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套器

文档序号:24753447发布日期:2021-04-21 00:01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圈套器

1.本公开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可用于咽喉手术用的圈套器。


背景技术:

2.咽喉疾病占耳鼻喉科疾病的1/3以上,且有相当一部分咽喉疾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传统的支撑喉镜手术是治疗咽喉病变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但是,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总能碰到一些“小下颌”、“喉位高”、“颈脖粗”等困难气道患者,支撑喉镜因其硬管状特性常无法充分暴露病变而影响手术完成。以往遇到这些情况,医生多采用“喉裂开”、或“纤维喉镜下手术”进行补救,然而这样做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创伤或较高的疗效不确定性。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弧形喉镜手术技术应运而生。弧形喉镜的设计更加符合人体口-咽-喉腔的生理弧度,在辅助视频系统的帮助下,能够更好地暴露声门并能减轻舌、门齿及口咽粘膜的副损伤。相比于支撑喉镜,弧形喉镜手术对器械和设备的依赖度更高,精良的器械和设备是手术成功的保证。但目前国内外尚不存在与弧形喉镜手术相匹配的手术器械。
3.圈套器是咽喉手术中切割病变时常用的手术器械,由于弧形喉镜与传统的直管支撑喉镜有着截然不同的造型和曲度,现有的直柄型圈套器无法在弧形喉镜提供的弧形操作通道进行手术,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与弧形喉镜手术相匹配的圈套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圈套器,该圈套器能够和弧形喉镜形成良好的使用配合关系,可操作性强。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圈套器,所述圈套器包括套筒、可滑动地插设于所述套筒的滑杆、以及与所述滑杆连接的拉线,所述套筒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且所述第二段构造为弧形结构;在所述拉线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拉线凸出于所述第二段远离所述第一段的一端且凸出部分形成为套设环;在所述拉线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拉线的所述套设环收缩于所述套筒内;所述滑杆用于在所述套筒内滑动以拉动所述拉线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间切换。
6.可选地,所述滑杆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二段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封堵盖,两个所述封堵盖上均形成有供所述拉线穿过的通孔。
7.可选地,每个所述封堵盖上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通孔,所述拉线的两端分别从远离所述第一段的所述封堵盖上的两个所述通孔穿入,并分别从靠近所述第一段的所述封堵盖上的两个所述通孔穿出以与所述滑杆连接。
8.可选地,所述滑杆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拉线的安装部。
9.可选地,所述安装部设置于所述滑杆的第一端且构造为贯通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第一开口位于所述滑杆的所述第一端的端面上,所述安装孔的第二开口位于所述滑杆的侧壁上。
10.可选地,沿逐渐远离所述第二段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段依次包括沿其轴向延伸的
第一槽体、两端开放的圆筒以及第二槽体,所述圆筒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槽体和所述第二槽体。
11.可选地,所述第二槽体远离所述第二段的一端设置有止挡板以限制所述滑杆从所述套筒内脱离。
12.可选地,所述第一槽体和所述第二槽体沿所述套筒的轴向延伸长度相同。
13.可选地,所述第一段远离所述第二段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操作部,所述滑杆的第二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操作部配合使用的第二操作部。
14.可选地,所述第一操作部构造为第一拉环,所述第二操作部构造为设置在所述滑杆径向两侧的两个第二拉环,所述第一拉环和所述第二拉环沿所述套筒的轴向方向平行布置。
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套筒的第二段设置为弧形结构,在与弧形喉镜配合使用的过程中,该构造为弧形结构的第二段可以与弧形喉镜插入部具备图像采集单元且构造为弯曲状的端部相贴合,从而形成良好的使用配合关系,便于操作人员的操作。
