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健康检测功能的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73868发布日期:2020-12-11 19:20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健康检测功能的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智能健康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具有健康检测功能的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从迈入新世纪以来,人们对身心健康的检测更加注重。传统的健康检测大多是由多种独立医疗或者保健设备分别进行测试的,例如听诊器测心跳、血压计测血压、温度检测计等,但是这些设备的体积均较大,并且测量操作复杂,不便于携带与家庭使用。而可穿戴设备则是把可穿戴技术应用于健康领域,对用于身体情况的检测、运动数据的统计及健康状况的改善的设备。与之前的各种单一大型仪器检测相比,由于其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便捷地储存个人的健康信息,自面市以来就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可穿戴式健康检测设备较多,但是均存在一些不足。例如专利号为cn104757949a的实用新型就公开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壳体、主机、探头、显示屏、表带;壳体包括上壳体与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将主机与探头包裹在其中;显示屏嵌于上壳体;表带包括两部分,一部分表带预先处理有孔,与壳体第一端相连,另一部分表带配有凸起的扣,与壳体第二端相连,实现心率、水肿、血氧含量、血压、肌氧、体内局部热量消耗、步数、卡路里消耗、体内温度等指标的检测;又如专利号为cn203259814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健康型穿戴式智能设备,涉及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手环等产品,包括设备本体和设备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穿戴式智能设备中,还设置了电子计步器和磁疗装置,从而具有运动计步和磁疗等保健功能。上述两种具有健康检测功能的可穿戴式设备虽然解决传统检测设备体积较大,无法便携式穿戴的不足,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均存在以下两点不足。其一,上述两中穿戴设备虽然能够穿戴在手腕处对人体各项指标进行检测,但是该类穿戴设备在穿戴式其检测单元均与人体手腕背面相接触,而对于一些检测单元如脉搏传感器等需要与人体手腕内侧的动脉向接触才能提高检测精度和效果,因此容易导致检测的数据不准确。其二,对于该类穿戴设备进行充电时,需要将整个电子检测模块从环套中取下才能进行充电,从而给日常充电过程带来的极大的不便。因此,针对现有可穿戴健康检测设备的上述两点不足,设计一种能够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具有健康检测功能的可穿戴设备是一项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可穿戴健康检测设备中的脉搏传感器在对人体健康进行实时监测时因检测单元与人体手腕背面相接触,尤其是其脉搏传感器与人体手腕背面接触时导致检测结果不精确的不足,另外针对现有可穿戴式健康检测设备需要将检测单元从壳体中剥下进行充电所带来的的不足;设计一种能够对人体手腕脉搏进行精确检测,且便于后续充电的具有健康检测功能的可穿戴设备。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具有健康检测功能的可穿戴设备,包括检测单元装载体、外壳体,所述检测单元载体的下表面设置有血压传感器、体温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所述检测单元载体的上表面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检测单元载体的内部设置有微处理器、存储器和警报器,所述外壳体的上表面开设有与检测单元装载体相匹配的卡槽,所述卡槽的底壁上分别开设有能够伸出血压传感器、体温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的第一圆口、第二圆口和第三圆口,所述检测单元载体的前后侧面的左端均设置有与卡槽前后侧壁转动连接的转轴,位于所述转轴的外圆周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检测单元载体、卡槽内壁相连接,所述检测单元载体的右端面开设有充电接口,所述检测单元载体的前后侧面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楔形块,所述卡槽前后侧壁的右端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中转动设置有与第一楔形块相配合的第二楔形块,所述转动槽的内壁上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中设置有压杆,所述压杆的内端部连接有与第二楔形块相抵接的顶块,所述顶块与转动槽内壁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压杆伸出插孔的外端连接有压帽;

所述外壳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之间设置有卡合机构,所述第一连接带上还设置有滑动壳体,所述滑动壳体的下表面开设有与第一连接带相匹配的滑动槽,位于所述滑动槽的两端开设有滚动压槽,所述滚动压槽的前后两端设置有微型压轮,所述滑动壳体设置在第一连接带上时连接带的两端被卡入微型压轮和滚动压槽的底壁之间,所述滑动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有脉搏传感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位于所述滚动压槽两外端的滑动壳体上均设置有螺纹连接筒,所述螺纹连接筒与滚动压槽之间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中螺接有微型螺杆,所述微型螺杆的内端活动连接有压合齿条,所述第一连接带的中间段的两端面均开设有与压合齿条相配合的卡齿面;在对滑动壳体的位置调节过程中,穿戴者将其滑动至与人体手腕内侧最佳检测位置时,通过旋转微型螺杆将其内端活动连接的压合齿条与第一连接带上的卡齿面相啮合,从而实现对滑动壳体的固定,防止其沿第一连接带滑动影响检测精准性。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卡合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连接带上的若干条形扣件和开设在第一连接带上的多个条形扣槽,所述第一连接带的端部还设置有插入穿口;在穿戴过程中将第二连接带穿过插入穿口,然后将条形扣件扣在对应的条形扣槽中即可实现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的连接固定。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带上设置的条形扣件为三个,所述第一连接带上均匀开设的条形扣槽不少于十个;其开设的大量条形扣槽能够使其穿戴时更广泛适应不同的人群。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外壳体的下表面开设有与人体手腕背面相贴合的圆弧形内壁,所述血压传感器、体温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伸出卡槽的底壁的下表面也均设置为与人体手腕背面相贴合的圆弧形面;其圆弧形面与人体手腕背面相贴合能够防止其外壳体上突出的棱线容易将人体手腕造成勒痕的问题,其更多考虑的是人性化设计。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由软质橡胶材料制成;其软质橡胶材料不仅具有一定强韧性,而且其质软,穿戴起来更加舒适。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警报器为蜂鸣警报器、光电警报器或微型振动马达其中的一种;其蜂鸣警报器、光电警报器或微型振动马达能够分别从声音、视觉以及人体感官上对人体起到警示作用。

