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老人用智能监测手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83053发布日期:2021-03-09 12:44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老人用智能监测手环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智能穿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老人用智能监测手环。


背景技术:

2.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全国人口总数接近14亿,在这样一个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数量的比重将不断增长,老年人口基数日益庞大,家居养老是当前最好的方式,但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及服务大多存在于医院等医疗部门,对于家居养老的老年人来说健康测试只能在家庭,医院之间来回奔波,这无疑是非常不方便的,而且这种健康测试无法做到持续性、及时性;智能穿戴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随着计算机标准化软硬件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的形态开始变得多样化,逐渐在工业、医疗、军事、教育、娱乐等诸多领域表现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
3.虽然现在运动健康类手环很多,但是功能大多局限于睡眠监测、gps定位、消息提醒等,没有专门的针对于老人健康监测的手环。
4.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老人用智能监测手环,本发明将智能监测手环、用户app和智能家居监测系统、智能家居监测结合在一起,为老年人打造一个全天候、全时段、全地点监测老年人健康,保护老人安全的智能监测,预警的网络。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老人用智能监测手环,包括表体、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所述第一表带与表体的一端固定连接,还包括基础功能子系统、重点功能子系统和监测子系统,所述基础功能子系统包括显示屏、控制模块、存储模块、gprs数据传输模块、时间显示模块、电量检测模块、闹钟提醒模块、蓝牙模块、定位系统,所述重点功能子系统包括一键通话警报模块、sim模块、震动模块、语音播报模块、睡眠监测模块,所述监测子系统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心率传感器、血压传感器、体温传感器、血氧传感器,所述加速度传感器通过人体的运动重心的偏转以及人体运动的频率判断人体的姿态,所述心率传感器、血压传感器、体温传感器和血氧传感器分别检测测人体心率、体温、血压、血糖,所述控制模块设定紧急联系人、第二联系人,所述gprs数据传输模块实时上传检测数据,所述一键通话警报模块通过sim模块一键拨号联系人;
7.所述智能监测手环通过gprs数据传输模块与用户app连接,所述智能监测手环通过局域无线网与智能家居监测系统连接,所述智能家居监测系统通过电话接口、无线网络
与用户绑定的用户app相连接,所述用户app与大数据存储后台建立数据连接,所述用户app向大数据存储后台提供人体的心率、体温、血压、血糖等数据并分析汇总,向用户提供人体总体特征、身体健康康复意见书等个性化报告,所述用户app还向大数据存储后台提供智能家居监测系统的监测数据。
8.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用户app包括健康数据板块、生活服务板块、医疗服务板块、产品购买板块、所述生活服务板块包括家政服务、奍老院、老人旅游、老人养生,所述医疗服务板块包括医院、药房信息推送、预约挂号、日常药品购买。
9.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智能家居监测系统包括监控子系统和报警子系统,所述监控子系统包括摄像机、录像机和显示器,所述报警子系统包括安防探头、报警主机和接警中心。
10.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机包括固定摄像机、云台摄像机和球型摄像机。
11.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防探头包括红外线探测器、窗门磁、玻璃破碎探测器、烟雾探测器、燃气泄漏探测器。
12.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系统为gps+lbs定位系统。
13.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屏为柔性电子墨水屏。
14.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表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卡盒,所述第二表带的一端从卡盒远离第一表带的一端活动插入,所述卡盒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卡孔,所述第二表带一端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卡槽,所述表体靠近第二表带一端的两侧分别活动插接有第一弯折杆和第二弯折杆,所述第一弯折杆和第二弯折杆相互活动插接,所述第一弯折杆和第二弯折杆均通过插入卡槽和卡孔将卡盒和卡槽固定,所述第一弯折杆和第二弯折杆插入卡槽卡槽和卡孔的一端设置为斜面。
