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压富氧救护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10806发布日期:2021-01-12 08:16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压富氧救护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救护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压富氧救护车。



背景技术:

在高原医疗救援装备领域,微压富氧救护车是专为高原长途转运和救治伤员设计的特种装备车。由于高原环境的特殊性,缺氧、寒冷、空气稀薄成为高原伤病人员所遇到的最大困难,高原地区空气中的含氧量和氧分压降低,人体的肺泡内氧分压也降低,同时弥撒入肺毛细血管血液中的氧含量也降低,从而产生缺氧症状;此外在平原医疗救援装备领域,微压富氧救护车为重病伤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疗养救护环境。重病伤员一般呼吸微弱,血氧融和率远低于正常人。微压富氧救护车可以人为创造一个微压环境,在微压环境下血氧融合将增强,因此能有效缓解以上问题。

现有的救护车车厢内的气压与车厢外气压一致,在高原等低气压地区使用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在低气压地区使用效果差的缺点,提出一种微压富氧救护车,在低气压地区使用效果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压富氧救护车,包括车体、位于车体内的将车体内部空间分隔成驾驶舱和乘客仓的车厢隔板、固接在车厢隔板朝向乘客仓一侧的连接柱、位于乘客仓内的担架、用于通过连接柱将乘客仓外的空气压入乘客仓内的压缩机、位于担架上的制氧机、位于车体上的密封窗、位于车体上的用于供乘客仓内乘客上下的门体、位于门体上的门把手。压缩机用于增压,设置密封窗,使得乘客仓内具有很好的气密性,制氧机设置在担架上,在搬运病人的时候,可以随时使用,同时,也可以增加乘客仓内的氧气浓度,增加使用效果。

作为优选,密封窗包括玻璃组件、与玻璃组件适配的窗框,所述玻璃组件包括内层玻璃、外层玻璃、位于内层玻璃与外层玻璃之间的并且沿着外层玻璃的边缘布置的呈环形的夹层玻璃,所述内层玻璃的面积大于外层玻璃的面积,所述内层玻璃的外缘设有当内层玻璃朝向外层玻璃一侧运动时增加内层玻璃气密性的内层倒角,所述外层玻璃的外缘设有当外层玻璃朝向远离内层玻璃一侧运动时增加外层玻璃气密性的外层倒角,所述内层倒角上设有内密封层,所述外层倒角上设有外密封层,所述窗框内缘设有与内层倒角适配的窗框倒角,所述窗框内缘靠近窗外的一侧固接有支撑凸起,所述支撑凸起、外密封层、夹层玻璃、夹层玻璃组成气囊腔室,所述窗框倒角上设有用于与内密封层贴合在一起从而提高窗框倒角与内层玻璃之间气密性的窗框密封层,所述气囊腔室内设有当内密封层与窗框密封层之间泄漏时体积胀大从而与外密封层紧密贴合的气囊。在内密封层与窗框密封层之间有空隙的时候,气体从空隙中进入气囊腔室从而将气囊胀大,气囊贴紧外密封层,防止气体从外层玻璃与窗框之间流出。从而实现二道防线,进一步加强了气密性。

作为优选,气囊与气囊腔室适配,所述气囊包括贴合在支撑凸起上的底边、贴合在窗框倒角上的第一侧边、贴合在外密封层与夹层玻璃上的第二侧边、位于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之间的支撑边、位于支撑边上的用于使内密封层与窗框密封层之间泄漏的气体进入气囊的气孔;所述玻璃组件的上端铰接在窗框上,所述玻璃组件的下端固接有把手。结构简单,气囊外壁与气囊腔室贴合,提升气密性。

