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状牙齿矫治器、牙齿矫治套组及牙齿矫治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02993发布日期:2021-06-11 19:21阅读:61来源:国知局
壳状牙齿矫治器、牙齿矫治套组及牙齿矫治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壳状牙齿矫治器、牙齿矫治套组及牙齿矫治系统。



背景技术:

牙齿正畸主要是用力量进行矫治,而矫治器是一种治疗错颌畸形的装置,其能够产生作用力,其中活动矫治器、功能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共同构成矫治技术的三大体系。

固定矫治器是正畸矫治器中的一个重要类型,这类矫治器是粘着或结扎而固定在牙齿上,固定矫治器具有固位良好、支抗充分、适于施加各种类型的矫治力、并有利于多数牙齿的移动、能有效地控制牙齿移动的方向等特点,因而固定矫治器在口腔正畸的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固定矫治器种类很多,其中唇、舌弓矫治器、双弓矫治器是较早使用的固定矫治器。多带环矫治器已成为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固定矫治器,如方丝弓矫治器、细丝弓矫治器等。固定矫治器的施力部分是矫治弓丝,大都由不锈钢丝、合金钢丝组成。

活动矫治器可由患者或医生自由摘戴,摘下时该矫治器完整无损;它靠卡环的固位和黏膜的吸附发挥矫治作用。医生根据需要可在矫治器上随意增减能产生矫治力的附件,以便达到纠正错颌的目的。

固定矫治器和活动矫治器各有优缺点,固定矫治器的优点包括:1)固位良好,支抗充足;2)能使多数牙齿移动;整体移动、转矩和扭转等移动容易;3)能控制矫治牙的移动方向;4)能矫治较复杂的错颌畸形;5)体积小,较舒适;6)不影响发音和口语训练;7)临床复诊加力间隔时间长;8)患者不能自行将矫治器摘下不戴,所以矫治力得以持续发挥。而固定矫治器的缺点包括:1)戴用固定矫治器需特别重视口腔卫生保健,如不能特别注意易引起龋、龈炎;2)固定矫治技术相对复杂,临床上椅旁操作时间较长,因此只能由有经验的医师来使用;3)如力量过大,患者不能自行取卸,有时容易引起牙周组织的损害,产生不良后果。而活动矫治器的优点包括:1)患者能自行摘戴,便于洗刷,能保持矫治器清洁和口腔卫生;2)避免损伤牙体牙周组织;施力过大疼痛时,患者可自行卸下,矫治力也可因矫治器离位而消除;3)不影响美观;如有外交、演出等场合需要,晚间戴即可;4)能矫.治一般常见的错颌畸形。活动矫治器的缺点包括:1)支抗不足;2)作用力单一,控制牙齿移动能力不如活动矫治器,牙齿移动方式多为倾斜移动,整体移动难;3)影响发音;因为基托的关系,所以舌活动度受限;4)有异物感;5)剩余间隙处理难。综上可知,固定矫治器和活动矫治器各有优缺点,若能兼顾两者的优点而规避两者的缺点,对于特殊病例的治疗具有更好的矫治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活动矫治器中隐形牙齿矫治器由于摘戴方便、佩戴舒适越来越被广大正畸患者所接受。

