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云台减震救护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10807发布日期:2021-01-12 08:16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云台减震救护车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救护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云台减震救护车架。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医疗系统发达,救援设备越来越高端智能,救护系统趋近完善,但当前我国救护体系下仍存在以下问题:救护车救援时存在救援时间分配问题(家属准备不及时,医护人员分析病情时间不够);救援过程中存在二次伤害风险的风险,例如,在上下楼抬担架床搬运病患过程中,难以避免地受场地的影响,会造成担架床不稳定,易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增加患者的痛苦。在追求及时救援的同时,病人抬运情况尤为关键,考虑不当会对患有特殊疾病的病人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担架床抬运过程不稳定易对患者产生二次伤害的问题,提供一种云台减震救护车架,稳定性更好,便于折叠抬运至救护车内,易操作,更便于抬运患者,避免二次伤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云台减震救护车架,包括下移动床和上担架床,所述下移动床上端设置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上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上担架床可拆卸连接;下移动床下端设置支撑腿,所述支撑腿上端铰接下移动床、中部铰接折叠连杆、下端设置有万向轮,所述折叠连杆铰接下移动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上端设置有轨道,所述上担架床下端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与轨道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轨道和滑轨的两侧为便于定位的凹凸曲面。

进一步地,所述轨道和滑轨上均开设有连接孔,轨道和滑轨通过螺栓穿过两个连接孔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担架床的下端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滑轨的端部,用于检测滑轨和轨道之间的压力。

进一步地,所述上担架床的头端铰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下移动床之间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固定端铰接至下移动床,伸缩端铰接至支撑架。

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器、语音识别模块、激光雷达和驱动电机,所述语音识别模块和激光雷达连接控制器,将语音信号和位置信号输送至控制器,控制器连接伸缩杆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对应万向轮设置,与万向轮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装置为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上担架床上设置有交叉式安全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下移动床上端设置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上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上担架床可拆卸连接,通过上担架床与下移动床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形成本实用新型的双层床体结构,同时减震装置位于上担架床与下移动床之间,也便于减震装置的安装,使本救护车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能保证病人在运送过程中更加稳定,最大程度避免二次伤害。支撑腿可折叠,便于本实用新型折叠态运至救护车内,易操作;通过驱动电机带动万向轮运动,对于医护人员使用本实用新型更为省时省力,具有更高的救护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云台减震救护车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云台减震救护车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滑轨和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为:1为上担架床,101为支撑架,2为下移动床,3为减震装置,4为连接板,5为滚轮,6为支撑腿,7为折叠连杆,8为万向轮,9为滑轨,10为轨道,11为伸缩杆,12为控制器,13为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头端”是指在使用状态下患者头部所在的位置为“头端”,“尾端”与“头端”相对,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云台减震救护车架,包括下移动床2和上担架床1,所述下移动床2上端设置有减震装置3,所述减震装置3上设置有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与上担架床1可拆卸连接,通过上担架床1与下移动床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形成本实用新型的双层设计,同时减震装置位于上担架床1与下移动床之间,也便于减震装置3的安装,使本救护车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能保证病人在运送过程中更加稳定,最大程度避免二次伤害。具体的,所述减震装置3为弹簧。下移动床2下端设置有滚轮5和支撑腿6,所述支撑腿6上端铰接下移动床2、中部铰接折叠连杆7、下端设置有万向轮8,所述折叠连杆7铰接下移动床2,在折叠连杆7的作用下,可带动支撑腿6相对下移动床2实现折叠和打开的状态,具体的,折叠连杆7设置在支撑腿6朝向救护车架尾端的方向,在救护车架搬运会救护车上的过程中,也便于支撑腿6快速折叠,医护人员操作方便,为抢救病人节约处宝贵的时间。所述上担架床1上设置有交叉式安全带,交叉式安全带对患者进行保护,保证患者的平稳及安全,及时、高效的保护患者,确保患者在担架床上的安全。起到固定患者的作用,确保医疗行动有条不紊的进行,最大程度上保证患者安全,保障医疗系统的运行。上担架床1还配备有颈托,可移动拆卸颈托以方便舒适保证患者需要,并以柔软度对病患颈部进行保护。

具体的,所述连接板4上端设置有轨道10,所述上担架床1下端设置有滑轨9,所述滑轨9与轨道10滑动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轨道10和滑轨9的两侧为便于定位的凹凸曲面,轨道10和滑轨9的下部均包括水平设置的平板和位于平板两侧的向上的弧形过渡段;轨道10和滑轨9两侧的中部和上部形成便于定位的凹凸曲面,其中,轨道10的上部为“l”形结构,“l”形结构的水平段位于上方,竖直段位于下方,通过“<”结构连接弧形过渡段;滑轨9的上部为“<”结构,“<”结构的上部固定连接至上担架床1上,“<”结构的劣弧角与轨道10的“l”形结构相接触。通过滑轨9和轨道10,将上担架床1安装至连接板4上。

为便于轨道10和滑轨9的固定,所述轨道10和滑轨9上均开设有连接孔,轨道10和滑轨9通过螺栓穿过两个连接孔固定连接,为便于该螺栓的存放和取用,该螺栓在未使用状态下是通过卡扣卡固在下移动床2上。

为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对滑轨9和轨道10固定状态进行检测,所述上担架床1的下端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滑轨9的端部,用于检测滑轨9和轨道10之间的压力,当滑轨9和轨道10固定连接时,压力传感器显示的指示灯亮,也能够迅速反应出上担架床1与下移动床2是否安全固定,确保在运送过程,安全平稳的将病人送至医院。

进一步地,所述上担架床1的头端铰接有支撑架101,所述支撑架101与下移动床2之间设置有伸缩杆11,所述伸缩杆11的固定端铰接至下移动床2,伸缩端铰接至支撑架101,本实施例中伸缩杆11采用液压伸缩杆,通过伸缩杆11的伸长,驱动支撑架101相对上担架床1升起,对于躺在床上的患者而言,自动抬起上半身,呈坐姿状态。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一种云台减震救护车架,还包括控制器12、语音识别模块、激光雷达和驱动电机13,控制器12、语音识别模块、激光雷达均设置在下移动床2上,所述语音识别模块和激光雷达连接控制器12,将语音信号和位置信号输送至控制器12,控制器12连接伸缩杆11和驱动电机13,所述驱动电机13对应万向轮8设置,与万向轮8传动连接。当医护人员或患者通过语音说出目标地点,操作本实用新型,经控制器12处理语音信息,并控制驱动电机13带动万向轮8运动,使本救护车架到达目标地点。

本实施例中,激光雷达采用深圳市杉川机器人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deleta2b的激光雷达。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