作为优选,担架包括外筒、位于外筒内的与外筒同轴的内筒、位于外筒上方的床板、位于外筒下方的滚轮,所述外筒与内筒转动连接,所述压缩机和制氧机均位于内筒内,所述外筒内部下侧设有用于支撑内筒的支撑块,所述外筒、内筒、支撑块围成腔体,所述腔体内沿着内筒的轴布置有若干隔板,所述隔板固接在外筒内壁上,所述隔板将腔体分隔成若干呈c形的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固接在内筒上的活塞,所述活塞将滑槽分隔成第一分腔体、第二分腔体,所述内筒上设有将第一分腔体与内筒连通的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上设有与乘客仓内的气压传感器连接的电动阀门,所述压缩机与进气孔连接,所述隔板上设有用于连通相邻的第一分腔体的孔洞,所述第二分腔体内设有抵靠在活塞上的挤压块、用于连接挤压块与支撑块的弹簧,所述挤压块上设有用于检测挤压块与活塞之间压力的挤压块压力感应器,所述挤压块压力感应器与压缩机连接,所述内筒的侧壁内设有若干与滑槽对应的气道,所述气道一端与第一分腔体连通,所述气道另一端位于支撑块上,所述支撑块上设有若干当活塞挤压弹簧后与气道连通的出气孔,所述外筒在第二分腔体对应位置设有第二孔洞,所述内筒的一端设有内筒封堵板,所述制氧机的输出端穿过内筒封堵板,所述内筒的另一端套设在连接柱上,所述内筒与连接柱之间设有密封圈。具备制氧机,在运送病人的时候,能给病人吸氧,不需要额外携带氧气瓶,很便捷;另外,在挤压块压力感应器和弹簧的作用下,使得在增压的时候,增压速度恒定,人体舒适性好。另外,腔体的设计可以起到隔音的效果,隔绝内筒内的电力设备的噪音。

作为优选,外筒下侧固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上侧设有与出气孔连通的汇集槽,所述底板下方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滚轮连接在转轴上,所述转轴上设有叶轮,所述底板下侧设有与汇集槽连通的并用于吹动叶轮旋转的冲击孔;所述转轴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转轴位于外筒的两端,所述转轴的两端均设有所述滚轮,所述叶轮被吹动后,滚轮朝向外筒靠近密封圈的一端运动。冲击孔喷出的气流冲击叶轮,从而带动滚轮转动,推动担架的时候,更加省力。

作为优选,内筒一端外侧固接有齿轮,所述外筒上设有用于转动齿轮的电机,所述床板下侧固接有与齿轮啮合的齿条,所述齿条一端铰接有卡接齿条,所述卡接齿条与齿条铰接处设有用于保持彼此位于同一直线的卷簧,所述床板与底板之间设有四根电动伸缩杆,所述外筒的两端均设有两根所述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两端分别铰接在床板与底板上,所述外筒的任意一端的两根电动伸缩杆、床板、底板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结构。通过旋转齿轮,可以升降床板,便于搬运病人。

作为优选,门把手包括一端铰接在门体上的手柄、竖向放置在门体上的缸体、滑动连接在缸体上的缸体活塞、位于缸体内的缸体弹簧、位于门体上的沿着竖向布置的泄压孔、盖设在泄压孔上的封堵板、位于封堵板与缸体活塞之间的用于连接彼此的连接杆、位于封堵板上端的卡头、位于门体上的用于与卡头配合的第二卡头、位于门体上的锁芯、位于门体上的用于打开锁芯的开锁触发器、用于触发卡头与第二卡头脱开的并阻止手柄朝向开锁触发器转动的泄压触发器、触发后能驱动泄压触发器从而使得手柄能经过泄压触发器转动到达开锁触发器的压力感应器,所述泄压触发器与压力感应器均位于门体上,所述压力感应器位于封堵板下方,所述泄压触发器与开锁触发器位于手柄转动半径内,所述缸体弹簧上端连接在缸体上端,所述缸体弹簧下端连接在缸体活塞上,所述缸体下端与乘客仓内部连通,所述缸体上端与乘客仓外部连通。本门把手能防止人在没有泄压时打开车门,从而提高了安全性。