但隐形矫治技术仍存在不足与短板,在纠正下列临床问题时,隐形牙齿矫治器发挥的作用较为有限,主要表现在:1、个别牙或组牙严重错合,如扭转、倾斜、唇舌向错位、垂直向低位等;2、整平spee曲线并建立后牙咬合对接;3、拔牙病例前牙内收、后牙轴倾度控制及拔牙剩隙关闭。因此,将固定矫治与隐形牙齿矫治技术结合,但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通常采用的方法为在隐形牙齿矫治器上设置一个较大的空间容纳固定矫治装置,这种方式使得隐形牙齿矫治器本身对牙齿产生矫治的效果下降,减少了隐形牙齿矫治器对牙齿的包裹性。因此研究一种壳状牙齿矫治器既能够容纳固定矫治装置,还能够最大程度的保留隐形牙齿矫治器对牙齿的矫治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壳状牙齿矫治器、牙齿矫治套组及牙齿矫治系统,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短板与不足实现牙齿矫治。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壳状牙齿矫治器,用于配合容纳在多颗牙齿中的至少两颗牙齿、设置在所述至少两颗牙齿上的辅助矫治装置和连接相邻所述辅助矫治装置的弓丝,使得所述多颗牙齿由初始位置逐渐定位至目标矫治位置,所述壳状牙齿矫治器上还设有容纳所述多颗牙齿的第一空腔、容纳所述辅助矫治装置的第二空腔、及容纳所述弓丝的第三空腔,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三空腔连通设置,所述辅助矫治装置的外轮廓能够配合所述第二空腔使得所述多颗牙齿由初始位置逐渐定位至目标矫治位置,且所述第二空腔沿牙冠长轴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空腔沿牙冠长轴方向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空腔沿牙冠长轴方向的长度为所述第一空腔沿牙冠长轴方向长度的1/3~1/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空腔临近弓丝一侧的形状与尺寸,和所述弓丝外侧的形状与尺寸基本匹配,以使所述第三空腔不仅能够容纳所述弓丝,还能够使得所述第一空腔与牙齿相互作用面积更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空腔沿牙冠长轴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空腔沿牙冠长轴方向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空腔沿牙冠长轴方向的长度为所述第二空腔沿牙冠长轴方向长度的1/10~1/2。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矫治装置为托槽或托槽附件混合体。

进一步地,所述托槽附件混合体包括一能够固定于牙齿表面的基准部,以及由所述基准部向远离牙齿表面一侧延伸设置的且与所述壳状牙科器械配合使用的矫正部,其中,所述矫正部至少部分容置于对应所述矫正部设置的所述第二空腔内,并且,所述矫正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可使一弓丝通过并能够固定所述弓丝的通道,同时,所述矫正部的外轮廓与一种能够配合所述第二空腔进行牙齿矫治的附件的外轮廓吻合,以使所述辅助矫治装置还具有与所述附件相同的矫治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通道为所述矫正部中沿近远中方向设置的内置穿孔和/或所述矫正部外表面上沿近远中方向设置的沟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三空腔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三空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空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空腔与第三空腔连通空间的连贯空间的两端还设有容纳辅助所述固定连接装置固定的辅助紧固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空腔的唇/颊舌侧向截面为圆弧形、半弧形、椭圆弧形、半椭圆弧形或多边形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空腔容纳所述辅助矫治装置的一侧与所述辅助矫治装置外表面吻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空腔上还设有容纳附件的附件容置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牙齿矫治套组,包括佩戴于上颌牙齿的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和佩戴于下颌牙齿的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所述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为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壳状牙齿矫治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壳状牙齿矫治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牙齿矫治系