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颅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60072发布日期:2021-03-05 15:32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头颅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手术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头颅支撑架。


背景技术:

[0002]
在脑外科手术中,医生进行开颅手术时,经常会使用头架对病人头部进行固定。在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托住病人的头颈部,然后将病人移出床头且肩部与手术床的床缘基本持平,然后根据需要摆好合适的体位后再放置头架。现有的头架都是通过颅钉穿刺到患者头部内进行固定,使得患者头部留下穿刺创口,这种固定方式可能会使病人感到不适。而且医生在转换头部固定点时,现有的头架无法旋转,一般是由医生转动手术床板,带动患者头部进行转动改变固定点,操作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头颅支撑架,可以对患者进行无穿刺创口固定支撑头部,而且能够旋转固定点。
[0004]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
一种头颅支撑架,包括基座和c型架,c型架通过旋转机构可转动设置在基座的顶端,c型架的两个自由端上均设有颅钉,颅钉接触头部的一端设有防滑贴,c型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为l型结构,第一支架的一端为中空结构,第二支架的一端能够插入第一支架的中空端且滑动连接;
[0006]
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转筒、转轴和齿轮组,转筒的侧壁固定连接在基座的顶端,转轴可转动地套设在转筒的内部,且转轴的两端均延伸至转筒的外侧,第一支架的中空端外侧面开设有齿轮槽,转轴的一端通过齿轮组与齿轮槽啮合连接,另一端用于握持。
[0007]
上述头颅支撑架,通过转动转轴,调节c型架的旋转角度,方便医生调节头部固定点;通过在颅钉上设置防滑贴,增大了颅钉与头部的接触面积,能够防止头部相对颅钉相对滑动,避免在头部留下创口。
[0008]
进一步地,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第三齿轮为内齿轮,第一齿轮设置在齿轮槽内,且第一齿轮套设在转轴远离握持的一端,第三齿轮的外侧面与齿轮槽的周向侧壁固定连接,且第三齿轮的外径与齿轮槽的直径相同,第二齿轮设置在第一齿轮和第三齿轮之间,且第二齿轮分别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齿轮组为齿轮传动机构,通过调节齿数比例,使第一支架的转动速度降低,使得医生能够精准调节角度,防止转动速度过大影响手术操作。
[0009]
进一步地,齿轮槽内设有平行设置的第一限位轴和第二限位轴,第一限位轴固定设置在齿轮槽的中心点,第一限位轴远离齿轮槽底壁的一端与转轴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且第一限位轴的轴线与转轴的轴线为同轴度,第二限位轴远离齿轮槽底壁的一端与第二齿轮的中心点可转动地连接。第一限位轴和第二限位轴的设置保证了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精准度。
[0010]
进一步地,c型架上设有调径机构,调径机构包括旋钮和调节螺管,第一支架远离第二支架的转角部开设有调节孔,调节孔与第一支架中空端的内部连通,调节螺管通过限位环可转动地设置在调节孔的内壁上,且调节螺管的一端延伸至第一支架中空端的内部,第二支架位于第一支架中空端内的端部开设有外螺纹,调节螺管内壁开设有内螺纹,第二支架位于第一支架中空端内的一端部插入调节螺管内且螺纹连接,调节螺管的另一端延伸至调节孔的外侧,旋钮设置在调节螺管位于调节孔位于外侧的一端。转动调节螺管,使第二支架的端部在第一支架中空端内部往外移动,改变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自由端之间的距离。
[0011]
进一步地,调节孔的内壁周向开设有转槽,限位环插入转槽内可转动的连接,限位环的内侧面固定连接在调节螺管的外侧面。限位环设置在转槽内能够限制调节螺管在调节孔轴线方向的移动。
[0012]
进一步地,基座包括底架和升降机构,底架通过升降机构与c型架连接,升降机构包括套管、齿条、直齿轮、连接柱和旋柄,套管的底端设置在底架上,齿条的底端套设在套管内,且齿条的远离齿的侧面为柱状面,齿条的顶端通过连接柱与转筒连接,直齿轮设置在套管内与齿条啮合,直齿轮套设在旋柄上,且旋柄的两端与套管内壁可转动地连接,旋柄的一端贯穿套管的内壁延伸至外侧。转动转轴,可以升高或降低c型架的高度,以便适应患者头部的高度。
[0013]
进一步地,转筒的顶侧面竖直方向上设有支撑杆,支撑杆的顶端设有支撑座,支撑座的顶面为弧面。支撑座的设置对患者头部进行支撑。