15.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弯折杆和第二弯折杆一端的内侧均设置有弧形弹片,两个所述弧形弹片位于表体外部的两侧并与表体的侧壁固定连接。
16.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表带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凸扣,所述第二表带的活动端开设有开口,所述第二表带上还开设有若干个插孔,所述第一表带的活动端穿过开口并通过凸扣与插孔的卡插接实现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的固定。
17.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8.1、本发明将智能监测手环、用户app和智能家居监测系统、智能家居监测结合在一起,为老年人打造一个全天候、全时段、全地点监测老年人健康,保护老人安全的智能监测,预警的网络;
19.2、本发明在老人遇到危险时,通过向周围人求助、拨打联系人电话和拨打120的方式,确保能在第一时间救助老人,安全性较高;
20.3、通过表体、第一表带、第二表带、卡盒、第一弯折杆、第二弯折杆和弧形弹片的设置,可以在佩戴智能监测手环时,通过第二表带向卡盒内侧的移动,减少第二表带外侧的距离,使佩戴智能监测手环可以佩戴地较为舒适而不至于松驰。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框图。
22.图2为本发明用户app的系统框图。
23.图3为本发明智能家居监测系统的系统框图。
24.图4为本发明智能监测手环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发明智能监测手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为:
27.1表体、2第一表带、21凸扣、3第二表带、31卡槽、32开口、33插孔、4卡盒、41卡孔、5第一弯折杆、6第二弯折杆、7弧形弹片。
具体实施方式
28.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示例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的描述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29.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示例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示例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方法、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30.实施例:
31.参照说明书附图1-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老人用智能监测手环,包括表体1、第一表带2和第二表带3,所述第一表带2与表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还包括基础功能子系统、重点功能子系统和监测子系统,所述基础功能子系统包括显示屏、控制模块、存储模块、gprs数据传输模块、时间显示模块、电量检测模块、闹钟提醒模块、蓝牙模块、定位系统,所述重点功能子系统包括一键通话警报模块、sim模块、震动模块、语音播报模块、睡眠监测模块,所述监测子系统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心率传感器、血压传感器、体温传感器、血氧传感器,所述加速度传感器通过人体的运动重心的偏转以及人体运动的频率判断人体的姿态,所述心率传感器、血压传感器、体温传感器和血氧传感器分别检测测人体心率、体温、血压、血糖,所述控制模块设定紧急联系人、第二联系人,所述gprs数据传输模块实时上传检测数据,所述一键通话警报模块通过sim模块一键拨号联系人;
32.所述智能监测手环通过gprs数据传输模块与用户app连接,所述智能监测手环通过局域无线网与智能家居监测系统连接,所述智能家居监测系统通过电话接口、无线网络与用户绑定的用户app相连接,所述用户app与大数据存储后台建立数据连接,所述用户app向大数据存储后台提供人体的心率、体温、血压、血糖等数据并分析汇总,向用户提供人体总体特征、身体健康康复意见书等个性化报告,所述用户app还向大数据存储后台提供智能家居监测系统的监测数据。
33.所述用户app包括健康数据板块、生活服务板块、医疗服务板块、产品购买板块、所述生活服务板块包括家政服务、奍老院、老人旅游、老人养生,所述医疗服务板块包括医院、药房信息推送、预约挂号、日常药品购买。
34.所述智能家居监测系统包括监控子系统和报警子系统,所述监控子系统包括摄像机、录像机和显示器,所述报警子系统包括安防探头、报警主机和接警中心。
35.所述摄像机包括固定摄像机、云台摄像机和球型摄像机。
36.所述安防探头包括红外线探测器、窗门磁、玻璃破碎探测器、烟雾探测器、燃气泄漏探测器。
37.所述定位系统为gps+lbs定位系统,把gps定位和lbs定位相结合,便能够有效地进行定位,并将误差减小到最小,确保老人无论走到哪里定位系统都能准确无误的确定老人的方位。