统,包括多组牙齿矫治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组牙齿矫治套组包括至少一组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牙齿矫治套组,所述多组牙齿矫治套组具有使牙齿从初始位置逐渐重新定位至目标位置的几何形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牙齿矫治套组,包括佩戴于上颌牙齿的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和佩戴于下颌牙齿的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所述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为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壳状牙齿矫治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牙齿矫治系统,包括多组牙齿矫治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组牙齿矫治套组包括至少一组如上述的牙齿矫治套组,所述多组牙齿矫治套组具有使牙齿从初始位置逐渐重新定位至目标位置的几何形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具有容纳辅助矫治装置和弓丝的相应结构,与辅助矫治装置可以实现隐形牙齿矫治的效果,即辅助矫治装置可以与壳状牙齿矫治器上设置的附件容置部相互作用产生矫治力;辅助矫治装置还可与紧固件相互作用产生矫治力;上述两种情况可以同时实现,也可以分阶段实现矫治,最终达到矫治目标。并且提供的壳状牙齿矫治器相对限制第二空腔的尺寸,和限制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的尺寸,使得第一空腔与牙齿的作用面积最大化,第一空腔与牙齿相互作用的程度更大,不仅保证了壳状牙齿矫治器对牙齿的包裹性,还增大了壳状牙齿矫治器本身对牙齿的矫治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状牙齿矫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a、图2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辅助矫治装置/托槽附件混合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辅助矫治装置/托槽附件混合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辅助矫治装置/托槽附件混合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a、图5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辅助矫治装置/托槽附件混合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a、图6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辅助矫治装置/托槽附件混合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a、图7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状牙齿矫治器的辅助紧固部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牙齿矫治套组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牙齿矫治套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a和图10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矫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文中使用的“包括”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壳状牙齿矫治器能够与对应的辅助矫治装置和弓丝相互配合,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矫治力,从而适用于扭转、倾斜、唇舌向错位、垂直向低位等的矫治、以及整平spee曲线并建立后牙咬合对接矫治、及拔牙病例前牙内收、后牙轴倾度控制及拔牙剩隙关闭等类型的矫治。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理念是,壳状牙齿矫治器与辅助矫治装置相互作用,在辅助矫治装置具有附件功能时,与壳状牙齿矫治器配合实现隐形矫治的效果;在辅助矫治装置具有托槽功能时,与紧固件和壳状牙齿矫治器共同配合实现隐形矫正和固定矫治结合的效果,进行具有经典固定技术优势的个别牙、组牙及局部牙列的矫治如错位纠正及支抗增效。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壳状牙齿矫治器1000,用于配合容纳在多颗牙齿中的至少两颗牙齿、设置在所述至少两颗牙齿上的辅助矫治装置和连接相邻所述辅助矫治装置的弓丝,使得所述多颗牙齿由初始位置逐渐定位至目标矫治位置,其中,牙齿的初始位置可以是待矫治的牙齿的初始位置,或者是牙齿矫治过程中的任一个矫治前的位置,牙齿的目标矫治位置可以是比初始位置更接近矫治目标的任一个位置;具体地,