[0014]
进一步地,c型架上颅钉的数量为三个,一个颅钉设置在c型架上其中一个自由端,另外两个颅钉设置在c型架上另外一个自由端。
[00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头颅支撑架通过转动转轴,调节c型架的旋转角度,方便医生调节头部固定点;通过在单颅钉和双颅钉上设置防滑贴,增大了颅钉与头部的接触面积,能够防止头部相对颅钉相对滑动,避免在头部留下创口;通过转动调节螺管,改变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的距离,以便适应患者头部的大小;而且升降机构的设置可以升高或降低支撑座的高度,对头部进行支撑。
附图说明
[001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7]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0018]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0019]
图3为图2的b-b的剖视图;
[0020]
图4为c型架的局部剖视图;
[0021]
附图标记:
[0022]
10-基座,11-底架,12-升降机构,121-套管,122-齿条,123-直齿轮,124-连接柱,125-旋柄,126-支撑杆,127-支撑座,20-c型架,21-第一支架,22-第二支架,23-颅钉,24-防滑贴,30-旋转机构,31-转筒,32-转轴,33-齿轮槽,341-第一齿轮,342-第二齿轮,343-第三齿轮,35-第一限位轴,36-第二限位轴,40-调径机构,41-旋钮,42-调节螺管,43-调节孔,
44-限位环,45-转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24]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和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式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5]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6]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头颅支撑架,包括基座10和c型架20,c型架20通过旋转机构30可转动设置在基座10的顶端,用于支撑和固定患者头部的位置,便于医生对患者进行开颅手术。其中,c型架20的两个自由端上均设有颅钉23,颅钉23接触头部的一端设有防滑贴24,防止头部滑动。c型架20上颅钉23的数量为三个,一个颅钉23设置在c型架20上其中一个自由端,另外两个颅钉23设置在c型架20上另外一个自由端,三个颅钉23用于对患者头部进行无创口固定。优选地,防滑贴24有硅胶材质制成,防滑贴24上设有吸汗棉。
[0027]
c型架20包括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均为l型结构,第一支架21的一端为中空结构,第二支架22的一端能够插入第一支架21的中空端且滑动连接,使得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根据患者头部的情况调节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之间的距离。其中,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相互远离的一端均为自由端,用于固定颅钉23。第一支架21上的自由端上设有两个颅钉23,第二支架22上的自由端上设有一个颅钉23。
[0028]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旋转机构30包括转筒31、转轴32和齿轮组,转筒31的侧壁固定连接在基座10的顶端,转轴32可转动地套设在转筒31的内部,且转轴32的两端均延伸至转筒31的外侧。第一支架21的中空端外侧面开设有齿轮槽33,转轴32的一端通过齿轮组与齿轮槽33啮合连接,另一端用于握持。转动转轴32的握持端,使得转轴32转动,进而通过齿轮组与齿轮槽33的啮合传动,使第一支架21以齿轮槽33为圆心进行转动。医生通过调节转轴32的转动角度,使患者的头部进行相应的角度调节,方便医生调节头部固定点。
[0029]
具体地,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341、第二齿轮342和第三齿轮343,第三齿轮343为内齿轮,第一齿轮341设置在齿轮槽33内,且第一齿轮341套设在转轴32远离握持的一端,第三齿轮343的外侧面与齿轮槽33的周向侧壁固定连接,且第三齿轮343的外径与齿轮槽33的直径相同,第二齿轮342设置在第一齿轮341和第三齿轮343之间,且第二齿轮342分别与第一齿轮341和第二齿轮342啮合。其中,齿轮槽33内设有平行设置的第一限位轴35和第二限位轴36,第一限位轴35固定设置在齿轮槽33的中心点,第一限位轴35远离齿轮槽33底壁的一