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通过在检测单元载体的下表面设置血压传感器、体温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其中血压传感器、体温传感器能够对人体的温度、血压值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的数据实时反馈给微处理器、存储器,微处理器对检测结果做出反应并通过显示屏、警报器提醒穿戴者,而存储器则对数据进行存储方便后续调取数据。另外,其压力传感器则能反馈整个设备戴在手腕上时的松紧情况,防止穿戴时过紧或过松导致其血压传感器测量精度问题,其穿戴方便,检测效果优异。

2、本发明还将脉搏传感器设置在滑动壳体上,其滑动壳体能够沿着第一连接带滑动,在整个装置穿戴的过程中穿戴者可根据实际穿戴时的实际情况将滑动壳体移动至人体手腕内侧并与其相接触,然后通过旋入微型螺杆使得压合齿条与第一连接带上的卡齿面相卡合固定;其能够有效解决现有脉搏传感器在测量时无法精准与人体手腕内侧动脉处相接触的不足,而且其通过其压合齿条与卡齿面之间的啮合作用将滑动壳体固定紧固,防止滑动壳体从准确的位置上滑脱;整个调节过程操作简单,可适用于不同的人群。

3、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对整个设备进行充电时,穿戴者只需要两个手指按下压帽,此时第二楔形块从第一楔形块上滑脱,由于扭簧的作用使得开设有充电接口的检测单元装载体弹出,从而能够快速实现对整个设备的充电,无需将整个检测单元装载体取出,当充电完成后直接将检测单元装载体压入卡槽中,然后其第二楔形块从第一楔形块相卡合,从而实现检测单元装载体与外壳体之间的固定连接;本具有健康检测功能的可穿戴设备其充电操作方便,无需将检测单元装载体从外壳体中剥出,其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角度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角度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中检测单元装载体从外壳体中弹起时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中外壳体的立体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中检测单元装载体的立体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中检测单元装载体卡入外壳体中时的内部局部图;

图7为本发明中滑动壳体、脉搏传感器的立体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中工作原理控制图。

其中,1-检测单元装载体,101-血压传感器,102-体温传感器,103-压力传感器,104-显示屏,105-转轴,106-扭簧,107-第一楔形块,108-充电接口,2-外壳体,201-卡槽,202-第一圆口,203-第二圆口,204-第三圆口,205-转动槽,206-第二楔形块,207-压杆,208-顶块,209-复位弹簧,210-压帽,3-第一连接带,301-卡齿面,302-条形扣槽,303-插入穿口,4-第二连接带,401-条形扣件,5-滑动壳体,501-滑动槽,502-滚动压槽,503-微型压轮,6-脉搏传感器,7-螺纹连接筒,8-微型螺杆,9-压合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1~8,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公开的具有健康检测功能的可穿戴设备。

实施例1

实施例1介绍了一种具有健康检测功能的可穿戴设备,参考附图3、附图4、附图5和附图6,其主体结构包括检测单元装载体1、外壳体2,检测单元载体1的下表面设置有血压传感器101、体温传感器102和压力传感器103,检测单元载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显示屏104,检测单元载体1的内部设置有微处理器(图中未画出)、存储器(图中未画出)和警报器(图中未画出),具体其警报器可选用蜂鸣警报器、光电警报器或微型振动马达其中的一种。另外,为了舒适性考虑,本实施例还将外壳体2的下表面开设有与人体手腕背面相贴合的圆弧形内壁,血压传感器101、体温传感器102和压力传感器103伸出卡槽201的底壁的下表面也均设置为与人体手腕背面相贴合的圆弧形面。