壳状牙齿矫治器1000上还设有容纳所述多颗牙齿的第一空腔1003、容纳所述辅助矫治装置的第二空腔1001、及容纳所述弓丝的第三空腔1002,所述第一空腔1003、所述第二空腔1001与所述第三空腔1002连通设置,所述辅助矫治装置的外轮廓与能够配合所述第二空腔使得所述多颗牙齿由初始位置逐渐定位至目标矫治位置,且所述第二空腔1001沿牙冠长轴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空腔1003沿牙冠长轴方向的长度。此种结构能够保证第一空腔1003包裹多颗牙齿的程度最大,第二空腔1001沿牙冠长轴方向的长度小于第一空腔1003沿牙冠方向的长度,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沿牙齿长轴方向,以唇/颊侧一面为例,第一空腔1003与第二空腔1001的相对位置关系为:临近牙齿咬合端第一空腔1003包裹了部分牙齿后,相较牙齿表面连接向外凸出的第二空腔1001的一端,临近龈缘端第二空腔100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空腔1003设置。在其中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空腔1001沿牙冠长轴方向的长度为所述第一空腔1003沿牙冠长轴方向长度的1/3~1/2,此种设置方式不仅能够确保第一空腔1003包裹的设置辅助矫治装置的牙齿部分足以实现对牙齿的矫治效果,还能够确保第二空腔1001能够容纳辅助矫治装置,实现隐形矫治和固定矫治结合的效果。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空腔1002沿牙冠长轴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空腔1001沿牙冠长轴方向的长度。此种设置方式使得容纳辅助矫治装置的第二空腔1001和容纳弓丝的第三空腔1002沿牙冠长轴方向的长度不同,由于沿牙齿长轴方向弓丝相对于辅助矫治装置的长度更小,为了确保第一空腔1003包裹牙齿的面积更大,产生对牙齿更加的矫治效果,将容纳弓丝的第三空腔1002与沿唇/颊舌侧向的截面为圆弧形、椭圆弧形、或多边形中的一种。第三空腔1002用于容纳弓丝,其中第三空腔1002临近弓丝一侧的形状与尺寸,和所述弓丝外侧的形状与尺寸基本匹配,以使所述第三空腔1002不仅能够容纳所述弓丝,还能够使得所述第一空腔1001与牙齿相互作用面积更大。更具体地说,第三空腔1002临近弓丝一侧的形状与尺寸,和所述弓丝外侧的形状与尺寸基本匹配是指第三空腔1002临近弓丝一侧的形状与尺寸可选择与弓丝的形状与尺寸一致,也可以为第三空腔1002沿唇/颊舌侧向的截面形状与尺寸大于或略大于弓丝,能够容纳弓丝即可。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空腔1002沿牙冠长轴方向的长度为所述第二空腔1001沿牙冠长轴方向长度的1/10~1/2。此种设置方式不仅能够确保第二空腔1001包裹的辅助矫治装置的空间相对较小,使得第二空腔1001与辅助矫治装置相互作用实现矫治效果,还能确保第三空腔1002能够容纳弓丝,使得穿插了辅助矫治装置的弓丝在佩戴壳状牙齿矫治器后能够与牙齿的包裹性更强,最大程度的利用壳状牙齿矫治器由于自身的设计形变产生的矫治力对牙齿产生矫治效果;当牙齿上粘贴辅助矫治装置,并通过弓丝穿插紧固后佩戴壳状牙齿矫治器,实现隐形矫治和固定矫治结合的效果。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矫治装置为托槽或托槽附件混合体。其中辅助矫治装置作为托槽时,当弓丝穿过托槽上设置的通道后实现相邻两个托槽的相对固定。对于壳状牙齿矫治器而言,可以与托槽和弓丝相互作用,实现隐形矫治和固定矫治的结合。另一种实施方式为辅助矫治装置为托槽附件混合体,此时可以分两种情况:其中一种情况是辅助矫治装置作为附件的功能与壳状牙齿矫治器上的上述第二空腔1001配合产生矫治力;另一种情况是辅助矫治装置与壳状牙齿矫治器上的第二空腔1001配合但不产生矫治力,辅助矫治装置作为附件的作用仅为矫治器的固位作用。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托槽附件混合体包括一能够固定于牙齿表面的基准部,以及由所述基准部向远离牙齿表面一侧延伸设置的且与所述壳状牙科器械配合使用的矫正部,其中,所述矫正部至少部分容置于对应所述矫正部设置的所述第二空腔内,并且,所述矫正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可使一弓丝通过并能够固定所述弓丝的通道,同时,所述矫正部的外轮廓与一种能够配合所述第二空腔进行牙齿矫治的附件的外轮廓吻合,以使所述辅助矫治装置还具有与所述附件相同的矫治作用。如图2a、图2b所示,展示了托槽附件混合体100的一种结构,该托槽附件混合体100包括基准部101,基准部101为贴近牙齿表面的一表面,能够粘接在牙面上;除该基准部101之外的部分称之为矫正部102,矫正部102的外形是一种常规与隐形矫治器配合用附件的形状,能够容置或部分容置于壳状牙齿矫治器上对应设置的辅助矫治装置容纳部内,实现辅助矫治装置与壳状牙齿矫治器的配合使用。矫正部102在临近临床牙冠中心附近设有沿近远中方向的内置穿孔103,内置穿孔103允许一紧固件例如是弓丝穿过并能够使弓丝固定在该托槽附件混合体100上。内置穿孔103与基准部101不相交。通过内置穿孔103的设置,使得弓丝能够在托槽附件混合体100上设置并对牙齿施加矫治力。