38.所述显示屏为柔性电子墨水屏,可较好地贴合人体,它的反射率和对比度极佳,使人阅读舒适,而且在强光下仍能轻松读取屏幕信息,耗电量小,因此即使电池的容量没有扩充,使用电子墨水屏的智能手环将比lcd和led屏的续航时间更长,而且,电子墨水屏无辐射,无健康隐患。
39.睡眠监测模块使用体动记录仪跟踪老人的睡眠,监视老人的微小运动,以确定老人是处于清醒、浅度睡眠还是深度睡眠中。
40.电量检测模块通过电池的电量和电压的对应关系,系统只要检测到电池电压,即可映射成电池剩余电量。
41.电池充电采用谐振无线充电技术,解决了老人找不到对应的充电线、充电口的问题,谐振无线充电技术采用的是低频率的电磁波,对人体影响比较小。
42.加速度传感器使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能够感知到加速力的变化,加速力就是当物体在加速过程中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比如晃动、跌落、上升、下降等各种移动变化都能被g-sensor转化为电信号,然后通过微处理器的计算分析后,就能够完成程序设计好的功能,比如可以通过老人身体的运动重心的偏转以及老人运动的频率判断老人身体的姿态。
43.心率传感器采用绿光静态心率传感器,血压传感器采用白光心率传感器,体温传感器采用红外线体温传感器和ntc体温传感器,血氧传感器采用反射式血氧传感器,震动模块采用柱形震动马达。
44.大数据存储后台通过账号的绑定以及智能监测手环gprs数据上传到大数据存储后台,然后再发送到与智能监测手环绑定在一起的手机端上,实现使用者身体健康数据的实时监测,而智能家居服务,则是依托无线网发送到公司数据平台,反映在app上。
45.智能家居监测系统检测家中气体、烟尘等情况,实时录像传输到用户app上,判断老人家中是否发生煤气泄漏、火灾等危险情况,智能家居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可概括为:在视频、门阀、红外、煤气、煤感、玻璃破碎等传感器感到异常情况后,把相关信号传递给主机,主机发出报警,一方面用户家中会发出声光报警,另一方面会通过报警网络或互联网把警情发送给相关部门人员;实现了老龄用户家中防盗、防火、防煤气泄漏等防护功能,并通过报警联网,用户联网对使用着家居安全状况进行有效迅速的反应和处理,并可进行进一步和上一级报警中心联网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可按动按钮进行紧急呼救,而当各个终端受到破坏时,系统会自动报警。
46.在老人遇到危险时,智能监测手环通过震动模块震动并通过语音播报模块发出“我需要帮助”声响,引起周围人注意;智能监测手环会主动给设定的紧急联系人、第二联系人打电话,持续时间5分钟;用户app会获取“获取子女手机通话记录“的权限,当智能监测手
环警报发出时,获取权限开始,如果在6分钟内第一联系人,第二联系人均未接听电话,系统内部会给第三联系人,第四联系人,第五联系人拨打电话,如果还未接听,那系统后台直接拨打120并将位置信息语音传达给120,确保能在第一时间救助老人,为防止错误警报的发生,智能监测手环会有二十秒声音提示是否关闭警报的设置。
47.所述表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卡盒4,所述第二表带3的一端从卡盒4远离第一表带2的一端活动插入,所述卡盒4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卡孔41,所述第二表带3一端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卡槽31,所述表体1靠近第二表带3一端的两侧分别活动插接有第一弯折杆5和第二弯折杆6,所述第一弯折杆5和第二弯折杆6相互活动插接,所述第一弯折杆5和第二弯折杆6均通过插入卡槽31和卡孔41将卡盒4和卡槽31固定,所述第一弯折杆5和第二弯折杆6插入卡槽卡槽31和卡孔41的一端设置为斜面。
48.所述第一弯折杆5和第二弯折杆6一端的内侧均设置有弧形弹片7,两个所述弧形弹片7位于表体1外部的两侧并与表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
49.所述第一表带2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凸扣21,所述第二表带3的活动端开设有开口32,所述第二表带3上还开设有若干个插孔33,所述第一表带2的活动端穿过开口32并通过凸扣21与插孔33的卡插接实现第一表带2和第二表带3的固定。
50.在穿戴智能监测手环时,将第一表带2的活动端穿过开口32并通过凸扣21与插孔33的卡插接实现第一表带2和第二表带3的固定,若穿戴地较为松驰,则可以将第二表带3向表体1内部推动,以减少第二表带3的外部距离,从而佩戴舒适,第一弯折杆5和第二弯折杆6插接在卡槽31和卡孔41的内部,实现第二表带3和卡盒4之间的固定,在松开第二表带3时,可以按压第一弯折杆5和第二弯折杆6,第一弯折杆5和第二弯折杆6的一端离开卡槽31和卡孔41的内部,此时可以向外侧拉动第二表带3,然后再将凸扣21从插孔33的内部拉出,即可以松开第一表带2和第二表带3,将智能监测手环取下,通过弧形弹片7的设置,方便按压第一弯折杆5和第二弯折杆6之后,松开时,第一弯折杆5和第二弯折杆6可以回复。
51.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52.其次:本发明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发明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53.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