16.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7.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18.图1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圈套器的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圈套器的滑杆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圈套器的结构示意图,并且拉线处于第一位置;
21.图4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圈套器的结构示意图,并且拉线处于第二位置。
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
套筒
ꢀꢀꢀꢀꢀꢀꢀꢀꢀꢀ
11
ꢀꢀꢀꢀꢀꢀ
第一段
[0024]
111
ꢀꢀꢀꢀ
第一槽体
ꢀꢀꢀꢀꢀꢀ
112
ꢀꢀꢀꢀꢀ
圆筒
[0025]
113
ꢀꢀꢀꢀ
第三槽体
ꢀꢀꢀꢀꢀꢀ
1131
ꢀꢀꢀꢀ
止挡板
[0026]
1132
ꢀꢀꢀ
第一操作部
ꢀꢀꢀꢀ
12
ꢀꢀꢀꢀꢀꢀ
第二段
[0027]
121
ꢀꢀꢀꢀ
封堵盖
ꢀꢀꢀꢀꢀꢀꢀꢀ
1211
ꢀꢀꢀꢀ
通孔
[0028]2ꢀꢀꢀꢀꢀꢀ
滑杆
ꢀꢀꢀꢀꢀꢀꢀꢀꢀꢀ
21
ꢀꢀꢀꢀꢀꢀ
端面
[0029]
22
ꢀꢀꢀꢀꢀ
侧壁
ꢀꢀꢀꢀꢀꢀꢀꢀꢀꢀ
23
ꢀꢀꢀꢀꢀꢀ
第二操作部
[0030]3ꢀꢀꢀꢀꢀꢀ
拉线
ꢀꢀꢀꢀꢀꢀꢀꢀꢀꢀ
31
ꢀꢀꢀꢀꢀꢀ
套设环
[0031]4ꢀꢀꢀꢀꢀꢀ
安装孔
ꢀꢀꢀꢀꢀꢀꢀꢀ
41
ꢀꢀꢀꢀꢀꢀ
第一开口
[0032]
42
ꢀꢀꢀꢀꢀ
第二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0034]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指的是具体结构轮廓的内和外,所使用的术语如“第一、第二”仅是为了区分一个要素和另外一个要素,并不
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
[0035]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圈套器,该圈套器包括套筒1、可滑动地插设于套筒1的滑杆2、以及与滑杆2连接的拉线3,套筒1包括第一段11和第二段12,且第二段12构造为弧形结构;在拉线3处于第一位置时,拉线3凸出于第二段12远离第一段11的一端且凸出部分形成为套设环31;在拉线3处于第二位置时,拉线3的套设环31收缩于套筒1内;滑杆2用于在套筒1内滑动以拉动拉线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切换。
[0036]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套筒1的第二段12设置为弧形结构,在与弧形喉镜配合使用的过程中,该构造为弧形结构的第二段12可以与弧形喉镜插入部具备图像采集单元且构造为弯曲状的端部相贴合,从而形成良好的使用配合关系,便于操作人员的操作。
[0037]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及图3所示,滑杆2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段11,第二段1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封堵盖121,两个封堵盖121上均形成有供拉线3穿过的通孔1211。通过将滑杆2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段11,也就是说滑杆2并未在第二段12内滑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缩短了滑杆2在套筒1轴向移动的距离,缩短了滑杆2的行程,提高操作人员操作的便利性;另外第二段12的两端设置有封堵盖121可以有效避免外部的杂质进入第二段12的内部从而堵塞该第二段12,封堵盖121上形成有供拉线3穿过的通孔1211,该通孔1211的直径略大于拉线3的直径,能够对该拉线3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避免在拉动的过程中出现晃动的情况。
[0038]
为了能够更好地引导拉线3的运动,该第二段12也可以构造为实心结构,沿该构造为实心结构的第二段12的轴向设置有贯通的通孔1211以用于引导拉线3的运动。
[0039]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拉线的一端设置有上述的套设环31,另外一端与滑杆2连接,每个上述的封堵盖121上均设置有1个通孔1211以供该拉线3穿设,滑杆2在第一段11内滑动以带动拉线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因该种情况下,当套设环31通过通孔1211收缩于套筒1内以后(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一般很难再通过滑动滑杆2带动拉线3使套设环31凸出(第二位置切换至第一位置),故该种情况下的圈套器一般应用于一次性圈套器。
[0040]
在另外一种实施方式中,每个封堵盖121上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通孔1211,拉线3的两端分别从远离第一段11的封堵盖121上的两个通孔1211穿入,并分别从靠近第一段11的封堵盖121上的两个通孔1211穿出以与滑杆2连接。在该种实施方式中,套设环2并非封闭式的环状结构,在拉线3从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该非封闭式的套设环2逐渐收缩变小,当该套设环2收缩至最小时(即拉线处于第二位置),拉线3会与两个相互间隔的通孔1211间的间隔板抵接,从而限制拉线3继续向套筒1内收缩,操作人员既可以通过滑动滑杆2带动拉线3从第二位置切换至第一位置,也可以通过拉拽位于该间隔板处的拉线3使拉线3从第二位置切换至第一位置,避免拉线3完全收缩于通孔1211内而使操作人员无法方便地拉拽该拉线3,可操作性强。