图3示出了另一种结构的托槽附件混合体300,其中的通道选择设置在托槽附件混合体侧面且为沿近远中方向的沟槽304。并且,由于沟槽304为开口状,易于加工,便于弓丝穿入。托槽附件混合体300的外轮廓均为沿牙齿长轴方向的高度小于于沿牙齿近远中方向的宽度,可称之为水平向附件。因此,该辅助矫治装置沿近远中水平方向设置的宽度可设置的相对较宽,从而适合设置在后牙区的磨牙等近远中方向较宽的牙齿上。其与牙齿粘贴后,辅助矫治装置在近远中方向与弓丝接触的面积更大,更利于两者相互的作用而提供矫治力。上述结构的辅助矫治装置可以采用陶瓷或金属材料制成,水平向附件具体设置的位置可以为前牙区或后牙区,根据具体矫治方案进行适应性添加,优选设置在后牙区。

其中,“后牙区”根据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口腔医学导论》第2版第36-38页中对于牙齿的分类进行定义,包括前磨牙以及磨牙,以fdi标记法显示为4-8的牙齿,前牙区fdi标记法显示为1-3的牙齿。壳状牙齿矫治器的前牙区可用于容纳上颌或下颌牙齿的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壳状牙齿矫治器的后牙区可用于容纳上颌或下颌牙齿的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

图4示出了另一种设有内置穿孔的托槽附件混合体200的结构。其外形轮廓与图2不同,且大体呈长方体形,可以与隐形牙齿矫治时与壳状牙齿矫治器配合用的常规附件外形轮廓相同或相似,从而在与壳状牙齿矫治器相互作用时能够起到矫治效果。

图2a、图2b、图3和图4的托槽附件混合体的外轮廓均为沿牙齿长轴方向的高度大于沿牙齿近远中方向的宽度,可称之为竖直向附件。由于图2a、图2b和图4均选择通道设置为内置穿孔,因此选择沿近远中方向相对较小的宽度,沿牙齿长轴方向相对较长的长度,能够便于内置穿孔的加工制造以及弓丝的穿入。上述结构的辅助矫治装置可以采用陶瓷或金属材料制成,垂直向附件具体设置的位置可以为前牙区或后牙区,根据具体矫治方案进行适应性添加,优选设置在前牙区,更适合于沿牙齿长轴方向的长度相对较长的牙齿。

图5a-图5b示出了另一种结构的托槽附件混合体,其中通道选择同时设置为沿近远中方向的内置穿孔和沟槽。同时设置内置穿孔和沟槽的优点在于,首先可以实现固定一个弓丝或多个弓丝,根据实际的矫治需求提供更多矫治力施加方案,其次弓丝在固定时可以根据矫治需求在内置穿孔或沟槽中选择更合适的固定位置将弓丝穿过从而达到矫治目的。

所述托槽附件混合体上的内置穿孔的截面形状选择为适合弓丝穿入的形状,例如是,所述内置穿孔沿唇/颊舌侧向的截面为圆形、半圆形、椭圆形、半椭圆形、多边形中的一种或上述形状的组合中的一种,上述形状的组合是指两种以上形状形成的组合形状,例如是半圆形和长方形的组合。在图2a、图2b、图4、图5a和图5b中,所述托槽附件混合体上设置的内置穿孔均为圆形,当然其余形状的组合也可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所述的辅助矫治装置中,所述基准部为平面结构或与牙齿表面贴合的曲面结构。当所述基准部为平面结构时,所述内置穿孔和/或所述沟槽与所述基准部沿近远中方向平行设置。当所述基准部为与牙齿表面贴合的曲面结构时,所述基准部的弯曲弧度与所述内置穿孔和/或所述沟槽沿近远中方向的弯曲弧度吻合。辅助矫治装置的结构中,图3、图4中的基准部201、301为平面结构,图2a、图2b图中基准部为曲面结构,并且每个曲面结构型基准部的弯曲弧度可以选择为各种合适的弧度,本实用新型不对此进行限定。

在一些优选的结构中,所述辅助矫治装置的基准部临近牙齿一侧还设有增大摩擦力的表面结构,例如图6a、图6b中所示的凸点结构908,使得所述辅助矫治装置与牙齿接触或粘贴后的稳定性更佳,粘贴后不易从牙齿上脱落,避免后续修补粘贴对牙齿表面再次造成损伤。