作为优选,门体上设有第二缸体,所述第二缸体内设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缸体一端设有第二缸体出气孔和朝向第二缸体外侧的单向阀,所述门体内设有门体滑槽,所述门体滑槽内设有滑块,所述门体内设有门体气道,所述门体气道一端连接在缸体上端,所述门体气道另一端连接在门体滑槽一侧,所述第二缸体出气孔上连接有第二门体气道,所述第二门体气道远离第二缸体出气孔的一端连接在门体滑槽一侧,所述门体内设有第三门体气道,所述第三门体气道一端连接在门体滑槽的一侧,所述第三门体气道另一端与乘客仓外部连通,所述滑块上设有当其滑动到门体滑槽一端时连通门体气道与第二门体气道的连接孔,所述滑块上设有当其滑动到门体滑槽另一端时连通门体气道和第三门体气道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活塞远离第二缸体出气孔的一侧连接有推拉杆;所述手柄包括一端铰接在门体上的手柄缸体、位于手柄缸体内的手柄活塞、插设在手柄缸体自由端的并与手柄活塞连接的手柄活塞杆、位于手柄缸体上的抽气孔,所述门体内设有抽气气道,所述抽气气道一端连接在抽气孔上,所述抽气气道另一端连接在门体滑槽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孔位于连接孔与抽气气道之间;所述手柄缸体远离手柄活塞杆的一端固接有控制杆,所述控制杆与推拉杆之间设有过渡杆,所述过渡杆一端与控制杆远离手柄缸体的一端铰接,所述过渡杆另一端与推拉杆远离第二活塞的一端铰接。结构简单,用于将卡头与第二卡头重新配合。

作为优选,第二卡头上端铰接在门体上,所述门体上设有用于转动第二卡头从而使得卡头与第二卡头脱开的转动电机,所述泄压触发器包括固接在门体上的电磁铁、插设在电磁铁上的升降柱、固接在升降柱上的升降块、套设在升降柱上的恢复弹簧,所述升降块一侧为用于阻挡手柄朝向开锁触发器转动的止挡面,所述止挡面上设有第二压力感应器,所述第二压力感应器与转动电机连接,所述恢复弹簧一端连接在电磁铁上,所述恢复弹簧另一端连接在升降块上,所述升降块远离第二压力感应器的一侧设有当手柄反向转动时驱动升降块朝向电磁铁运动的导向面,所述开锁触发器包括固接在门体上的底座、插设在底座上的第二升降柱、套设在第二升降柱上的第二恢复弹簧、固接在第二升降柱上的第二升降块,所述第二恢复弹簧一端连接在底座上,所述第二恢复弹簧另一端连接在第二升降块上,所述第二升降块一侧为当手柄经过泄压触发器转动到达开锁触发器后防止手柄进一步转动的第二止挡面,所述第二止挡面上设有第三压力感应器,所述第三压力感应器与锁芯连接,所述第二升降块远离第三压力感应器的一侧设有当手柄反向转动时驱动第二升降块朝向底座运动的第二导向面。在顺时针转动手柄开门的时候,泄压触发器起到阻挡手柄的作用,而在逆时针转动手柄复位的时候,泄压触发器不会阻挡手柄转动。在顺时针转动手柄开门的时候,开锁触发器能实现限位的作用,在逆时针转动手柄复位的时候,开锁触发器不会阻挡手柄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微压富氧救护车,在低气压地区使用效果好。门把手带有泄压功能,担架具备便捷性,密封窗密封效果好,具备二道防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担架的正视图;

图4为齿轮旋转后的示意图;

图5为齿轮进一步旋转后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外筒旋转后的示意图;

图7为密封窗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b-b剖视图;

图9为密封窗打开后的示意图;

图10为门把手的示意图;

图11为泄压触发器的示意图;

图12为开锁触发器的示意图;

图13为门把手转动后被止挡面阻挡而开始泄压的示意图;

图14为泄压完毕门把手继续转动后被第二止挡面阻挡而开锁的示意图;

图15为拉长手柄滑块滑动的示意图;