[0041]
在上述第二段1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封堵盖121且该封堵盖121设置有通孔1211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远离第一段11的封堵盖121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段11内,并且该封堵盖121距离该端开口的长度在0.5cm至0.8cm之间。通过将两个封堵盖121中的远离第一段11的封堵盖121进行上述设计,当拉线3处于第二位置时,拉线3会完全置于套筒1内,从而更方便将病变组织彻底离断。
[0042]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滑杆2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拉线3的安装部,以通过该安装部将拉线3连接于滑杆2上,该安装部既可以是滑杆2结构本身的部件,也可以是连接于该滑杆2上的部件,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既可以是固定连接于滑杆2上的部件,也可以是可拆卸地安装在该滑杆2上的部件,本公开对此也不作限定。
[0043]
具体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安装部设置于滑杆2的第一端且构造为贯通的安装孔4,需要说明的是,该滑杆2的第一端为靠近上述套设环31的一端,从而可以缩短拉线3布线的长度,节约成本。安装孔4的第一开口41位于滑杆2的第一端的端面21上,安装孔4的第二开口42位于滑杆2的侧壁22上。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安装孔4构造为一个,拉线3的一端从第一开口41穿入并从第二开口42穿出,拉线3的端部可以采用粘接的方式固定在滑杆2的侧壁22上。在另外一种实施方式中,该安装孔4可以构造为两个,拉线3的两端分别从两个安装孔4的第一开口41穿出并分别从两个第二开口42穿出,操作人员可以将该拉线3的两端固定在一起,也可以分别粘接在滑杆2的侧壁22上,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0044]
当然,本公开也不会对安装部的具体结构作限定,例如,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该安装部也可以构造为绕滑杆2周向延伸的凹槽结构,拉线3的端部缠绕在该凹槽结构内同样可以实现对拉线3的固定连接。
[0045]
如图1和图3所示,沿逐渐远离第二段12的方向上,第一段11依次包括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一槽体111、两端开放的圆筒112以及第二槽体113,圆筒112用于连通第一槽体111和第二槽体113,滑杆2可滑动地插设于由该第一槽体111、圆筒112以及第二槽体113限定出的滑道内。圆筒112可以有效地限定滑杆2沿径向从该滑道内脱离。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槽体111和第二槽体113的径向截面可以构造为半圆环形,在保证滑杆2能够进行滑动的前提下,该种类型的第一槽体111和第二槽体113能够尽可能地减少材料的使用,进而降低套筒1整体的重量,便于操作人员手持操作。
[0046]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二槽体113远离第二段12的一端设置有止挡板1131以限制滑杆2沿轴向从套筒1内脱离,便于操作人员的操作。
[0047]
可选地,第一槽体111和第二槽体113沿套筒1的轴向延伸长度可以相同,在该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段11构造为对称式结构,外形更加美观,视觉体验佳。
[0048]
为了便于操作人员的操作,第一段11远离第二段1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操作部1132,滑杆2的第二端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操作部1132配合使用的第二操作部23,该第一操作部1132和第二操作部23可以构造为任意适当的结构和形状以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0049]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操作部1132可以构造为第一拉环,第二操作部23构造为设置在滑杆2径向两侧的两个第二拉环,第一拉环和第二拉环沿套筒1的轴向方向平行布置。具体的使用操作过程如下:操作人员可以将大拇指插设于第一拉环内,食指和中指分别插设于两个第二拉环内,食指和中指朝向大拇指的方向弯曲拉动滑杆2滑动以使拉线3从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当拉线切换至第二位置,滑杆2与上述的止挡板1131抵顶;此时可以通过使食指和中指远离大拇指移动以带动滑杆2远离止挡板1131进而驱动拉线3从第二位置切换至第一位置,但是此拉线3从第二位置切换至第一位置的回位过程中需要限定一个前提:拉线3由刚性材料制成,例如钢丝、铜丝等;若拉线3由柔性的材料制成,则无法拉线3实现从第二位置到第一位置的切换。
[0050]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0051]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52]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