监测,就能监测到电子针灸镇痛作用的大小,再根据针灸镇痛作用大小确定镇痛药的剂量;中国的针刺麻醉在上个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在我国进行200多万例手术,手术成功率到达80-90%,尽管这一成功率有些夸大,但针刺麻醉在麻醉中能起到镇痛作用是一定的,针刺麻醉最大的特点不改变麻醉患者的生理功能,康复较快;针刺麻醉最大缺点是,麻醉医生难以把控,一针下去到底能使镇痛起到多大作用不知道,只有手术开始,有伤害性刺激才知道镇痛深度是否能满足手术要求,针刺麻醉作用,对不同的人差异性非常大,有的起少量作用,有的起较大作用,过去没有ioc2监测,不知道针刺镇痛起多大作用,常会产生医患纠纷,进入2000年针刺麻醉在国内逐渐消失;现在有了ioc1意识指数和ioc2伤害指数监测,就能知道针刺麻醉在麻醉中起到多大作用,离手术要求相差多少,不足部分再用药物来弥补,这样大大减少麻醉用药量和减轻对手术患者的伤害;在临床麻醉手术中,大部分给药剂量、时间等操作通常由麻醉医师凭经验记录、处理,而对于不同病患身体各项参数指标、耐受程度又多采用统一制式化的标准,这就容易导致麻醉给药等操作不能最大限度的适应各项参数指标、耐受程度各异的病患,且容易在麻醉手术中产生环节错漏、剂量控制不当的问题。为此,本技术方案提出一种中西医麻醉辅助控制系统的运行方法、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将需要大量人工经验参与记录、记忆和操作的步骤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各异性的分析和实施,且在手术开始就把镇痛深度控制到位,镇静深度用很少剂量的镇静药就能满足手术要求,增加针刺镇痛,减少了镇痛药给患者造成的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西医麻醉辅助控制系统的运行方法、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将需要大量人工经验参与记录、记忆和操作的步骤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各异性的分析和实施,旨在解决现有麻醉手术中需要麻醉医师凭经验记录、处理,容易导致麻醉手术中产生环节错漏、剂量控制不当的问题,且在手术开始就把镇痛深度控制到位,镇静深度用很少剂量的镇静药就能满足手术要求,且减少了镇痛药会造成的后遗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5组麻醉泵,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中西医麻醉辅助控制系统,中西医麻醉辅助控制系统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

系统根据操作人员采集并确定的患者信息和手术类型,对患者进行给药,并监测给药患者ioc1、ioc2,emg,bs,肌松监测,并进行文字和语音提示操作人员进行插管;

系统监测给药患者的ioc1,ioc2,emg,bs,肌松指数变化,并根据设定给药标准对比当前给药剂量大小及给药速度,达标后手术开始,并在术中通过结合电子针灸仪进行针药复合镇痛;

系统根据ioc2监测和确定手术切皮开始时镇痛药的泵速,控制镇痛药的剂量后,再根据ioc1和ioc2确定镇静指数;

系统接收操作人员在手术结束缝线前的指令,对麻醉深度生理参数监测,且进入缝线管理子系统,并接收操作人员给出的手术结束指令;

系统根据操作人员监测停药后的各参数,在患者可以唤醒时提示操作人员;

系统提示操作人员进行唤醒,并监测麻醉深度各生理参数判断是否可拔管,若达到可拔管标准,则提示操作人员拔管并进行吸痰处理,麻醉结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患者进行给药前,还将显示将在维持期给药时的药品种类和给药速度,且接受操作人员对给药种类和泵速修改指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ioc1和ioc2确定镇静指数后,若检查监测参数、供药速度和患者无异常后,系统将进入麻醉维持期管理,它包括维持期常规管理系统、防止知晓管理子系统、防止蓄积管理子系统、术中出现bs处理子系统。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中西医麻醉辅助控制系统的运行方法,中西医麻醉辅助控制系统的运行方法包括:

系统根据操作人员采集并确定的患者信息和手术类型,对患者进行给药,并监测给药患者ioc1、ioc2,emg,bs,肌松监测,并进行文字和语音提示操作人员进行插管;

系统监测给药患者的ioc1,ioc2,emg,bs,肌松指数变化,并根据设定给药标准对比当前给药剂量大小及给药速度,达标后手术开始,并在术中通过结合电子针灸仪进行针药复合镇痛;

系统根据ioc2监测和确定手术切皮开始时镇痛药的泵速,控制镇痛药的剂量后,再根据ioc1和ioc2确定镇静指数;