端与转轴32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且第一限位轴35的轴线与转轴32的轴线为同轴度,第二限位轴36远离齿轮槽33底壁的一端与第二齿轮342的中心点可转动地连接。优选地,第一齿轮341和第二齿轮342的齿数比例为1:2-5,通过调节齿数比例降低第一支架21的转动速度,医生可以精准调节第一支架21的转动角度,防止转动过大影响手术操作。
[0030]
齿轮组为齿轮传动机构,转动转轴32,使第一齿轮341转动,通过第二齿轮342的传动,使第三齿轮343转动,由于第三齿轮343转动与齿轮槽33固定连接,使得第一支架21与第三齿轮343同心同步转动。
[0031]
如图4所示,c型架20上设有调径机构40,调径机构40用于推动第二支架22位于第一支架21中空端内的端部,使第二支架22的端部在第一支架21中空端内部往外移动,使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的自由端之间的距离改变。
[0032]
具体地,调径机构40包括旋钮41和调节螺管42,第一支架21远离第二支架22的转角部开设有调节孔43,调节孔43与第一支架21中空端的内部连通。调节螺管42通过限位环44可转动地设置在调节孔43的内壁上,且调节螺管42的一端延伸至第一支架21中空端的内部。第二支架22位于第一支架21中空端内的端部开设有外螺纹,调节螺管42内壁开设有内螺纹,第二支架22位于第一支架21中空端内的一端部插入调节螺管42内且螺纹连接,调节螺管42的另一端延伸至调节孔43的外侧。旋钮41设置在调节螺管42位于调节孔43位于外侧的一端,旋钮41上设有防滑纹。其中,调节孔43的内壁周向开设有转槽45,限位环44插入转槽45内可转动的连接,限位环44的内侧面的固定连接在调节螺管42的外侧面。限位环44能够限制调节螺管42在调节孔43轴线方向上的移动,由于第二支架22的螺纹端与调节螺管42螺纹连接,转动调节螺管42,使第二支架22的螺纹端能够在调节螺管42内部移动,进而使得第二支架22向第一支架21方向移动。
[0033]
当需要改变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之间的距离时,通过转动调节螺管42,使第二支架22的螺纹端在调节螺管42内往外移动,使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之间的距离变大;通过旋转调节螺管42,使第二支架22的螺纹端缩回到调节螺管42内,使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之间的距离变小。
[0034]
如图2所示,基座10包括底架11和升降机构12,底架11通过升降机构12与c型架20连接。升降机构12包括套管121、齿条122、直齿轮123、连接柱124和旋柄125,套管121的底端设置在底架11上,齿条122的底端套设在套管121内,且齿条122的远离齿的侧面为柱状面,齿条122的顶端通过连接柱124与转筒31连接,直齿轮123设置在套管121内与齿条122啮合,直齿轮123套设在旋柄125上,且旋柄125的两端与套管121内壁可转动地连接,旋柄125的一端贯穿套管121的内壁延伸至外侧。
[0035]
当需要升高c型架20的高度时,转动旋柄125,通过直齿轮123和齿条122的传动,使得连接柱124的高度升高,进而将c型架20顶升;当需要降低c型架20的高度时,反向转动旋柄125,使得连接柱124带动c型架20下降。
[0036]
本实施例中,转筒31的顶侧面竖直方向上设有支撑杆126,支撑杆126的顶端设有支撑座127,支撑座127的顶面为弧面。
[0037]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将底架11固定在手术病床上,医生根据患者头部的高度升高c型架20的高度,首先转动旋柄125,直齿轮123转动,带动齿条122向上移动,使连接柱124将转筒31顶升;医生根据患者的头部大小,对调径机构40进行调节,转动旋钮41,使调
节螺管42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支架22的螺纹端向退出第一支架21的中空端方向移动,增大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之间的距离,方便患者的头部放入,使患者的头部放置到支撑座127上;然后通过对单颅钉23和双颅钉23的调节,将患者的头部固定;
[0038]
在手术中,医生如果需要调节c型架20的角度,转动转轴32,通过第一齿轮341和第二齿轮342的传动,带动第三齿轮343转动,使第一支架21转动,使得c型架20转动。
[003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头颅支撑架通过转动转轴32,调节c型架20的旋转角度,方便医生调节头部固定点;通过在颅钉23上设置防滑贴24,增大了颅钉23与头部的接触面积,能够防止头部相对颅钉23相对滑动,避免在头部留下创口;通过转动调节螺管42,改变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之间的距离,以便适应患者头部的大小;而且升降机构12的设置可以升高或降低支撑座127的高度,对头部进行支撑。
[0040]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