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织型支架加强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87079发布日期:2021-01-01 13:27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编织型支架加强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编织型支架加强体。



背景技术:

由髂静脉闭塞或狭窄而造成的静脉回流障碍、以及静脉高压所导致的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曲张、下肢水肿等经长期慢性且难以痊愈的病症,被称为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或者髂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综合征的表现并非单一,同时也可引发形成髂股静脉血栓,导致男性精索静脉曲张以影响男性正常生育能力,由此可见髂静脉的通畅对于临床治疗来说是个非常关键的指标。

目前相关医疗手段包含了传统的开放手术和腔内手术,然而开放手术具有创伤较大、疗效不佳等不稳定因素,导致了临床很少采用该治疗手段,且开放手术后目标血管容易发生静脉血栓。腔内手术是目前理想的治疗髂静脉闭塞的主要治疗方式,通过介入治疗术式,在髂静脉狭窄处放置金属静脉支架,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球囊扩张后植入,该方法操作相对难度低、手术创伤较小、成功率高。

尽管腔内手术的临床效果对比开放手术更加良好,但是该术式仍然存在一些由支架本身性能造成的缺陷。目前适用于临床的髂静脉支架主要有以下两种结构:(1)切割型金属支架,由激光雕刻而成。(2)金属编织支架,由丝状金属编织而成。前者可准确定位放置于病变髂总静脉且拥有优良的支撑性能,然而对于长段髂静脉病变而言,使用长段的切割型支架容易于支架内形成血栓,且切割型支架的柔顺性不佳,无法长段的跨越整个髂静脉。切割支架具有固定的半径,经过热处理等工艺后整体支架展现出比编织支架更优良的刚性机械性能,然而这将导致切割型支架的柔顺性远不及编织支架,容易诱发支架内血栓、患者疼痛等病症,且在面对长段髂静脉患病的情况时,由于髂静脉的走向类似s形,切割型支架的植入和贴合血管方面都将面临较大的困难。

金属编织支架拥有良好的柔顺性,理想的贴合病变血管,然而由于编织结构的长度无法如前者一般固定容易发生短缩,所以编织支架必须进入下腔静脉2cm以上才能确保支架运作正常,通常这样的情况下侧髂总静脉开口会被支架遮挡,对侧静脉回流产生影响,使得对侧髂静脉血栓形成几率增大,且编织支架的径向支撑力不佳容易出现支架无法完全撑开髂静脉的问题。

可以看出,编织支架拥有良好的柔顺性以及与血管的贴合性,但是在机械性能方面由于结构问题存在径向支撑力不足,容易短缩甚至位移的情况。从结构以及实物试验上可以发现,编织型支架的径向支撑力弱势主要是因为,编织型支架属于半径非固定的活动式的网状编织结构体。在目前临床的使用上来看,延长整段编织支架的长度,可以有效地解决编织支架回缩导致的治疗效果不佳的问题,然而面对瘢痕性狭窄的髂总静脉问题,径向支撑力的不足,会导致支架很难完全支撑并开通髂总静脉,目前的术式会使用球囊在植入前对患病静脉端进行预扩张,以及术后在支架内进行再次扩张以确保治疗效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编织支架径向支撑力不足的劣势。但对比切割型支架,编织型支架的灵活性、以及形态的不固定性导致在术后植入的支架仍然会处于相对不稳定的状态,随患者的活动以及血管壁的压迫,在刚性不及切割型支架的条件下,无法展现如切割型支架一般良好的机械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编织型支架加强体,可以有效的加强编织型支架的支撑性能,克服径向支撑力不足的缺陷,避免编织型支架在血管内出现短缩甚至位移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编织型支架加强体,所述加强体设置于编织型支架两侧,所述加强体由相互交错的格状结构构成,所述格状结构的靠近编织型支架一侧设有套环,所述套环与编织型支架相连接,将加强体固定于编织型支架侧边。

所述格状结构为菱形或方形。

所述格状结构上的套环为间隔设置或连续设置。

所述编织型支架两侧的加强体为对称式或非对称式。

所述加强体的长度为5mm-50mm。

所述加强体的直径为5mm-30mm。

所述加强体由激光雕刻制成。

所述加强体的材质为可降解材质或不可降解材质。

所述可降解材质为聚乳酸或镁合金。

所述不可降解材质为不锈钢或镍钛合金或钴铬合金。

本实用新型的编织型支架加强体,设置于编织型支架的两侧,由相互交错的格状结构构成,格状结构具有套环,将加强体固定在编织型支架两侧。通过在编织型支架两端增加加强体,起到限制编织体半径变化的作用,加强编织型支架的支撑性能。从力学角度分析,当半径被固定后,编织型支架的活动性将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这包括了轴向延展短缩以及整体弯曲形变,限制了轴向延展短缩形变后的支架整个腔形对比限制以前更不容易被压缩,由于经过热处理后的金属丝拥有更加好的塑形能力,盘圈缠绕的网格编织在不变形的情况下对径向能提供更好的支撑力,同时非固定的网格节点也具有一定程度上较为良好的柔顺性。对比半径不被限制的编织型支架,本方案的具有加强体的编织型支架的性能更加全面折中,拥有较良好的柔顺性的情况下也较大的提升了径向支撑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加强体的编织型支架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对称式编织型支架加强体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非对称式编织型支架加强体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加强体和编织型支架连接部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参考图1-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编织型支架加强体,设置于编织型支架10两侧,加强体20由相互交错的格状结构构成,格状结构为菱形或方形,格状结构的靠近编织型支架10一侧设有套环21,套环21与编织型支架10相连接,将加强体20固定于编织型支架10侧边。根据连接的强度,套环21可以为间隔设置或连续设置。

编织型支架10两侧的加强体20为对称式或非对称式,根据患者的患病血管的具体情况而定。如图2和图3所示,对称式即为两侧的加强度20长度l相等,直径d相等。根据编织型支架10两端对径向支撑力的实际需求,可以调整加强体20的长度l及直径d,根据反复实验,加强体20的长度l范围为5mm-50mm,加强体20的直径d范围为5mm-30mm,比较适应于人体需求。为了保证加强体20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加强体20由激光雕刻制成。加强体20的材质为可降解材质或不可降解材质,可降解材质包括聚乳酸和镁合金,不可降解材质包括不锈钢、镍钛合金和钴铬合金等。

本实用新型的编织型支架加强体,起到限制编织型支架10半径变化的作用,可以有效的加强编织型支架10的支撑性能,克服径向支撑力不足的缺陷,在进入下腔静脉过程中,编织型支架10无需再延长长度,减少腔内手术的复杂程度,减轻病人的痛苦。同时,加强体20结构简单,降低了使用混合型以及非对称混合型带来的成本,使得植入进的释放过程更加的轻松。在使用过程中,编织型支架10的两端也具有很好的固定性,避免支架在血管内出现短缩甚至位移的情况。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