图16为转动拉长后的手柄封堵板复位的示意图。

图中:车体1、驾驶舱2、乘客仓3、车厢隔板4、连接柱5、压缩机6、制氧机7、窗框8、内层玻璃9、外层玻璃10、夹层玻璃11、内层倒角12、外层倒角13、内密封层14、外密封层15、窗框倒角16、支撑凸起17、窗框密封层18、底边19、第一侧边20、第二侧边21、支撑边22、气孔23、把手24、外筒25、内筒26、床板27、支撑块28、隔板29、滑槽30、活塞31、第一分腔体32、第二分腔体33、孔洞34、挤压块35、挤压块压力感应器36、气道37、内筒封堵板38、密封圈39、底板40、汇集槽41、叶轮42、冲击孔43、齿轮44、齿条45、卡接齿条46、卷簧47、电动伸缩杆48、门体49、缸体51、缸体活塞52、缸体弹簧53、泄压孔54、封堵板55、连接杆56、卡头57、第二卡头58、锁芯59、压力感应器60、第二缸体61、第二活塞62、第二缸体出气孔63、单向阀64、滑块65、门体气道66、第二门体气道67、第三门体气道68、连接孔69、第二连接孔70、推拉杆71、手柄缸体72、手柄活塞73、手柄活塞杆74、抽气孔75、抽气气道76、控制杆77、过渡杆78、电磁铁79、升降柱80、第二升降柱81、升降块82、第二升降块83、止挡面84、第二压力感应器85、导向面86、底座87、第二止挡面88、第三压力感应器89、进气孔90、第二孔洞91、出气孔92、门体滑槽93、第二导向面9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阐述: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16,一种微压富氧救护车,包括车体1、位于车体1内的将车体1内部空间分隔成驾驶舱2和乘客仓3的车厢隔板4、固接在车厢隔板4朝向乘客仓3一侧的连接柱5、位于乘客仓3内的担架、用于通过连接柱5将乘客仓3外的空气压入乘客仓3内的压缩机6、位于担架上的制氧机7、位于车体1上的密封窗、位于车体1上的用于供乘客仓3内乘客上下的门体49、位于门体49上的门把手。

密封窗包括玻璃组件、与玻璃组件适配的窗框8,所述玻璃组件包括内层玻璃9、外层玻璃10、位于内层玻璃9与外层玻璃10之间的并且沿着外层玻璃10的边缘布置的呈环形的夹层玻璃11,所述内层玻璃9的面积大于外层玻璃10的面积,所述内层玻璃9的外缘设有当内层玻璃9朝向外层玻璃10一侧运动时增加内层玻璃9气密性的内层倒角12,所述外层玻璃10的外缘设有当外层玻璃10朝向远离内层玻璃9一侧运动时增加外层玻璃10气密性的外层倒角13,所述内层倒角12上设有内密封层14,所述外层倒角13上设有外密封层15,所述窗框8内缘设有与内层倒角12适配的窗框倒角16,所述窗框8内缘靠近窗外的一侧固接有支撑凸起17,所述支撑凸起17、外密封层15、夹层玻璃11、夹层玻璃11组成气囊腔室,所述窗框倒角16上设有用于与内密封层14贴合在一起从而提高窗框倒角16与内层玻璃9之间气密性的窗框密封层18,所述气囊腔室内设有当内密封层14与窗框密封层18之间泄漏时体积胀大从而与外密封层15紧密贴合的气囊;气囊与气囊腔室适配,所述气囊包括贴合在支撑凸起17上的底边19、贴合在窗框倒角16上的第一侧边20、贴合在外密封层15与夹层玻璃11上的第二侧边21、位于第一侧边20与第二侧边21之间的支撑边22、位于支撑边22上的用于使内密封层14与窗框密封层18之间泄漏的气体进入气囊的气孔23;所述玻璃组件的上端铰接在窗框8上,所述玻璃组件的下端固接有把手24。