系统接收操作人员在手术结束缝线前的指令,对麻醉深度生理参数监测,且进入缝线管理子系统,并接收操作人员给出的手术结束指令;

系统根据操作人员监测停药后的各参数,在患者可以唤醒时提示操作人员;

系统提示操作人员进行唤醒,并监测麻醉深度各生理参数判断是否可拔管,若达到可拔管标准,则提示操作人员拔管并进行吸痰处理,麻醉结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患者进行给药前,还将显示将在维持期给药时的药品种类和给药速度,且接受操作人员对给药种类和泵速修改指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ioc1和ioc2确定镇静指数后,若检查监测参数、供药速度和患者无异常后,系统将进入麻醉维持期管理,它包括维持期常规管理系统、防止知晓管理子系统、防止蓄积管理子系统、术中出现bs处理子系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诱导期的镇痛药种类为舒芬太尼、瑞芬太尼,镇静药为丙泊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操作人员接到系统插管指令后,系统根据监测维持诱导期患者没有外显记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监测麻醉深度各生理参数判断不可拔管,则进入拔管不达标处理系统。

进一步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中西医麻醉辅助控制系统,中西医麻醉辅助控制系统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上述的中西医麻醉辅助控制系统的运行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系统根据操作人员采集并确定的患者信息和手术类型;并监测给药患者ioc1、ioc2,emg,bs、肌电指数;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在诱导给药之前给患者的四关穴位粘贴经皮电刺激电极片达到针刺镇痛效果,并使电子针灸仪处于工作状态;诱导给药,根据常规给药剂量计算,给药后根据监测参数自我调整药量,当调到可插管时,系统会提示医生插管;手术开始前医生给个“开始指令”,系统根据常规手术和患者信息情况调整药量,手术开始有伤害性刺激,系统根据监测ioc1、ioc2,emg,bs肌电指数等参数,确定手术切皮开始后的镇痛药的泵速达到镇痛深度充分标准,即ioc2伤害指数打28-32之间;再根据ioc1和ioc2之间大小关系确定镇静程度;维持期镇痛镇静控制好后,系统根据监测参数自我管理,对术中知晓、麻醉蓄积、麻醉过深和肌松不足等,有各自的子系统管理与控制,无须人员进行调控;手术结束,医生给系统“手术结束”指令,系统会自动控制麻醉药量,当患者可以拔管时,系统会发出可以拔管提示,整个麻醉过程中的给药均有系统完成。最大限度减少麻醉医生的工作量,使麻醉药量的计算和给药的方式,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统一化和人性化;本发明将需要大量人工经验参与记录、记忆和操作的步骤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各异性的分析和实施,且在手术开始就把镇痛深度控制到位,镇静深度用很少剂量的镇静药就能满足手术要求;然而,让手术中镇痛充分,就要使用更多的镇痛药,镇痛药仍然对人体伤害很大;手术中增加电子针灸仪对患者四关穴位刺激,可以大大降低镇痛药的使用量就能满足手术要求;减少麻醉药的使用量一直是麻醉学科研究的重点;电子针灸仪是根据针刺麻醉原理而制作,简化针刺操作的复杂程序和针灸扎针中医专业技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中的电子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中西医麻醉辅助控制系统运行步骤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例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状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发明中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西医麻醉辅助控制系统。请参阅图1,是本发明用于中西医麻醉辅助控制系统较佳实施例的运行环境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中西医麻醉辅助控制系统12安装并运行于电子装置1中。

该电子装置1是一种能够按照事先设定或者存储的指令,自动进行数值计算和/或信息处理的设备。所述电子装置1可以是计算机、也可以是单个网络服务器、多个网络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组或者基于云计算的由大量主机或者网络服务器构成的云,其中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由一群松散耦合的计算机集组成的一个超级虚拟计算机,在本技术方案中,为一种实施麻醉的注射泵。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可通过系统总线相互通信连接的存储器11、处理器12以及网络接口13,存储器11存储有可在处理器12上运行的中西医麻醉辅助控制系统12。需要指出的是,图1仅示出了具有组件11-13的电子装置1,但是应当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所有示出的组件,可以替代的实施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其中,存储器11包括内存及至少一种类型的可读存储介质。内存为电子装置1的运行提供缓存;可读存储介质可为如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11(例如,sd或dx存储器11等)、随机访问存储器11(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11(sram)、只读存储器11(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11(e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11(prom)、磁性存储器11、磁盘、光盘等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电子装置1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该电子装置1的硬盘;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也可以是电子装置1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电子装置1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media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card)等。本实施例中,存储器11的可读存储介质通常用于存储安装于电子装置1的操作系统和各类应用软件,例如存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中西医麻醉辅助控制系统12等。此外,存储器1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各类数据。