在优选的实施结构中,所述辅助矫治装置邻近牙龈线一侧的下端面(图中所示的下端面)向咬合面(图中所示的上端面)一侧延伸的轮廓为平滑过渡的倾斜曲面,如图6a、图6b、图5a、图5b、图2a、图2b所示,该倾斜曲面分别标记为905、605、505、105。倾斜曲面的结构设置使得与辅助矫治装置配合的壳状牙齿矫治器摘戴容易。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空腔1001与所述第三空腔1002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三空腔100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空腔1001连通。此种设置方式对应的第二空腔1001中容纳的辅助矫治装置可以设置至少2个以上,其中弓丝穿插设置在辅助矫治装置之中,并且弓丝的两端弯折或采用其它方式固定,如辅助矫治装置设置2个时,对应的第二空腔1001设置2个,弓丝贯穿于2个辅助矫治装置之间,对应的第三空腔1002设于2个容纳辅助矫治装置的第二空腔1001之间;如辅助矫治装置设置3个时,如图7a和7b所示,对应的第二空腔1001设置3个,弓丝贯穿于3个辅助矫治装置之间,对应的第三空腔1002设有2个,且间隔设于3个容纳辅助矫治装置的第二空腔1001之间。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7a和图7b所示,所述第二空腔1001与第三空腔1002连通空间的连贯空间的两端还设有容纳辅助所述固定连接装置固定的辅助紧固部1004。所述第二空腔1001设置多个时,所述第二空腔1001与所述第三空腔1002形成的连通空间的两端还设有容纳及辅助所述紧固件固定的辅助紧固部1004。这是由于紧固件(如弓丝)贯穿于辅助矫治装置中,其在颊舌侧向能够相对固定,但是在近远中方向不易固定,因此如图7b所示,在近远中方向采用的固定方式可以是将弓丝的两端弯折,防止弓丝在近远中方向的相对滑动,辅助紧固部就是容纳弯折后弓丝的空间。或者,另一种将弓丝在近远中方向固定的方式是,如图7a所示,弓丝穿过辅助矫治装置后,对于弓丝两侧的自由端不做弯折处理,利用弓丝和辅助矫治装置上的通道之间的摩擦关系进行相对位置的固定,如辅助矫治装置上设置的内置穿孔的内表面和弓丝的外表面上设置能够增大摩擦力的结构,如磨砂结构或凸点结构等,增大内置穿孔内表面与弓丝外表面的摩擦力,实现近远中方向的固定,其中弓丝两侧的自由端凸出于辅助矫治装置的部分,对应的第二容置空间与第三容置空间形成的联通空间的两端具有辅助所述紧固件固定的辅助紧固部,能够容纳突出设置的弓丝。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空腔1002的唇/颊舌侧向截面为圆弧形、半弧形、椭圆弧形、半椭圆弧形或多边形中的一种。第三空腔1002用于容纳弓丝,其形状可选择与弓丝一致,其截面尺寸可选择大于或略大于弓丝。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空腔1001容纳所述托槽附件混合体的一侧与所述托槽附件混合体外表面吻合,以更好的实现容置和相互配合作用,从而达到矫治效果。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空腔1003上还设有容纳附件的附件容置部。在进行隐形牙齿矫治的过程中,通常还需要常规附件来辅助矫治,因此所述壳状牙齿矫治器上还设有一个或多个容纳牙科正畸附件的第二附件容置部(图中未示),具体牙科正畸附件的设置可根据实际的矫治需求进行相应的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牙齿矫治套组,如图8和图9所示,包括用于分别佩戴在第一牙列和对颌牙列的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1101、1201和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1102、1202,其中,所述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1101、1201为上述任一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其中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可以佩戴在上颌也可以佩戴在下颌,当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佩戴在上颌牙齿上时,则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佩戴在其对颌,即下颌牙齿上。并且,图8中所示的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1102,包括容纳所述对颌牙列的空腔结构。