担架包括外筒25、位于外筒25内的与外筒25同轴的内筒26、位于外筒25上方的床板27、位于外筒25下方的滚轮,所述外筒25与内筒26转动连接,所述压缩机6和制氧机7均位于内筒26内,所述外筒25内部下侧设有用于支撑内筒26的支撑块28,所述外筒25、内筒26、支撑块28围成腔体,所述腔体内沿着内筒26的轴布置有若干隔板29,所述隔板29固接在外筒25内壁上,所述隔板29将腔体分隔成若干呈c形的滑槽30,所述滑槽30内设有固接在内筒26上的活塞31,所述活塞31将滑槽30分隔成第一分腔体32、第二分腔体33,所述内筒26上设有将第一分腔体32与内筒26连通的进气孔90,所述进气孔90上设有与乘客仓3内的气压传感器连接的电动阀门,所述压缩机6与进气孔90连接,所述隔板29上设有用于连通相邻的第一分腔体32的孔洞34,所述第二分腔体33内设有抵靠在活塞31上的挤压块35、用于连接挤压块35与支撑块28的弹簧,所述挤压块35上设有用于检测挤压块35与活塞31之间压力的挤压块压力感应器36,所述挤压块压力感应器36与压缩机6连接,所述内筒26的侧壁内设有若干与滑槽30对应的气道37,所述气道37一端与第一分腔体32连通,所述气道37另一端位于支撑块28上,所述支撑块28上设有若干当活塞31挤压弹簧后与气道37连通的出气孔92,所述外筒25在第二分腔体33对应位置设有第二孔洞91,所述内筒26的一端设有内筒封堵板38,所述制氧机7的输出端穿过内筒封堵板38,所述内筒26的另一端套设在连接柱5上,所述内筒26与连接柱5之间设有密封圈39;外筒25下侧固接有底板40,所述底板40上侧设有与出气孔92连通的汇集槽41,所述底板40下方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滚轮连接在转轴上,所述转轴上设有叶轮42,所述底板40下侧设有与汇集槽41连通的并用于吹动叶轮42旋转的冲击孔43;所述转轴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转轴位于外筒25的两端,所述转轴的两端均设有所述滚轮,所述叶轮42被吹动后,滚轮朝向外筒25靠近密封圈39的一端运动;内筒26一端外侧固接有齿轮44,所述外筒25上设有用于转动齿轮44的电机,所述床板27下侧固接有与齿轮44啮合的齿条45,所述齿条45一端铰接有卡接齿条46,所述卡接齿条与齿条45铰接处设有用于保持彼此位于同一直线的卷簧47,所述床板27与底板40之间设有四根电动伸缩杆48,所述外筒25的两端均设有两根所述电动伸缩杆48,所述电动伸缩杆48两端分别铰接在床板27与底板40上,所述外筒25的任意一端的两根电动伸缩杆48、床板27、底板40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结构。

门把手包括一端铰接在门体49上的手柄、竖向放置在门体49上的缸体51、滑动连接在缸体51上的缸体活塞52、位于缸体51内的缸体弹簧53、位于门体49上的沿着竖向布置的泄压孔54、盖设在泄压孔54上的封堵板55、位于封堵板55与缸体活塞52之间的用于连接彼此的连接杆56、位于封堵板55上端的卡头57、位于门体49上的用于与卡头57配合的第二卡头58、位于门体49上的锁芯59、位于门体49上的用于打开锁芯59的开锁触发器、用于触发卡头57与第二卡头58脱开的并阻止手柄朝向开锁触发器转动的泄压触发器、触发后能驱动泄压触发器从而使得手柄能经过泄压触发器转动到达开锁触发器的压力感应器60,所述泄压触发器与压力感应器60均位于门体49上,所述压力感应器60位于封堵板55下方,所述泄压触发器与开锁触发器位于手柄转动半径内,所述缸体弹簧53上端连接在缸体51上端,所述缸体弹簧53下端连接在缸体活塞52上,所述缸体51下端与乘客仓3内部连通,所述缸体51上端与乘客仓3外部连通;门体49上设有第二缸体61,所述第二缸体61内设有第二活塞62,所述第二缸体61一端设有第二缸体出气孔63和朝向第二缸体61外侧的单向阀64,所述门体49内设有门体滑槽93,所述门体滑槽93内设有滑块65,所述门体49内设有门体气道66,所述门体气道66一端连接在缸体51上端,所述门体气道66另一端连接在门体滑槽93一侧,所述第二缸体出气孔63上连接有第二门体气道67,所述第二门体气道67远离第二缸体出气孔63的一端连接在门体滑槽93一侧,所述门体49内设有第三门体气道68,所述第三门体气道68一端连接在门体滑槽93的一侧,所述第三门体气道68另一端与乘客仓3外部连通,所述滑块65上设有当其滑动到门体滑槽93一端时连通门体气道66与第二门体气道67的连接孔69,所述滑块65上设有当其滑动到门体滑槽93另一端时连通门体气道66和第三门体气道68的第二连接孔70,所述第二活塞62远离第二缸体出气孔63的一侧连接有推拉杆71;所述手柄包括一端铰接在门体49上的手柄缸体72、位于手柄缸体72内的手柄活塞73、插设在手柄缸体72自由端的并与手柄活塞73连接的手柄活塞杆74、位于手柄缸体72上的抽气孔75,所述门体49内设有抽气气道76,所述抽气气道76一端连接在抽气孔75上,所述抽气气道76另一端连接在门体滑槽93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孔70位于连接孔69与抽气气道76之间;所述手柄缸体72远离手柄活塞杆74的一端固接有控制杆77,所述控制杆77与推拉杆71之间设有过渡杆78,所述过渡杆78一端与控制杆77远离手柄缸体72的一端铰接,所述过渡杆78另一端与推拉杆71远离第二活塞62的一端铰接;第二卡头58上端铰接在门体49上,所述门体49上设有用于转动第二卡头58从而使得卡头57与第二卡头58脱开的转动电机。