所述处理器1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中央处理器12(centralprocessingunit,cpu)、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12、或其他数据处理芯片。该处理器12常用于控制所述电子装置1的总体操作,例如执行与所述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互或者通信相关的控制和处理等。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12用于运行所述存储器11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或者处理数据,例如中西医麻醉辅助控制系统12等。

所述网络接口13可包括无线网络接口13或有线网络接口13,该网络接口13通常用于在所述电子装置11与其他电子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

中西医麻醉辅助控制系统12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1中的计算机可读指令,至少一个计算机可读指令可被所述处理器12执行,以实现本发明的各实施例。

其中,上述中西医麻醉辅助控制系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

s1、系统根据操作人员采集并确定的患者信息和手术类型,对患者进行给药,并监测给药患者ioc1、ioc2,emg,bs,并进行文字和语音提示操作人员进行插管;

s2、系统监测给药患者的ioc1,ioc2,emg,bs变化,并根据设定给药标准对比当前给药剂量大小及给药速度,达标后手术开始,并在术中通过结合电子针灸仪进行针药复合镇痛;

s3、系统根据ioc2监测和确定手术切皮开始时镇痛药的泵速,控制镇痛药的剂量后,再根据ioc1和ioc2确定镇静指数;

s4、系统接收操作人员在手术结束缝线前的指令,对麻醉深度生理参数监测,且进入缝线管理子系统,并接收操作人员给出的手术结束指令;

s5、系统根据操作人员监测停药后的各参数,在患者可以唤醒时提示操作人员;

s6、系统提示操作人员进行唤醒,并监测麻醉深度各生理参数判断是否可拔管,若达到可拔管标准,则提示操作人员拔管并进行吸痰处理,麻醉结束。

在本实施例中,对患者进行给药前,还将显示将在维持期给药时的药品种类和给药速度,且接受操作人员对给药种类和泵速修改指令。

在本实施例中,麻醉泵的数量为5组。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ioc1和ioc2确定镇静指数后,若检查监测参数、供药速度和患者无异常后,系统将进入麻醉维持期管理,它包括维持期常规管理系统、防止知晓管理子系统、防止蓄积管理子系统、术中出现bs处理子系统。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中西医麻醉辅助控制系统的运行方法,中西医麻醉辅助控制系统的运行方法包括:

系统根据操作人员采集并确定的患者信息和手术类型,对患者进行给药,并监测给药患者ioc1、ioc2,emg,bs,并进行文字和语音提示操作人员进行插管;

系统监测给药患者的ioc1,ioc2,emg,bs变化,并根据设定给药标准对比当前给药剂量大小及给药速度,达标后手术开始,并在术中通过结合电子针灸仪进行针药复合镇痛;

系统根据ioc2监测和确定手术切皮开始时镇痛药的泵速,控制镇痛药的剂量后,再根据ioc1和ioc2确定镇静指数;

系统接收操作人员在手术结束缝线前的指令,对麻醉深度生理参数监测,且进入缝线管理子系统,并接收操作人员给出的手术结束指令;

系统根据操作人员监测停药后的各参数,在患者可以唤醒时提示操作人员;

系统提示操作人员进行唤醒,并监测麻醉深度各生理参数判断是否可拔管,若达到可拔管标准,则提示操作人员拔管并进行吸痰处理,麻醉结束。

在本实施例中,对患者进行给药前,还将显示将在维持期给药时的药品种类和给药速度,且接受操作人员对给药种类和泵速修改指令。

在本施例中,根据ioc1和ioc2确定镇静指数后,若检查监测参数、供药速度和患者无异常后,系统将进入麻醉维持期管理,它包括维持期常规管理系统、防止知晓管理子系统、防止蓄积管理子系统、术中出现bs处理子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诱导期的镇痛药种类为舒芬太尼、瑞芬太尼,镇静药为丙泊酚。

在本实施例中,在操作人员接到系统插管指令后,系统根据监测维持诱导期患者没有外显记忆。

在本实施例中,若监测麻醉深度各生理参数判断不可拔管,则进入拔管不达标处理系统。

本发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电子装置和方法各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倡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另外,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实质,可以有多种变型方案实现本发明,比如作为一个实施例的特征可用于另一实施例而得到又一实施例。凡在运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在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