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气管导管交换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51324发布日期:2020-10-09 18:25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新型气管导管交换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气管导管交换管。



背景技术:

气管导管是插入患者气管或支气管,为患者特别是不能自主呼吸患者创建一个临时性的人工呼吸通道的一种医疗器械。

临床上常常根据病情或治疗手段的需要,更换不同种类或不同型号的气管导管。当位于患者气道内的气管导管需要进行更换时,目前临床中气管导管的更换操作如下:首先,将一根气管导管交换管置入待更换的气管导管内;然后,退出气管导管,将气管导管交换管留置在患者气道内;之后,将新的气管导管套在气管导管交换管的外周,沿着气管导管交换管将气管导管送入气道内;最后,再退出气管导管交换管,仅留下新的气管导管在患者气道内,完成气管导管交换过程。

如上,在现有技术中,气管导管交换管的直径小于气管导管,气管导管交换管可以置于气管导管内,而新的气管导管是通过套在气管导管交换管的外周,沿着气管导管交换管将气管导管送入气道内,气管导管比气管导管交换管粗,容易出现气管导管卡在声门处出现气管导管交换失败或出现软组织损伤的情况。

因此,如何在减少患者的刺激和损伤的情况下,更换不同的气管导管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气管导管交换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气管导管交换管,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管体,由弹性膜构成;以及骨架,由多个嵌合在管体的管壁内的金属条组成,金属条均从管体的顶端沿管体中心轴线延伸到管体的末端,金属条的径向截面呈扇环形状,且在管体未扩张状态下所有金属条共同构成一径向截面呈圆环形状的筒体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气管导管交换管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管体在未扩张状态下的厚度为0.5mm~1mm。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气管导管交换管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管体在未扩张状态下的外径≤5mm。。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气管导管交换管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骨架由结构相同的三个金属条组成,金属条的径向截面呈圆心角为120°的扇环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气管导管交换管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骨架由结构相同的四个金属条组成,金属条的径向截面呈圆心角为90°的扇环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气管导管交换管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金属条的厚度为0.1mm~0.4mm。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气管导管交换管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金属条为不锈钢金属条、镁合金金属条、钛合金金属条中的任意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气管导管交换管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弹性膜为医用橡胶膜。

本实用新型的作用和效果: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气管导管交换管包括由弹性膜构成的管体,管体可以扩张,并且在管体的管壁内设置有骨架,骨架采用多个金属条嵌合在管壁并且在管体未扩张状态下所有金属条共同构成一径向截面呈圆环形状的筒体结构,骨架可以为新型气管导管交换管整体提供支撑,这样在管体未扩张状态下整个新型气管导管交换管可以插入待更换的气管导管内,然后取出该气管导管,保留新型气管导管交换管在人体气道中,之后使得新型气管导管交换管的留在气道外的端部扩张,扩张后的新型气管导管交换管的内部可以容纳新的气管导管,这样把新的气管导管置于新型气管导管交换管的管腔内部,新的气管导管可沿着新型气管导管交换管的内腔置入到位,然后,在取出位于外部的新型气管导管交换管。这样的操作可实现更换不同的气管导管,并且可以减少患者的刺激和损伤。

此外,由于管体是采用弹性膜构成,这样在具体操作时,可根据需要将管体切开方便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新型气管导管交换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管体未扩张状态);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新型气管导管交换管的径向截面示意图(管体未扩张状态);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新型气管导管交换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管体上部扩张状态);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新型气管导管交换管的径向截面示意图(管体扩张状态);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金属条的径向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新型气管导管交换管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气管导管交换管具体阐述。

<实施例>

如图1~4所示,一种新型气管导管交换管100包括:管体1和骨架。

管体1由弹性膜构成,该弹性膜为医用橡胶膜,比如可采用医用聚氨酯橡胶膜或医用有机硅橡胶膜等。由于管体1由弹性膜构成,因此,管体1受到外力可以扩张,其扩张状态呈如图3~4所示。管体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为各种不同长度规格,以适应不同的实际临床情况。

骨架由多个嵌合在管体1的管壁内的金属条2组成,金属条2均从管体的顶端沿管体中心轴线延伸到管体的末端,金属条2的径向截面呈扇环形状,如图1和图2所示,在管体1未扩张状态下,所有金属条共同构成一径向截面呈圆环形状的筒体结构。

骨架优选由结构相同的三个金属条组成或由结构相同的四个金属条组成。当骨架由结构相同的三个金属条组成时,金属条的径向截面呈圆心角为120°的扇环形状。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骨架由结构相同的四个金属条2组成的情况,金属条2的径向截面呈圆心角(如图5所示的a)为90°的扇环形状。

金属条采用不锈钢金属条、镁合金金属条、钛合金金属条中的任意一种,优选采用钛合金金属条。由这些材质制成的金属条具有一定强度以及韧性,可以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并且这些材质为无毒生物相容性较好的材质,避免对人体造成不良反应。金属条的厚度(如图5所示的b)为0.1mm~0.4mm,这样特定的厚度设置使得金属条具有一定的柔性,从而使得整个新型气管导管交换管100容易适应人体气道的弯曲情况。

管体的外径(如图2所示的d)设置为≤5mm,这样的尺寸设置,使得在管体未扩张状态下,整个新型气管导管交换管100可以插入5.5#的气管导管内,也即对于5.5#规格以上气管导管,新型气管导管交换管100均可以插入其中。管体1在未扩张状态下的厚度(如图2所示的c)设置为0.5mm~1mm,这样的厚度设置确保了管体易于扩张且不易破裂,保证其工作效果的可靠。这样的厚度设置使得管体扩张效果良好,在管体扩张状态下管体内腔可以放入8#气管导管,也即对于8#规格以下气管导管均可以在管体扩张状态下放入新型气管导管交换管100内腔中。如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的新型气管导管交换管100适用于更换5.5#规格以上(含5.5#)至8#规格以下(含8#)的各种尺寸的气管导管。

采用本实施例的新型气管导管交换管100的更换位于患者气道内的气管导管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首先,取一根新型气管导管交换管100,将其置入待更换的气管导管内(从气管导管位于人体外部的一端慢慢置入)。

然后,退出这个需要替换的气管导管,并将新型气管导管交换管100留在患者气道内。

之后,如图6所示,施加外力使得新型气管导管交换管的留在气道外的端部扩张,再将新的气管导管200置于新型气管导管交换管100的管腔内部,新的气管导管200可沿着新型气管导管交换管100的内腔置入到位。如气管导管为带气囊的气管导管,在此步骤中,保证气囊气体放空,使得气囊贴合气管导管壁,这样确保置入工作的顺利进行。

最后,取出新型气管导管交换管100,保留新的气管导管200,完成气管导管的更换。

此外,在具体操作时,还可根据需要将管体切开方便操作,比如如图4所示沿a-a虚线切开。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