所述泄压触发器包括固接在门体49上的电磁铁79、插设在电磁铁79上的升降柱80、固接在升降柱80上的升降块82、套设在升降柱80上的恢复弹簧,所述升降块82一侧为用于阻挡手柄朝向开锁触发器转动的止挡面84,所述止挡面84上设有第二压力感应器85,所述第二压力感应器85与转动电机连接,所述恢复弹簧一端连接在电磁铁79上,所述恢复弹簧另一端连接在升降块82上,所述升降块82远离第二压力感应器85的一侧设有当手柄反向转动时驱动升降块82朝向电磁铁79运动的导向面86。

所述开锁触发器包括固接在门体49上的底座87、插设在底座87上的第二升降柱81、套设在第二升降柱81上的第二恢复弹簧、固接在第二升降柱81上的第二升降块83,所述第二恢复弹簧一端连接在底座87上,所述第二恢复弹簧另一端连接在第二升降块83上,所述第二升降块83一侧为当手柄经过泄压触发器转动到达开锁触发器后防止手柄进一步转动的第二止挡面88,所述第二止挡面88上设有第三压力感应器89,所述第三压力感应器89与锁芯59连接,所述第二升降块83远离第三压力感应器89的一侧设有当手柄反向转动时驱动第二升降块83朝向底座87运动的第二导向面94。

实施例原理:

本发明在使用的时候,通过连接柱5,将乘客仓3外的空气注入乘客仓内,从而将乘客仓内的气压升高。

当关上窗的时候,乘客仓内气压升高,内层玻璃9上受到朝向窗外的压力,内密封层14与窗框密封层18贴近,从而保证了良好的气密性。

而当内密封层14与窗框密封层18之间产生空隙而失效的时候,乘客仓内的空气经过上述空隙后经过气孔而进入气囊,气囊在高压下胀大,从而使得第二侧边21与外密封层15之间紧密贴合,防止气体从窗框与外层玻璃10之间泄漏。

微压富氧救护车需要对乘客仓内进行增压,增压的时候,压缩机6运行,气体从进气孔90进入第一分腔体32内,内筒26逆时针旋转(这里以图4作说明),活塞31朝向挤压块35运动,弹簧被压缩,气道37位于支撑块28上的一端朝向出气孔方向运动,当挤压块压力感应器36处的压力到达一定的值时(根据胡克定律,也可以认为是当弹簧被压缩一定值时),这里定义这个力值为“注气值”;气道37的端部与出气孔连通,第一分腔体32内的高压气体通过气道和出气孔后进入乘客仓内,乘客仓内的气压升高;通过设置挤压块压力感应器36,使得压缩机在增压的时候,保证活塞31两侧的压差恒定,从而保证出气孔的流量恒定,从而保证乘客仓内气压升高的速度一致,不至于出现气压上升曲线“先陡后缓”的现象,从而大大提升了人体舒适性;而在增压的过程中,压缩机的功率根据挤压块压力感应器36自动控制,当挤压块压力感应器36的力值小于注气值的时候,压缩机增大功率,当挤压块压力感应器36的力值到达注气值的时候,压缩机维持功率;当挤压块压力感应器36的力值超过注气值的时候,压缩机功率降低。

当乘客仓内的气压到达一定值的时候,气压传感器发送信号给压缩机6,压缩机6先停止运行,弹簧伸长,此时内筒26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气道37与出气孔错开,随着弹簧的伸长,挤压块压力感应器36的力值减小,当挤压块压力感应器36的力值减小到一定值时,挤压块压力感应器36发送信号给电动阀门,电动阀门关闭,此时,第一分腔体32内构成一个封闭腔室;然后随着乘客仓泄气,乘客仓内的气压降低,此时,弹簧缩短,内筒26逆时针转动,气道37朝向出气孔运动,挤压块压力感应器36的力值升高,当挤压块压力感应器36的力值到达注气值时(即气道37再一次到达出气孔时),发送信号给电动阀门和压缩机6,电动阀门和压缩机6均打开,重新给乘客仓内增压。