在图9所示的矫治套组中,所述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1202也为上述任一的壳状牙齿矫治器。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1202可以佩戴在上颌也可以佩戴在下颌,当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1202佩戴在上颌时,则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1201佩戴在其对颌,即上颌牙齿上。

并且上述两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1201或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1202中的所述牙齿收纳腔收纳牙齿并提供矫治力,用于将未设置辅助矫治装置和紧固件的待矫治牙齿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1201或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1202中包括的辅助矫治装置容纳部和紧固件容纳部,分别用于容纳所述辅助矫治装置和所述紧固件,设有所述辅助矫治装置和所述紧固件的牙齿通过所述紧固件提供的矫治力、或所述辅助矫治装置和所述紧固件共同提供的矫治力、或所述辅助矫治装置和所述紧固件及所述牙齿收纳腔共同提供的矫治力实现所述多颗牙齿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

请参见图10a和图10b,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矫治系统,包括第一矫治器套组1、多个中间矫治器套组(2…n-1)和最终矫治器套组n,其中,至少一组矫治器套组为如上述的矫治器套组。

更具体地说,矫治系统中包括的多个矫治器套组可以为上下颌均包括壳状牙齿矫治器套组;也可以为单颌使用包括上述能够容纳辅助矫治装置和弓丝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对颌牙齿佩戴的仅为能够包裹牙齿的壳状牙齿矫治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一系列不同的多组牙齿矫治套组能够将牙齿从初始位置逐渐移动至目标矫治位置,其中,初始位置为患者进行就医时采集的数字化模型相对位置,目标矫治位置为经过医生及医学设计人员根据患者诉求及口内情况进行最终矫治效果的位置体现,由于个体差异,不同患者的口内情况均不相同,需要逐渐将牙齿从初始位置移动至目标位置,在此过程中需要一系列不同的多组牙齿矫治器对牙齿进行佩戴矫治。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多个矫治器套组中无论是单颌还是双颌使用包括壳状牙齿矫治器、辅助矫治装置及紧固件的矫治器套组,其可以采用如下的矫治方式使用:1)辅助矫治装置的功能为附件时,与壳状牙齿矫治器上设置的辅助矫治装置容纳部配合实现牙齿从第一位置逐渐移动至第二位置;2)辅助矫治装置的功能为托槽时,辅助矫治装置与紧固件相互作用实现牙齿从第一位置逐渐移动至第二位置;3)辅助矫治装置同时具有附件和托槽功能时,辅助矫治装置与紧固件相互作用产生的第一矫治力,辅助矫治装置与壳状牙齿矫治器上设置的辅助矫治装置容纳槽相互作用产生的第二矫治力,第一矫治力与第二矫治力相互补偿,共同作用使得牙齿从第一位置逐渐移动至第二位置。上述三种实施方式可以根据实际的矫治需求进行不同顺序的组合和重复使用,更具体地说,如先使用辅助矫治装置与壳状牙齿矫治器上设置的辅助矫治装置容纳部相互作用使得牙齿从初始位置移动至第一中间矫治位置,此时采用壳状牙齿矫治器与牙齿相互作用无法实现后续矫治,因此在辅助矫治装置中穿插紧固件,使得辅助矫治装置与紧固件之间产生矫治力,此时辅助矫治装置与壳状牙齿矫治器上设置的辅助矫治装置容纳部之间可以产生相互作用力,也可以不产生相互作用力,使得牙齿的矫治位置移动至第二中间矫治位置,此时若第二中间矫治位置即为目标矫治位置时,则可不进行后续矫治;若第二中间矫治位置不为目标矫治位置时,则可以进行辅助矫治装置与壳状牙齿矫治器上设置的辅助矫治装置容纳部相互作用产生矫治力至目标位置的继续矫治,还可以采用辅助矫治装置与紧固件相互作用产生的第一矫治力,辅助矫治装置与壳状牙齿矫治器上设置的辅助矫治装置容纳槽相互作用产生的第二矫治力,第一矫治力与第二矫治力相互补偿,共同作用使得牙齿从第二中间矫治位置逐渐移动至目标矫治位置。另一种方式为针对口内严重错颌畸形的病例,可以根据实际的矫治需求在牙齿上粘贴辅助矫治装置,并在相邻的两个辅助矫治装置内穿插紧固件,其中辅助矫治装置先实现托槽的作用,使得牙齿从初始位置逐渐变化至中间矫治位置,其中中间矫治位置更适用于壳状牙齿矫治器的矫治应用,此时可以佩戴壳状牙齿矫治器,也可以不佩戴,其中壳状牙齿矫治器与辅助矫治装置可以无相互作用不产生矫治力,也可以产生协同矫治的辅助矫治力,此时的辅助矫治力可以根据矫治需求进行数字化设计;之后可将穿插在辅助矫治装置中的紧固件去除,直接佩戴壳状牙齿矫治器,其中辅助矫治装置与壳状牙齿矫治器上设置的辅助矫治装置容纳部相互作用产生矫治力,使得牙齿从中间矫治位置逐渐变化至目标矫治位置。