参考附图3、附图4、附图5和附图6,在外壳体2的上表面开设有与检测单元装载体1相匹配的卡槽201,卡槽201的底壁上分别开设有能够伸出血压传感器101、体温传感器102和压力传感器103的第一圆口202、第二圆口203和第三圆口204,检测单元载体1的前后侧面的左端均设置有与卡槽201前后侧壁转动连接的转轴105,位于转轴105的外圆周设置有扭簧106,扭簧106的两端分别与检测单元载体1、卡槽201内壁相连接,检测单元载体1的右端面开设有充电接口108,检测单元载体1的前后侧面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楔形块107,卡槽201前后侧壁的右端开设有转动槽205,转动槽205中转动设置有与第一楔形块107相配合的第二楔形块206,转动槽205的内壁上开设有插孔(图中未标注),插孔中设置有压杆207,压杆207的内端部连接有与第二楔形块206相抵接的顶块208,顶块208与转动槽205内壁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209,压杆207伸出插孔的外端连接有压帽210。

另外,参考附图1和附图2,在外壳体2的左右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其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由软质橡胶材料制成。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之间设置有卡合机构,具体地,其卡合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连接带4上的若干条形扣件401和开设在第一连接带3上的多个条形扣槽302,第一连接带3的端部还设置有插入穿口303,其中第二连接带4上设置的条形扣件401为三个,第一连接带3上均匀开设的条形扣槽302不少于十个。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监测单元的血压传感器101、体温传感器102将检测到的信号传送给微处理器和存储器,而压力传感器103直接仅将压力值传送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将血压传感器101、体温传感器102监测到的信号从显示屏104中显示出了,并且储存起来方便后续调阅数据;另外其压力传感器103能够显示出穿戴时的整体松紧度,防止其因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连接过紧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并且其警报器能够及时发出警报。

实施例2

实施例2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其进一步改进,下面对其进行具体说明:

实施例2介绍了一种基于实施例1改进后的具有健康检测功能的可穿戴设备,参考附图3、附图4、附图5和附图6,其主体结构包括检测单元装载体1、外壳体2,检测单元载体1的下表面设置有血压传感器101、体温传感器102和压力传感器103,检测单元载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显示屏104,检测单元载体1的内部设置有微处理器(图中未画出)、存储器(图中未画出)和警报器(图中未画出),具体其警报器可选用蜂鸣警报器、光电警报器或微型振动马达其中的一种。另外,为了舒适性考虑,本实施例还将外壳体2的下表面开设有与人体手腕背面相贴合的圆弧形内壁,血压传感器101、体温传感器102和压力传感器103伸出卡槽201的底壁的下表面也均设置为与人体手腕背面相贴合的圆弧形面。

参考附图3、附图4、附图5和附图6,在外壳体2的上表面开设有与检测单元装载体1相匹配的卡槽201,卡槽201的底壁上分别开设有能够伸出血压传感器101、体温传感器102和压力传感器103的第一圆口202、第二圆口203和第三圆口204,检测单元载体1的前后侧面的左端均设置有与卡槽201前后侧壁转动连接的转轴105,位于转轴105的外圆周设置有扭簧106,扭簧106的两端分别与检测单元载体1、卡槽201内壁相连接,检测单元载体1的右端面开设有充电接口108,检测单元载体1的前后侧面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楔形块107,卡槽201前后侧壁的右端开设有转动槽205,转动槽205中转动设置有与第一楔形块107相配合的第二楔形块206,转动槽205的内壁上开设有插孔(图中未标注),插孔中设置有压杆207,压杆207的内端部连接有与第二楔形块206相抵接的顶块208,顶块208与转动槽205内壁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209,压杆207伸出插孔的外端连接有压帽210。

另外,参考附图1和附图2,在外壳体2的左右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其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由软质橡胶材料制成。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之间设置有卡合机构,具体地,其卡合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连接带4上的若干条形扣件401和开设在第一连接带3上的多个条形扣槽302,第一连接带3的端部还设置有插入穿口303,其中第二连接带4上设置的条形扣件401为三个,第一连接带3上均匀开设的条形扣槽302不少于十个。

另外,本实施例还在第一连接带3上还设置有滑动壳体5,滑动壳体5的下表面开设有与第一连接带3相匹配的滑动槽501,位于滑动槽501的两端开设有滚动压槽502,滚动压槽502的前后两端设置有微型压轮503,滑动壳体5设置在第一连接带3上时连接带3的两端被卡入微型压轮503和滚动压槽502的底壁之间,滑动壳体5的上表面设置有脉搏传感器6。并且在位于滚动压槽502两外端的滑动壳体5上均设置有螺纹连接筒7,螺纹连接筒7与滚动压槽502之间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中螺接有微型螺杆8,微型螺杆8的内端活动连接有压合齿条9,第一连接带3的中间段的两端面均开设有与压合齿条9相配合的卡齿面301,通过炫动微型螺杆8推动压合齿条9与第一连接带3上的卡齿面301相啮合从而实现固定。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监测单元的血压传感器101、体温传感器102、脉搏传感器6将检测到的信号传送给微处理器和存储器,而压力传感器103直接仅将压力值传送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将血压传感器101、体温传感器102、脉搏传感器6监测到的信号从显示屏104中显示出了,并且储存起来方便后续调阅数据;另外其压力传感器103能够显示出穿戴时的整体松紧度,防止其因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连接过紧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并且其警报器能够及时发出警报。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