以上过程循环进行。

出气孔出去的气体最终从冲击孔43出去,喷射在叶轮42上,叶轮42对转轴施加扭力,外筒25朝向连接柱5方向运动,从而使得内筒顶紧在连接柱5上,防止连接柱5与内筒之间脱开。

在运送病人的时候,由于本担架在内部安装有蓄电池等,重量较大,为了节省人力,运送的时候,压缩机运行,冲击孔43喷射高压气体,高压气体吹动压轮,叶轮转动带动滚轮转动,人推的时候节省力气,另外,滚轮转动的方向朝向密封圈39一侧,即,内筒26吸气一端,压缩机吸气也有利于省力。

在运送病人的时候,制氧机7的输出端可以连接氧气面罩,给病人吸氧。

电机带动齿轮44顺时针转动,活塞31与挤压块脱开,内筒26转动,初始状态下,齿条45的中部与齿轮44啮合,齿轮转动的时候,齿条45带动床板27水平向右移动,当床板27的端部运动到齿轮44的上缘最高点的时候,紧接着卡接齿条与齿轮44啮合,此时,齿轮44继续转动,卡接齿条随着齿轮44转动,电动伸缩杆48、床板27、底板40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床板27与底板40始终平行,床板27随着齿轮44的转动,慢慢下降,便于搬运病人。

上述平行四边形结构中靠近齿轮44的电动伸缩杆48施加一个拉力,从而使得床板27的端部顶紧在齿轮44上,而卡接齿条啮合在齿轮44上,在卡接齿条的卷簧47作用下,卡接齿条牢牢的啮合在齿轮44上,在电动伸缩杆48与卡接齿条的作用下,床板27具有一个很好的支撑力用于支撑病人。

本实施例中,床板27不能下降到齿轮44的圆心及以下。

门把手初始状态时:滑块65位于门体滑槽93的左端,抽气气道76连接在门体滑槽93的右端,第二连接孔70连接门体气道66与第三门体气道68,卡头57与第二卡头58配合;车厢内部处于高压状态;抽气孔75位于手柄缸体72左端,手柄活塞73位于手柄缸体72左端;缸体弹簧53处于收缩状态。

当需要打开门体的时候,顺时针方向转动手柄45度,此时手柄缸体72到达止挡面84,防止车厢内还没泄压的时候打开门体,手柄缸体72挤压第二压力感应器85,触发转动电机,卡头57与第二卡头58脱开;缸体弹簧53伸长一段距离,缸体活塞52向下运动一段距离,封堵板55向下运动一段距离,泄压孔54上端裸露出来,车厢内部的气压得到释放;随着车厢内部压力的降低,缸体弹簧53慢慢伸长,封堵板55慢慢下降,泄压孔54裸露的面积越来越大,使得泄压的过程中,泄压孔54的流量保持恒定,最终使得车厢内部气压下降速度恒定。

当封堵板55下降抵靠到压力感应器60时,压力感应器60触发电磁铁79,电磁铁79吸附住升降块82,此时,手柄缸体72可以继续顺时针转动,当手柄缸体72转动90度时,手柄缸体72挤压第二止挡面88上的第三压力感应器89,第三压力感应器89触发锁芯59,门体被打开。

上述手柄在顺时针转动到90度之前,在控制杆的带动下,第二活塞向上运动,第二缸体内的空气从单向阀出去。

下次使用的时候,拉动手柄活塞杆74,手柄被拉长,手柄对门体滑槽93进行抽气,滑块65运动到门体滑槽93右端,此时,门体气道66与第二门体气道67连通,然后逆时针转动手柄,由于此时手柄长,很省力,手柄带动控制杆77转动,在过渡杆78的作用下,推拉杆71来回运动,第二活塞62来回运动,在单向阀64的作用下,缸体51内气压降低,缸体弹簧53收缩,封堵板55向上运动,当封堵板55封堵住泄压孔54的时候,卡头与第二卡头58重新配合,此时,缩短手柄,滑块65重新运动到门体滑槽93左端;重新回到初始状态。

需要说明,手柄在逆时针转动的时候,由于导向面86与第二导向面94的作用,升降块82与第二升降块83做上下运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