上述结合使用情况针对的病例可以为拔牙病例防止轴倾、严重的错颌畸形、整平spee曲线等。例如,针对拔除第一前磨牙病例,在尖牙上粘贴辅助矫治装置,治疗前期辅助矫治装置作为附件作用与壳状牙齿矫治器相互配合实现尖牙向远中方向移动,若需要加速尖牙向远中方向移动时,还可以在第二前磨牙上粘贴辅助矫治装置,并在尖牙和第二前磨牙上分别设置的辅助矫治装置中穿插紧固用的弓丝,还可协助使用橡皮链向远中方向牵引尖牙;之后在进行尖牙远移及前牙内收阶段时,在第一磨牙及第二磨牙上粘贴辅助矫治装置,将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上粘贴的辅助矫治装置使用弓丝穿插形成整体片段弓,防止后牙区的牙齿向近中方向倾斜(即发生轴向倾斜)。再例如,针对严重扭转牙、严重错位牙、严重倾斜牙或严重低位牙病例时,更具体地说,如上颌第二前磨牙90度扭转,下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近中倾斜病例,在上下颌的第一前磨牙至第二磨牙上均粘贴辅助矫治装置,并在其中穿插弓丝,使得错位牙齿从初始位置逐渐变化至中间矫治位置,之后牙齿在壳状牙齿矫治器、辅助矫治装置与紧固件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去扭转及垂直向移动,然后佩戴的下一阶段及之后阶段的n个壳状牙齿矫治器分别与辅助矫治装置和紧固件相互作用直至实现牙齿的完全扭转以及垂直,即移动至目标矫治位置。还例如针对spee曲线整平后的牙尖窝对接病例,整平spee曲线通常会使用颌垫辅助矫治,治疗初期在第一前磨牙至第二磨牙处粘贴辅助矫治装置,辅助矫治装置的作用仅为附件的作用,与壳状牙齿矫治器上设置的辅助矫治装置容纳部相互作用,此时后牙区开颌较大;之后在上述辅助矫治装置中穿插弓丝,并配合颌间垂直向牵引,加速spee曲线整平及上下后牙垂直向尖窝对接。实现了高效整平下颌spee曲线,加速实现后牙尖窝对接的效果。本发明提供的矫治系统还可以针对齿槽性骨源性突面畸形的拔牙病例进行相应的矫治。具体地实施方式为,首先佩戴壳状牙齿矫治器实现牙齿的初步排齐整平,之后在前牙内收阶段,在后牙区粘贴辅助矫治装置,并在其中穿插紧固用弓丝,使得后牙区为整体,有效的增强了后牙支抗,从而避免前牙内收时后牙向近中方向的移动及倾斜现象。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